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亭
(扶沟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河南 周口 461300)
胃食管反流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为胃内容物、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胃液、胆汁等刺激性大的物质反流进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发生炎症、溃疡甚至糜烂,从而引起患者出现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等一系列不适,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1]。为避免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接诊胃食管反流时应及时给予治疗。本研究即旨在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07例患者均因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前来扶沟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经内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且在就诊前4w内未曾使用过促胃动力药、抑酸剂等药物。包括男性51例,女性56例;年龄24~72岁,平均(47.3±9.5)岁。将上述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2组,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构成比、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患者接受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莫沙必利(上海信谊制药总厂生产)5mg/次,餐前30min口服,3次/天;雷贝拉唑(四川成都迪康制药公司生产)20mg,早餐前30min口服,1次/天。对照组接受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莫沙必利5mg/次,餐前30min口服,3次/天;奥美拉唑(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0mg,早餐前30min口服,1次/天。8周为一个疗程。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临床症状积分降低>80%;有效:临床症状积分降低>50%,但≤80%;无效;临床症状积分降低≤50%。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结果变量为有序变量的单向有序R×C列联表资料的秩和检验,组间率之间的比较采用校正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t值= 2.1909,P=0.0142)。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59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口干、腹泻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8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腹泻、头晕、恶心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值=0.0560,P=0.8325)。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侵蚀作用,其中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以及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起重要的作用。据报道,精神心理因素,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硝酸甘油、β肾上腺素激动剂、钙通道阻滞剂、氨茶碱等药物,饮酒、吸烟、高脂肪饮食、肥胖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3]。因此,胃食管反流患者应改变不恰当的生活方式,以及减少接触危险因素,以改善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生频率。尽管上述措施在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过程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恰当的临床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临床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有内科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方法,两种治疗方式各有其适应症,本研究中107例患者均符合内科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在本研究中,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给予对照组患者联合使用莫沙必利、奥美拉唑。其中莫沙必利为胃动力促进药,选择性作用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的5-羟色胺4受体,通过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促进上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均为质子泵抑制剂,它们主要通过阻断胃腺壁细胞上的质子泵而抑制胃酸分泌[4],其中奥美拉唑为传统的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为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因此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较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为佳。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5)。综上所述,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1]Gosselin A,Luo R,Lohoues H,et al.The impact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 compliance on health-car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cost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Value Health,2009,12(1):34-39.
[2]Koshino K,Adachi K,Furuta K,et al.Effects of mosapride on esophageal functions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25(6):1066-1071.
[3]Okada T,Sasaki F,Honda S,et al.Menkes disease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successful surgical treatment: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Turk J Pediatr,2010,52(3):333-335.
[4]Takahashi K,Yano I,Fukuhara Y,et al.Distinct effects of omeprazole and rabeprazole on the tacrolimus blood concentration in a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J].Drug Metab Pharmacokinet,2007,22(6):44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