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玲,郭小勇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天津 300112)
标准化与海洋产业发展研究
袁玲玲,郭小勇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天津 300112)
标准作为竞争的手段,对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国外标准化现状和我国海洋产业标准化现状着手,讨论了标准化对于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促进海洋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标准化;海洋产业;发展
全球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也是中国发展和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组,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决定当今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地、资本和劳力等有形资本,而是取决于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取决于将技术转化为标准从而取得经济收益的能力。标准可以对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可以为科技与产业化搭建桥梁,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供支撑,为促进贸易和统一市场创造条件,为国际竞争提供手段。标准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技术基础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2010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8 43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比上年增长12.85%[1]。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标准的影响和需求越来越大。本研究从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国外标准化现状、我国海洋产业标准化现状以及海洋产业标准化对策和建议展开了讨论。
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激励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降低产品成本,促进规模效益;改善市场结构,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需求的精致化水平;创新生产要素,推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鼓励产业间贸易发展[2]。以下从国际竞争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和促进技术创新3个方面论述了标准化对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收益递增现象引导市场锁定到某一技术标准,企业竞争的实质为标准的竞争。标准战是指不兼容技术之间为争取市场主导地位而开展的竞争,这是信息时代的产物[3]。标准战中的胜出者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对一个行业或其他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控制,并锁定顾客群体[4]。所以,从标准发起公司的角度,现代竞争的关键是如何使它的技术成为产业标准,从而以标准主导行业发展,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
标准化竞争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竞争,这一动态过程,涉及标准化的客体——产品(服务);标准化的主体——企业、企业集团、产业协会、政府、标准化组织(国内、国际)、知识产权机构(国内、国际)(图1)[5]。
图1 标准化竞争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的急剧变革,要加强海洋产业竞争力,国家标准转化为战略性的国际标准的重要性日益增大。控制了国际标准,海洋产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在市场配置资源方式中,标准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技术依据,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特点。海洋技术标准作为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和纽带,在新技术转化为产品,以及采用新技术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起着衔接和桥梁的作用,没有标准就无法完成生产的规模化,也无法完成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海洋技术标准就是促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新产品进而形成产业,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科技成果占领市场的进程,带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要素,其制约和推动都取决于海洋技术标准的发展。
1.3.1 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相互影响
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和技术标准双方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协同发展,技术创新是技术标准赖以形成的基础,任何一项技术标准的更替或替代都源于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创新的过程。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经验和技术的再次创新,在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被纳入新的标准,是技术的再次积累。标准的“制定—实施—修订”过程,恰是经验和技术的“创新—普及—再创新”过程[6]。标准化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了平台和通道。
1.3.2 标准化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最佳路径
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价值,在于这种创新的扩散,而标准化是实现技术创新在产业内扩散的最佳路径。技术创新只有在被广泛使用和推广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3个过程:企业内部、企业之间、行业总体扩散[7]。要想提高整个海洋产业的竞争力,必须通过技术扩散,通过普遍提高整个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才能提高一个产业的竞争力,而标准是实现行业内技术扩散的最佳路径。技术创新成为行业标准后,其他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必须接受该项技术,技术更新快的企业生存下来,更新慢的企业将被淘汰,最终结果就是技术创新在行业内扩散,从而实现整个海洋产业的技术革新。
基于标准对于产业竞争与发展的突出重要性,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已开展企业、产业和国家多层面的标准化战略研究。Swann关于标准化对英国贸易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技术标准能促进产业之间的贸易和进出口贸易[8]。史秀英介绍了德国进行的“标准化总体经济效益”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标准化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有75%的企业积极参与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把标准化作为出口战略,此举使他们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并节约费用[9]。
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政府或组织,开展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战略。如欧盟(EU)制定的“欧洲标准化的作用”战略决议,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发布的《美国国家标准战略》[10],日本政府制定的日本标准化战略。这些发达国家标准化战略的核心均可概括为争夺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最高领导权,争夺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权,积极争取承担更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职务。按承担技术委员会(TC)及分技术委员会(SC)中技术秘书处数量和资助额计算,德国标准化委员会(DIN)在ISO中的贡献率为19%,英国标准学会(BSI)为17%,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为15%,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为12%。德国、法国和英国在欧洲标准化机构欧洲标准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ELC)、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中所占份额分别是28%、22%和21%[11]。2003年,德国标准化学会(DIN)85%的工作量是花在制定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上,只有15%是用在制定国内急需(无国际需求)的国家标准上。
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近两年也在研究、制定标准化战略。除韩国外,其他国家的国际标准化战略均属于追赶式战略,实施以跟踪、采用国际标准为主,实质参与为辅的策略,目的是尽量减少本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经济损失[5]。
通过分析海洋产业10余年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发现以科技为推动力的海洋产业发展迅速,如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医药业。科技成为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引擎。而技术标准作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是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纽带和桥梁。通过标准化将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将新方法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占领市场的进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整个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在推动海洋产业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出“以海洋标准化为基础,按照科技兴海的重点领域和布局,构建国家和区域两极科技兴海标准化平台网络,重点建设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海洋高技术产业化、海洋循环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等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海洋标准培训与推广应用”。
海洋生物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包括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药业、海洋微生物利用等。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业作为海洋产业中的新增长点,发展迅速,2010年全年实现增加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已成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热点。海洋生物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蓬勃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急剧增加,已开展紫菜多糖、海龙胆甾醇、海参皂苷等多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标准样品研制工作,其中河豚毒素高纯单体已获得国家标准样品证书,成为有证标准样品。技术标准的应用和推广,必将推动海洋生物资源产业化的进程。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开发的蓬勃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急剧增加,将研究的新成果、新产品,通过制定、实施技术标准,提高海洋生物制药技术开发能力,加快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进程,尤其要加强海洋生物药物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加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等标准的制定工作,建立有效的海洋生物化工标准体系,推广海洋功能食品、化妆品、海洋生物新材料及其他高附加值精细海洋化工和新型海洋生物制品,解决目前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严重滞后、保护效果不佳等问题,实现海洋生物高新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
随着《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和《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稳步推进,制定、实施了《膜分离技术术语》等42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支撑了海水利用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海水利用产业化进展,使海水利用业初具规模。为加快海水利用业的发展,以《2005—2007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为指导,建立了海水利用标准体系框架,发布了《蒸馏法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等一系列海水淡化和膜分离技术标准,制定了海水淡化设备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制定了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需的管理标准,规范了海水利用术语和图形符号,促进了海水利用业的快速发展。
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海洋产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需要大量的标准来支撑整个产业的稳步发展。《船舶及海上技术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船舶与海上技术船用陀螺罗经》《海洋运输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等系列技术标准,对推动我国造船技术和海洋航运技术进步,实现造船和海运业的规模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海上船舶无线电通话标准用语》《水上安全监督船舶分级技术要求》《油船安全生产管理规则》等标准,为构建船舶通航秩序、加强船舶安全监督、保障海上运输安全提供了规范和标准;《港口总平面设计规范》《海岸及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等标准,促进并指导了我国港口建设和航道工程建设。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海上运输竞争日益激烈。要提高我国在国际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必须加快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其中最快的方法就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采用《轮船和航海技术海上雷达反射器》《船舶和海上ECS数据库》《船舶及海洋技术计算机应用海上用可编程电子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总则》等国际标准,加快我国海洋交通的技术革新,促进海上运输业的信息化发展,推动整个海洋交通业的发展。
海洋油气业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制定了大量的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标准。如《海上油气开发工程术语》系列标准为海上油气开发技术交流构建了统一的平台;《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石油天然气工业海上生产设施火灾、爆炸的控制和消减措施要求和指南》《海上石油设施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海洋石油工程制图规范》等技术标准为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勘查与设计、安全生产、规范作业提供了技术指导;《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标准,为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油气业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入,海洋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和海洋矿业等一批新兴的海洋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在海洋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建立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对海洋产业强有力的支撑。针对海洋生物、海洋能、深海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应重点以可持续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为对象,利用现代海洋技术,以标准化为手段,加速海洋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实现新一代深海资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利用等技术的创新,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原创性成果,建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深海资源、海洋能开发等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确立我国在新兴海洋产业技术标准研制方面的主动权,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推进整个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
海洋行业及其标准化管理部门应从标准制修订的直接参与者,转为海洋标准化活动规则的制定者和海洋行业利益各方的协调者。海洋行业标准化涉及众多行业领域及政府部门,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组织工作。作为政府管理机构,应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整合政府、产业等各方利益,通过协调行动来进行整体推进。应积极推动行业、地区、企业采用国家和先进的国际标准体系和标准管理体系,及时协调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和企业间利益冲突,鼓励企业参与标准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同时,海洋行业标准化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活动,争取获取在国际重要标准组织中的表决地位和话语权。
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研发和制修订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标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基本的市场单元,对市场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在企业的全部生产、销售、管理过程中都时刻接触标准,是标准的最终用户。因此,为使标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求企业应参与各级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且应成为技术标准研发工作的主体。标准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原则,应当是技术和效益的统一,是市场和生产的需要。能符合企业技术水平,充分满足市场需求,赢得竞争的标准才是先进标准。只有企业作为标准的研发工作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制定出的标准,既照顾到用户的需要,又考虑到整个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也才能最终得到市场的认可。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不均衡,有的产业发展早,技术相对成熟;有的产业发展晚,技术相对落后。针对此种情况,各海洋产业应分别对待。对于技术相对成熟,与国际上差距较小的产业,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力争在国际标准中体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对于技术相对落后的产业,应利用后发优势,学习新加坡等国家,通过标准追随战略,采用国际成熟的标准,紧密跟踪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前沿,在引进、吸收国外标准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实现标准技术的模仿创新,逐步实现从标准追随向标准领先的跨越;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新能源开发等新兴领域,各国标准化程度均不高,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新的技术标准还有待制定,为我们研发新技术、开发市场、抢占竞争制高点提供了契机,这些新兴海洋产业应抓住机遇,投入研发力度,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原创性成果,建立我国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确立我国海洋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我国标准化战略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我国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标准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运行机制。标准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海洋经济的发展,应更加注重标准占领,利用现代海洋技术,以标准化为手段,加速海洋产业关键技术的集成和产业化,实现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抢占国际市场,使海洋生产总值实现更多突破,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 国家海洋局.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Z].2011.
[2] 曾德明,陈锋.“新全球主义”条件下中国高科技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输出战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5(6):25.
[3] 吕宗英.通信技术标准化及其战略选择[D].沈阳:东北大学,2005.
[4] 潘海波.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5] 孙敬水.发达国家标准化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5,26(1):1.
[6] 王庆.标准化促进技术创新机制分析及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7] 唐丁祥.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1,5:27.
[8] SWANN P.Standards and trade performance:the UK Experience[J].The Economic Journal Royal Economic Society,1996(106):1297-1313.
[9] 史秀英.标准化对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2(12):17-20.
[10]陈福林.基于技术标准的中国ICT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11]张国华.标准趋同:21世纪全球标准化发展趋势[J].中国标准化,20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