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艳珍 黄绍星 万志红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
潘艳珍 黄绍星 万志红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对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探讨该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价值。方法 将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试验组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方法。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病情评估及综合管理更完整、更科学、更实用及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本研究为医院急诊学科建立一个规范且共享性强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设计一个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实施方案;为更好开展现场急救,高效转送,缩短接收医院进入状态的时间提供了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院前与院内急救
我国的急救医疗体系已基本建成,其组织形式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重症病房或专科病房。在整个急救医疗服务系统中,如何对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潜在风险大小做出准确的判断,如何做好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避免或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因此,寻求一种在院前急救中推行简便实用的监护及管理方案就十分必要。在此研究探讨改良预警评分(MEWS)[1]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从而达到提高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的目的。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取前瞻性分组对照方法,将我市几家定点医院院前急救参考项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459例,失访234例,失访率6.67%)系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院前急救病例其中男2234例,女1225例,年龄(56.6±20.30)岁。试验组(3389例,失访201例,失访率5.9%)系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前急救病例,其中男2135例,女1254例,年龄(54.89±21.01)岁。主要包括“120”指挥中心调度出诊,进行现场处置并接回院前急救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3459例):用传统的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对院前急救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通知医生,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对病情进行判断及处置。试验组(3389例):①采用MEWS方法(见表1):②院前急救监护预案触发设计,设MEWS分值3~4分是识别潜在危重患者的分界点。③建立院前患者急救预报制度,做到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加强院前与院内的相互协调,达到顺利交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④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患者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是否存在差异。
试验组当MEWS分值<3~4分时,院前急救处理采用对症处理;当MEWS分值≥3~4分时,设为潜在危重病者,要求做好院前和院内紧密联系,急救一体化,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具体如下:①院前和院内信息互通-危重患者病情及时向接收医院急诊科预报,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②患者转送和安置-患者送达医院急诊科时代快捷、准确、正确转运与安置必要位置,并实行进一步救治等医疗操作。③急救患者病情通报-院前急救医生将患者的必要病史信息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④器材、设备交接。试验组的急救多采用对症加对因处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不断更新MEWS系统分值,做出有针对性的医疗干预。
表1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二项分布U检验。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结果U=2.51(χ2=5.80,P<0.05);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比较结果U=6.44(χ2=39.60,P <0.01),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发现,我中心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方案的试验组24 h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明显低于采用传统的患者的对照组。该方案主要通过观察院前急救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心率及意识状态5项生命体征参数即可快速计算出患者的MEWS分值,有助于院前急救医师尽早查出预后不良的患者,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率。
院前急救监护预案触发设计,以MEWS分值3~4分作为识别潜在危重病分界点,进行早期临床干预,建立院前患者急救预报制度[2],做到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加强院前与院内相互协调,达到顺利交接,国外研究发现,根据MEWS分值情况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将患者接送入院[3]。MEWS量化评分系统较优的、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情况,并表明随着MEWS分值增高,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高,建议对患者进行早期预警评分,便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治。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1] Subbe CP,Kruger M,Rutherford P,er al.Validation of a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in medical admissions.QJM,2001,94(10):521-526.
[2] Pitt E,Puspinegoro A.Perhospital care in Indonesia.Emerg Medj,2005,22(2):144-147.
[3] Brown E,Bleetman A.Ambulance alerting to hospital the need for clearer guidance.Emerg Med J,2006,23(10):811-814.
338000江西省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潘艳珍 黄绍星);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中医院(万志红)
2.1 收住院患者一般特点及30 d病死率
2.1.1 病例资料的一般特点 对照组(2009~2010年)纳入患者3459例,失访 234例,余 3225例。试验组(2011.1-2011.12)纳入患者3389例,失访201例,余3188例。
2.1.2 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 对照组(3225例)30 d内死亡280例,病死率8.69%,试验组(3188例)30 d死亡164例,病死率5.1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2.2 24 h留观患者资料特点及意外事件发生率
2.2.1 一般资料 对照组(2009~2010年)纳入患者742例,平均年龄(50.36±20.38)岁,其中男365人,女377人,MEWS分值(2.04±1.77)。试验组(2011.1~2011.12)纳入患者947例平均年龄(52.14±20.14)岁,其中男474人,女473人,MEWS分值(1.93±1.28)。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及MEWS分值构成方面差异不明显。
2.2.2 两组24 h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742例,意外事件发生有58例,发生率为7.82%,试验组947例,意外事件发生有46例,发生率为4.86%。两组相比试验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