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雄,丁艳芬*,杨崇仁,3
(1.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省植物提取物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4)
鸡血藤的品种与考证
郑立雄1,2,丁艳芬1,2*,杨崇仁1,2,3
(1.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省植物提取物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4)
通过文献考证,收集各地鸡血藤习用品种,阐述鸡血藤的来历及其基原。结果表明,目前用作鸡血藤的植物达26种,分属于6科12属。文献记载最早、使用历史最悠久的凤庆鸡血藤,其基原为五加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中国药典》收载的鸡血藤以豆科植物密花豆为基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主流品种。鸡血藤各地习用品种和混杂品种甚多,药材质量难以控制。建议将凤庆鸡血藤载入《中国药典》。同时,制定专属性的质量标准,保证药材和中成药产品的质量。
鸡血藤;品种;考证
鸡血藤为常用中药,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功能。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1]。鸡血藤为中医治疗血症和风湿的重要药物,除用于中药配方饮片外,主要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初步统计,以鸡血藤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达50余种,其中不少为常用的中成药,如:活血通脉片、花红片、鸡血藤颗粒、维血宁等;以鸡血藤为原料组成中药复方制剂获得的专利项目亦达150多项,见表1。
表1 以鸡血藤为原料的中成药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中国药典》将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Dunn作为鸡血藤的正品[1],但各地所用鸡血藤的基原均有差别。鸡血藤中药材的习用代用品种多,来源复杂,是使用混乱的中药品种。为了正本清源,保证中药配方和中成药用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本文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对鸡血藤的品种进行考证与整理。
鸡血藤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1694)。称:“鸡血藤,活血舒筋,治男女干血劳,一切虚损劳伤,吐血咯血,咳血嗽血,诸病要药”[2]。指出鸡血藤为血症要药,但未指明其来源,亦未对药材性状进行描述。
1725年范溥编的 《顺宁府志》首次记载云南产的鸡血藤,但叙之不详。刘埥续编 《顺宁府志》(1759)卷十称:“鸡血藤,枝干年久者周围四五寸,少者亦二三寸,叶类桂叶而大,缠附树间,伐其枝,津液滴出,入水煮之色微红。佐与红花、当归、糯米熬膏,为血分之圣药。滇南唯顺宁有之,产阿度吾里者尤佳”。并认为,“其茎皮有光身与刺者二种”[3]。顺宁府即今云南临沧市凤庆县,阿度吾里为凤庆县郭大寨、雪山、三岔河等地。 《顺宁府志》记载了道地药材鸡血藤为藤本植物,以其枝熬膏,为 “血分之圣药”。
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1765)中对鸡血藤进行了详细记述,称鸡血藤胶 “产猛缅,去云南昆明记程一月有余,乃藤汁也,土人取其汁,如割漆然,滤之殷红,似鸡血,作胶最良。近日云南省亦产。其藤长亘蔓地上或山崖,一茎长数十里,土人得之以刀砍断,则汁出如血,每得一茎可得汁数升。彼处有店市之,价亦不贵,干者极似山羊血,取药少许,投入滚汤中,有一线如鸡血走散者真”。称功效为 “壮筋骨,已酸痛,和酒服,于老人最宜。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男子虚损,不能生育,及遗精白浊,男妇胃寒痛。妇女经血不调,赤白带下。妇女干血劳,及子宫虚冷不受胎”。赵学敏还对鸡血藤的药材特性进行了详细描述:“吾杭龚太守官滇,带有鸡血藤回里,予亲见之,其藤皮细洁,作淡黄色,切开中心起六角棱,如菊花样,色红,四周乃白色,干之,其红处辄突出二三分许,竟成红菊花一朵,亦奇物也,闻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痪”。同时,赵学敏还提及其子在云南昭通所采的鸡血藤药材,称:“长儿景炎在四川叙州府,与滇之昭通接界,因嘱其往觅此藤,所寄来者,外形不殊,而中心惟作小红点,干之也不突起。据来书云,实金沙江土司山中所得,然与龚太守所带来者绝不相类,岂此藤也有二种耶,附记于此,以俟考”。并说:“辛亥予在临安,患臂痛,胡春熙明府长君名什曾,宦滇南归里,蒙赠鸡血藤胶,皆方块,每块一、二两不等,外涂以蜃灰作白色,剖视其内,皆黑色如膏药胶状,云风瘫痹痛有效,其外灰见水即脱去。据言其藤产腾越州铜壁关外新街所属地,遍山谷皆是,新街守弁,每岁辄命卡兵斫取熬膏,除馈遗各上司及僚友外,余剩者转市客商,贩入中土,借沾微利,以为守资,渠所有即售自彼处也。外必以蜃灰饰之,庶久藏不坏。因带归以示儿子景炎,则又全非其所见。景炎曾馆昭通大关司马白公家,见其所藏鸡血藤胶,猩红成块,俨如赤玉,光润可爱;今胡公所赠,内作黑色,或系年久色黯,抑系新街所产与大关有别,惜不能亲历其地,为之细核,附笔于此,以俟后之君子考订焉”[4]。
从赵学敏的记述,可见鸡血藤的珍贵。其所提及的鸡血藤产地,猛缅原属景东府,后改属顺宁府云州,即今云县,与凤庆相接。腾越州为高黎贡山西麓的腾冲,位于凤庆之西南。而昭通则在云南东北部,所产鸡血藤应为另物。显然,赵学敏不仅描述了顺宁鸡血藤的分布范围,也提示鸡血藤在清代就已出现混用的情况了。
20世纪初顺宁知府朱占科续修《顺宁府志》(1904)亦载鸡血藤[5]。《本草正义》(张山雷)(1920)称:“文勤开府云南,赠以鸡血藤胶,信为补血良药,乃用好酒蒸化服之。未及三四两,而暴崩如注,几于脱陷,然后知此物温通之力甚猛,活血是其专长”[6]。对鸡血藤的特殊功效做了肯定。
凤庆自古以顺宁鸡血藤膏而著名于世。顺宁鸡血藤膏为顺宁医官杨辑五首创于清朝道光年间。杨辑五在凤庆行医多年,发现顺宁鸡血藤有通经活络、生血活血、调经之功效,用于妇科血症和风湿麻木等病症有显著疗效,遂配方制成顺宁鸡血藤膏。初为稀膏,后定型为干膏。在顺宁设依仁堂药铺销售,备受青睐。民国时期,批量生产,在昆明开设顺宁依仁堂销售,为云南名药,行销全国,远至东南亚地区。据当时随药发行的 “依仁堂启事”介绍,顺宁鸡血藤膏曾 “经农商部审查给奖注册,复由巴拿马博览会、各省展览会,审查给予特等金牌奖章,并发给证书,以为凭据”。以上表明,至20世纪初期,云南临沧地区特产的顺宁(凤庆)鸡血藤作为血症要药已享誉海内外。
1963年杨竞生和曾育麟对鸡血藤的基原进行了考察[3]。杨竞生深入产地,访问民间医生与药农药工,采集凭证标本,经吴征镒先生鉴定,确认云南凤庆鸡血藤的基原为五味子科植物内南五昧子(Kadsura interiotrA.C.Smith.)的藤茎。《植物名实图考》所绘鸡血藤图与之相符。《顺宁府志》(1759)记载的鸡血藤膏原植物有 “光身与刺者二种”,杨竞生等认为 “光身”者即为内南五味子或近似种异型南五昧K.heteroclite(Roxb.)Craib.。“起鼓丁刺”的则是同科植物中间五味子S.propinqua(Wall.)Baill.var.intermediaA.C.Smith.。凤庆鸡血藤的原植物为五味子科植物,其藤茎为鸡血藤膏的原料,未作为中药材在市场流通。顺宁鸡血藤只产于云南临沧县的凤庆、云县、澜沧、耿马,以及腾冲一带,资源匮乏。2006年对主产区凤庆的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全县资源储藏量仅1 000 t左右,已到了濒危的境地。各地多用当地资源代用,造成鸡血藤药材基原的混乱。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日益广泛的使用,鸡血藤药材的用量激增,品种混乱现象日益突出。1960年出版的《中药志》最先将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Tutch.)作为鸡血藤的原植物,并称:“目前市售品的原植物有油麻藤属和鸡血藤属(崖豆藤属)二大类”[7]。1963年杨竞生等曾提到:“作鸡血藤使用的植物有崖豆藤属植物,除此之外还有白花油麻藤、常春油麻藤M.sempervirensHemsl.、密花豆等”[3]。《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1969)亦将白花油麻藤作为鸡血藤的基原植物[8]。
密花豆作为鸡血藤的基原植物,最早记载似为杨竞生等所引用的 “广西药物研究所资料”(1962)。1974年的 《广西本草选编》收载密花豆,又名三叶鸡血藤。正式的记载当为 《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9]和 《中药大辞典》(1977)[10]。1977年,密花豆作为中药鸡血藤的基原首次载入中国药典[11]。曾参与 《中国药典》编制的周子静称:“在制定1977版 《中国药典》鸡血藤的起草任务时,笔者为了弄清楚鸡血藤的混用品种,曾深入产区采集标本,与商品鸡血藤对照鉴定,最终认为应以使用时间长、应用面广、产量大的植物密花豆为鸡血藤药材的正品列入 《中国药典》,其他品种均为各省区的地方用药品种”[12]。谢宗万亦认为:“现时老中药师在辨认鸡血藤时以 ‘粗如竹竿,略有纵楞,质硬,色棕红,刀切处有红墨色汁者为佳’一般就是指密花豆,这与文献记载 ‘剖断流汁,色赤如血’,‘砍断则汁如血’等特征相符,以密花豆藤为鸡血藤药材符合现时国内多数地区的用药情况”[13]。于是,不仅各版 《中国药典》按此收录,各种中医药书籍,如:《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1996)[14]和 《中华本草》(1999)[15]等均将密花豆作为鸡血藤的原植物。陈道峰分析市售药材,认为鸡血藤的生药性状与密花豆藤茎相吻合[16]。显然,20世纪70年代以来,密花豆已作为鸡血藤中药材的主流品种,普遍应用于中药配方,并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
关于昆明鸡血藤,吴其浚在 《植物名实图考》(1848)中曾记载昆明鸡血藤与顺宁鸡血藤的差别。称:“昆明鸡血藤大致即朱藤,而花如刀豆花,娇子密簇,褐蔓痩劲,艳于朱藤,即紫藤耶?与顺宁鸡血藤异,浸酒亦主活血络”[17]。赵学敏记其子在昭通采的鸡血藤药材,或许即为昆明鸡血藤。《云南中草药(续集)》(1973)、《云南中药资源名录》(1993)等均将昆明鸡血藤鉴定为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Harms.,并作为中药鸡血藤的一个地方习用品种[18-19]。《中药大辞典》(1977)和 《中国植物志》(2004)将昆明鸡血藤的原植物定为网络崖豆藤M.reticulataBenth.[20]。谢宗万认为,昆明鸡血藤小叶有5枚,与网络崖豆藤不同,应为香花崖 豆 藤M.dielsianaHarms.[13],《中华本草》(1999)、 《新编中药志》(2001)、《中药大辞典》(2005)均从之。
随着鸡血藤在中成药和处方方剂中的普遍应用,鸡血藤地方习用和代用品种繁杂混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1972)收录的鸡血藤为网络崖豆藤M.reticulataBenth.[21],《中药大辞典》(1977)收载的鸡血藤原植物除密花豆和香花崖豆藤外,还有白花油麻藤和亮叶崖豆藤M.nitidaBebth.[10],《新华本草纲要》(1991)记述了作鸡血藤使用的植物有红血藤S.sinensisChun et T.Chen.、常绿油麻藤M.sempervirensHemsl.、香花崖豆藤等[22],《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1996)记载的鸡血藤同名异物达8种,包括:密花豆、网络崖豆藤、香花崖豆藤、亮叶崖豆藤、丰城崖豆藤M.nitida var.hirsutissimaZ.Wei.、白花油麻藤,以及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L)Merr.和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thd et Wils.等[14]。《新编中药志》(2001)收录的鸡血藤品种达10种,均为豆科植物。包括:密花豆、网络崖豆藤、香花崖豆藤、光叶崖豆藤、白花油麻藤、美丽崖豆藤(M.speciosaChamp.)、光叶密花豆、红血藤、常春油麻藤、褐毛黧豆(M.castaneaMerr.)等[23]。此外,在个别地方少量作鸡血藤使用的还有革叶猕猴桃Actinidia coriacea.、扁茎崖爬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Hook.)Gagnep.、白花酸藤子Embelia ribesBurm.F.等[13,24]。初步统计,作为鸡血藤用的植物达26种,分属于6科12属,见表2。
表2 用作鸡血藤的原植物种类
续表2
中药鸡血藤按使用的习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熬膏用的鸡血藤,这类鸡血藤仅作为制膏(胶)的原料,其基原为五味子科植物。该类鸡血藤应为我国传统中医药最早应用,且文献最早记载的鸡血藤,特产于云南西南部。另一类鸡血藤则作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生产的原料使用。其起源应是基于凤庆鸡血藤膏的特殊功效,后世将豆科等具有红色树脂的植物作为其代用品,逐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实践中。鉴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豆科植物为基原的鸡血藤药材的广泛应用,致使 《中国药典》将市上主流药材品种密花豆作为鸡血藤的正品,而将五味子科鸡血藤淡忘。目前,仅有云南个别企业生产以异型南五味子为原料的鸡血藤膏。以豆科植物为主要基原的鸡血藤中药材则由于应用日益广泛,各地代用品众多,造成品种混杂,基原不明,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为此,我们建议将南五味子属2种植物载入 《中国药典》。五味子科的凤庆鸡血藤与豆科鸡血藤为完全不同的基原,二者的药材特性、化学成分与生理活性均差异甚大。凤庆鸡血藤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 “血症要药”,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宜将南五味子属2种植物如异型南五味子等收入 《中国药典》,作为凤庆鸡血藤的基原植物,用于生产鸡血藤膏。同时,应加强凤庆鸡血藤的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
鉴于 《中国药典》已将密花豆作为鸡血藤中药材的正品,应在系统植物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特征性和专属性的鉴别方法与质量标准,与混用品种相区别,特别是与同科属的混用品种相区别,以保证药材质量。对各地的地方性习用品种,应根据各品种的分布地区和化学与药理药效特性,立法规定限制使用的范围,不能与正品的使用相混淆。对厚果鸡血藤等含有鱼藤酮类成分的种类,应进行毒理学评价,不宜轻易混用代用。
以鸡血藤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品种多、用量大,所以应加强鸡血藤管理,保证鸡血藤原料的来源可靠与中成药产品的质量稳定,生产企业应重视对鸡血藤药材的品种鉴别与质量控制。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80.
[2]项长生,胡国臣.汪昂医学全书(本草备要)[M].卷一.草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85.
[3]杨竞生,曾育麟.鸡血藤膏及其原植物的调查[J].药学通报,1963,9(3):127-131.
[4]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卷七.藤部.北京:商务印书馆,1954:260-261.
[5]朱占科.顺宁府志[M].卷十三.食货志.刻本.1904:383.
[6]浙江省中医管理局.张山雷医集(本草正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3-313.
[7]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M].第三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500-505.
[8]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编写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69:168-169.
[9]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426.
[10]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206-1207.
[11]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312-313.
[12]周子静.中药材真伪鉴别及其混乱品种概述(续)[J].广西中医药,1987,10(4):39-42.
[13]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中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46-255.
[14]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上册.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36-438.
[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第十一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73-657.
[16]陈道峰,徐国均,徐珞珊,等.鸡血藤的性状鉴定[J].中药材,1993,16(8):21-23.
[17]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M].卷二十三.蔓草类.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566-574.
[18]云南省卫生局.云南中草药续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3:304.
[19]云南省药材公司.云南中药资源名录[M].北京:科学出板社,1993:238.
[20]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十四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64-180.
[2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第二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393.
[22]吴征镒.新华本草纲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64-185.
[23]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第三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756-763.
[24]陈俊华.血藤类中药用药情况调查及本草论述[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6,6(1):12-13.
[25]李明臣,李峰,马书泰.鸡血藤、大血藤和草红藤的鉴别与正确使用[J].山东医药工业,2002,21(4):45
The History and Origin of Ji-Xue-Teng in TCM
ZHENG Li-xiong1,2,DING Yan-fen1,2,YANG Chong-ren1,2,3
(1.Yunnan Weihe Pharmaceutical Company,Yuxi653100,China;2.Yunnan Engineer Research Center of Plant Extracts,Yuxi653100,China;3.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Kunming650204,China)
Ji-Xue-Teng is a frequently-used herb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TCM)for treatment of blood syndromes and rheumatism.In order to elucidate its used history and origin plant,the detail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together with the collection of plantswhich used as Ji-Xue-Teng were don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26 specieswhich belong to twelve genera of six families used as Ji-Xue-Teng in different area.Among them,Fen-Qing-Ji-Xue-Teng is one of the earliest recorded in literature and used in Yunnan region,and its origin isKadsura heteroclite(Roxb.)Craib.In Chinese pharmacopoeia(2010 ed),Spatholobus suberectusDunn.was appointed as the origin of Ji-Xue-Teng,which became the mainstream commonly used herb after 1960’s.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local plants used as Ji-Xue-Teng,the herbal quality is difficult to control.Based on these research we suggest that Feng-Qin-Ji-Xue-Teng should be recorded into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and a specific standard need to be established for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crude drug of Ji-Xue-Teng.
JI-Xueteng;History;Origin
2011-11-10)
*[通讯作者]丁艳芬,Tel:(0877)2666755,E-mail:waj2005021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