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1年旱灾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2-11-07 06:07杨仁华吕爱斌张玉洁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旱灾黄冈市黄冈

杨仁华,吕爱斌,张玉洁

(黄冈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黄冈438000)

黄冈市2011年旱灾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杨仁华,吕爱斌,张玉洁

(黄冈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黄冈438000)

介绍了黄冈市2011年旱灾特点和损失,分析了旱灾形成的成因,探讨了减轻旱灾损失的对策措施。

黄冈市;旱灾;对策

2011年黄冈市全境遭受冬春夏连续的干旱,其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大,均为历史罕见。分析此次旱灾及其造成的损失,降水偏少是直接原因,而脆弱的社会经济环境是重要原因,特别是水利建设相对滞后,蓄水、灌溉能力薄弱,有水无法解“渴”,成为抗旱难、减灾难新的重要因素。

一、旱情灾情特点及成因分析

2011年黄冈市旱情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一是降雨严重偏少。1至5月,全市平均降雨量仅187.3mm,各县市与常年同期偏少6-8成。二是江河水位严重偏低。长江水位最低时比沿江涵闸进水底板低2-4米,为近20年来同期最低;255条中小河流断流,总长达290公里。三是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6月3日全市蓄水工程总蓄水14.58 亿 m3,比历史同期减少 4.65 亿 m3,有效蓄水8.82亿m3;有454座水库低于死水位,132座小水库干涸见底,12万余口塘堰干枯。①

这次灾情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统计,全市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36亿元,农作物受旱面积311.74万亩,占总面积 534.15万亩的58.36%;因灾农村 26.64 万人、7.04 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造成此次旱灾及其损失的原因有以下五点。

(一)降水偏少 根据年度水资源评价成果,全市年平均降水量975.9 mm,与常年比较偏低38.4%;地表水资源量62.456 亿 m3,与常年比较偏低44.5%,在1956-2011年共56年的实测长系列水文资料中列第 6位,排在 1966、1978、2000、1965、1968 年后,频率计算保证 率为89.6%,属大干旱年(黄冈市1966、1978年属保证率超95%的特大干旱年);1-5月降水为全省偏少最多的地区,经全市96个雨量观测站资料评价,1-5月平均降水量187.3mm,比常年同期偏低63.6%,其中罗田、英山分别偏少 69.1和66.3%为各县市偏少最多。

(二)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旱能力偏低

虽然近年国家加大了大江大河大库的治理,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设计标准低,运行维护资金不足,现有水利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配套不全、管理粗放、抗旱效益衰减等问题。很多灌区工程标准低,渠系不配套,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坝塘、引水渠沟、小水窖、小水池、机电井和取水泵站等五小水利工程设施不足。据统计,全市有185处百万方以上水库、53处万亩以上灌区的渠系不配套,干渠断面“三度”未达标600余公里,未开通干、支渠的有1500余公里。北部山区、库区和沿江丘陵岗地,缺乏骨干水源工程,还有60多万亩农田抗旱能力不足30天。

(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现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88 m3,农业亩均灌溉用水量超过550 m3,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0.48[4],主要用水指标远低于全国节水先进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如不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缺水是必然的。据水资源供需分析(见下表),2015年黄冈市在一般干旱年份缺水1.5456亿m3,特大年干旱缺水15.3707亿m3,缺水率分别为3.5和29.0%,会严重危及黄冈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表1 黄冈市2015年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表 单位:亿m3

(四)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偏低由于人畜饮水面对气候波动十分脆弱,本次旱灾充分暴露出部分供水工程水源保证率低、水源生态环境破坏、建设标准偏低和设计、布局不尽合理等突出问题,加之水厂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大旱之年不能保证群众饮水安全可靠。

(五)抗旱经费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投入机制历史上抗旱投入欠账太多,又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必然导致抗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要求。

二、对策探讨

(一)强化未雨绸缪的思想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次增加,需要加强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落实。黄冈属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长期形成了用水方式粗放,节水意识和技术不强,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应重新研究本地水资源特点和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变害为利,当务之急是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水利体系。

(二)以“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为抓手,大兴水利建设热潮 黄冈是农业大市,也是水利大市,旱灾的频繁出现,说明水利设施维护和建设出现了严重欠账,因此必须大幅度增加对水利设施与农村灌溉系统投入。在“五小水利”和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水源选择和水生态保护。对不靠近大江大河的缺水地区,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的调查研究,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性、持续性用水问题。

(三)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2011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认真研究确定市、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健全水资源监控手段,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推进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积极推行省委省政府推广的“每亩地少施一斤化肥、少撒一两农药、少用一方水”的三少活动。

(四)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缓解黄冈市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最现实的途径。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促进节水和用水管水的激励机制,通过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政府调控、市场配置、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的长期行为。

(五)深入研究黄冈经济社会发展与抗旱减灾的统筹规划,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要针对降水相对较丰但时空分配不均的特点,做好抗旱应急水源勘查论证工作,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黄冈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夯实水利基础。

注释:

①本文数据资料均来自于黄冈市水文局内部资料。

S271

A

1003-8078(2012)04-0048-02

2012-05-15

10.3969/j.issn.1003-8078.2012.04.19

杨仁华(1965-),男,黄冈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吕爱斌(1963-),男,黄冈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局长。

责任编辑 袁小鹏

猜你喜欢
旱灾黄冈市黄冈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黄冈市图书馆连续六年为驻黄海军官兵提供图书服务
葫芦岛市旱灾风险评价
黑龙江省旱灾等级划分及旱情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