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治钊
『不打招呼下基层』值得提倡
■杨治钊
从媒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领导同志到各基层熟悉了解情况,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不安排时间,也不让人陪同。笔者认为,不打招呼下基层,是个好办法。
一是解难题。制约地方发展的关键在干部。不打招呼下基层,可以发现基层干部在干什么、想什么、在哪里,一目了然,是真实的,是原汁原味的。有的地方工作起色不大,其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有的在客观上受财力限制,想为老百姓办点实事,但办不成;有的则是因为干部自身素质不行,或者班子不团结等误了事。随时发现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够真正解决基层的难题。
二是督干部。有的干部看到领导来了,就使劲干一干,做个样子给领导看,等领导一走,就甩手不干,就坐在办公室里搞网聊、打游戏等。更有甚者,脱岗离岗,上班时间去茶楼喝茶、聊天、打麻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监督不够。领导不打招呼下基层,什么时候有空就下来看看,又不提前发通知,这就使基层干部必须经常保持一种高昂的工作状态,能够督促干部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强机关。基层处在一线,与人民群众贴得最近,党的许多政策都是通过基层落实的。基层是机关的一面镜子,机关工作到底怎么样,在基层就有所反映。有的问题不全在基层,而是在机关。领导干部不打招呼下基层,更容易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弊病,解剖麻雀,找出症结,反思机关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可以增强抓机关工作的针对性,还可以增强机关服务基层的有效性。
不打招呼下基层,实在是难能可贵。有的人觉得这是一桩小事,不足挂齿。可笔者认为,绝非如此,因为不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够做得出来。它能反映出领导干部作风扎实、思想务实、工作实干的精神,也能折射出领导干部究竟是在办实事,还是在唱高调。不仅如此,不打招呼下基层,也是加强基层建设的一个好办法,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