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小说《陈金凤传》略考*
王丽娟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清人补五代史《艺文(经籍)志》主要有五种: 徐炯《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陈鳣《续唐书·经籍志》、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以下简称顾志)、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汪振民《补南唐艺文志》。就著录小说而言,《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按经史子集分类,整个子类共著录25种,子类下并没有分细目,所以所录著作难以断定哪些是小说。其余四种,陈鳣《续唐书·经籍志》著录小说30部;顾志著录小说63部;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小说63部;汪振民《补南唐艺文志》著录小说19部。其中,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比顾志稍晚,基本照抄顾著。所以五种补志中,顾志著录小说数量最多,格外引人注意。
顾志曾著录《陈金凤传》一卷,未题作者。这部小说与其他62部小说不同,从著录、流传等来看,鲜有资料提及,引起笔者很大的疑问。《陈金凤传》究竟是不是五代时的小说?和流传较广的《陈金凤外传》是何关系?《陈金凤外传》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作者又是谁?笔者不揣浅陋,试图探讨这些问题。
《陈金凤传》仅见于顾志与宋祖骏的《补五代史艺文志》,其他未见著录。徐炯《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陈鳣《续唐书·经籍志》不仅子类、小说类未见著录,整个《艺文考》、《经籍志》皆未见著录《陈金凤传》。令人疑惑的是:顾志中有59部小说见于《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中兴馆阁书目》、《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还有3部小说虽未著录,但有记载,如《北司治乱记》见于《北梦琐言》卷十,后《太平广记》又引《北梦琐言》;《笔述》见于《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八《王朴传》;《竹谱》见于《宋史》卷四百八十《钱昱传》,又见于《玉壶清话》卷一[1]。总之,顾志中62部小说都有宋元书目著录或史书、笔记等记载,唯独《陈金凤传》找不到出处。正因如此,当代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1981)、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1996),李建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1997)、刘世德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1998),周勋初《唐人笔记小说考索、叙录》、石昌渝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2004),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2005)都没有收录《陈金凤传》。
《陈金凤传》这部小说的主角既是陈金凤,不妨先来看看陈金凤的事迹记载。《新五代史·闽世家》曰:“鏻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见答。审知婢金凤,姓陈氏,鏻嬖之,遂立以为后。初,鏻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幸,号归郎。鏻后得风疾,陈氏与归郎奸。又有百工院使李可殷,因归郎以通陈氏。鏻命锦工作九龙帐,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鏻婢春燕有色,其子继鹏蒸之,鏻已病,继鹏因陈氏以求春燕,鏻怏怏与之。其次子继韬怒,谋杀继鹏,继鹏惧,与皇城使李仿图之。是岁十月,鏻飨军于大酺殿,坐中昏然,言见延禀来,仿以为鏻病已甚,乃令壮士先杀李可殷于家。明日晨朝,鏻无恙,问仿杀可殷何罪,仿惧而出,与继鹏率皇城卫士而入。鏻闻鼓噪声,走匿九龙帐中,卫士刺之不殂,宫人不忍其苦,为绝之。继韬及陈后、归郎皆为仿所杀。鏻立十年见杀,谥曰惠皇帝,庙号太宗。”[2]《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清泰二年(935)”条云:“闽主立淑妃陈氏为皇后。初,闽王两娶刘氏,皆士族,美而无宠。陈后,本闽太祖侍婢金凤也,陋而淫,闽主嬖之,以其族人守恩、匡胜为殿使。”又云:“可殷尝谮皇城使李仿于闽主,后族陈匡胜无礼于福王继鹏,仿及继鹏皆恨之。闽主疾甚,继鹏有喜色。仿以闽主为病不起,冬,十月,己卯,使壮士数人持白梃击李可殷,杀之,中外震惊。庚辰,闽主疾少间,陈后诉之。闽主力疾视朝,诘可殷死状,仿惧而出,俄顷,引部兵鼓噪入宫。闽主闻变,匿于九龙帐下,乱兵刺之而出。闽主宛转未绝,宫人不忍其苦,为绝之。仿与继鹏杀陈后、陈守恩、陈匡胜、归守明及继鹏弟继韬;继韬素与继鹏相恶故也。”[3]由此可见陈金凤确有其人,乃十国之一闽国(909-945)惠宗皇后,也即第三代闽王王延钧(鏻)的皇后。陈金凤本是第一代闽王王审知的侍婢,后受到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的宠幸,封为淑妃,后又立为皇后[4]。《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陈金凤受宠封后至因乱被杀的过程,其中闽国宫廷淫乱、宗室纷争、皇族与后族的矛盾历历可见。
由上述史传记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他几部记录闽国及王审知父子等事迹的五代著作:蒋文怿《闽中实录》、陈致雍《闽王列传》(《闽王审知传》)、佚名《闽王事迹》。这三部书宋元书目都有著录[5],《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史类、《续唐书·经籍志》伪史类、顾志霸史类亦著录这三部书。这就不免产生疑问:与《陈金凤传》内容相关联的《闽王列传》等都有著录,与《陈金凤传》题材相类似的《赵飞燕外传》、《杨太真外传》、《梅妃传》等亦有著录[6],如果五代时确有一部《陈金凤传》,为什么不见当时书目著录、笔记记载,反而清时的顾志会著录呢?
如果说一部五代著作,宋元时有著录,后世不见记载,这倒很正常,也不容随便质疑。正因为顾志是清代补志,离五代较近的宋元诸多书目不见著录,后世却见著录,这本身就值得怀疑。况且顾志中有62部小说都有宋元书目著录或史书、笔记等记载,唯独《陈金凤传》是个例外,自然更令人生疑。
虽然从《陈金凤传》的著录来看,这部小说不见当时书目著录及笔记记载,来源不明,令人生疑。但顾氏长于史学,还著有《补后汉书艺文志》三十一卷,质量较高。《陈金凤传》的著录即使是一时失考,但也不至于毫无因由,错得太离谱吧。那么,《陈金凤传》是否就是万历以后流传较广的《陈金凤外传》(《金凤外传》)?
关于《陈金凤传》,张兴武《五代艺文考》考订如下:
《陈金凤传》(应为《金凤外传》)一卷
[考订]陈金凤,福清万安乡人。闽惠宗王鏻后也。传见《十国春秋》卷九四。《金凤外传》一卷,撰人不详,《十国春秋》多转引之。[7]
张兴武先生认为顾志所录《陈金凤传》应是《金凤外传》,但并没有提供证据,也没有说明理由,当然由于体例限制更不可能去考证《金凤外传》的由来、性质及作者等。接下来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考证。
《陈金凤外传》又叫《陈后金凤外传》、《金凤外传》。《金凤外传》以王延钧的皇后陈金凤为主,写及陈金凤的出身、入宫、封妃、封后直到被杀,时间跨度从第一代闽王王审知入闽到闽国通文四年(939)第四代闽王王继鹏及皇后李春燕被杀。小说主体框架参照史书,细节不乏虚构增改,主要描写闽国宫廷淫乱奢侈、宗室相互残杀、政局混乱、迷信道教等,以垂戒后世。
再看流传。明代除了《榕阴新检》、《广艳异编》、《续艳异编》收录小说全文外,还有董斯张(1586—1628)《吴兴备志》的转引。《吴兴备志》曰:“《金凤外传》:闽王尝筑水晶宫于西湖,旁列台榭,周迴十余里(《病余赘笔》)。”[12]董氏所修《吴兴备志》极为严谨,征引书籍时载其原文,所引《病余赘笔》不知为何人何时所撰,从所引《金凤外传》来看,与《榕阴新检》中《金凤外传》一字不差,当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后撰成[13]。
到了清代,《金凤外传》更是被广泛征引采用。吴任臣(1628—1689)《十国春秋》有《惠宗后陈氏传》[14],基本都是采自《金凤外传》,同时参考《资治通鉴》等史书。《十国春秋》成书于康熙八年(1669),“凡例”中作者所列征引书目就有《金凤外传》。王士祯(1634—1711)原编、郑方坤(1693—?)补《五代诗话》卷八“闽后陈金凤”所载陈金凤作《乐游曲》、韩偓感金凤失宠而赋诗二事均引自《金凤外传》。王初桐(1730—1821)《奁史》曰:“陈金凤造缕金九龙帐,极其靡丽(《金凤外传》)。”[15]秦巘(1792—1853)《词系》卷三收录陈金凤《乐游曲》,就是根据《金凤外传》而录。还有很多宫词中提到《金凤外传》。吴省兰(1738—1810)《十国宫词》闽国部分、史梦兰(1813—1899)《全史宫词》卷十五闽国部分都多次提及《金凤外传》。张鉴(1768—1850)《冬青馆古宫词》亦曰 :“九龙帐冷不成栖,长夜迢迢唤晓鸡。放却瓜皮银叶盏,宫娃真笑醉如泥。(徐熥《陈金凤外传》:有小吏归守明,弱冠美皙如玉,延钧嬖之,尝呼为归郎。延钧有风疾,归郎日侍禁中,夤缘与金凤通。又有百工院使李可殷,少与归郎狎,因归郎以通于金凤。可殷聪明有智巧,归郎令造缕金五彩九龙帐于长春宫,织八龙帐外,以延钧为一龙。既成进之,极其华靡。)”[16]除此以外,《金凤外传》里的陈金凤故事还被写进了清代小说《闽都别记》。
此外,周亮工(1612—1672)《闽小纪》及《四库撤毁书提要》中也提及《陈金凤外传》,详见下文。
从流传及著录来看,《金凤外传》“发现”以后,流传较广,亦有书目著录。由此反观《陈金凤传》,就会令人存有如下质疑:同一个陈金凤,如果五代时确有一部叫《陈金凤传》的小说,怎么可能一点痕迹都没留下,突然到清代被顾氏著录,而相反《金凤外传》却一被“发现”就能产生影响呢?为何大家纷纷引用《金凤外传》,而从不提及《陈金凤传》呢?还有,吴任臣《十国春秋》是按史书的要求和体例来写的,为什么不见引用五代时的《陈金凤传》,反而采用明代“发现”的《金凤外传》呢?再有,同是艳异系列,为什么王世贞(1526—1590)《艳异编》没有收《陈金凤传》,但后出的《续艳异编》、《广艳异编》都收录《金凤外传》呢?由此看来,应该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部五代小说《陈金凤传》,如此才能解决上述质疑。
结合上文《陈金凤传》的著录和《陈金凤外传》的流传著录来看,可以推断:顾志所著录小说《陈金凤传》当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以后流传甚广的《陈金凤外传》,而不是另有一部五代小说《陈金凤传》。一字之差,或是顾氏笔误失察,或是初稿未及整理审核,或是省称[17],皆有可能。
前已推断顾志所录《陈金凤传》即为《陈金凤外传》(《金凤外传》),那么《金凤外传》是不是五代著作;如果不是,又是何人何时所撰?它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
从《金凤外传》的著录及流传来看,均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以后,且收录及引用的《金凤外传》与王、徐订正本(《榕阴新捡》本)几乎一致,少有异文,也就是说王宇“发现”以后,世间仅见这个订正本,并无沉埋地下数百年的古本并传。这使人不禁要问:真的有这么个罕见古本?抑或只是王、徐等的伪作和托词?这就涉及《金凤外传》的性质和作者。
今人亦同样质疑。《福建通史》中这样评述《金凤外传》:
《十国春秋》有陈金凤传,见卷九十四,第1360页,但其中多采用伪书《陈金凤外传》的故事。按,《陈金凤外传》流传于福建民间,是小说一类读物,文辞靡丽、夸张,不可以为据。传为明末福建人徐熥所作。周亮工《闽小记》第二卷有《金凤传》一文,其文曰:……今《十国春秋》陈金凤传云:陈金凤为陈岩妾与人私通之私生女,冒姓陈,后为审知之侍妾。于王延钧时被招见,大悦,因纳之。按,陈岩死于唐大顺二年(891年),金凤如其所云生于陈岩死之后一年,至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被审知纳入后宫,已有19岁。迄至后唐同光三年(926年)延钧继位,金凤已有34岁。这个年纪恐非使王延钧一见钟情的窈窕淑女了。所以,《陈金凤外传》的情节多为小说家增添,确是伪作。[22]
再如,《稀见珍本明清传奇小说集》在《金凤外传》的解题中说:“历来的历史传奇小说,往往要假托为古人所作,但其现实意义也是不难感知的。”[23]这类小说如王宇识语中所言《飞燕别传》、《南部烟花(录)》。《飞燕别传》写汉成帝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姊妹的荒淫故事,《南部烟花(录)》写隋炀帝荒淫奢侈的故事,二书或在文中开头,或在篇末跋语中,都假托为前代遗书。古代伪书还比如周亮工《闽小纪》所言《天禄外史》。《天禄外史》即《天禄阁外史》,题汉黄宪撰,实为明嘉靖时昆山王逢年伪造。还如《汉杂事秘辛》,旧题汉佚名撰,实则明代杨慎伪托。
退一万步说,即使《金凤外传》不是伪书,真如王宇和陈价夫所言乃沉埋数百年的古书的话,也不能将其断为五代著作。王宇识语所言“乾德五年”是北宋宋太祖时期,即967年,这说明土穴里的东西是乾德五年(967)以后放进去的,因而《金凤外传》不一定成书于五代时,有可能在五代十国之后。不能因为陈金凤其人其事为五代十国时人时事,就断定《金凤外传》是五代时小说,有可能是五代十国以后所撰。
《金凤外传》的作者及成书时间与这部小说的性质密切相关。既然是一部伪书,其作者即为伪托者,成书时间即为伪托时间(万历三十二年)。《金凤外传》的作者争议较大,主要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其一,徐熥伪托。这种说法肇始于周亮工。《闽小记》卷二曰:
周氏此说一出,信者甚众。如四库馆臣也认可《金凤外传》乃徐熥伪托,还有前文所言吴省兰《十国宫词》、张鉴《冬青馆古宫词》中均作徐熥《陈金凤外传》,邵懿辰也云徐熥伪作《陈后金凤外传》。明代无论是收录还是引用《金凤外传》,均不题作者。自周氏徐熥伪作的说法问世后,清人要么不题作者,要题的话就题徐熥。今人更是据周氏《闽小纪》而认定《金凤外传》的作者是徐熥。薛洪勣《传奇小说史》中说:“据此知此篇为徐熥撰。王永启(宇)跋后署‘万历甲辰夏五’,此当即是撰写年代。”[28]官桂铨《稀见的明文言小说〈陈金凤外传〉》也认为作者是徐熥[29],《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中“徐熥”名下也列有《金凤外传》[30],全是依据周亮工《闽小记》。程毅中《明代小说丛稿》中言“《金凤外传》也是徐熥的作品”[31]。《稀见珍本明清传奇小说集》中《金凤外传》的作者也题为徐熥,解题中说“作者佚名,据《闽小记》知为徐熥撰”[32]。《福建文献书目》(增订本) 也把《陈金凤外传》视为徐熥作品。
福建省图书馆藏《陈金凤外传》,民国二十六年(1937)福州沈氏耑斋抄本一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旧钞本一册,题闽县徐熥撰,误。
《榕阴新检》卷十五,此文附有友人王宇《识语》,知此文与王氏相校订。《识语》作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35]
陈先生比较谨慎,只云“校订”,既是校订,就应有原稿,算是部分相信了王宇的话。
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顾志中62部小说都有宋元书目著录或史书、笔记等记载,唯独《陈金凤传》找不到出处。
第二,顾志所录小说《陈金凤传》当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以后流传甚广的《陈金凤外传》(《金凤外传》),而不是另有一部五代小说《陈金凤传》。
第四,退一万步说,《陈金凤外传》(《金凤外传》)即使不是伪书,也不能遽然断为五代时期小说。
由此,顾氏将《陈金凤传》列入《补五代史艺文志》确为失察。即使《陈金凤传》是《陈金凤外传》的省称,也不妥当。顾櫰三(?—1853)在《补五代史艺文志》的自序中说:“然迄今观《崇文总目》及《宋史》所载,无从区别为五代诸国所藏之书。今仅据五代人所自为书,广为搜集,仿前史经史子集例分类而条列之,名曰《艺文志》云尔。”[37]虽自序如此,但此书质量远不如顾氏《补后汉书艺文志》,比如书籍分类体例、部类排列顺序、书籍卷数统计、具体书籍分类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再比如到清代时还把《竹谱》、《笋谱》列入小说类,确实有失水准,“故有人怀疑此书是顾氏初稿,未经整理”、“顾氏此书为其草稿,由于某种原因而未来得及修改是极为可能的”[38]。这或许可以解释顾氏误收的原因。此外,张兴武《五代艺文考·新编五代艺文志》依然收录《陈金凤传》[39],也属失考,当然也不妥当。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小说资料集解”(11AZD06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 《遂初堂书目》亦著录《竹谱》,但没有著录作者及卷数,不知是钱昱《竹谱》(三卷),还是戴凯之《竹谱》(一卷),还是吴良辅《竹谱》(二卷)。
[2]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八《闽世家第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 年,第849-850页。
[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56 年,第9128、9134页。
[4]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后唐清泰二年(935)二月,陈金凤封后,同年十月被杀。诸葛计、银玉珍编著《闽国史事编年》认为陈金凤立为皇后是在闽国龙启元年(933),其被杀是在闽国永和元年(935)。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67页。
[5] 《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著录了《闽中实录》;《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了《闽王列传》;《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著录了《闽王事迹》。
[6] 比如《遂初堂书目》杂传类著录了《赵飞燕外传》、《杨太真外传》、《则天外传》、《杨贵妃遗事》、《梅妃传》等。《郡斋读书志》传记类著录了《赵飞燕外传》、《杨贵妃外传》等。《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了《飞燕外传》、《杨贵妃外传》。《宋史·艺文志》传记类著录了《赵飞燕外传》、《杨妃外传》、《杨贵妃遗事》等。
[7] 张兴武:《五代艺文考》,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第172页。
[9] (清)郑杰:《药炉集旧》卷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2-95页。《重编红雨楼题跋》卷一《陈后金凤外传》亦收此题记。
[10] 另外,闵氏天启元年(1621)朱墨套印本刘士鏻《文致》有王宇关于《金凤外传》评语一则,不知是不是此识语。
[12] (明)董斯张:《吴兴备志》卷二十七,《丛书集成续编》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第230册,第609页。
[13] 董氏《吴兴备志》的修撰着手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最终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正好在这个时间之后。
[14]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359-1361页。
[15] (清)王初桐:《奁史》卷七十七,《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754页。
[16] (清)张鉴:《冬青馆古宫词》卷三,《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68页。
[18] (清)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下册,附录《四库撤毁书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840页。
[19] (清)黄虞稷撰,瞿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2页。
[20] (清)郑杰:《药炉集旧》卷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6-97页。
[21] (清)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第602页。
[22] 徐晓望主编:《福建通史》 第二卷《隋唐五代》,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3页。
[23] 薛洪勣、王汝梅主编:《稀见珍本明清传奇小说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208页。
[24] 如《赵飞燕别传》开头曰:“余里有李生,世业儒。一日,家事零替,余往见之,墙角破筐中有古文数册,其间有《赵后别传》,虽编次脱落,尚可观览。余就李生乞其文以归,补正编次,以成传,传诸好事者。”
[25] (清)郑杰:《药炉集旧》卷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6页。
[27] (清)周亮工:《闽小记》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87-88页。引文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28] 薛洪勣:《传奇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70页。
[29] 官桂铨:《稀见的明文言小说〈陈金凤外传〉》,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学林漫录》(第15辑),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31-239页。
[30] 萧相恺主编:《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31-533页。
[31] 程毅中:《明代小说丛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32] 薛洪勣、王汝梅主编:《稀见珍本明清传奇小说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210页。
[33] 任明华:《〈广艳异编〉的成书时间及其与〈续艳异编〉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65页。
[36] (明)林材:《三山志序》,梁克家修纂、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三山志》,福州:海风出版社,2000年,第3页。
[37] (清)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二十五史补编》本,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7753页。
[38] 参见杨超:《五代著述研究述评》,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第21、22页。
[39] 张兴武:《五代艺文考》,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第4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