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阳,刘尚莲,顾 准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一观点为我们指出“文化对接”将是高职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项目化教学这种形式作为文化对接的路径,并通过对课程文化、工业文化的文献研究,发现科技文化、非知识结构、核心价值是文化对接路径的三个接口属性。
这个接口将要输送的是物质世界的知识,但是呈现方式不再是符号层面,而是一个一个鲜活的、散发着职场气息的项目。而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科学技术。科技文化是文化对接中最直接的、外显的部分。
随着西方的文化相对主义课程理论的出现,对于实践课程理论,一种主张非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即师生建构过程,一种模糊的课程文化研究渐渐深入。切贝尔(C.Chappell)对工作知识的性质做了如下描述:“它是跨学科的,因为它不是根植于传统的知识分类,而是基于难以概括化的情境。”
这些说明高职课程的知识逻辑关系应该是“非知识结构”的。项目化教学内涵的表述可以保证“非知识结构”的知识在“实践上的可能性不再被教师们看成是和乌托邦差不多的东西”。
项目化教学要求将核心能力培养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就是在文化对接中开展工作价值观的教育。相对于显性的、易于评价的工作态度、工作技能以及相应的知识水平来说,工作价值观测评的难度较大,培养周期很长,这决定了只采用绝对主义的文化课程发展观是很难满足要求的。而项目化教学因为与工作过程天然的吻合度,能很好地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我们的研究表明,面向“课程与工业文化对接”的课程文化必须关注3个必要的维度:科技文化、非知识结构、核心价值,依此我们设计了“文化对接”内容分析类目量表,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对接”内容分析类目量表
本次研究的样本选取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其中2005级、2006级、2007级课程30门,作为未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样本,2008级、2009级、2010级课程30门,作为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样本。
在本学院化工类专业课教师中选择6位有一定教学经验同时对相关课程专业知识比较熟悉的教师作为评判员,在同一时间内给3个维度、12个分析单元逐一评判,评判时保证每一门课程都有两位不同的教师评判,降低可疑数据造成的误差。每一个基本单元都有高、中、低三个程度,分别赋予3、2、1的值。利用JMTJFX简明统计分析13.0软件对数据处理,得到未采用项目化和采用项目化两类样本的统计描述,如表2、表3所示。
表2 未采用项目化教学样本的统计描述
在对比两类样本统计描述时,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对接’总体”、“科技文化”、“非知识结构”、“核心价值”的平均数,采用项目化教学要远远高于未采用项目化教学。而这四项的标准差,采用项目化教学要低于未采用项目化教学。在这四项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有两项服从正态分布,未采用项目化教学都不服从正态分布。这说明从教学一线教师的角度看,采用项目化教学对于“文化对接”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表3 采用项目化教学样本的统计描述
在采用项目化教学样本的统计描述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程度”平均数最大,“环保节能意识及技术掌握程度”平均数最小,这说明项目化教学作用于“文化对接”时,前者效果较好,后者效果较差。“‘文化对接’总体”标准差最小,“环保节能意识及技术掌握程度”标准差最大,这说明项目化教学对于“文化对接”整体效果的认识很一致,对于“环保节能意识及技术掌握程度”的认识分歧比较大。
表4 未采用和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关于“文化对接”的差异性比较
“科技文化”和“核心价值”这两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非知识结构”维度和“文化对接”总体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采用项目化教学对于“文化对接”在三个维度和“文化对接”整体上与未采用项目化教学都有显著的差别。
综上所述,课程文化与工业文化对接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核心,而项目化教学是课程文化与工业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利用项目化教学将课程与工业文化接口更好地匹配起来,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继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1] 范兆雄.论课程文化发展的客观标准[J].教育研究,2004(6):62-66.
[2] 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9):1-5.
[3] 王淑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标准研究[J].职教通讯,2007,(8):34-39.
[4] 周国军.论高职院课程文化的建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93-94.
[5] 张国庆.“上榜”央企的企业文化理念[J].国家电网,2007,(9):36.
[6] 徐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杜邦员工谈杜邦文化[J].中国外资,2003,(7):16-17.
[7] 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6):92-93.
[8] 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137-140.
[9]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5.
[10] 杨玉芹,钟洪蕊.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52-58.
[1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12] 徐国庆.工作知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的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11):59-63.
[13] 马奎昌.建设特色企业文化 促进石化企业和谐发展[J].当代石油石化,2009,17(3):32-34.
[14] 李绪成.论企业文化重塑与企业持续发展——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战略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