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30例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2012-11-04 05:15潘俊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

潘俊峰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儿科,广东广州 511400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30例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潘俊峰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儿科,广东广州 511400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连用10~14 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为(1.6±1.3)d,昏迷转醒时间为(1.8±1.1)d,治愈19例,治愈率为63.33%;对照组退热时间为(3.3±1.6)d,昏迷转醒时间为(3.4±1.5)d,治愈9例,治愈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与阿昔洛韦对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效果确切,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阿昔洛韦;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所引起的脑实质及脑膜的炎症,儿童及成年人均可以罹患,但是临床上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儿童病毒性脑炎[1]。其最常见的病毒类型有日本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患儿发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仅留下少许后遗症,而危重者可导致死亡。病毒性脑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临床上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广谱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进行治疗,疗效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5个月~13岁,平均(6.3±0.7)岁;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首发症状以头痛、呕吐、发热、昏迷、抽搐、精神障碍为主;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轻重不同的肌力下降、脑电图异常、颅神经损害、意识障碍等;所有患儿病前或发病同时伴有腹泻、腮腺炎、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经选择性CT检查、PPD试验排除结核、占位、寄生虫感染。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给予降颅压、营养神经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温、抗惊厥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阿昔洛韦(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42020655),5~10 mg/(kg·次)静脉滴注,1次/8 h,连续应用10~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深圳市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S2004308,IgG纯度≥95%)进行治疗,200~400 mg/(kg·次),溶于无菌注射用水配成5%的溶液或者用5%葡萄糖注射液再稀释1~2倍,静脉滴注,开始速度为0.01~0.02 mL/(kg·min),观察30 min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可以逐步将滴速调整至0.04~0.08 mL/(kg·min),连续应用10~ 14 d。

1.3 观察指标

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频率、脉搏、意识;记录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昏迷转醒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症状体征均消失,无后遗症发生为治愈;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意识状态接近正常,有少数行为异常及间断抽搐发作为显效;神经系统症状好转,但是留有失明、智力低下、肢体瘫痪等后遗症为进步;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甚至死亡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组止吐时间、退热时间、昏迷转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症状消退时间比较(±s,d)

表1 治疗后症状消退时间比较(±s,d)

组别 n 止吐时间 退热时间 昏迷转醒时间治疗组 30 3.1±1.2 1.6±1.3 1.8±1.1对照组 30 1.3±1.2 3.3±1.6 3.4±1.5 P<0.05 <0.05 <0.05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为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又称病毒性脑膜脑炎,当发生病毒性脑炎时,病毒在脑组织大量复制增殖,破坏神经细胞,并激发免疫反应发生血管周围炎、血管坏死、内皮增生,引起脑组织水肿、软化,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2]。而激发免疫反应的关键细胞因子有IL-1与TNF-α,其介导炎症反应使脑组织缺血、水肿的程度加重。此外,在发生病毒性脑炎后,体内T细胞功能出现紊乱,使CD4+下降,CD8+升高,造成机体免疫反应平衡失调,出现组织的损伤[3]。

虽然病毒性脑炎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其病情轻重程度不一,这为及时的诊断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一般都是根据经验用药,由于该病是自限性疾病,在治疗上更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阿昔洛韦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类似物[4],在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均有抑制的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在进入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被磷酸化成为活化型的阿昔洛韦三磷酸酯,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活性,并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之下,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5]。阿昔洛韦进入体内后,能广泛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在脑脊液中其浓度更是能达到血液中浓度的一半。因此,其能对脑组织中的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减少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破坏。研究表明,阿昔洛韦对哺乳类的细胞毒性较小,儿童使用安全。

经国内外统计分析,罹患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常常合并有麻疹、其他呼吸道、胃肠道的疾病,这表明此类患儿免疫力较为低下,更利于病毒的入侵。因此,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更应增强其免疫能力,被动免疫显得尤为重要。丙种免疫球蛋白是在正常人的血浆中提取的,是对多种病毒、细菌以及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有着对抗作用的天然保护性抗体,其可以起到调理机体、抑制致病微生物、毒素的致病作用,其半衰期较长,注入体内后能保持2~3周,有效得提高了患儿的免疫能力[6]。而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中和产生的毒素,并且不会抑制及干扰机体主动产生抗体;调节免疫细胞,通过降低体内IL-1、TNF-α的水平阻断引起神经细胞受损的免疫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的作用;加强免疫杀伤细胞的杀伤能力,促进病毒的吞噬及清除,减轻病毒对机体的侵袭作用[7];为免疫力低下的患儿提供受调理作用的抗体及中和抗体,被动提高患儿的免疫防护及抗感染的能力。

本组中应用阿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与对照组相比较,退热时间、昏迷转醒时间等明显缩短,减少了症状持续时间对患儿的损害,并且大大提高了治愈率,临床用药安全。但是本组研究中由于受到的条件限制,未对治疗前后脑脊液变化、炎症因子、血浆氧自由基、内啡肽及远期预后的随访进行研究,因此要更加全面的评估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还需做进一步分析。

总的来说,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联合丙种球蛋白与阿昔洛韦比单纯应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及家庭的负担,更适合为广大基层医院所采用。

[l]粱国栋.加强我国病毒性脑炎的监涮与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20(3):201-202.

[2]郭呈芳,张志敏.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7):385,402.

[3]罗强,田培超,岳珍珍,等.更昔洛韦钠与昔通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31-32.

[4]吴民,朱春梅,赵江林.更昔洛韦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2008,27(7):818-819.

[5]张俊梅,于一兵,蒋英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l、TNF- 口、NSE 的影响 [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5):311.

[6]于新生,邵海霞.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45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4):196.

[7]赵宇红,申昆玲.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18(10):820-821.

R725

B

2095-0616(2012)12-57-02

2012-04-09)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重症肺炎30例
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探讨
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