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伟玲 伦五妹 伍秀梅
(肇庆市中医院,广东 肇庆 526020)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就是贫血,它的发生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为探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贫血的患者的恢复效果,我院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所致贫血的患者尝试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贫血状况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贫血状况指标比较(±s)
注:*与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Hb HCT BUN组别 总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64.4±10.1 68.4±11.3 197.1±35.4 210.3±35.3 18.71±11.61 17.90±11.51实验组 42 65.5±10.6 79.3±11.7* 196.3±36.1 237.6±35.1* 18.67±10.01 12.11±9.88*t 4.79 4.49 2.25 P<0.05 <0.05 <0.05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治疗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男47例,女37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3岁。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按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并且都是非透析治疗者,有贫血并发症,估计生存期有半年以上。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所选的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患者均给予原有药物等非透析的常规治疗,自制肾功能衰竭病人住院贫血状态观察表,入院第一天及出院前一天由主管护士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辨证施护前后贫血状态。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专职高级中医药护士按照中医上的辨证施护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方法如下。
1.2.1 饮食生活护理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四诊信息资料,常见脾肾气虚为主,气阴两虚其次,阴阳两虚证最少[1]。脾胃损害者嘱患者注意保暖,药应温服,食应甘淡,不能吃辛辣、肥腻生冷苦寒的食品,可针刺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气海、关元、肾俞等穴[2];肾脏损害者应给予营养滋补的食品,不宜食咸,可服动物鞭汤以填精壮阳。刺或灸肾俞、命门、盼肤俞、气海、关元以振奋肾阳,或热熨小腹,温衣助阳,配合一定量的锻炼;脾肾俱损者应当注意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应吃酸甘、血肉有情之品,服生津保液饮,如鲜生地汁、藕汁、西瓜汁、梨汁,忌辛辣,对口疮者可用薄荷、银花、青果、玄参煎水漱口,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3]。
1.2.2 精神护理
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病程比较长,病情比较严重,病人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使贫血更加严重,护理人员应多接触病人,鼓励病人,使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应理解和尊重患者,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语气温和,注意分担患者的痛苦,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显示出对患者的充分理解和同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我们在患者入院当日由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并通过派发示范单张,图片等形式进行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知识的教育,邀请家属一齐参与理论培训,争取家属支持及配合。
1.2.3 皮肤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浊邪弥漫,亦易袭犯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皮肤瘙痒,病人往往因搔痒而抓破皮肤,因此,我们注重患者的皮肤护理,防止损伤感染。皮肤瘙痒明显者我们指导用地肤子水煎液擦洗,并嘱其常洗澡,或用温水擦浴,水温以40℃左右为宜,使其机体微微地出汗,对排出浊邪有一定的好处。
1.2.4 服药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服中药汤剂的时候宜浓且少量多次分服,如果吃药时引起吐,可以用生姜汁点舌。呕吐时可以轻轻拍打病人的背部,吐过后用温开水进行漱口,保持患者清洁,及时更换患者的污染衣物和被子。
1.2.5 放松疗法
重症患者安排单间病室,光线柔和,让患者在安静环境下接受治疗,指导患者取最舒适的姿势,以减少视觉刺激。教会患者进行全身分段肌肉放松训练:如全身分段肌肉放松训练,从足部开始,依次为小腿、大腿、腹部、胸部、上肢、直至头顶部,使全身肌肉完全放松,或用鼻深呼吸,持续20min。以上方法每天3次,每次15~20 min。科室定时播放音乐,嘱有经济条件的患者购置一台CD或电脑储存卡播放器,指导根据中医辨正配乐,如中医的音乐疗法是根据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1、2、3、5、6)5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同时根据患者不同性格需要和爱好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每天2次,每次30~60min,以缓和紧张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1.2.6 足部熏洗及穴位按摩
指导患者每晚睡前用稳肾汤煎去渣取汁约2000mL先熏洗,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将双足置于盆内泡至膝下,同时按摩陷谷、足三里,每天一次,每天40min[4]。
1.2.7 预防控制感染
患者由于慢性贫血,机体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可能会发生不易控制的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口腔感染等,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感染倾向,如皮下瘀斑、唇舌紫暗等症状及穿剌、注射部位出血情况,要做好预防控制感染措施。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病室内定时通风,空气消毒净化,避免不必要的过多走动,降低空气中细菌密度。护士操作前后要洗手,防止带菌手接触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口腔粘膜、皮肤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会阴、皮肤、口腔、呼吸道的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床单位清洁干燥,皮肤水肿,有出血者,衣服、被单应柔软,翻身宜轻,勿推、拉、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8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结果比较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明显升高,血尿素氮(BUN)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附表 。
从表1所知,通过对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的患者进行中医的辩证施护有助于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状态的改善。
3.1 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贫血的发病机制是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或不足引起,而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在中医学上属“虚痨”、“肾痨”、“血痨”等范畴。很多中医学者将它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就是以脾和肾两虚为主,标实即是由于瘀血浊毒阻塞三焦引起了气机的阻滞。中医上说“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化血”、“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认为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贫血发生机制主要是肾病时间长了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使水湿、浊毒、癣血等滞留在体内,损伤了气血或者使气血的生成减少从而导致贫血,早期进行中医的辩证施护对延缓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3.2 慢性肾功能衰竭除血液净化和肾移植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通过分析病因,重视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疾病的防治,可制止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和发展,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问题是明确基本病因,及早干预,治疗原发病。中医治疗以辩证论治为要,本文通过对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的患者进行健脾补肾法,并兼顾祛瘀化浊以及中医的辩证施护,患者情绪稳定,心理压力减轻,能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护士的辩证施护知识教育,促进患者功能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及治疗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身心压力,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慢性肾功能衰竭配合治疗护理的意义,只要正确的系统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才有助于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的病情的康复,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
[1]邱茗,江光明,李卫清.深圳地区慢性肾衰中医证候特点及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症,2009,6():1016-1017.
[2]丁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4,20(3):159.
[3]刘惠霞.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124-125.
[4]刘睿,邓跃毅,钟逸雯.慢性肾功能衰弱中医治疗概述[J].中医杂志,2010,51(3):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