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泰宁
建 筑·我
——一生的邀请
程泰宁
专家简介:
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持人。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方案设计工作。1981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内外重要工程60余项。代表作品有:杭州铁路新客站、加纳国家剧院、马里会议大厦、联合国小水电中心、杭州黄龙饭店、浙江美术馆、李叔同纪念馆、建川博物馆战俘馆、中国海盐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二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方案)以及住宅、商务别墅等。其中三次获国家优秀设计奖,多项获省、部级优秀设计特等奖、一等奖。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入选“中华建筑百年经典”,加纳国家剧院、马里会议大厦入选国际建协主编《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选选》。2009年评选的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有多项作品获奖,并有四本专集出版。
我看建筑
“建筑之于我,始终有一种神圣乃至神秘的感觉。设计的项目愈多,接触的东西愈多,愈觉得在建筑学的大海中游泳,实在是无边无垠,而又深不可测。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建筑学本身所具有特殊品质——综合性、多义性和模糊性,同时也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赋予建筑学以新的内容。我根本不相信所谓‘建筑学将在2050年死亡’的说法,但我愿意把它看作是对建筑师的警告:社会的发展速度愈来愈快,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纳米材料、虚拟空间会给建筑带来怎样的影响?宽带网、数字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怎样反馈给建筑?跨文化发展带来的碰撞交流,又将使人们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些变化不去关注,老是囿于对建筑的传统式理解,在形式、风格上兜圈子,那我们只能落伍。”
“我经常在想,建筑文化的发展,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江河。江河行地,连接着无数小溪、支流和湖泊。当你徜徉在蜿蜒曲折的小溪之间,你可能会忘记干流的存在,而当你泛舟于烟波浩渺的太湖之上,又可能觉得它比长江更为辽阔恢宏;一旦洪灾袭来,江水泛滥,你立足处已是泽国一片,此时,哪里是湖泊,哪里是泛区,哪里是主流,你可能已经无法分辨。但是,主流与支流、瞬时与久远,毕竟是完全不同的。洪水会退去,支流和湖泊也会改道或消失,千百年来,只有大江东去,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地流向大海。这就是历史,这是一部丰富多彩、变化万千,而又蕴含着内在规律的发展史。如果我们用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当前的社会现象和建筑文化现象,就会发现:如同历史上无数次发生过的情况一样,在现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建筑文化现象中,同样也有‘小溪’,也有‘支流’,还有‘泛区’和‘长江大河’。如果一时分辨不清,随波逐流,那只是因为我们思考不够,或者根本不愿思考,而由此产生的文化定位的迷失和价值观和混乱,就成了当前建筑创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建筑创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创造美。我所说的‘美’,绝不是指通常所谓的美观。它包含着心理的、情感的、美学的以及传统文化影响等因素。建筑师通过对建筑、环境和城市的塑造,使人们从中体验到宁静、振奋、严肃以及回肠荡气的忧郁和神秘;它甚至可以体现一种秩序、一种力量、一种时代感,这就是建筑的美。如同罗丹形容其它艺术一样,建筑也如一把发出颤音的琴,人们通过建筑的琴声,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感情。从某个角度来说,建筑和环境美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比拟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的同时,如何延续并创新城市建筑文化特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是,我国的特大城市以及一部分大城市的高端设计市场,基本上为西方建筑师所“占领”,他们的作品、以及大量跟风而上的仿制品充斥大江南北,‘千城一面’和城市建筑缺乏中国特色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舆论愈来愈多的关注和诟病。一位国外同行最近说,‘中国的城市建筑毫无自身特点,’‘中国建筑设计亟需考虑环境,否则建筑就是毫无意义的复制品,甚至是垃圾。’其实,不仅在建筑界,而且在社会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此类议论,只不过没有这样尖刻、直白罢了。”
“‘五四’以来,中国文化破旧未能立新,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在中国现代文化未能形成自己体系的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接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的把西方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当作我们的取向和标准。唯他人马首是瞻,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失语,是文化领域中一种颇为普遍的现象,在建筑领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应该看到,在21世纪的今天,东西方文化正在重构,中国正面临一次新的文艺复兴的历史性机遇,如果能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思考中国现代建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就会走出迷失,使我们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从而帮助我们找到明确创作方向。在国内以及国际舞台上,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传统≠中国,现代≠西方,中国建筑的未来在前方,而不在后方或西方。
我们的目标是在跨文化对话的基础上探索‘现代’与‘中国’的契合,力求在创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这是一条立足中国建筑师自己的道路,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过程。”
“建筑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哲学、是理念。比较当下中外建筑师的作品,会让我们意识到,建筑作品如果没有哲学理念作支撑,只能流于浅薄和苍白,所谓的‘中国特色’也只能是一种空洞的议论。但是,在中国现代文化尚未形成体系的情况下,要建构建筑设计理论体系是极其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在中、西文化的比较和思考中,逐步积累并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它既可看作是个人创作的哲学支撑,也可看作是为建构有中国特色建筑理论体系所做的一点努力。”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也在不断学习、思考,思考包括园林在内的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思考中西文化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从而逐步形成了我的创作理念。前些年,我把一些片段的思考梳理了一下,归结为‘三个合一’,即‘天人合一’‘理象合一’和‘情境合一’。‘天人合一’是我试图建构的一种自然有机,宏观整体的自然——建筑观。一种从大环境(物质的、精神的)中考量建筑的理念。‘理象合一’则是指理性的逻辑思维和非理性的形象思维的结合。既反对教条僵化,也反对当前流行的反理性思潮。‘情境合一’则是我的审美理想,我觉得应该重视形式美的研究,但我更重视由形式而生发出来的意境美的表达。”
“未来的中国建筑的主流将是怎样的呢?用丹纳的话说未来建筑应与中国的精神气候、时代趋向、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相吻合,用我的话说,那些真正‘立足此时,立足此地,立足自己’的作品一定能够成为未来中国建筑的主流。
立足此时,就是强调时代特征。既不沉溺于过去,也不把西方当作我们的未来。
立足此地,就是要立足于中国特定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其中包括政治文化背景、经济技术以及自然条件等等。
立足此时、此地,是对创作的时空限定,但也正是我们创作的基础和契机。
然而,最重要的是立足自己。此时、此地都是客观存在,而创作则要由建筑师来完成。立足自己就是要求建筑师在自己的创作中,对此时、此地作出自己的诠释。”
“我希望我能走一条自己的路,一个中国建筑师的路。通过实践,我坚信,这条路是完全可以走出来的。”
杭州黄龙饭店——环境·功能·建筑观
“建筑创作亦如为文作画,创新必先立意,求变务先照体(抓主要矛盾),当创作开始思绪繁杂、万象纷呈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立意’‘照体’的要求进行选材和构思,就可避免情绕岐路、骈赘丛生,从而使方案最后达到意新而不乱、体奇而不黩的境界。”
“任何创作都不带主观随意性。于不经意中见法度,于自由处见规矩,才是创作的上乘境界。在建筑创作中创新不变,也应有术有法,否则方案就会逐奇而失正、虽华而不实了。”
“黄龙饭店建在西湖风景区旁边,它的南边是宝石山,山上有保俶塔,黄龙饭店刚好处在风景区和城市的过渡地段,环境很有特点。”
“黄龙饭店在城市中的‘位置’就是个中介、过渡,而不应过分强调酒店建筑本身的主体性,这也许就是我们和境外建筑师方案的不同,也是中西文化思考的不同。”
“既然它在风景区和城市的过渡带上,它不应该成为一堵墙,而应该是一个中介、过渡,能使城市和风景区相互渗透。所以,我把580间客房分成三组、六个单元。在每组建筑之间留出了‘空白’,从城市看过去可以看到山,从内部看过去也可以看到山,所以我在酒店门口用陶渊明的诗‘悠然见南山’做了一个碑刻,这也点明了我在这个设计上的理念。我们做设计不能单独从一个建筑本身去考虑,要考虑环境、城市,尤其在这么一个敏感的地方,要把城市和风景区都兼顾到,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是比较早设计的项目,建成已近二十年了,现在不少同志觉得还能看、耐看,并没有觉得过时,我想,这也是自己所期望的。”
浙江美术馆——通感·意象·建构
“我一直觉得影响建筑创作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像形式、功能、环境及城市因素……而各种因素之间并不是一种单向的逻辑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叉的网络联系,所以做设计就是要找一个切入点(也可以说是一个契机),这非常重要。而在我的设计历程中,城市、环境往往是最能刺激并生成创作意象的重要因素。”
“浙江美术馆位于西湖两侧,背靠玉皇山,被认为是西湖边上最后一块风水宝地,所以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建筑与环境、与城市的关系。一是与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物依山形展开,并且向湖面一层层跌落,我们强调的是自然与环境共生。二是与江南文化、杭州文化的关系。力求建筑物的形式、空间、色彩能够引起人们对江南的文化记忆。”
“在一个城市中,对于像浙江美术这样重要的、有一定标志性的建筑物,应该特别重视它的文化记忆。因为一个城市的品味、特色是从这些建筑物上表现出来的。”
“通感的研究和运用,对于有深厚文化积淀和习惯于整体思维的中国建筑师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它对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创作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作品可能会意想不到的帮助。”
“通感—意象—建构,是一个完整的创作过程。如果说通感和意象是创作的精魄,那么它们只有物化——通过建构才能得以表现。说这个过程十分重要,不仅因为它关系到建筑意象能否充分地得到表达,同时也关系到建筑意象的表达与一系列功能、技术、经济等问题能否得到综合而有机的解决。”
杭州铁路新客站——重要的是观念
“设计是观念的体现。”
“设计的创新求变,关键在于观念能否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铁路旅客站不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城市大门’,由于现代化交通的发展,铁路旅客站实际上已成为各类交通工具——铁路(包括高速铁路)、地铁、轻轨、公交、长途汽车客运、专用以及出租车辆的换乘中心,是担负城市内外联系的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安全、快速、方便的组织旅客换乘,成为铁路旅客站设计中的最基本的问题。”
“我想,既然是杭州的城市大门,车站建筑就应该体现杭州特色,它既不同于北京的‘京味’,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也不需紧跟上海的‘海风’,去突出中外文化的融合,突出科技……杭州的‘大门’就应该强调它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强调江南的地域特色,使人能看出它和其他城市的不同。”
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
“南京博物院位于中山门内西北侧,其前身系蔡元培等人于1933年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随着时代的进步,原有展馆已无法适应现代博物馆展陈要求,因此才有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
“设计对南博的历史及现状问题逐一梳理并给出了应对策略:通过对整个博物院新老建筑的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内外空间、建筑形式、休闲文化五大部分的整合,使南博做到功能完备、设施先进、展藏研究与文化休闲一体化,从而与其作为重点博物馆的地位相匹配。另外改建、新建建筑在力求自身整体化的基础上与老建筑在尺度、材质、色彩以及空间与形式上取得和谐统一,并且赋予南京博物馆以强烈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时代气息。”
“建筑的体型借鉴了中国传统礼器——玉琮的形象,在新馆的外立面上又点缀了青铜风味的纹饰,既有品位,又庄重典雅,能和老大殿在气质上达到和谐统一,同时又能体现新老两馆不同的时代特征。”
龙泉青瓷博物馆
“由于历史上青瓷生产高度发达,目前在龙泉四周的田野上随处可发掘到过去留下的窑址和青瓷片。处在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建筑以‘瓷韵——在田野上流动’为创意,以一种非建筑的手法来表达这一博物馆的形象,如同考古发掘中层层叠叠的青瓷器物破土而出,自然放置在田野之中。建筑造型是青瓷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抽象表达。”
“换一个角度去欣赏,它又像绘画艺术家笔下的一组景物,展现出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画面。”
四川建川博物馆战俘馆——无形·有形·无形
“‘大象无形’?”
“无形即无象,形,是重要的。”
“但从有形到无形,营造意境,是我们追求的审美境界。”
“一个意象很快清晰起来:石头,虽然局部破损变形,但仍保持方整的形体,富于张力的褶皱般的平面肌理,勾勒出了建筑的整体构架;清水混凝土粗糙的墙面隐喻着他们的灰色人生,而暗红色的顶部,既象征着他们曾经遭受的苦难,似乎又昭示了他们那颗坚贞而又流血的内心;建筑形体虽有破损,却仍然棱角尖锐……”
“已建成的战俘馆所营造的压抑、悲怆的氛围给参观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试图超越形式美层面,对情境交流这种东方式审美的努力追求。”
“我们的追求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同,有的观众被这种意境氛围所感染,以至怆然泪下。”
“但也有媒体评论,说战俘馆是一件‘解构’作品。其实不是,在设计过程中,从有形到无形,形式的创作已经融入对意境审美的营造之中,没有单纯的形式追求,何谈解构。”
“‘大象无形!’”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方案
“这是一个参赛方案,是一个被领导部门认为‘不像建筑’,‘没有坡顶’,‘没有表现干栏式建筑’而被否定的参赛方案。”
“建筑创作,特别是象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样一个建筑的创作究竟应该表达什么? ”
“答案可能是多样的。但我认为:营造一种气氛、表达一种意境可能要比采用某种形式重要的多。久远的古老文化所产生的历史感以至神秘感,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所散发的原始而粗犷的气氛,是我们所希望表达的。如果只追求形似,已经差了一个层次,何况把谁说不清的干栏式建筑演绎为手段和规模绝然不同的现代建筑,恐怕只能是变味了。方案构思的契机是一张发掘现场的照片,发掘坑有三层,逐层收进,并以斜道相连,在不同层次上挖掘不同年代的工具、粮仓、木质构件。我想如果把发掘坑所包容的无形空白倒过来,使之有形化,就成拉几个层面的台阶,在不同层面上,散落地镶嵌着尺度不大的构架建筑。这样,是否能使人联想到发掘遗址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个命题中,我认为重要的是遗址,而非博物馆。”
“整个建筑以纵横交错的构架走廊作为经纬,一个个不同标高的展室自由的‘挂’在构架走廊上,这就形成了一个群落。我想,适宜的尺度、自然而质朴的形体,是能够植跟于姚江大地的。”
绍兴鲁迅纪念馆
“纪念馆建筑设计要考虑环境,要服从规划整体,要维护鲁迅故里统一的风貌,这是城市规划对建筑师的要求,不能含糊;但是鲁迅是一位反封建斗士,用一种传统建筑的样式做他的纪念馆总觉得有点对不起他老人家,何况传统建筑的布局、尺度很难适应一个现代化展馆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后来我们以‘老台门、新空间;老房子、新感觉’为目标,采用一种混合的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纪念馆沿用了绍兴的传统台门的总体布局,有前院,也有后面的水院,但我们把轴线错动了一下,并且做了一点旋转,空间马上活跃起来。在建筑形式上,二层屋顶完全是传统样式,而且用的是老建筑拆下来得瓦片。因为在馆外看不见二层屋顶以下部分,所以一、二层墙面采用的完全是新材料,钢、玻璃、石材等。材料细部处理十分‘现代’,但在色彩、质感和细部处理上有都和传统的屋顶做法保持了内在的和谐。”
“从周边高层建筑上俯瞰鲁迅故里,新建的纪念馆完全融入故里的肌里之中,而从鲁迅中路上走来,纪念馆的入口及建筑样式和传统样式没有什么区别,保持了街景的统一,当你进入馆中,却使人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建筑空间、形式,以及色彩,既有传统文化的气息,又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符合现代展馆的要求,建成后的效果基本上达到我们原先提出的目标。”
“鲁迅纪念馆新馆的建成,也为传统街区改造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式。”
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
“这是联合国定点设在中国的第一个独立机构,建成于1996年。由于造价控制以及工期过紧等原因,原有建筑的外墙及室内装修均较粗糙。此次改建,石材外墙改湿贴为干挂,室内也作了一些调整,改建后的效果更接近设计意图。”
“本工程曾入选国际建协廿次大会‘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为建国50年来55个入选项目之一,获‘建筑创作成就奖’。同时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湖州市南浔区行政中心
“行政中心主楼建筑面积为23094.8平米。”
“南浔古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如何使南浔江南水乡文化与行政建筑开放庄重的气质完美结合,是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当下之所谓‘新中式建筑’,基本仍然停留在手法主义的层面上。实际上,传统建筑空间更加注重一种与建筑功能、审美相联系的意境表达,而且,中国传统建筑基本上不存在单体建筑的概念,侧重的是群体建筑空间体系的建立。同时一个空间体系又包含在一个更大的体系之中,由单体到群体其实是一个‘自相似性’的结构,建筑单体与群体的设计概念和寓意其实是同根同源的。”
“院落萦回,空间环绕,玻璃、钢构等一系列现代材料的引入又使建筑平添了一种生机盎然的时代感。中国园林的意境就在‘似与不似之间’如画卷般展开……”
加纳国家剧院——理性与意象的复合
“以逻辑思维为特征的理性思考,是建筑创作的基础。建筑师只有在拥有大素材的基础上,对影响创作的主客观因素——功能、环境、物质技术条件以及文化背景等进行认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才能摆脱固有概念的束缚,进入创造的过程。因此,强调建筑创作的理性,既是为了求得方案的扎实合理,同时也是为了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能够找到更有特色和深度的触发点。”
“除理性外,任何创造都包含非理性因素,即潜意识的作用。由潜意识产生的意象、内觉,是建筑创作中最活跃、最富于创造性的因素。正是由于这种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我们能够看到一种‘活’的建筑,它不仅体现着某些设计原理和美学法则,而且还向人们传递一种情感、一种意念、一种氛围,使人深思使人震撼。”
“在一个理想的建筑创作过程中,理性思考与意向生成往往相互触发、相互转化、相互交融,最后使创作构思得到升华,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方案。”
“加纳国家剧院位于首都阿克拉市中心,基地为三角,我们根据基地形状,将三个品字形组合的方形体块加以弯曲、切削、旋转,形成了一个粗狂有力,但也不失浪漫生动的建筑形象,这个建筑于1992年建成。前加纳文化部部长在给我的来信中说,加纳剧院已经成为首都的城市标志。”
马里会议大厦
“会议大厦选址在非洲第二大河——尼日尔河的一侧,场地十分开阔。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自由舒展、无明确轴线的建筑造型可能是较易生根的。为充分利用尼日尔河的景色,在会议厅和接待厅之间安排拉一个以回廊围合的半开敞空间,使建筑与环境更相互渗透。”
“马里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马里的建筑具有伊斯兰建筑的某些特征,但较为质朴、粗犷。我们在设计中,屋顶、拱廊以及广场装饰性构架的设计中也尝试传达这一种韵味。”
“会议大厦的造型在富于雕塑感的特色。而且,从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建筑物中间的灯塔和城市中一些教堂的塔互相呼应,使会议大厦这座建筑非常有机的融入了整个城市中。”
李叔同(弘一大师)纪念馆——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李叔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出家后,是一位极有声望的高僧,以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来隐喻他圣洁的品格,以略显夸张、或者说不失浪漫的造型来表现李叔同的传奇的一生。”
“设计伊始,设计者多次去现场考察、走访,力争最大程度获取资料信息,尽量避免‘执象而求’,最后着眼点落在了如何处理环境尺度与建筑尺度的关系,如何把握纪念与被纪念的关系。岛是‘溢’出的土地,树是岛忠诚的守护者;基于此,方案几易其稿后让纪念馆‘溢’出岛外,从而使岛少受束缚。建筑最高处稍高出树端,主体部分则低于树冠高度,这个尺度使建筑在周围环境中脱‘树’而出却不霸气,相对于参观者也是尺度宜人,既不会觉得整个纪念馆像一件具象的小品,也不会有压抑之感。纪念馆整体造型为一朵盛开的莲花,中央是交通大厅,周边‘花瓣’是展厅,这样处理是因为凌空的‘花瓣’可以减小基座,使纪念馆与岛、水融为一体,从而营造出一个‘水上清莲’的形象。”
“城市需要一张名片,东湖风景区需要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这可能就是平湖市选择这个方案,而且根据这个方案实施的纪念馆在建成后反映很好的主要原因。”
银川国际会展中心——现代建筑的“大空间”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建筑包括展厅、商务中心、办公以及辅助用房等。设计中将不同功能的用房分层分区,做到相对集中,独立进出又能相互联系。各展厅的主要出入口位于南侧。展厅贯通一层至二层,底层展厅为72m×72m可以以3m为模块分割成多于展览单元。5个展厅连成一起可以扩展成长380m、宽72m的巨型空间,以满足特殊展览要求。二展厅较小,可展出轻型物品。整个展厅可随季节、展品种类、展览规模的不同开放展厅空间,使用灵活。”“会展中心以其现代而富有地域风格的造型、精致而富于雕塑感的细部处理,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景观。”
杭州铁路东站概念设计方案
”杭州新东站位于杭州老城区和钱江新城的交汇点,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米。设计的创新点是:
1、作为一座‘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高速铁路、磁悬浮以及各类城市交通之间的无缝衔接已成为现代车站设计面对的重要挑战。依据不同标高,我们将东站建筑分为五个层面,由上至下分别为:高架候车层、商业夹层、站台层、快速换乘层以及出站通道层。并相应设计了垂直通道,即时上车以及各种流线之间换乘的旅客不必进入高架候车层,而可直接从快速换乘层到达站台上车,实现了直正意义上的零换乘,解决了以往大型车站设计所没有解决的问题。
2、新东站内部空间气势恢宏,简洁流畅,导向明确,充分表达了交通建筑空间开敞的特征。但5.5米高的候车室却是可以封闭的,完善解决了一些大站空间开敞所带来的能耗问题,同时也使东站成为一个会呼吸的车站。
3、新东站建筑形象以传统木构构架、组合坡顶、高翘戗脊及黑白对比的色彩构成为原型,同时将江南传统的伞和扇的形象融入建筑意象之中。‘创新江南’是创作的主题。”
中国海盐博物馆——在“无限”中选择
“‘新’和‘多样化’从哪里来?是从对建筑学本体的深刻理解而来,从每一个工程所特有的环境和条件中来,更是从建筑师对‘这一个’项目所作出的独到诠释中来。如果是这样,我们便会发现,不仅不同的项目的建筑方案一定是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建筑师(团队)也可能从网络的不同切入点切入,创作出理念一致而形式和风格却完全不同的方案来。”
“创作前,我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及建筑特点进行了考察。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海盐生产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上。为了体验古代盐场的环境,在建设方的陪同下,我们还去了距市区已经很远的海滩滩涂。是日,天气阴沉,又遇大风,我们站在海边滩涂上,极目望去,眼前空无一草一物,滩涂、大海和天空都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霭之中,一派萧瑟苍凉景象。身处这样的环境,联想到一代代盐民们曾经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劳作,不禁浮想联翩,感触颇深。毫无疑问,这样的感受对我们的创作不可能不产生影响。”
“除了环境以外,盐的结晶体——单纯而晶莹,也是人们在创作中会自然想到的一种造型元素。在我们设计之前,就有人曾经提出,海盐博物馆应该像‘一捧盐洒落在大海的滩涂上’,这一创意也给我们以后的创作以重要启发。”
温岭市博物馆
“温岭博物馆建筑面积为10500平米,位于温岭市规划新城的中心。它所处的位置很重要,基地南、西两方向为高层住宅,而西北方向视线比较开敞。在这样的视线环境下,如果这个体量不大、高度较低的博物馆建筑采用常规的线性造型,从多个方向看,很可能成为周边高层建筑的裙房,甚至沦为一组建筑小品。这和它所处的位置、以及它作为城市中一个重要文化建筑的地位很不相称,这使我们萌发了采用非线性造型的设想;特别是当我们了解到石文化是温岭市重要的文化特征,新城又处在石夫人山山峦的怀抱之中时,采用非线性的石头造型似乎成为一种十分自然的选择。让博物馆建筑与成片的几何形体的高层建筑区分并独立开来,采用非线性建筑造型应该是合适的。”
(统稿:本刊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