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寻金人

2012-11-06 06:32李慧代安娜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2年1期
关键词:总工程师坑道支队

文/李慧 代安娜

大山深处寻金人

文/李慧 代安娜

2007年,我国黄金产量达270.5吨,首次超过南非,成为世界第一产金大国,此后连续4年保持这一地位。而在1978年,我国的黄金产量还只有19.67吨。黄金产量大幅度上升,与黄金勘查有着重要关系。黄金勘查工作听起来神秘光鲜,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在武警黄金第一支队总工程师王艳忠的介绍下,萦绕黄金勘查这一工作的神秘迷雾逐渐散去,一个兢兢业业的“寻宝人”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

王艳忠,武警黄金第一支队总工程师,1992年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入伍。近20年艰苦的黄金勘查工作,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寻金工作都是野外作业,呆在杳无人迹的荒山野岭中几个月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以前部队只能住帐篷,通常又湿又冷,有时连饮用水都找不到,只能在山沟里找水喝。吃的东西更是简单得可怜,战士们只能带一些黄豆、海带之类的干菜,带的菜吃完了只能干吃米饭的情况时有发生。工作的危险性也是一大考验,他们的工作经常要进洞调查,而很多时候洞里的安全条件是不能保证的。在一次勘查过程中,一位技术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背后的石壁发生了险情,如果不是组长在旁边推了他一下,躲开了石块,他很可能就会受伤,甚至有生命危险。这样的危险状况可以说已经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随时都会出现。

条件的艰苦和工作的危险还不是黄金勘查队员最害怕的事,最无奈的是费尽心力找黄金,却几年见不到金矿的影子。相关统计显示,寻金项目的成功率只有5%。王艳忠粗略地估算过,顺利的话,近200多人花4~5年时间才能找到1个金矿。而每勘探一处金矿,一般都要经过5个复杂的步骤:第一步,进行详细的地质构造研究,大致判断哪里有矿。第二步,选定区域开展小比例尺的物探、化探测量工作。第三步,开展大比例尺的物化探和遥感工作,精确锁定金矿可能存在的位置。第四步,确定某地是不是有矿,开展槽井坑钻探工程验证。最后一步是样品分析测试,估算金资源量。

从这个复杂寻金过程就可看出5%的成功率是多么低,寻金工作的艰辛可见一斑。面对着这样的事实,他们却始终坚持不懈。作为武警黄金第一支队的总工程师,王艳忠带领战友们共发现了金矿脉23条,提交黄金资源量70多吨。王艳忠个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并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科技干部、优秀共产党员,2004、2007、2010年他被部队批准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三类岗位津贴。

1997年,刚刚毕业5年的王艳忠,接受支队任命,负责黑龙江东宁县金厂矿区的技术管理工作。为了做好工作,王艳忠带领战友们调查旧坑道的地质特征、含矿性、采坑深部特征。废弃的坑道地质条件不稳定,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坚持工作。那次调查测定了11个暗井、竖井位置,坚持调查了300多米坑道,采回了宝贵样品。王艳忠对待每一次工作都抱着这样的态度,将该做的工作都做到实处,不容许自己有一点点怠慢。

王艳忠提到,现在的找矿装备,比起当年,先进了许多。国家对找矿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政策。但是,勘探技术人才方面仍旧存在缺口。针对此问题,黄金部队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专门开设了国防生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到对从事勘查工作年轻人的建议,王艳忠首先就提到了“要能吃苦”,或许只有真正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这个“苦”字的含义,他还提出要具备“严谨认真”的精神。吃苦耐劳、严谨认真,是黄金部队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引领着这些爱岗爱国的寻金人,为国家的寻金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艳忠

猜你喜欢
总工程师坑道支队
敌军工作与昆张支队敌后坚持之道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战时指挥所
工匠精神要“薪火传承”——司尔特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卫星
武警江西总队一支队深入扶贫点进行健康义诊活动
长江支队入闽67周年纪念大会在厦门市召开
精益求精,矢志不渝——记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钢
半干旱区石质坡面坑道式造林整地小气候效应观测初报
中国移动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玉胜参加TCDPAP暨FIDIC/ASPAC 2013年年会并作专题演讲
东莞环保之梦——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宋乾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