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公开课改变学习方式

2012-11-09 13:42任帅
中国教育网络 2012年3期
关键词:公开课课程教师

文/任帅

视频公开课改变学习方式

文/任帅

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为教育改革带来新的契机,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逐步落地,视频公开课拉开了资源共建共享新阶段的序幕。本专题对国外著名大学视频公开课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从制作技术、课堂设计、团队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探讨,同时展现国内高校的案例,引发读者思考。

教育资源共享理念溯源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务长布朗(Robert A. Brown)要求该校教务委员会提供关于麻省理工学院如何在远程和电子教学环境中定位的策略指导。该委员会提出“开放式课程网页”(或称开放式课件,OpenCourseWare,OCW)的概念: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基于网络的出版物(资料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各门课程),供全世界人们免费使用。2001年4月4日,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查尔斯·M·韦斯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麻省理工学院将在10年内把几乎所有的课程材料上网,供全世界的人们免费自由下载,同时他宣布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MIT OpenCourseWare),即OCW计划启动。从2003年“开放式课程网页”正式推出(网址:http://ocw.mit.edu)至今,麻省理工学院已经上线1800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包括麻省理工学院五个领域的三十三个不同学科的课程,如:生物学、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哲学、海洋工程、物理学、管理学、语言交流、城市研究与规划、工程、科学、管理、建筑学与规划、人类学、艺术与社会科学等,向用户提供的资料包括:教科书梗概、课件、课程日历、问题集及解答、考试、阅读材料清单,甚至还有一些视频教程。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网页成功之后,国外其他一些大学也相继将部分课程放到互联网上和全世界人们共享。这些由教师制作的支持教学和学习的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可以通过互联网全球访问,没有强加的地理位置的限制,不排斥任何使用者,除标准浏览器外,没有繁杂的技术要求。

怀着共同的理念——教育资源共享(课程免费开放),开展OCW的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高校及相关组织建立了开放式课程联盟(http://ocwconsortium.org),用户可以通过它查找全世界的免费开放式课程。

由教师制作的支持教学和学习的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可以通过互联网全球访问,没有强加的地理位置的限制,不排斥任何使用者。

国外视频公开课流行原因

在所有的网络公开课中,受众关注最多的是人文类课程,网络公开课为学习者开启思索的引擎。豆瓣网上已经形成60530人的“网络公开课”讨论小组凝聚现象。

国外著名大学视频公开课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 开放而思辨的授课方式。欧美名校公开课更为生动,师生的互动更多,讲述知识面更广,角度也更新颖。教授并不强制你去接受他的观点,而是向你展现某个领域的知识,启迪你去思考,自行判断什么是合理的。

2. 世界顶尖学府和学者的感召力。哈佛、斯坦福、耶鲁、麻省理工、剑桥、牛津等顶级学府的课堂实录,满足普罗大众对名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中文翻译促进广泛传播。由于语言限制,早期关注公开课的大多是英文功底很好或者有留学需求的人,传播范围相对狭窄。随着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TLF字幕组、台湾MYOOPS、oCourse形成的公开课字幕组联盟的大力加入,这些课程的传播范围才开始爆炸性增长。其中台湾的MYOOPS拥有2700多名义工,大陆的人人影视字幕组有257人,TLF有130多人,oCourse有53人。

国际开放浪潮涌起

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

OCWC由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校及相关协会组成的全球性合作组织,这些组织机构共用一个共享模型,致力于创建一个广泛而深刻的开放教育学科内容联合体。至今已有250所高校加入合作。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开放教育资源联盟,OCWC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励全世界的学习者使用OCW,进而促进学习。OCWC的目标大致可以概括为:通过鼓励应用世界性的开放教育资源来扩大OCW的作用及影响力;促进开发更多的OCW项目;寻求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来保证OCW项目的长期可行性。OCWC的这些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涵盖诸多学科、教学方法及学科领域,并免费开放给学习者。新的开放课程为这一课程联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全球开放课程网站数量达100多个,包括1.3万余门课程。来自国际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及各方不断的资助更加确定共享教育资源的价值。

MITOCW项目

在众多网络公开课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课件(MIT Open Course Ware,简称MITOCW)。十年来,超过80%的MIT教师通过OCW自愿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源,资源量累计超过5万份,全世界约1亿学习者使用MITOCW课程资源,数百所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加入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免费共享自己的课程资源。

在过去的十年中,全世界超过1亿的学习者通过MIT的OCW项目享受到MIT的课程资源,其中,通过MITOCW网站受益的约有5000万人,利用翻译网站的有2000万人,使用iTunes或YouTube等分散应用的有1500万人,另外还有1500万人使用二级应用。目前有六个MITOCW的翻译机构,至今这些机构总共翻译900多门课程,访问量达3300多万人次,大约占使用MITOCW课程人数的40%。OCW课程翻译工作也将是MITOCW下个十年计划“惠及10亿人”的一个重要部分。六个MITOCW翻译机构里中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CORE)翻译的课程数最多,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课程共翻译707门课程。

MITOCW的开放课件理念对全世界的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MITOCW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每个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平等理念的实践带来新的契机。MITOCW摒弃以往网络课程只关注远程教育、有偿服务的运行模式,率先免费共享MIT的所有核心课程内容,促使高等教育更接近其教育平等的理念目标。其次,MITOCW推进高等教育知识共享的进程。知识开放共享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信息化社会中全球知识水平的飞速发展,高校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促进学校之间学术知识的开放共享,接受社会及各方面的考验与竞争,并最终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而MITOCW的目的正在于此。实践证明,这一计划不仅自身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且掀起一股全球范围的高等教育知识共享、相互促进的热潮。

两种制作视频公开课模式

TED公开课模式

TED是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科技、娱乐、设计)的缩写,这个会议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TED演讲的特点是毫无繁杂冗长的专业讲座,观点响亮,开门见山,种类繁多,看法新颖。每一个 TED 演讲的时间通常都是18分钟以内,由于演讲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深深的热爱,他们的演讲也往往最能打动听者的心,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进一步探索。正是在这样一种交流当中,在思想的碰撞当中,就诞生出伟大的东西,同时传播思想,分享生活(Idea Worth Spreading)。

2001年,媒体大亨克里斯·安德森买下TED,并将TED演讲者的领域从原先的技术、娱乐、设计三个领域扩展到各行各业,邀请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探险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宗教领袖、慈善家等人加入,致力于使TED成为超越会议性质的世界品牌。今天,TED成长为每天50万人观看视频的社区。

从2006年起,TED演讲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截至2010年4月,TED官方网站上收录的TED演讲视频已达650个,有逾五千万的网民观看了TED演讲的视频。所有的TED演讲的视频都是以创用CC的方式予以授权。

从2006年开始,在宝马公司的赞助下,TED陆续将多年录制的新旧演讲视频传到网上,在CC协议下供人免费观看和下载。仅在TED的官方网站,截至2011年6月,已经有150个国家、1500万人观看了5000多万次视频。译言网上有一个“TED中国‘粉丝’团”在自发翻译TED上的演讲内容。

TED是2008年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内容,它再次证明网络也渴求严肃的思想和有意义的故事,而且,这些思想和故事能改变很多事情。

大学视频公开课模式

1. 哈佛大学公开课

(1)《公正》

讲师名称:Michael J. Sandel

职称:哈佛大学政府系讲座教授

学位:英国牛津大学政治哲学博士

本课程共12部分,旨在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讲授者是美国哲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系讲座教授,美国人文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共同体主义)最著名的理论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讲席教授”之一。每周,超过1000位学生来听哈佛教授兼作家Michael J. Sandel的课,以拓展他们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探究固有观念的是与非。

本课程的制作有以下特点:

a.三机位:在教师的座侧后方,时而拉近,时而拉远,均匀摇动;教师中近景画面,根据教师的走动而均匀摇动,并且随着课程的进行均匀推近和拉远;学生的特写画面:拍摄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的画面。

b.视频比例:宽频。

c.剪辑特点:三机位的混合编辑,删除多余的画面。

d.文档说明:课程只有一个简短的文档说明。

e.讲课特点:灵活机动,教师与学生频繁互动,根据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教师能够宏观把握好,掌控好课堂的走向。

(2)《幸福》

讲师名称:TalBen Shahar

职业:心理学讲师

学位:心理学硕士、哲学组织和行为学博士

本课程以教师有声有色的口头讲授为主要形式,具有如下特点:

a.机位:单机位。

b.视频比例:宽频

c.拍摄特点:拍摄讲授者的中近景、中景、全景三种画面,其中以中近景、中景为主,三种景别交替变换,每种景别保持约3分钟。景别的变化,促使观看者有一种沉浸感、一种真实感,促使观看者能够集中精力。画面中,仅有一个教师,教师的身后是一片漆黑,这样也使观看者注意力集中,不被其他的事物所干扰。这种拍摄方式,虽为单机位,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剪辑特点:在教师整个讲授的过程中,没有经过任何的剪辑,这样不仅能够让观看者有一种置身于真实课堂的感觉,而且减轻视频制作人员的工作量。

e.文档说明:课程只有一个简短的文档说明。

f.讲课特点:由讲亲身经历开始,在设定的情境中引入“如何才能快乐”这样的话题,层层引入,直到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进入到课堂学习,让学生如同听故事一般津津有味,并在听讲之中感悟到课程内容。

哈佛大学不仅在官网上公布其公开课视频,同时借助网络,如美国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借助其十分广大的用户群体,实现公开课视频更加广泛的传播。

公开课的目的之一在于扩大哈佛大学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习者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同时,哈佛大学的教学视频不仅仅局限与公开课上,在YouTube中,用户可以观看到更多的非公开课的视频课程,这种非官方的视频宣传,其效果同样不可忽视。

2. 耶鲁大学公开课

耶鲁开放课程的网址是:http://oyc.yale.edu/,能在网络上查询到的课程有30门,每门课的视频数量在24到30之间,每一堂课的时长在40到55分钟之间。其中,法律、历史、社会学、语言文学类比较受欢迎。内容对社会免费开放,甚至无须注册。网络视频全部由耶鲁大学最杰出的教授在课堂上实时录制,用户可以下载。通过观看这些高清视频,观众可以最大程度地感受耶鲁大学的课堂实况。

(1)课程资源的特点

部分课程的主题、文字记录、课程大纲、阅读材料和思考题等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视频资源丰富,内容完整。教师的课堂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视频格式、大小适宜,既有视频资源的网络链接,也能通过Youtube等网络视频网站查询观看。

特别受欢迎的大型通选课视频录制由专业摄影师完成,著名课程有两到三个摄像机参与录制,各自负责不同的角度和任务,包括记录课堂全景、授课教师上课动作和移动、记录学生回答课堂问题等。有的部分课程只是由一个摄影师完成,视频少有场景的切换。课堂也缺少师生的交流,很少体现互动,这类课程对于社会人士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往往视频点击率也较低。

(2)课程组织网站的特点

耶鲁公开课都是通过http://oyc.yale.edu/网站进行发布的,然后由其他视频网站和门户教育专栏进行下载和重新组织,在耶鲁公开课的主页上,我们发现网站具有如下特点:

a.课程类目是按照学科院系来划分的,每一个系所目录由数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有单独的页面,包括课程简介(配以课程图片)、授课教师介绍(配有教师课堂照片)、章节目录,并提供单独的视频、音频、文本课件链接,可供在线浏览和下载。有些教师没有准备课程课件,通过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授课,有的板书会有专门的电子白板记录,再由教师的课程板书生产出图片样式的PDF格式文档来向学习者提供课件。

b.页面有问卷反馈链接,方便调查统计使用者的个人情况,并获取供使用者对网络学习以及开放课程的反馈和意见。

反馈页面为:http://vancouver.wss.yale.edu/phpQ/fillsurvey.php?sid=10

c.页面有课程使用教材的介绍链接,提供教材的概括给使用者,并介绍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情况,但没有亚马逊书店等购买链接。此外,网页还具有关键词检索界面,方便用户选取相关的关键词并寻找同类课程网页。

耶鲁公开课网站有很多自己的特点,比较其他公开课网站后也会发现它有一些缺憾,比如网页缺少供学习者讨论的模块,这样就不方便使用者进一步学习知识和参与讨论;缺少使用者对视频质量的反馈评价方式,这样无法获知使用者对资源的满意程度等。

高校向公众开放知识资源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更加速了这种趋势。这种知识的开放及资源共享对于人类自主学习的促进是非常显著的。

中国视频公开课现状

大学主导

2011年4月7日,复旦大学首次和网易公开课频道合作,将学校部分讲座资源的视频陆续向社会公开,在促进高校资源社会共享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目前复旦大学视频讲座的制作主要靠学校自己投入。摄制讲座必须得到讲座人和主办方的同意,上传讲座之前必须得到授权,而复旦校内讲座中,仅有40%讲座人及主办方同意摄像,同意公开发布的更少。在规则不清的情况下,各方都保持着谨慎试探的态度。此外,“北大教学网(http://course.pku.edu.cn)”、“北京大学讲座网(http://lecture.pku.edu.cn)”、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人大开放课程(http://opencourse.cmr.com.cn)”也做过一些探索,全国几所重点高校的名师曾应邀到央视“百家讲坛”参与过节目录制,一些节目中讲授的知识与主讲人在校开设的课程内容相关。

企业操作

超星公司开展学术视频项目的录制,摄制国内各地高校3000多位教师的课程,网站通过向教师支付一定报酬的方式来获得录制课程的允许,并获得课程视频的自主版权。其中的基础课、讲座免费向公众开放,而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通过收费的方式供特定用户观看。超星学术视频网站的忠实用户大多集中在高校的教师及其他知识分子。由于内容“太专业”,更适合于普通网民的高校网络公开课仍然缺乏。

由基金会支持的非官方机构参与

CORE(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是在MIT OCW的启发下,由美国IET基金会发起,并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创建的非官方机构。

CORE致力于为中国高校提供免费、便捷的全球开放式教育资源获取渠道。如今,CORE携手MIT将OpenCourseWare带到中国并建立起OCW镜像网站,为中国(尤其是高校)的广大教育者与求知者提供方便,以满足他们对这一宝贵资源与日俱增的巨大需求。

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关注开放课程。MIT、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受到中国网友热烈追捧。《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有87.4%的人希望更多中国名校推出网络公开课。事实上,中国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开始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部分中国一流高校也相继推出网络课程,但很少为国人熟知,在流行程度上也远逊于近几年才进入公众视野的国外视频公开课。

区域合作是资源开放的途径

高校向公众开放知识资源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更加速了这种趋势。这种知识的开放及资源共享对于人类自主学习的促进是非常显著的,MIT等世界一流大学已然成为成功的案例。

将作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资源对公众开放,并不意味着大学会逐步衰落甚至消亡。学生要获得高校的文凭仍然需要付费接受完整流程的教育并通过学业评估,这种一系列的形式及过程仍然重要并会长期存在。

中国与OCWC合作的中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CORE)成果显著,网站的镜像和链接课程已达1.7万多门,年点击率达到1000多万次。OCWC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加盟的高校提供平台来分享建设OCW的经验,MIT OCW每年的经费预算大约为350万美金,学校资助与社会资助各占一半。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MIT一直在寻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如在MIT OCW门户网站首页为资助者设置资助链接。OCWC的重要作用在于,当OCWC成员高校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通过OCWC向包括MIT OCW的各高校请求帮助,了解其他高校处理问题的方法并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各个高校间也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共同方法。中国目前只有网易公开课加入OCWC,尚无一所高校加入该联盟,加入该联盟寻求合作及发展是一条可选的途径。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公开课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