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祥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互动模式研究*
高永祥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针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对核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本文提出了以提高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的互动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通过互动教学模式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等跨职业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数控技术;核心课程;职业能力培养;互动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急需具有创新能力、自我发展、团队协作等核心职业能力的新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尚未全面而科学地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没有科学而系统地整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将职业能力与技能相混同,认为培养学生某一项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既不是本科或以上教育所完成的学科知识和学术能力,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能力,更不是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全面的职业能力”。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单元,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依据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将其划分为主干课程和分支课程等,从而就出现了主要课程、重点课程、主干课程等概念。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通过强调通识教育,引出了核心课程的概念。
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和内容看,一般必修的理论课程有30余门,考虑到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第二课堂和一些选修课程,应该将理论课或理论实践一体类课程中对人才培养规格起决定作用的部分突出出来,这就是我们要界定的核心课程。
我校在数控技术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始终强调: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思路是按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体系结构,如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应包含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应该是多少,等等。笔者认为,每个高职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应由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如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确定为12门,其中公共核心课程3门,专业或技术基础核心课程5门,专业或专业方向核心课程4门,比例为3∶5∶4,较为合适,这与整个教学计划中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间的比例是基本一致的。图1为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结构图。
图1 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图
核心能力也称关键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培养面向浙江省制造业、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熟悉现代制造业中数控技术应用知识,掌握能胜任专业面向岗位与岗位群工作的数控切削加工、三维建模与制造及数控设备维护与调试等方面的技术与技能,具有全面职业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应具有全面的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一是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二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2)方法能力。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3)社会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4)个人能力。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会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
每门核心课程有各自重点培养的核心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门课程及其对应的核心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由课程、能力和教学方法构成一个互动教学模式(见图2)。其中,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与核心能力关系如表1所示。
表格中的符号表示每门课程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核心能力。例如,“02数控职场英语”这门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人际交往沟通、爱岗敬业等方面的能力。以下将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讨论该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方法
如何将核心能力融入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首先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而创立和选择有利于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则是其中的关键。
图2 核心课程、教学方法及核心能力互动教学模式图
角色转变教学法 角色转变教学法主要是教师不把自己看成导演的角色,而转变为主持人角色。教师转变为主持人的角色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让位于学生,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协调、推进、监督整个学习过程,负责向学生介绍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保证学生所获得结果是正确的,并应及时指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具体操作方法是:第一阶段,用一定的时间准备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把任务交给学生,对使用的时间、方法进行说明;第三阶段,提出学习重点,用问题引导学生;第四阶段,确定小组成员;第五阶段,就材料与信息让学生加工完成;第六,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角色转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决策和实施能力以及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表1 核心课程与核心能力关系表
图3 “头脑风暴”法的三个阶段图
“头脑风暴”教学法 “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发明者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其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基础上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和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发行现实可行性的方法,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具体操作分三个阶段(见图3)进行:第一阶段是介绍问题,如组员对问题感到困惑,主持人对问题利用案例形式进行分析;第二阶段是指定一人在黑板记录所有见解,鼓励学生自由提出见解;第三阶段是课后教师以鉴别的眼光讨论所有列出的见解,也可以让另一组学生来评价。例如,在《数控切削加工》课程中,当讲到轴类零件的工艺编制时,可以先让学生在工艺室查找资料,提出轴类编制工艺的各种不同方案。最后,教师对每种轴类零件的工艺编制方案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进行评价,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决策和实施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办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进行教学,很受学生欢迎。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一是教学准备。主要工作包括:选择恰当的案例,拟定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首先要选择好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或编写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内容与所学知识有关,难易程度与学习知识的深浅度相关,篇幅大小与教学时间相适应。二是主持案例讨论。案例教学不是讲授,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学课开始,教师用几分钟简要介绍一下案例情况,布置讨论思考题。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对照讨论题反复思考,待学生基本熟悉案例情况、得出基本结论时,再组织讨论。三是讨论后总结与反思。每次讨论结束,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明确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其依据是什么,通过讨论受到哪些启发,讨论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改进等等。如在数控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中,教师给出往届学生典型作品案例,让学生讨论并改错。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识图与绘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都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图4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图
(二)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实践教学中验证性试验占很大比例,现代教学更加强调探索性实践。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提出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的项目教学,即实行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制教学。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项目分析、设计、制作、评估的各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可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对所修课程及专门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施决策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核心能力。
例如,在进行《零件三维建模与制造》课程中圆盘模腔制作项目教学时,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提出项目、自由分组、设计实施、展示评估。(1)提出项目。教师给出圆盘模腔零件图纸,并提出相应技术要求制作圆盘模腔。(2)自由分组。加工制作圆盘模腔时需要三维建模、工艺编制、刀具及机床选择、仿真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学生依据兴趣或技能水平进行自由组合形成项目小组。(3)设计实施。该阶段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最能锻炼学生核心能力的阶段。首先,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可以纵向分工,即按时间轴分工,每个成员负责一个具体的设计阶段;也可以横向分工,即所有成员都全程参与圆盘模腔项目的设计与加工,在每一个具体的设计阶段按不同的任务进行分工。(4)展示评估。圆盘模腔项目完成时,各小组需要展示圆盘模腔零件,并由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估。
我们可以发现,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地位逐渐淡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加强。在这个项目的教学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决策和实施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等核心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成果
通过我校数控0811班和数控0711班的两届学生比较,观察到全面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学生的核心能力提高显著。互动教学模式将核心能力的培养结合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与专业教学完整地、有机地结合,使核心能力培养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在全部课程学习完成时,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培养和提高。
实践证明,教学中通过运用互动教学模式,学生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等跨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汤志伟,吴瑞巍,余海.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核心能力培养互动模式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5):29-31.
[2]岳爱臣.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北京教育,2001,(3):43-44.
[3]王元娥.浅谈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J].职教论坛,2008,13(3):589.
[4]冯惠敏,李里.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及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92-596.
G710
A
1672-5727(2012)05-0146-03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突显职业能力的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A010)部分研究成果
高永祥(1978—),男,浙江杭州人,工学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机械工程学院数控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