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倩倩
科学决策事前要关注目的,事后要关注结果。不仅决策的制定要注意民意表达,决策的执行同样不能忽略民意表达。
“策要放,决要收”
《决策》:毛泽东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决策和用人是领导工作的两件大事,那么究竟什么是“决策”呢?
刘峰:关于决策我想做以下几个区分。首先,决策的“策”,实际上是出主意,即所谓的建言献策,当然这个出主意可以是领导自己出,也可以是别人帮着出,“策”是可以外包的;而“决”是选主意,选主意一定要留给决策者、领导者。也就是说,“策”是言,“决”是行,“策”是务虚,“决”是务实。
进一步来看,“策”本身是一种可能性,“决”强调的则是可行性,比如法律是否许可,政策是否允许,老百姓是否拥护等等。这就决定了决策的“策”要遵循慢的原则,需要分析计算,广开言路,快了就没有民意表达的机会和空间,慢了才能让方方面面充分博弈,不断补充完善;而“决”要快,雷厉风行,一旦决策就要行动,既要顺应民意,又要加以引导。清华大学有四个字“行胜于言”。决策一定要执行,一定要落实,但是“行”之前也必须充分的“言”,言就是言论表达、民意表达。
《决策》:在决策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遵循的原则?
刘峰:决策应当做到“先策后决,多策少决,又策又决,重点在决”。
具体来说,“先策后决”是科学决策的基本程序,“策”在前,一定要把民意表达与专家咨询结合起来。
“多策少决”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准则,“多策”就是要民主,参加“策”的人要来源广泛,充分打开空间,技术性特别强的要咨询专家,牵涉到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的,要让群众发表意见,尽可能使民意得到表达;“少决”有两层含义,一是做决定的人数要少,缩小空间,体现集中,这样能够减少扯皮、提高效率;二是做决定的次数要少,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做出的决策质量和权威性都比较高。
“又策又决”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关系,一个领导干部对上要“策”,毛泽东对干部提出多立“谋功”,面对上级要积极出谋划策,而对下要“决”,做出决定、付诸行动,承担压力和责任。
“重点在决”,“决”的前提是“策”,是民意的表达,但是民意需要做正确的辨别,在目前利益分化、诉求多元的时期,什么是真正的民意,什么是主流的民意,这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智商、情商、胆商”
《决策》:领导者在做决策的时候,有没有一些需要避免的误区?
刘峰:决策决断重在选择,具体到“策”和“决”两个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领导者注意的问题。
首先,“策”要避免霍布斯选择。霍布斯是一个做马匹生意的英国人,他买马的时候宣称马圈门口的马随便挑随便捡,但他的马圈只有一个小小的门,高头大马都过不来,在门口的都是又瘦又小的马,这就是一个假选择,因为选择的空间没有打开。领导者一定要避免落入霍布斯选择,只有一个声音,一种方案,没有打开思维的空间,那就是没有选择。
第二,“决”要避免布里丹选择。布里丹带着他的驴子去吃草,考虑到草的茂盛程度、颜色、品种等,总是忽左忽右,犹豫不决,最终驴子饿死了。布里丹选择的要害是追求最优,科学决策的大敌就是最优决策。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是不存在最优决策的,要学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取舍,采取不同的排序。
《决策》:对于领导者自身来说,想要做到科学决策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
刘峰:决策者应当加强自身“智、仁、勇”三德的修炼。孔子提出“君子三不”即“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所谓“智”,是指做出科学决策一定要有智慧,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能够正确取舍;第二个“仁”就是情怀,作为决策者你不能只关注GDP的增长,仁者爱人,应该注重以人为本,能想到老百姓的利益,照顾到老百姓的情感、情绪;所谓“勇”,决策者要有胆识,不惧怕责任、压力和风险。
更全面、更具体地说,作为决策者、领导者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三商”,即“智商、情商、胆商”。
领导智商有一个公式可以总结概括出来,即领导者首先应该精通业务,胜任本职工作,做到业绩突出,善于科学理性地判断形势,在此基础上要善于运用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善于创新,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怎样提高情商?应该做到四点——知己、克己、知人、用人。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知己里面有“三知”,即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知道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克己,就是要做好自我管理,这里也有“三管”,一管是管好自己的心态,要自信要阳光要积极;二管是管好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性,民意的表达有时候可能是非理性的,但是作为决策者一定要保持情绪的稳定,理性区分哪些是代表大多数人的诉求,哪些是杂音;三管是行为要规范,古人说克己复礼,这个礼其实就是决策规范。
接下来是知人,这个知人首先要知道民心、民意,你要了解农民怎么想,下岗职工怎么想,听出民意里的精华,这一点至关重要;当然知人还要知道人的短处,不同的人可能存在不同的局限。除了知人还要用人,用就是作用、影响,领导者不是仅要顺应民意,还要很好地影响民意。
做决策还要提高胆商。这个胆商首先要具备开创性,要能打开局面;第二在开拓的基础上要坚定不移,认准的事咬定青山不放松;第三要具备抗逆抗压的能力,越是遇到突发事件,越是遇到逆境,越要坚持坚定,所以胆商不是胆子大,而是能够化危为机,抗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胆商的重点是要有担当,担当责任、担当风险、担当压力。
概括起来说,领导者要做出科学决策,必须是个行动者,将智者、勇者、仁者的素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显示出卓越领导力。
“来去自如,方圆兼顾”
《决策》:您如何看待科学决策与民意表达的关系?
刘峰:我们只要说科学决策,一定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最终科学不科学,还是老百姓说了算,决策要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不仅决策的制定要注意民意表达,决策的执行同样不能忽略民意表达。
领导决策有两个关注点。事前要关注目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决策?强调价值取向问题。科学决策是从关注目的开始的,这个目的应该是人生活得更加有尊严、更加幸福,只有充分反映民意,才是关注目的。事后要关注结果,决策如果不执行,“没有好的结果就是一张发黄的废纸”,这是列宁的话。我们的传统文化过于强调动机,常常忽视结果,科学决策应当是实打实的,一定要关注结果。
科学决策有四个要素,一是目的,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符合老百姓的意愿;二是目标,就是具体要干什么应该明确;三是途径方案的设计;四是对策,决策要留有空间和余地。这里目的和目标属于战略思维,而途径与对策属于战术思维。
决策的执行要特别注意民意的表达。比如我们讲,决策的执行要管理,怎么管理?你管的越少,社会越有活力,管理的成本越低,下面越能创新。民意表达就要先理后管,先跟老百姓讲道理,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讲伦理,要跟老百姓讲社会责任、讲情理,这样民意才能表达得比较充分;第三是要讲条理,最后才是治理,解决问题。
所以说,关于民意表达,邓小平说的有道理,领导就是服务。提供环境和条件,提供平台和支持,让老百姓去表达,给群众留下自由度比较大的空间,这就涉及到授权、用人。这个授权是授事权而非职权,把权力授给做事情的人、有能力的人、有责任的人、你信任的人。另外,用人重在激励。首先,激励的起点是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顺应民意;第二是激发老百姓的动机,然后鼓励、奖励老百姓正确的行为;三是引导老百姓的奋斗目标和追求,使其和我们组织的大目标一致。
《决策》:在您的观点中,无论是决策的制定,还是决策的执行,民意的表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领导者在处理民意表达的时候应该具备哪些领导艺术呢?
刘峰:假设我们用S1来表示决策者和老百姓的能力距离,它和领导力、影响力是成正比的,你的能力强,老百姓就敬佩你、认同你,所以做群众工作、顺应民意要扩大能力的距离。当然,这个能力距离也不是越大越好,如果相差太大,老百姓和你的所思、所想、所盼都不一致,民意的表达就不顺畅,这就需要提升老百姓的能力水平。另外,我们对待正确的民意表达一定是“来”,集中民意,从群众中来,同时又要高于民意,引领民意。
除了能力距离之外,我们用S2来表示一种心理距离,或者说情感距离。它和领导力、影响力是成反比的关系。作为领导,你越是善于沟通协调,善于做群众工作,注重集中民智、民意,你跟群众的心理距离就越小,群众也就愿意接受你的思想和决策。所以能力距离大了好,心理距离反而是小了好。但是这个距离也不能太小,否则会损害你的威信。对应于前面提到的“来”,这个S2就是“去”,并不是从民意中出来了就可以做领导干部,就能做决策,还需要回到民众中去,与群众心连心,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说只有出得来还回得去才行。
所谓来去自如,必须把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甚至是矛盾的意见和观点整合出来,站得更高,加以引导,然后决策的执行又要回到群众中去,这是一种真正的领导艺术,体现出对民意的顺应和引领,沟通在先,认同在后。这里有一个沟通认同三部曲,第一个层次,外表的沟通是信息沟通,这一步是求同,与老百姓进行民意沟通目的是追求共同点;第二个层次,内层的沟通是情感的沟通,你能够理解老百姓的痛苦,分享他们的幸福,这寻求的是一种共鸣;第三个深层,沟通是人格的沟通,寻求的是认同感。
“来去自如”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领导艺术,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方圆兼顾”。这个“方”就是原则性,真正的领导从来都不可能做群众的尾巴,完全被民意引领,决策者一定要坚持原则,方就是来。而“圆”就是灵活性、变通性、适应性,就是去,到群众中去,与民意保持一致。
《决策》:现在有一种观点是领导由上而下主动获取民意渠道比较多,但是民意由下而上的通达度就要大打折扣,这个问题的症结何在?
刘峰:民意要想得到正确的表达,关键不在民,而在官,关键是领导者要主动去跟老百姓沟通。而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是现行的领导体制存在缺陷。制度不健全,民意沟通是不会顺畅的,即使领导想主动沟通,有的时候正确的民意也上不来,或者即使民意表达了,也不充分。所以我有一个主要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主动参与会倒逼机制的改革。将来正确的思路一定是双向的,一个是领导者主动跟老百姓沟通,再一个是老百姓自身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比如传统媒体、网络论坛等方方面面的途径,主动地表达意见,再加上一定制度化的保障规范,相信这个问题在未来的几年会解决得比较好。
(本文内容根据刘峰教授在“民意表达与科学决策研讨会”上的演讲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