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
【摘要】发挥教育激励机制的最大效能,需要建构大学生综合测评内容体系、大学生教育激励的动态管理体系、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质量评价体系和大学生教育激励运行保障体系,发挥这四个方面体系的耦合作用,犹如汽车四轮的共同驱动,推动着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的顺利运行。
【关键词】大学生 动态管理 质量评价 教育激励
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能否顺利运行,能否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能否实现教育激励目标,既需要激励主体严格执行激励与约束制度、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环境;又需要激励客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自我激励水平;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支持体系,推动教育激励中各激励要素的耦合,发挥教育激励机制的最大效能。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的支持体系可以从激励主体、激励客体、教育环境、实施过程、激励效果等方面来考虑,包含了激励指导思想、激励途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运行效果、特色与亮点等内容。为此,我们应建构大学生综合测评内容体系、大学生教育激励的动态管理体系、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质量评价体系和大学生教育激励运行保障体系,发挥这四个体系的合力作用,推动着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的顺利运行。
大学生教育激励的内容体系
影响大学生教育激励的因素很多,是多元的、综合的、复合的变量,因此,大学生教育激励必须多层面、全方位地实施。综合测评是指在全面、系统、分层次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设立多项指标,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①。可从学生思想素质、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制定大学生质量评价指标,对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测评,作为评优选先、评选奖助学金、推优入党等激励手段的重要依据。实行综合测评的目的是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大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促进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培养大学生具有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大学生教育激励综合测评的内容体系既要考虑到影响学生健康成長的各方面因素,又要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既要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又要抓住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这就需要激励主体根据教育激励机制运行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可能,通过师生双向交流和各自选择、评价反馈和矫正修订,建立和完善完整而简练的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在教育激励机制运行的实践中,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和条件,往往需要各种激励因素都能获得最佳的优化组合,需要自我激励、学校激励、社会激励、家庭激励的有机结合和共同作用。
大学生教育激励动态管理体系
建立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激励教育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反馈、矫正、完善的一个过程。自我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激励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教育激励机制运行的最终目标。
对大学生教育激励实行动态管理,可以建立相应的学生发展档案,在激励过程中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能力发展、成长历程等情况,记录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考试成绩变化轨迹、社会实践资料、奖惩经历等动态,以准确考察一名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促进他们按照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断努力,为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大学生教育激励动态管理体系,要求激励主体即教育管理者要不断提高素质,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以服务促进学生发展,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②,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大学生教育激励质量评价体系
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的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应由运行机制、动力体系、质量控制、激励效应、特色与亮点等方面组成。建立一套科学的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质量评价体系,要对大学生教育激励全程实行目标管理,按工作任务和目标定期评估检查、跟踪调查。对激励措施、激励效果、激励后续工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建立科学、公正、规范的评价机制及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估体系。
首要,确定激励目标和激励质量体系。所有的教育激励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并且每个激励活动都要有其相应的质量体系。大学生教育激励,应本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目的,制定出融知识传授、素质拓展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激励目标。教育激励质量体系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知识、人文及综合学科知识等方面内容。
其次,合理设定和构建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环节。从教育激励质量评价体系的拟定、论证、测试、试行、反馈、修订、实施、完善等多个环节进行科学论证,明确步骤,有序实施。在遵循教育激励的人本性、辩证性、导向性、可控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科学拟定、完善评价体系的指标及其权重;积极借鉴、发展各种测评知识技术和方法;激发测评要素活力,实现评价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评价操作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系统。
再次,建立激励效应指导系统。激励效应是激励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主要是根据作为激励客体的学生个体和学生整体的影响力和反响程度,来分析学生个体是否在激励的作用下产生了新的“兴奋点”,人的潜能和积极因素得到了挖掘和调动;学生整体是否得到了启发,推动了集体成员去效仿和自我控制。通过该系统对教育激励机制的运行动力、质量监控、激励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这样一个指导系统的作用下,会对教育激励机制今后的运行和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参照作用和导向作用。
大学生教育激励运行保障体系
大学生教育激励运行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专门机构和人员、相关规章制度、必要的资金和设备及相关的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建立和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良好的激励环境,强化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的公正、公开、公平和一致性,保证教育激励的有效进行和顺利推进。
人力资源保障。学校应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激励格局,重点依靠学校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他们是大学生教育激励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主要激励因素,他们的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激励质量的高低。需要强调的是,良好的教育激励机制的运行和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关键还依赖于大学生自身积极性的激发,也就是学生的自我激励。大学生自我激励的主要方法有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学绩激励和格言激励等多种,目的是激发大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调动自身各种因素使之处于积极状态。
制度保障。通过多年的实践,高校制定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激励制度,逐步形成了以资助、奖励、惩处等为主要方式的大学生激励机制。在制定和执行大学生激励制度过程中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地位,营造大学生民主管理氛围。制定学生教育激励制度之前,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制定调研或访谈方案,体现学生的代表性、广泛性和差异性;制定激励制度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通过一定的程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来;在执行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公平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等激励理论,探索学生与教育管理者之间有效的对话机制,及时搜集反馈意见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物質保障。大学生教育激励的物质保障是指激励主体提供的场地、设备与经费支持,它是保证大学生教育激励效果的物质基础。在激励的过程中,一定的经费和物质条件是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激励的前提和基础,是支持教育激励正常运行和实现激励目标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教育激励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环境保障。对学生来说,环境对教育激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积极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感染熏陶心灵、约束和规范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因此,我们要创造条件,优化美化学校的教学场所、活动场所、生活休息场所等自然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考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作者为四川文理学院体育系副研究员;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重点项目“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优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SA092)
注释
①毛雯:“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几种途径”,《中国成人教育》,2011第14期,第27页。
②尹晓敏:《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