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开放空间研究—凤阳鼓楼广场调研与分析

2012-10-25 06:11周宝娟吴伟东郑艺鸿
关键词:鼓楼广场空间

周宝娟,吴伟东,郑艺鸿

小城镇开放空间研究—凤阳鼓楼广场调研与分析

*周宝娟,吴伟东,郑艺鸿

(安徽科技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

开放空间是小城镇中富有活力的空间节点,是人们日常休闲、集散、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以凤阳县鼓楼广场为例,采用文献资料分析、观察、询问等调查方法,从广场的功能定位、尺度空间、微气候环境、边缘空间、多元性、道路交通6个方面入手,探索提升广场空间合理性的途径。

开放空间;广场;合理性

开放空间是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空间的一种。此类空间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紧密联系,承担着满足居民户外活动交流的需求、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生活质量和美化城镇形象等方面的重要职责[1]。广场在城市中是一种“粘滞”性空间,人们可以在此驻足流连,并且可以具有多种职能,城镇文脉也主要是依靠类似广场这类的缓冲空间而得以集中体现。笔者通过对凤阳县鼓楼广场的调研分析,讨论小城镇开放空间如何实现设计的合理性。

1 凤阳县鼓楼广场规划概况

鼓楼广场位于凤阳县府城镇中心。鼓楼又称中都谯楼,《凤阳新书》载:“明洪武八年(1375年)始建鼓楼,筑台为基,下开券,上有楼九间”,“制度宏大,规模壮丽”,楼内设有计时漏壶和报时更鼓,并驻有军士164个,兼习鼓乐队。崇祯八年(1635年)楼宇毁于兵火,崇祯十二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新建府城,将此楼包在城中,遂成闹市。“谯楼归市”为凤阳八景之一。咸丰三年(1853年)再遭兵焚,仅存台基[2]。1981年文物部门对台基进行整修。现存台基南北长72 m,东西宽34.25 m,高15.8 m,城砖砌成。台基下有东西向3个券门,门洞外侧镶有10公分白玉石门边,正中门上方的白玉门额上刻有阴体楷书“万世根本”四字。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5年,集旅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鼓楼广场建成。新建成的广场面积16000 m2,32棵香樟树环绕广场四周,新铺设了大理石方砖、安装了古典灯饰,通往楼东至楼西的三座门券经过修复、加固重新开启,再现了当年车水马龙、“谯楼归市”的盛景。鼓楼广场已成为本地居民休闲和外地游客游览必到的地点。

在对广场进行调研时,笔者通过文献资料分析、观察、询问等方法获得各种信息,并通过总结从以下6个方面分析鼓楼广场开放空间设计的合理性问题。

2 鼓楼广场开放空间合理性分析

2.1 功能定位

广场是城市的客厅,21世纪广场的主导功能趋向于综合化和多元化,而生活需求起着重要角色。德国建筑师罗兰·奥斯特塔格提出:“我们明白,不是空间创造了生活,而是生活本身创造了空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威廉·怀特则认为:“(空间)供应造就了(生活)需求。”两人的主张看似是背道而驰的。从生活实际出发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是规划设计创作的起点,也是创造人性空间场所的最终目标。空间的存在价值取决于生活赋予它适当的功能。同时,空间为使用者提供行为活动的场所,而行为活动的发生也需要空间的场地支持[3]。因此,以上两种观点只是分别强调了空间与需求关系中的某一方面。从本质上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需求可以创造空间,空间也可以培育和满足不同的、潜在的使用需求和目的。通过调研分析,鼓楼广场的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1 休闲功能

分析鼓楼广场所在地块环境,该广场建成后最直接服务对象是府城镇居民,他们对广场的使用率较高,晨练、午休、晚间散步等都是居民在广场上较常进行的户外活动类型,体现了广场的休闲功能。

2.1.2 旅游功能

广场的间接服务对象是前来参观旅游的外地游客,凤阳鼓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里文化内涵厚重,文物古迹保存完好。每逢重要节假日都会举办特色民俗文化表演,如凤阳花鼓灯等,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广场为游客提供了欣赏“鼓楼”的最佳视点和休憩场地,体现了广场的旅游功能。

2.1.3 文化功能

鼓楼这一建筑景观是明代历史文脉演变的体现和见证,其作为广场地标性建筑物,赋予了广场浓厚的“场所精神”,反映了“时空结构上的差异”和一种历史传承的关系。作为构成广场核心要素的“点”,鼓楼建筑与其所在的“面”——广场,共同承载了场地的文化功能。

通过调研分析,笔者发现凤阳鼓楼广场的功能定位并不单一、刚性,甚至为了满足功能的多样性而预留了一些模糊、弹性和不确定的空间,让广场的使用者自己来完成空间形式与使用功能的最佳匹配。这也许是鼓楼广场设计留给人们的思考与启示。

2.2 尺度空间

广场型城市空间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设计,还应在更大的城市设计范围内考量它的作用和影响,而合理的尺度空间就是城市设计范围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凤阳鼓楼广场不同于其它小城镇新建的市民休闲广场,它是以场地内主体建筑为功能导向设计的外环境空间。并由于地处居住密度较大的老城区和开发建设时间稍晚等原因,使得凤阳鼓楼广场与国内其它鼓楼广场(南京鼓楼广场、西安钟鼓楼广场等)相比,占地面积要稍小一些。

维特鲁威在谈论古罗马城镇的广场设计时,说它“应该与居民数量成比例,以便它不至于空间太小而无法使用,也不要像一个没有人烟的荒芜之地。”[4]可见合理的尺度对形成广场空间的重要性。霍尔在《寂静的语言(The slient language)》一书中提供了开展社交活动可考虑的合理尺度范围,亲密距离0~45 cm,私交距离0.45~1.30 m,社交距离1.30~3.75 m,公共距离应大于3.75 m[5]。上述尺度范围可为广场型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对凤阳鼓楼广场的调研,主要针对两种尺度展开:公共活动尺度和个人活动尺度。

2.2.1 公共活动尺度

商业演出、展览会、大型公益活动、花鼓灯民俗文化表演等公共活动的开展,要求场地比较宽松、自由、互通性较好。从已在凤阳鼓楼广场上举办的各种演出活动来看,广场的整体尺度比较适宜,基本符合公共交往尺度,并通过以鼓楼为中心的视觉调节作用打破了一揽无余的广场视觉形式。

2.2.2 个人活动尺度

在开放空间中的人们,无论他站着、坐着还是倚靠着,其行为模式表现为一种“停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更多的是在“人看人”。因此,个人的活动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停驻点”的尺度,如各种公共设施的尺度。调研中通过观察发现,人们在广场上总是会形成多个交往圈,并且由于人数的不同,交往圈的大小也存在差异。单独活动的人多选择“观望”的态度,会选择坐在远离密集人群的地方。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合理的广场尺度能同时满足公共活动和个人活动的需求,为使用者提供融入广场生活的多样可能性,促进居民良好交往氛围的形成。

2.3 微气候环境

微气候是广场环境控制的重要指标,它包括充足的日照、合宜的水体规模、生长条件良好的植物、恰当的遮挡设施和良好的通风等[6]。开放空间的微气候适宜与否,有时甚至是决定人们是否逗留的关键因素。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分析得出以下2点:

2.3.1 缺乏必要的遮阳设施

凤阳地处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交叉地带,属于过渡地区,其炎热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对于这样的气候条件,应合理考虑在广场的合适位置布置遮阳设施,如亭廊等景观构筑物。但是鼓楼广场的设计缺乏遮阳设施,致使炎热的夏季,大量人群聚集于鼓楼的台基下面纳凉,频繁而大量的聚集活动,势必对古建筑的保护存在负面影响。

2.3.2 未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

鼓楼广场的植物绿化只选用了香樟一种树种。植物对于调节微气候有着重要作用,但品种单一、栽种形式单调的植物配置不具有良好的微气候调节功能。为规避使用者频繁活动对古建筑墙根的破坏,同时增添植被种类以改善广场微气候,可在鼓楼建筑的墙体与地面的交界处铺设草坪并围以树篱,从而达到调节微气候(生态功能)和保护古建筑(实用功能)的双重作用。

2.4 边缘空间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实体在临接时,由于性质、形态、结构等差异,使得它们相互作用的空间产生出一定的异质性和包容性,既是分隔,又是过渡,这个特定空间就是边缘空间。边缘空间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边缘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停留点——有助于个人或团体与他人保持距离;具有开阔的视野朝向;是可防卫的安全点[7]。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决不会富有生气。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等人的实证研究指出:一个笔直的边界与许多凹凸变化的边界相比,所能满足的用途相对较少,公共空间的边界越丰富,边界上的停驻者就越多,即有丰富小尺度变化的柔性边界[8](图1)。通过调查分析,可将鼓楼广场的边缘空间分为两类。

图1 有丰富变化的边界空间

2.4.1边缘作为广场空间的强分隔

此种分隔形式存在于广场的西侧,以鼓楼高大的台基作为垂直分隔要素。垂直要素在底面、顶面、垂直面三种空间限定要素中是最显眼和最易控制的。鼓楼宏大的体量、古朴凝重的建筑风格,更强化了其作为垂直要素的功用。无论我们在广场上站着、走着或坐着,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都是鼓楼这一垂直要素。由于外部空间的“边界效应”,使得广场西侧的边缘空间成为最受欢迎的逗留区(图2)。

2.4.2边缘作为广场空间的弱分隔

此种分隔形式存在于广场的北、东、南三面,以连续的大理石矮柱作为垂直分隔要素。行人的视线不被阻挡,维持了视觉的通透性,并保证了空间的连续性,这种弱的分隔方式提示行人广场外围道路空间和内部广场空间的过渡,暗示了不同空间领域的存在。调研中还发现,作为分隔空间的大理石矮柱还成为广场上“隐性”的休憩设施(图3),人们或停下休息,或进行有意义的交谈,提升了广场边缘空间的使用率。

图2 边缘空间成为广场上受欢迎的区域

图3 广场上“隐性”的休憩设施

2.5 多元性

一个广场中的活力是很重要的,并且,对其视觉吸引力也很重要。能否通过多种途径使人们在广场上完成公共活动,并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是设计多元性空间的根本目标。广场空间形式的多元化设计是根据不同意境和不同需求来确定的,首先可以采用铺装、形式、色彩及分割方式与其他地界相异的方法,其次还有人工建造地形,利用边界的高差来界定轴线等[9]。再次,草坪、灌木丛、高大的景观树、喷泉、雕塑和造型各异的工艺品等,都是营造多元广场空间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调研,对于鼓楼广场的多元性设计,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2.5.1 亚空间缺乏

亚空间是利用高差的变化形成的次空间,具体形式有上升和下沉两种。他们与主体空间可能只相差几个台阶,但通过不同的层次展现,却增强了空间的趣味性,形成区别于主体空间公共性极强的半私密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拓展了广场的空间功能,扩大了人们交往活动的选择范围[10]。鼓楼广场缺少亚空间,只为满足市政排水需求而将广场设计成一定的坡度,而缺少细致的亚空间设置,削弱了人们的多元空间感受。

2.5.2视觉景观元素缺乏

鼓楼广场主要的景观元素只有铺地、旱地喷泉、香樟树、仿古景观灯。地面铺装形式单一,且整个广场只采用一种铺设形式,不利于身处广场的人们获得多样丰富情感体验。由于维护管理等原因,旱地喷泉只在节假日或大型演出时才能呈现,单调的植被景观亦无法发挥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的视觉景观感受,直接影响鼓楼广场的美景度评价。

通过对广场缺点的分析,进一步表明广场空间的多元性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提升广场的空间品质。

2.6 道路交通

良好的道路交通组织可以提高广场空间的利用率。在调研中,我们主要对广场的动态交通系统(步行),静态交通系统(停车)作出分析。

2.6.1动态步行系统

鼓楼广场地处府城镇四条道路的节点处,可达性强。行人主要通过楼西街、楼东街、花铺廊街和楼南街进入广场。为满足建筑消防安全和广场周边商户的交通需求,围合广场设计有矩形的车行环道(图4)。调研中发现,整个广场高差变化不大,能够满足残疾人的通行需求,并通过铺地的平面延伸形式和大理石矮柱合理的引导广场人流,休憩石凳安排在广场外围、商户门前的步行道上,有效避免了与广场穿行者的交通冲突。

图4 鼓楼广场周边道路交通图

2.6.2静态停车系统

机动车主要从楼西街方向进出广场。调研中发现,广场的停车存在严重问题。由鼓楼分隔出的西侧广场空间现已完全变为停车场(图5),同时由于车流量比较大,有些车辆甚至“占道停车”(图6),影响交通安全的同时,对整个广场的空间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未来时期内,需在进出广场的楼西街两侧合理规划停车场,加强交通管制,以构建顺畅的广场综合交通体系。

图5 广场变“停车场”

图6 道路成“停车场”

3 结语

每个开放空间都有着自己的特质,鼓楼广场是规划师对老城历史空间的改造结合市民自发利用而综合形成的,其功能、空间与周围环境功能结合紧密,使用效率高。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总结小城镇开放空间设计的合理性,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5点综合考虑:(1)它应是小城镇活力的催化剂,是市民重要的目的地,是小城镇的地理坐标;(2)应为各年龄群体提供一年四季的活动内容;(3)易于步行到达;(4)通过艺术和设施项目的安排,能反映小城镇的历史和变化;(5)丰富的多元性设计要素。

[1] 郑曦,李雄.城市开放空间的解析与建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3(2):13-14.

[2] 安徽省凤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凤阳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17-35.

[3] 刘晓惠,张越.城市消极空间的开发与再造[J].城市问题,2011(6):91-92.

[4] [英]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M]. 张永刚,陆卫东译. 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7.

[5] Lynch. Site planning [M].Cambridge: MA:MIT press, 1984.

[6] 毕晓莉,刘起.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西北地区城市开放空间设计[J].华中建筑,2011(10):48-49.

[7] 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6):248.

[8] 张振.现代开放式空间的功能定位[J].中国园林,2004(8):29-30.

[9] 杭程.景观设计的快速推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6-68.

[10] 刘彦琢,姚欣,曲魁.起点之美——北京市永定门广场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12(1):63-64.

STUDY ON OPEN SPACE IN THE SMALL TOWN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GULOU SQUARE IN FENGYANG

*ZHOU Bao-juan, WU Wei-dong, ZHENG Yi-hong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Anhui 233100, China;)

Open space in the small towns is a vigorous space nod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lace which supplies leisure time, party, activity for people. We takes Gulou square in Fengyang for example and adopt investigation methods such as information analysis, observation, asking. According to six aspects of square about the function positioning, scale, micro climate environment, fringe space, diversity and traffic, we explore the ways of promoting rationality about square space.

open space; square; rationality

TU984

A

10.3969/j.issn.1674-8085.2012.06.017

1674-8085(2012)06-0075-06

2012-04-05;

2012-07-24

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SQRL118)

*周宝娟(1984-),女,安徽蚌埠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E-mail:landscape923@yahoo.com.cn);

吴伟东(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节能建筑设计研究(E-mail:wwd18205@yahoo.com.cn);

郑艺鸿(1975-),男,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美术工程创作及设计研究(E-mail:x19y19@163.com).

猜你喜欢
鼓楼广场空间
布鲁塞尔大广场
空间是什么?
在广场上玩
创享空间
鼓楼颂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侗寨鼓楼传歌声
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