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糖尿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糖尿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1]。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降低骨折事件及骨性疼痛事件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我科采取鲑鱼降钙素治疗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我科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70例,其中男29例,女41例;平均年龄(66.4 ±6.2)岁;糖尿病病程 10~18 年,平均(12.7 ±4.8)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2组年龄、性别比、糖尿病病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参照WHO的2型糖尿病标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有负重性疼痛和(或)自发性腰背及周身疼痛;(2)骨密度(BMD)测量值低于同性别健康人骨密度峰值2个标准[2](T-Score<2);(3)除外其他疾病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钙尔奇D,1片/d,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鲑鱼降钙素50 U/次,2次/d,肌内注射。治疗24周后比较2组症状改善,骨密度等情况。
1.4 评价标准 依据VAS疼痛标尺法:依据标尺上10个刻度,有“0”分端和“10”分端,以0分为无痛,分值越大疼痛程度越高,10分为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在直尺上指出能代表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临床医生根据标出的位置评定分数。
根据WHO疼痛程度分级分为4级,0级为无痛;1级为可接受的轻度疼痛,睡眠可,能正常生活;2级为中度疼痛,较为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影响,需用止痛剂治疗;3级为重度疼痛,程度剧烈,难以忍受,睡眠严重受到干扰,一般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被动体位等特征。
显效为症状改善明显,T-Score较治疗前提高1.0以上;有效为症状减轻,T-Score较治疗前提高0.2~1.0;无效为症状无改善,T-Score提高低于0.2。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血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甲状旁腺素(PTH)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骨密度使用美国Lunar 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及评分比较 经过6个月治疗,观察组疼痛分级改善明显,其中0级疼痛7例,1级20例,VAS评分由(6.74 ±2.51)分降至(1.35 ±0.67)分(P <0.05)。对照组疼痛分级及VAS评分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及评分比较 n=35,例
2.2 2组治疗前后BMD值变化 经过6个月治疗,观察组BMD、BGP值明显升高,同时AKP及PTH均下降(P <0.05);对照组BMD、BGP稍有升高,AKP及PTH小幅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D、BGP明显高与对照组,AKP及PTH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2组治疗前后BMD值变化n=35,±s
表22组治疗前后BMD值变化n=35,±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项目 BMD(mg/m2) BGP(μg/L) AKP(U/L) PTH(ng/L)观察组治疗前 228±25 4.3±0.9 39±7 56±18治疗后 246±26*# 5.4±1.0*# 35±3*# 49±24*#对照组治疗前 229±26 4.4±1.0 38±7 56±17治疗后 231±25# 4.6±1.0# 38±7# 56±16#
2.3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3/3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4.3%(19/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面红头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5例,总发生率14.3%,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n=35,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及BMD降低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其发生与糖尿病患者长期渗透性利尿导致尿中钙、磷排泄增多等因素有关[3]。(1)高血糖浓度使肾脏滤出过多葡萄糖,同时钙离子滤过率增加,引起大量钙从尿中流失。血钙降低同时引起骨骼中的磷、镁丢失,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PTH),骨骼中的钙质释放以维持血钙水平,长期的溶骨作用增强导致骨质疏松;加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不足,机体中骨基质成熟和转换速率下降,引起骨基质分解、钙盐丢失相对增多;(2)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存在降钙素等内分泌代谢失调,影响骨骼的新陈代谢过程;(3)由于糖尿病导致的长期代谢紊乱,骨骼系统的蛋白质及胶原合成降低,长期升高的血糖水平使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进一步影响成骨细胞内多种基因的表达,引起临床上骨质疏松、骨性疼痛及BMD降低。本次研究中2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性疼痛,2组VAS评分均6~9分,现代医疗趋势以治疗同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因此,改善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骨性疼痛的疼痛越来越受重视。
钙尔奇D的药理作用为促进钙、磷的肠内吸收,使骨骼钙化过程正常化。维生素D参与钙、磷的机体代谢过程,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鲑鱼降钙素是含肽激素,氨基酸排列顺序与哺乳动物不全相同,生物活性较哺乳动物分泌的降钙素强30~60倍[4],药理作用为抑制甲状旁腺素,调节机体钙、磷水平及骨代谢过程,改善骨质平衡。其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发育成熟,促进成骨细胞大量增殖发挥临床治疗作用。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MD、BGP值明显升高,同时AKP及PTH均下降;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BMD、BGP明显高与对照组,AKP及PTH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其能够明显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及功能,抑制破骨细胞生长,使BMD、BGP升高,同时抑制体内PTH的高水平分泌,调节AKP维持正常的骨代谢过程。
有学者研究发现,鲑鱼降钙素还具有中枢性的镇痛作用,因此对临床上伴有腰背痛等骨性疼痛的患者效果更好,止痛机制为通过作用于中枢感受区的特殊受体,降低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而提高患者的痛阈;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释放并提高内源性镇痛物质β内啡肽的水平。β内啡肽为内源性阿片肽,可与吗啡类受体特异性结合达到止痛的效果[5]。本次研究中发现,经过6个月治疗,观察组疼痛分级改善明显,VAS评分显著降低,而对照组疼痛分级及VAS评分均无明显改变,说明鲑鱼降钙素的镇痛效果明显。但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主要为面红,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等,发生率为14.3%,均经治疗后缓解,与其他学者研究[6]相似。由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过程较长,且多为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不良反应会影响治疗的持续性及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效果。鲑鱼降钙素等经其他给药途径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达到治疗的效果,该方面的探索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1 王欣,刘芳.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多因素分析.河北医药,2009,31:2760-2761.
2 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2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3.
3 侯建明.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0-122.
4 李晓林,罗新乐.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11-113.
5 Chesnut CH.A randomized trial of nasal spray salmon calcitoni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stablished osteoporosis:the prevent recurrence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study.Am Med,2000,109:267-276.
6 戴玲.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