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者说

2012-11-03 02:15撰文陈雪飞
海洋世界 2012年4期
关键词:渔业渔民鱼类

撰文/陈雪飞

捕鱼者说

撰文/陈雪飞

“我们发现,即使他们的捕鱼量下降了50%,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渔民,在面对可能更好的生活的诱惑都不为所动,放弃去寻求一个新的生存方式。”

清晨5、6点,天刚刚露白,渔民们就要出海打鱼了。这一走,经常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而一天的收获往往只够一家人当天的生活。“鱼少了,日子不好过”是渔民们的普遍感受。这些渔民世代以打鱼为生,越来越严峻的渔业环境迫使一些渔民的下一代不得不放弃祖辈们赖以生存的技能,脱离捕鱼去寻求其他的生存之路。

此前,社会学家们认为:相较于贫困地区,富裕地区的人类更擅长适应生存变化所带来的压力。然而,东英吉利亚大学的一项发现挑战了先前社会学家们在关于贫困和适应等方面的理论。调查显示,面对急剧下降的捕鱼产量,半数以上的渔民都表示不会放弃依靠捕鱼生存,而是会尽量适应捕鱼环境的变化与产量的下降。研究人员就如何应对捕鱼量下降的问题,横跨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调查了近600名渔民。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的蒂姆道博士说:“我们发现,即使他们的捕鱼量下降了50%,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渔民,在面对可能更好的生活的诱惑都不为所动,放弃去寻求一个新的生存方式。”很显然,他们已经准备好了用更辛勤的工作来养活家庭了。可以推断,世界上还有很多类似情况的渔民,他们都是处在发展中国家贫困线上挣扎的人群,以西非和东南亚居多。他们对渔业环境恶化而表现出的非凡的坚韧,令人惊讶。这次调查结果表现出贫困地区的人们,至少是渔民,更愿意适应不断增加的生存压力。

“我们已经发现这种意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渔民个人特点的影响和他们家庭的影响,而最重要的是,当地风土人情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渔民的选择与之前社会学家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呢?为什么大多数渔民放弃了明显可能更好的生活,而选择继续坚守他们的行业?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使得渔民做出了并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决定?带着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始了更深入的研究。

科学家们怀疑,或许是由于政府补贴使渔民坚持着自己的工作,渔民们靠单纯的捕鱼为生只能勉强糊口。但政府的补贴肯定不是渔民们选择捕鱼与否的唯一决定因素,因为就算将政府补贴算作捕鱼的收入,仍然有很多更好的工作可以改善渔民们的生活。

研究发现,渔民时常会有职业依赖、工作满意度、家庭传统、文化和认同感上的各种倾向,这使得他们不愿停止捕捞,即使明知道停止捕捞寻求其他生存方式才是一种经济而理性的选择。“我们已经发现这种意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渔民个人特点的影响和他们家庭的影响,而最重要的是,当地风土人情的影响。”参与研究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蒂姆·麦克拉纳汉说,“由于管理的限制和生态灾难,有时可能会要求渔民改变或放弃他们惯常的捕捞方法。弄明白渔民为什么不愿离开渔业而寻求其他的途径生存非常重要。”

比如说,在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中,妇女的生育能力一般是比较强的(现代科学认为应与她们常吃鱼类有关),一生所生的孩子多在5~10个之间。但长大成人的却不多,多因疾病、坠河而夭折。为了保护这些幼小的后代,船上形成一套独特的育儿习俗。从小男孩留辫子、留胎毛,直到6岁或12岁时才剃去。这样的生活传统可能会与其他生存方式的人们差异较大,要求世世代代都如此的渔民们突然改变这些传统习惯以适应其他生存方式,确实困难。

再者,为了防御和抵制海风的侵袭,加上沿海岸线可供选择的居住地区较少,渔民民居多是以“团”为主,很少见散居的渔民。这样的居住习惯会导致渔民们不愿独自离开一起生活的其他渔民,继而拒绝改变生存方式。

他们相较于富裕地区的渔民,可能具备着捕鱼以外的其他技能,以维持其生存。

看起来,让贫困地区的渔民放弃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好像难如登天。但是这项研究也发现了有利的一点,可能会对引导渔民从事新的行业以及整顿渔业环境有所帮助。

在相对富裕的地区,渔民生活的现代化程度会比贫困地区高一些。渔民的财产主要集中在渔船上,转变生存方式可能要以牺牲或放弃其一大部分财产为代价,这是他们不愿意放弃捕鱼的原因。而在相对贫困的地区,由于捕鱼可能不足以支持渔民的生存,或者在其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定的自给自足,因此他们相较于富裕地区的渔民,可能具备着捕鱼以外的其他技能。当渔业环境恶化时,虽然他们不会放弃自己的主业,但是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其他技能的发挥上,从而维持自己乃至家庭的生存。“在马达加斯加这样的贫穷国家生活的渔民,将比那些在塞舌尔这样相对富裕的国家生活的渔民们更早放弃渔业,原因就是马达加斯加的渔民们不得不寻求多元化的生计。而在富裕国家,他们则可能被局限在捕鱼这一职业上。”麦克拉纳汉这样说道。

东英吉利亚大学的这项研究论证了渔民在选择生存方式时的复杂性,同时也说明了渔民们为什么会宁可适应渔业环境的恶化也不去尝试新的生存方式。

渔民们甚至不会放过手指长的小鱼,在生存压力和恶性竞争下也不再顾及鱼类产卵繁殖期。

目前,渔业确实受到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恶化和保护政策等综合影响因素的挑战。水利工程和环境污染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强迫性地改变了鱼类的习性,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鱼类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水生物种不断减少、鱼产量大幅下降。而这一现实又引起了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的恶性循环。过去,生活在水域边上的渔民大多有着不成文的约定,鱼多的时候大家都自觉捕捞大鱼,放生小鱼;而到鱼产卵、繁殖的季节就停止捕捞。但渔业资源的枯竭和生存的巨大压力让这些不成文的约定几乎变成空文,即使他们的国家出台了禁渔的政策,仍然有渔民冒着风险出海捕捞。渔民们甚至不会放过手指长的小鱼,在生存压力和恶性竞争下也不再顾及鱼类产卵繁殖期。为了尽量提高捕鱼效率,捕鱼的方式也在向着残忍、高破坏性和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渔网的网眼越来越小,电鱼、炸鱼屡屡发生。

人们寄希望于这项研究能有助于各国在整顿渔业的过程中,从渔民自身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引导渔民群体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也希望这项研究能让渔业的恶性循环扭转过来,使鱼儿有更好的生存空间,能让渔民的生活条件不断好转。

猜你喜欢
渔业渔民鱼类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鱼类运动会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