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琼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511430)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高职《英美概况》课程的重新设计*
谢晓琼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511430)
文化负迁移往往导致交际障碍、误解甚至是冲突。文章从分析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入手,提出把规避文化负迁移作为高职《英美概况》课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切入点,阐述了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涉外工作需要为目标的课程新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高职;英美概况;课程设计;文化负迁移
《英美概况》课程的设置,旨在通过介绍英美两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文化习俗、宗教等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显然,这是一门文化课,而不是语言技能课。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应该是并行的,二者彼此不可或缺。但长期以来国内的英语教学过分地偏向于语言课程,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由于注重对于人才实用技能的培养,更是使得《英美概况》课程显得无足轻重。
其实,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二语习得者的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对等现象。两种文化碰撞的结果之一,就是产生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汉语文化的背景很容易对其英语学习产生负迁移,进而影响其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效果,甚至闹出笑话和尴尬。文化孕育语言,语言发展文化,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美国语言教育专家C C Fries和Robert Lado指出在外语教学中对文化应予以足够重视,注重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二语习得者要学习地道的语言,在掌握目的语系统内部规则的同时,必须了解其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因此,对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面向的往往是对外贸易、商务助理、涉外事务管理等岗位的工作,英美文化的学习,能够增强其英语交际能力,帮助其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有效、顺利地进行对外沟通。
然而,即使承认《英美概况》课在英语习得中的重要性,要把这门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与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融合在一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笔者旨在解决的问题,就是以如何规避文化负迁移为目标,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英美概况》课程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跨文化意识,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际障碍,从而更好地适应涉外岗位工作。
Odlin把“迁移”解释为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母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一个被普遍探讨的问题,指的是二语习得者使用目的语进行思想表达时借助于母语的表达习惯来传递信息的现象。一般认为,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的母语迁移:语言迁移和文化迁移。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较为普遍,包括语音迁移、词汇迁移、语法迁移、句法迁移等。文化迁移指的是学习者(习得者)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引起的母语文化对二语习得的促进和干扰。
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当一个人的本土文化习惯与其要习得的目的语文化相似或相同时,正文化迁移就会出现。学习者可以将这种相似或相同运用到二语学习过程当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当这个人的本土文化习惯与目的语文化不同时,负文化迁移就会出现。因此,文化负迁移现象指二语习得者在使用目的语过程中不自觉地借助与目的语文化完全不同的母语文化图式结构与准则来表达目的语文化里的文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
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简单来说,一是二语习得者受母语文化影响深刻,在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上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在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母语的文化习俗和价值体系不可避免地会迁移到目的语中去。二是二语习得者对目的语文化的不了解,忽视了文化差异,从而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把母语文化生搬硬套过来,对交际构成了障碍。
文化负迁移对于英语交际的干扰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于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掌握产生干扰。一个经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对于“龙”的理解。在汉语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龙,在西方却是凶恶和罪恶的象征。因此,如果把汉文化对龙的崇敬和喜爱生生地搬到英语中,比如把“望子成龙”翻译成“hope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英国人肯定无法理解,甚至要生气了。再比如中国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接受祝贺和赞扬时有所不同。中国人往往对于赞扬表现出受之有愧的样子,因此,对于西方人的赞扬,中国人往往脱口而出“No!”来表示自己的谦虚,但这却会使西方人感到自己的诚意受到了怀疑。
文化负迁移对语言交际的干扰表明,语言是不同文化的载体,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语言能力不能等同于交际能力。一个具有良好语法水平和词汇储备的二语习得者,不见得拥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实际交往中,人们经常将汉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语境,于是难免引起误解。因此,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就越能正确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并且探究文化负迁移对英语学习各个层面的影响,加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淡化汉语负迁移影响,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戴炜栋、张红玲认为,外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项主要任务。
近年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被引入高职教学,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究其根本,就是让学生在职业性的教学过程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最终学会学习,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以获取直接经验为目的,强调实践与理论一体化,以需求和应用为前提,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贴合高职人才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信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五个完整的行动序列进行行动导向教学。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研讨会及相关论文我们不难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工科类专业很容易开展,但对于文科类专业来说相对较难。对于《英美概况》这样一门文化课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能力模块的确定较难。从本质上来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体系是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它要求在实施每一个学习领域时都必须保证其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设计能实现“教、学、做”三合一教学目标的项目是高职教师至关重要的任务。然而,英美概况课作为一门文化课,与实际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培训不产生直接的关系。因此,在“项目”或“任务”的设计上,对技能模块的把握和描述是一个难题。而对技能描述的模糊化,恰恰是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大忌。
第二,行动效果难以评估。基于同样的原因,在英美概况课程中,当一个“项目”或“任务”被设计出来并实施后,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与其他语言技能课程,如口语、写作相比,《英美概况》课并不直接检验学生的词汇量是否增加、语法水平是否提高、口语表达力是否改善等等。传统文化课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增强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
综上所述,要在《英美概况》课程中适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需要找到一个贴合岗位技能的切入点。通过这个切入点,该课程的开展应该能触发技能训练。笔者认为,对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工作岗位主要是面向外贸、涉外商务助理、涉外旅游等领域,单纯的语言技能学习并不能满足其进行英语交际的需要;增强跨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学会从文化的角度把握语言规律,才能减少英语交际障碍。因此,在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之上,应该再明确一个技能的培养,那就是有效规避文化负迁移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样一来,对于《英美概况》课程而言,打开“技能培养”大门的切入点,就是规避文化负迁移,以此为目标来构建行动“项目”或“任务”,并以此为依据来检验行动的效果。
根据前文所述,文化负迁移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母语文化的根深蒂固,二是对目的语文化的陌生。因此,对于《英美概况》课程的构建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构建能力模块和知识模块,并在此基础上挑选教学内容、布置行动项目、设计实训方法和手段。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英美两国的地理、历史、经济状况、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弱化母语文化对交际构成的障碍,使其能够使用英语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能力目标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结合英美两国文化背景知识,其能力目标有以下几点:(1)完成工作上的访问和拜访,同时能作为主人或者被访问者,完成基本的接待,熟悉西方商务用餐礼仪;(2)完成商务聚会、谈判场合的寒暄、交流,能就对方国家的一些基本事物进行谈论,如主要地理状况、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节日风俗、经济状况、流行文化等;(3)熟悉英美两国重要节日和风俗习惯,能在不同社会场合(如庆祝节日、生日、结婚、葬礼)中表现得体;(4)能完成出国差旅前后各种场合的交流,能解决旅途中的各种问题并进行询问,掌握基本地理状况、主要城市情况、地标性建筑等;(5)能识别并尽量避免使用中国式英语;(6)能识别并自觉避免在交流中涉及禁忌性话题。
表1 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
知识目标 与能力目标相对应的本门课程的知识目标是:(1)掌握英美基本地理状况,如国家全名、国旗和国徽、地理分布和主要气候特征、重要城市名称和地标性建筑;(2)掌握基本的英美国家起源、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简单了解英美政治制度、主要党派和选举制度及经济和社会现状;(4)掌握英美主要节日的名称、日期及简单的来历和最具代表性的节日特色和节日礼仪:New Year’s Day,Martin Luther King Jr.’s Birthday,Valentine’s Day,President’s Day,International Women’s Day,St.Patrick’s Day,April Fools Day,Easter,Nurses’Day,Mother's Day,Memorial Day,Flag Day,Father’s Day,Independence Day,Friendship Day,Labor’s Day,Grandparents Day,National Children’s Day,ColumbusDay,Halloween,Election Day,Veterans Day,Thanksgiving Day,Christmas;(5)了解英美风俗习惯,如婚礼、葬礼以及中西方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差异;(6)学习西方用餐礼仪;(7)了解英美禁忌和宗教习俗,学会理解西方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并尊重其宗教信仰、个人隐私,学习如何应对恭维、表示感谢或歉意,学习非语言交际的中西方差异,如交流时手势、身姿、面部表情、眼神、服饰、体触、体距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8)简单了解英美流行文化,如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
(二)课程内容设计
模块一:英美基本常识(英美地理常识;英美历史常识;英美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现状);模块二:中西方文化差异(英美风俗习惯及中西方差异);模块三:社交礼仪(英美用餐礼仪,英美禁忌和宗教习俗,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模块四:文化体验(英美主要节日及节日礼仪,英美流行文化)。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举例
跨文化交际渗透在对外商务交往的每一个细节。为了体现工作工程,本训练项目以一个外贸公司销售人员赴美国探访客户为主线,构建一系列彼此关联的任务,使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主动发现对外交往中会遇到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并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
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是拜访方(中方),另一组是接待方(美方)。每个大组下面可以再设置小组,一般以每组5人左右为宜。
[1]Fries C C.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45.
[2]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3]Odlin 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戴炜栋,黄任.转变观念,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J].外国语,1997,(5).
[5]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7]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91-03
*本文系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3年一般课题《以规避文化负迁移为目标对高职英美概况课程的重新设计——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探讨》(课题编号:B1103)的研究成果
谢晓琼(1978—),女,硕士,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英语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