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秩弦歌颂温暖 万千桃李竞芳妍——记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段常贵教授

2012-11-06 06:25叶瑞优游小叶
科学中国人 2012年5期
关键词:燃气教授学生

本刊记者 叶瑞优 游小叶

五秩弦歌颂温暖 万千桃李竞芳妍
——记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段常贵教授

本刊记者 叶瑞优 游小叶

从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文明社会的曙光开始,燃料的每一次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我们在先后经历了柴薪时代、煤碳时代之后,如今,燃气供应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一条管道铺进家里,千家万户便能轻松地享受蓝色火焰所带来的方便与温暖。

而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是新中国燃气行业的先驱,用毕生的心血为燃气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遗余力地培养后备军,为中国燃气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他就是我们今天带着崇敬的心情采访的老专家——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段常贵教授。

长青之树话人生,一路欢歌

10万公里,相当于中国陆地边界线的4.5倍、海岸线的5.5倍,这是年已75岁高龄的段常贵教授每年的行程。

“这么重的工作量,您身体吃得消吗?”看着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长者,笔者心怀敬意而略带担忧地问。

“这要感谢我从小的锻炼。”随着一阵清朗的笑声,段常贵教授向我们讲述了50余年的一路风雨,一路欢歌。

北国粮仓,边外重镇,嫩江如松嫩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的北疆。1937年,段常贵教授便出生于这里的一个普通农家。当时农村的学校只开办到小学四年级,要继续读书就要到县城的学校去。“五月始脱裘,十月则衣棉”的嫩江县,从农村到县城的学校,十一岁的段常贵就行走于“朔气砭肌骨”的路上,每天往返十六里路,并且一走就是五年。

很多我们当初看似磨难的东西,在岁月的积淀中都会成为人生的财富。段老笑言,也许正是那时每天的十六里路成就了如今的每年十万公里航程,让他永远年轻,不知疲倦。

而事实上,我们在采访中深刻地感受到,要永葆活力,光锻炼无疑是不够的,还要有一颗与世无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心。1987年,段常贵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远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工作,在这期间,他的勤奋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高度认可,比利时和中国进行贸易的公司曾聘他作为该公司的顾问,要求他推迟回国。但是,他毫不犹豫地婉然拒绝,按时回国,希望尽快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国燃气建设中,缩短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没有国家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说起当初回国的决定,段常贵教授动情地说。的确,感恩的心态和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是他工作的动力。还记得1955年刚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系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学习时,出身于贫家的他连生活费都成了头疼的问题。正是在国家助学金的支撑下,他才能顺利开展学业。由于优异的成绩,1960年,段常贵提前半年毕业留校任教。从此,他就在这片热土上辛勤地耕耘,教学科研两不误,取得了累累硕果,收获了桃李芬芳。

2005年3月,段常贵教授当选为“2005年度博燃风云榜十大代表人物”之首。在此评选过程中,许多燃气业界同仁、历年来指导过的学生以及热心的网友们对段教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纷纷在博燃网上进行了投票,并且留下了百余条热情洋溢的话语,这是段老从教多年来最大的慰藉。

同是在这一年,68岁的段常贵教授兼职担任了哈工大和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中燃哈工大燃气技术研究院院长,这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与高校联手成立的高水平燃气技术研究院。

2007年,段老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了。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70岁高龄的他却退而不休,担任了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至今,75岁高龄的段常贵教授仍一直健康地战斗在生产第一线,每年出差到生产第一线的航程达8~10万公里。

1960年至今,一条52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新中国燃气事业肇基时期的艰苦奋进,一头连着随时代发展的飞步腾骧。在这条路上,始终不变的,是艰苦奋斗、追求真理、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信念。无论是当初的每天十六里还是如今的每年十万公里,随之延伸的是铺进千家万户的燃气管道。由此,他的梦想与努力都跟人间的温暖血脉相连。

中国一直强调粮食安全,强调粮食的自给自足。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截至2015年,中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但粮食自给率却在下降,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大豆需求量更是在过去的十数年间激增,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贸易国和消费国。

千条管道入万家,温暖人间

50多年来的不懈追求,段常贵教授不仅提升和完善了燃气输配理论和技术,而且屡次以他渊博的学识、前瞻的目光解决了实践中遇到的工程问题,让燃气使用更高效、更安全。

迎难而上,提升燃气输配理论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在城市燃气、供热等市政公用行业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经历了由单一的人工煤气到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三气并存的发展过程。国家从能源战略的层面上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随着国家“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投产,天然气在城镇燃气中作为主要气源,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工业、商业、汽车等各个领域,推动了城镇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这些飞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燃气人默默的耕耘与付出。段常贵教授50多年一直与新中国的燃气事业相伴,可谓见证了我国燃气行业的发展历程。为了把温暖送进千家万户,他对燃气行业,特别是燃气输配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展了燃气长输管线动态模拟及末端储气、天然气长输管道可靠性故障树模糊分析、改进遗传算法在燃气管网布局优化中的应用、燃气直燃机的使用对燃气负荷季节调峰的作用、LNG气化站冷能利用方式及分布式能源等研究,并完成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城市燃气气源、储配及应用关键技术”的子课题储配方向的研究。

段常贵教授主编了由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荐的统编教材“燃气输配”第三版、第四版,特别是第四版与时俱进,充实了大量的新技术,使之适应燃气事业的发展。

“在能源消费历史中,19世纪是煤炭的世纪,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21世纪是天然气的世纪。”段常贵教授认同国际能源专家的观点。在发展我国燃气事业过程中,天然气进城,液化石油气、生物质气下乡是总的发展趋势,为了保证安全、可靠和稳定供气,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重视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在没有条件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地方,用液化天然气作为调峰手段,则是有效和合理的措施。对于各城市应急气源的规模,要科学合理地确定,避免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在各城市燃气的发展中都有一定量的液化石油气储气设施和混气设施,由于液化石油气混空气系统开启方便的优点,可以作为应急气源的设施,节省大量的投资。

段常贵教授认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系统上游、中游关系到我国能源的安全,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生活保障和社会安定,主要应由央企负责,适当吸纳民营企业。下游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发挥民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吸引民营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引进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在地方政府的有效监管下健康发展。此外,在输气管网建设上,应在优化的基础上统筹规划,不应按行政区的划分来建设管网,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因无序竞争和管网重复建设而造成巨大浪费的问题。

服务社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段常贵教授可说是燃气行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他被聘为建设部专家,到目前为止已连续三届连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副理事长职务,经常被聘主持设计、标准和国家燃气规范的审查,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在担任黑龙江省燃气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段常贵教授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哈尔滨的日调峰采用长输管线代替储气罐的建议,被设计方采纳,哈尔滨市成为我国第一个不设储气罐调峰的城市,节省了大量投资和运营费用。

同是在这期间,哈尔滨当时的气源是鲁奇炉煤制气,CO含量接近20%,严重超出国家燃气规范的标准,冬季多次发生人员中毒死亡事件。段常贵教授向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新建住宅的燃气室内管道必须安装带切断装置的报警器,旧住宅可以只安装报警器的建议,被黑龙江省政府采纳。黑龙江省政府下达了“红头文件”,成为我国最早下达此类文件的省份。该文件执行后,中毒事件大大减少,受到从领导到民众的一致好评。

在担任中燃集团首席科学家期间,根据多年的实践,段常贵教授提出城市燃气设施应以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城市的“大城市化”的概念,建立统一的系统,节省了大量投资、运营费用,更好地保证安全可靠供气。“大城市化”的思想指导着中燃所属各城市的燃气规划和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入人心。

从理论上讲,当城市采用铸铁管输送煤制气改成输送天然气时,气质由湿气变成干气,铸铁管的密封胶圈收缩会产生漏气,因此需要设置加湿装置。宜昌市政府要求宜昌中燃设置加湿装置时,特意召开了论证会,段常贵教授经过实际调查和理论论证,认为在宜昌的特定条件下没必要设置,说服了与会同志和政府。没有设加湿装置的燃气管线,经过检漏和对胶圈的检查,没有发现漏气现象,节省了大量的设备和运营费。

多年来,用户盗气或使用不当、胶管老化等原因使输差居高不下,室内由于漏气产生的爆炸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段常贵教授的建议下,目前正在采取一套措施,采用远抄计量表,在室内燃气管道上设置防盗装置、带切断阀的报警器、用金属波纹软管代替胶管等,该措施实现后将彻底杜绝室内燃气爆炸的事故发生,也可以大大减少输差。

五秩风雨,岁月如歌。回首五十年,段常贵教授的每一次前进,每一次奋起,无不与中国的燃气事业休戚相关。倾尽人生豪情,他只为安全高效的燃气随着一条条管道流遍九州,温暖每一个人的生活。

三寸粉笔写春秋,桃李芬芳

“翠满庭园芳满楼,滋兰树惠几春秋。愿将馥郁播千里,何惧风霜染白头。”

这是1990年段常贵教授从教三十年的教师节那天收到的礼物。如今,22年过去了,这首诗更是成了段常贵教授一生播育桃李的颂歌。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训。作为一所声誉卓著的高校,哈工大一直坚持个性化培养与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遵循课程学习与项目学习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结合等原则,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造就了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规格严格’是对毕业生的要求,为达此目的,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功夫到家’。”段常贵教授说。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践行着这个校训。讲课、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要求自己。他的课堂一定是充实而生动,并紧跟国内外各项先进技术步伐的,他的讲义可以说是一部50年的现代燃气发展史;生产实习时他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各种操作,手把手地教会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始终站在科学和生产的前沿;毕业实习期间,他竭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阅读到优秀的设计资料,并精心地指导他们的毕业设计。

1989年,段常贵教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至今,他已指导了七位博士和数十位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更是不计其数。“身为段老师的学生,我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段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和其人格魅力是学生们永远的学习楷模和榜样。”学生们这样评价他们的老师。

能得到这样饱含深情的评价是因为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因为他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一生的动力和追求。段常贵教授指导的研究生都清晰地记得,老师精心地选择课题,关注学科前沿,甚至用自己的科研费支持学生收集资料和调研,对毕业论文严格把关。正因为“规格严格”,从段教授这里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往往都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段常贵教授不仅在教学上对学生负责,而且在学生毕业时,还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向用人单位推荐,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特长。现在有很多学生已经成为该领域的技术骨干,有的已成为该行业的高级领导干部。段常贵教授也因突出的教学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全票通过评为二级教授。

老师,一个令人尊敬而平凡的字眼,他们总是在平淡中坚守,在默默中耕耘,但是,当桃红李白时,他们便会收获人们的肃然起敬。2007年,段常贵教授迎来了自己70岁的生日。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推开门便看见了墙上不知何时挂了一块匾,上面“桃李芬芳”四个笔触饱满的大字分外的夺目。顿时,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段教授知道,这是学生们为庆祝他的七十华诞而特意制作的。他们还整理了段常贵教授的论文和事绩,装订成一本370页的论文集,精装印刷200册,送给各校友作为纪念。在学生自发组织的哈尔滨和深圳的段常贵教授七十岁生日庆祝会上,参加的校友达180多人,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表达对老师的诚挚敬意和美好祝愿,有些学生的发言让人非常感动,曾几度使段常贵教授的夫人和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年轻人要寻着老师的足迹努力奋斗,为燃气事业添光加彩。”学生们饱含深情地说。

“培养出为祖国的燃气事业做出贡献的学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段常贵教授的声音里洋溢着满足与自豪。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在积雪消融的春天,他播撒下希望的种子,50年的辛勤耕耘后,尽管岁月染白了鬓发,尽管年轮把额头深刻了印记,但却收获了秋来硕果满神州,满园桃李竞芳妍。

猜你喜欢
燃气教授学生
对一起燃气泄漏爆炸引发火灾的调查
教材《燃气工程施工》于2022年1月出版
近期实施的燃气国家标准
探讨燃气工程的造价控制及跟踪审计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