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兰珍,田梅芳
(西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Allan James曾指出:“本族语结构对第二语言结构的影响在语音方面尤为明显.因为学习一个全新的语音系统就意味着学习一种异于本族语的全新的发音和听觉模式.这些模式属于语言行为的生理方面,与语言行为的认知方面相比,它们更抗拒改变和调整.”而对于以各种方言为母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在学英语时不可避免且无意识地在某种程度上受家乡口音(口音的差异是方言区别的重要表现)的影响,此现象被称为母语在英语发音中产生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且有关研究亦表明,生活在方言区的学生比通用语言区的学生在英语语音的习得方面所面对的问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以下将主要针对天水方言的特点﹙与普通话比较所得﹚与英语语言进行一一类比并找出发音方面的差异,从而达到减少发音错误纠正发音习惯的作用.
方言俗称地方话,指通行于一定地域的区域性语言.天水方言属北方方言区西北方言中甘肃方言的一种.根据其内部差异,可以从地域分布上分为四大块:冀县话(包括今甘谷、武山两县)、秦城话(包括秦城区、北道区、礼县一部分、徽县一部分)、成纪话(包括秦安县、静宁县部分地区、庄浪县部分地区)和清水话(包括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话.方言的产生是由于说话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或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各地的方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土地域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的首要特征是显示在语音上的,其次是词汇和语法上的.本文将着重探讨语音上的一些问题.以下是天水方言的发音特点及其对英语语音学习者的影响:
1.1.1 在天水方言中,保留着一部分中古音,如将“洗”﹙xi﹚、“地”﹙de﹚读作﹙si﹚、﹙dz﹚等.如下面这句话:ni si bu si?bu si de hua,wo jiu si qu le.对于非这一方言区的人会感到非常惊讶且十分担心,他们禁不住会想这么几个问题:第一,她们之间为什么要探讨“死”这个问题?第二,且以如此轻松愉快的方式相约去“死”呢?可是对于天水方言区的人而言,这只是基本的日常对话而已,所表达的意思是“你洗不洗?不洗的话,我就洗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比如一个小孩在外面玩了一天,回到家以后,家长会说“ni kan zhe wa zang si le ,la chu qu si yi si qu!”还有,“hao hao dz si”等等.此种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发音特点就好比古英语中的发音一样,对普通话和英语的发音均无太大影响,由于主要探讨发音习惯对于英语语音发音习惯的影响,所以本处将不再多做陈述.
1.1.2 有复辅音声母和“元音+辅音”排列的声母现象,如“朱”、“出”、“书”、“如”、读作(tcv)(t当 v)、(cv)、(jv)(或(iv)
在汉语中,声母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且有复辅音(两个或更多的辅音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出现(有的书把塞擦音[如普通话语音的z,zh,j,c,ch,q]和送气音[如普通话语音的p,t,k,c,ch,q]也叫做复辅音).而这种现象在英语里面也同样存在着,比如下面这个例子里的字母英语“brought”(带)“br”“ght”,“spirit”(精神)和“spring﹙春天﹚”中的“sp”等.但是汉语音节中没有类似于英语的这种复辅音.而“元音+辅音”的这种声母排列现象在英语中数量很有限,除非一些感叹词,如“oh”和连词“or”等.
1.1.3 鼻音边音不分,天水方言中将n与l相混,如“男女”读作“lan nǚ”,“努力”读作“lǔ li”,“蓝色”读作“nan se”,“流连”读作“liu nian”,“湖南”读作“hu lan”.但是这种混读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存在.比如,天水人能分清“niu”和“liu”却分不清“lai”和“nai”.其原因在于发音上的省力原则,当这两个声母(n﹠l)与齐齿呼韵母相拼时,n、l是区分清楚的,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则会出现相混现象,如“lai”“nai”“nv”“ lv”.
汉英对比:
由于[l]的发音与汉语(普通话)很相似,所以对于讲普通话的学生而言,他们几乎就将自己的发音习惯直接迁移到英语的发音习惯中,而天水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在于这两种音基本属于混读现象,所以对于方言区的学生而言,他们就出现英语中的混读现象.英语中有两种不同的[l]音,一种为清晰,另一种为模糊的[l]音.两音的发音都是舌尖与牙龈产生紧密的链接之后而发出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元音和[j]字母之前,舌头的前端必须朝着硬腭的角度伸过去,就像发字母[i]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清晰的[l].如单词 :leave[li:v],late[leit],million[ˋmiljən]等等.而在辅音和一个单词的末尾的时候,舌头的前端一般比较低,而舌头的后端一般的高度就像发字母[u]一样的高度,这就是所谓的模糊的[l],如单词:fill[fil],field[fi:ld],belt[belt].汉语中(普通话)的边音与英语中的清晰[l]是一样的.首字母为辅音的音有:“勒”(lè)[lә],“来”(lái)[lai].所以相比较而言,对中国的学生而言模糊的[l]音就更难发一些,因为在汉语中从来没有边辅音作为一个结束音而出现的.如果想要练习迷糊的[l]音,需这样做:“当发元音[u]的时候,将其舌尖的位置放在发[l]音的位置上.而不让自己的嘴型变圆”.
1.1.4 zh ,ch ,sh与z、c、s的混读,翘舌音zh ch sh在天水方言中容易发成平舌音,即舌前边缘跟上齿齿龈接触,舌尖脱离硬腭,舌面前部向硬腭抬起靠拢,舌面凹下形成一个小孔道,嘴唇略向前突出的舌叶音.
英语中这些音分别发:ch[t∫];c[k];z[z];sh[∫];s[es].汉语普通话中它们分别发 ch(ch);c(cai);zh(zh);z(ts);sh(sh);s(s).由于普通话中这些音都发字母本身的音,而天水方言中,这些音一般是由后者代替前者导致完全混读,但由于英语与普通话和天水方言中字母所发的音不一样,所以负迁移只出现在sh和s这一对非对称的音中.表1将对这一对音进行详细的比较.
表1 汉英对比表
1.2.1 前、后鼻音韵尾韵母不分.在汉语中分别是an-ang,en-eng,in-ing,ian-iang,uan-uang,uen-ueng,un-iong.而英语中只用 [m,n,ŋ]来表示鼻音.其中[m]属于双唇鼻音,[n]舌尖中鼻音是在舌尖中与牙龈之间产生完全接触后所产生的音,而[ŋ]则属于舌尖后鼻音,[ŋ]则是舌尖后鼻音是在舌尖后与鄂之间的完全接触而产生的音.
汉英对比:
汉语里的鼻音[m.n]是以与英语相同的方式发出的,但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里m和n不会以结尾字母而存在,因此导致英语中像name[neim],some[sʌm],son[sʌn]等单词的发音受到影响.当语言习得者在习得二语语音的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她们往往倾向于将此类音(鼻音)发的很模糊或者有意避免这类音,而对于天水方言区的语言习得者而言,他们是直接将自己方言中的发音习惯,即前后鼻音不分,直接迁移到英语语音的习得过程中,所以不论鼻音在首字母位置还是末尾均发的不准确.
1.2.2 元音韵母(u&ü)辅音化(v),在新华字典的“汉语拼音方案”部分可见以下解释,即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ü这个韵母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在声母l,n相拼的时候,写成lü(吕)nü(女).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而英语中[u]属于元音,其发音特点是,舌头靠后且升到最高,嘴巴成圆形,音是在双唇和软腭之间产生的.而[v]属于辅音,唇齿摩擦音,其音是在上齿跟下唇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音,两音中都有嘴唇的参加,但发音部位却不同.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发[v]音时伴有轻微摩擦现象,而[u]就没有这种轻微的摩擦现象的发生,多做辨音和读音的练习可加以区分.
1.2.3 天水籍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出现(ei)与(ai)的混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ai)还是(ei)在天水方言中与普通话发音一样且是通用的,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如将“bai”发成“bei”,“lai”发成“lei”等.汉英对比:
[ai]与汉语里的(ai)在音的长度方面是不一样的,在发英语里的双元音[ai]的时候,从[a]到[i]滑动的时间相对于汉语的音要长一些,嘴巴张大并发第一个音素时清楚且有强气流通过.除了这些不同外,在大的发音方面,包括读音等都是一样,所以负迁移很容易产生.[ei]与汉语里的(ei)基本上很相似,只是(ei)音相对于[ei]音更短些且不是很显著的双元音化,听起来像是一个音.
由于这两音与汉语中的音只是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大的发音方面是没有差别的,所以对于天水方言习得者而言,混读现象难以避免.
不同的教师或语言研究者,对于读音混读的纠正不外乎两个方面,即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对于学生需多做发音练习,对于教师而言,则必须清晰准确地讲解每一个音(发音部位、发音方式等)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及混读音的辨音.因此,在纠正方言的发音混读这一问题上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视频、影视资料、动画视频等)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如此便可使学生在不断练习下获得接近于本族语的语音准确度.
2.1 对于方言区的二语初学者必须利用教学片讲解英语字母(发音部位,发音方式等),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学生根据教学图片进行“模仿”学习和练习.如下表所示[n;l﹠ŋ]这三个音,要求学生按图所示,模仿图中舌头的位置,高度和嘴巴的形状来进行练习发音模仿练习.
图1 clear[l]发音图
2.2 利用教学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如对于方言区的小学生可以放一些欧斯卡经典动画片,如《飞屋环游记》、《神偷奶爸》和《狮子王》等等.使学生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日积月累的就会使学生有好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宗教方式等等,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语言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兴趣,最重要的是通过其达到克服一定地方性语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
图2 [n](左)和[ŋ](右)发音图
2.3 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购买软件的方式来达到“人机对话”练习.即通过机器的辨音对学生发出的音的对与错给予正确或者错误的回应,就像斯金纳的“经典性刺激反应”一样,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并掌握某一音.
2.4 教师要针对天水方言中一些特殊的混读现象进行特别的讲解和练习,从大量的练习中找到针对天水籍学生的一些发音特点的克服规律.如对于前后鼻音的混读现象,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即人们在发前鼻音时常常把那个音发的很快,没有任何拖长的感觉,而在发后鼻音的时候经常会拖长(发音的时间而言,较之前鼻音),这样他们就能发出前后鼻音了.
3.1 语音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大力推广通用语(普通话)的使用范围
通用语即普通话,专家对于其特点所产生的负迁移现象目前有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基础和相应的应对策略,而各地方言﹙地域性语言﹚由于其多样性、复杂性、显著差异性等特点,所以无论是专家还是学者对其研究均不够全面透彻,且很难对其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因此在方言区大力推广通用语对于第二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的语音学习是非常有重要的.
3.2 英语语言的习得者,需自规范的语音(媒体教学)教学开始方言对第二语言语音学习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的语音没有得到准确正规的教授.因此,教师在开始教英语之前,一定要通过规范的媒体教学片对学生进行英语语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讲授,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片进行发音动作的模仿学习.如有条件的话,可以使教学处于一定的学习环境中(纯英电影片,动画片,电视教学片等等),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
3.3 教学中需额外关注坐在后面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本文作者在“顶岗置换”国培计划中观察到凡是坐在后排的学生对于教师所讲和同学所练习的知识充耳不闻,而且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是不闻不问.但当上课时,当教师强调一句“后面的同学没有声音”时,他们会声音很大地开始读单词,当遇到不会读的单词时,声音就会变小,可见在教学中除了习得者的个人因素之外,教师的注意力对他们来说也起决定作用.因此教师的注意和鼓励也会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本文主要探讨了天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特点和这些特点对于第二语言(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负迁移).其中,最重要的是[l]和[n]的相混;前后鼻音相混和[ai&ei]的相混.对于这种混读不清楚的音,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地域的不同和发音上的省力原则而形成的,在本文中作者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来纠正天水方言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天水这一地域性语言区的语言习得者而言,需在准确无误的学习和掌握本地语言的基础上,一方面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大力倡导通用语﹙普通话﹚的推广,内因外因综合作用,才能有效突破天水方言对二语学习的制约,实现英语语音准确性的改善和提升.只有掌握好了英语语音才能准确地发清每个单词,最终达到与他人通过第二语言进行无障碍交流沟通的目的.
[1]GUSSENHOVEN,C.&HAIKE JACOBS,M.Understanding Phonology1st(ed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56.
[2]PETER LADEFOGED.M A Course In Phonetics1st(ed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147.
[3]VCTORIA FOMKIN;ROBERT RDMAN;NNA HAMS,M.Anintroductiontolanguage(eds).pekinguniversitypress.2008:63.
[4]GOTTARDOA,A.,PENNY CHIAPPEB,BERNICE YANC&ETAL.Relationships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Skills and Reading in Chinese-Engish Speakers living in English-Speaking Contexts[J].Educational Psychology,26(3):367-393.
[5]JEFFRY.A.COADY&RICHARD.iN.ASLIN.Young children's sensitivity to probabilistic phonotactics in the developing lexicon.Elsevier[J].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4,(89):183-213.
[6]罗安源.发音语音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113.
[7]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5.
[8]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89.
[9]朱晓龙.语音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4.
[10]王廷贤,马建东,雒江生.天水方言概况[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25.
[11]赵德梅.汉英对比语音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65.
[12]杨德祥.甘肃方言的基本语音特点及其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