陈 粤 杨向辉 吴霭青 张丽媚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惠州 516003)
术前麻醉是减少手术痛苦及保证手术能顺利进行、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喉罩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通气工具,具有插入后血流动力学平稳、耐受性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手术的全身麻醉中,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其体质量低,对麻醉的要求通常较高,需要慎重选择其麻醉方式及麻醉用药,本文通过观察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如下。
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需行择期手术的患儿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在6个月~1周岁,平均年龄为9.3个月,体质量在4.8~11kg,平均体质量为7.8kg,身高在46.5~73cm,平均身高为56.4cm,均在ASAI~III级,其中行唇裂修补术6例,胸腹部上、下肢血管瘤切除术7例,脑室腹腔分流术8例,并指分离术10例,马蹄内翻足矫治术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取喉罩麻醉,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对比两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置入导管前后呼末的气道峰压(Ppeak)、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的变化,导管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征及身高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儿在术前均常规给予2mg/kg苯巴比妥钠和0.02mg/kg阿托品进行肌内注射。
1.2.1 观察组
采取喉罩麻醉,使用0.1mg/kg咪唑安定、2mg/kg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患儿入睡后再给予6%的七氟醚经面罩吸入,调整氧气流量为3L/min,吸入1min后调换为3%的七氟醚,再吸入1min后改为放置喉罩,年龄为6个月~1周岁的患儿通常放置1.5号的喉罩,喉罩成功放置后将氧气流量调整为2L/min,再以吸入0.8%~3%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常规保持自主呼吸[1]。
1.2.2 对照组
采取气管插管麻醉,除使用上述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外,进行插管前常规应用0.5 mg/kg的肌松药罗库溴铵,再进行气管插管,成功插管后使用机械通气,给予吸入1%~3%的七氟醚,并维持麻醉。
以上操作均由同一个对于喉罩、插管技术纯熟的麻醉医师和同一型号的麻醉机完成,均根据SpO2、HR、RR、BP、PETCO2及手术的刺激强度等情况对吸入的麻醉药浓度进行调整。常规维持麻醉深度,在手术结束前lmin进行停药[2],全程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麻醉效果等信息,进行观察记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导管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置入导管前后呼末的气道峰压(Ppeak)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置入导管前后呼末的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表3。
喉罩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通气工具,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与传统气管插管相比,具有插入后血流动力学平稳、耐受性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由于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其体质量低,对麻醉的要求通常较高,需要慎重选择其麻醉方式及麻醉用药,如果采取短小的静脉全麻手术,难以管理呼吸道,容易发生呼吸抑制,而本文采取喉罩置入吸入麻醉的方式能有效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全面使麻醉的安全性提高。另外,采取婴儿静脉的复合麻醉诱导下进行喉罩置入相对简便,无需加用肌松药和加用气管,对喉部的刺激较小,并且极小影响患儿的生命体征的指标,操作简单可行,拔管较为方便[3],本文中统计发现,其拔管的时间及清醒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气管插管,并且喉罩置入及拔出时所引起的心血管等不良反应均对比气管插管要轻微,但需要注意的是,喉罩麻醉不可完全将喉口封闭,以免引起误吸、反流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使用时需要根本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提前做好紧急气管插管的准备。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比较 [±s]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比较 [±s]
*为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组别 入室后 麻醉插管后 手术后10 min 手术结束时 拔管后观察组(n=21)中心静脉压(MAP)89.8±4.3 73.5±5.3 79.9±5.1* 79.4±5.2* 81.9±5.9*心率(HR)152.8±12.6 152.5±17.9* 129.7±10.5 147.2±10.6* 145.3±9.5*对照组(n=21)中心静脉压(MAP)92.0±7.0 73.2±6.1 69.9±4.2 87.1±3.1 97.2±6.8心率(HR)147.1±10.5 134.2±15.5 128.0±11.6 164.0±6.5 160.6±6.0
表2 两组患儿导管置入前后PETC02、Ppeak变化比较 [±s]
表2 两组患儿导管置入前后PETC02、Ppeak变化比较 [±s]
*为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为插管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组别 PETC02(KPa)Ppeak(cmH2O)观察组(n=21)插入前 5.7±0.8 12.8±4.7插入后 6.0±0.7* 9.5±4.9*#对照组(n=21)插入前 5.4±0.4 18.5±2.8插入后 4.8±0.3 20.5±2.7
表3 两组导管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综上所述,喉罩麻醉相比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具有操作简便、气道损伤小、麻醉苏醒快、婴儿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先,适用于婴儿手术中的麻醉,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1]仲山,张斯壁.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3):263-264.
[2]高宝柱,刘国强,赵茗妹,等.喉导管在全麻腹腔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420-421.
[3]李建平.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