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中的名人故事
■徐鸣皋 王晋源
刘少白(1883.6—1968.12),名象庚,字少白,出生于兴县黑峪口村的一个地主家庭,1903年考取了清王朝的最后一科贡生。后到省城太原的山西武备学堂学习,因病中途辍学。1905年,刘少白再一次进入太原府中学学习,三年后考入山西大学法律预科,后转入高等学习,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新书新报,曾拥护同盟会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以后,他剪掉辫子,上街贴标语、游行,参加了山西的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刘少白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领悟到中国革命只有以俄为师,才是唯一的出路。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激起刘少白的极大义愤,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地下党员及革命志士。此间他又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
刘少白把培养子女走革命道路,作为自己一生的正确选择,四个子女和一个外孙都被他送到延安学习,走上革命道路,解放后成为我国科研事业的栋梁之才和革命领导干部。刘少白还介绍其他一些人员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刘少白很早就将培养子女走革命道路,作为自己一生的正确选择。长女刘亚雄是兴县第一个不缠足的女子,也是第一个考入省城上学的女学生。刘少白把自己的理想与希望寄托在长女的身上,给她长期订阅《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还常常向她介绍报刊上登载的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在他的影响下,女儿刘亚雄在太原女师上学期间就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为此曾被学校当局给予记大过处分。后来,刘亚雄考入了北京女师大,并很快成为学联会员、著名学生领袖,与刘和珍等人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发动的著名的“驱杨运动”。1926年,刘亚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便在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中,被校方开除。北京地下党决定派刘亚雄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刘少白获此消息后,日夜兼程赶到北京,又从北京到了天津为女儿送行。1927年,刘亚雄从莫斯科回国后,由江苏省委转到上海党中央组织部工作。1931年4月,因叛徒出卖,刘亚雄和陈原道、徐芝兰、蒲秋潮等河北省委十几名党员被捕。事件发生后,刘少白多方奔走进行了营救。经过革命风雨的洗礼,刘亚雄终于成长为党内的妇女工作者、社会活动家,建国后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交通部顾问。
之后,出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光明前途的绝对信心与真诚理解、支持,刘少白又将自己的几个孩子刘易成、刘平、刘乃成及外孙刘纪原送到延安公学学习,使他们走上了革命道路。他还介绍牛何之、李六平、高重华、张义侠等人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由于有刘少白的培养和引导,刘易成成为了中科院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专家,为我国的卫星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外孙刘纪原曾是中共中央委员、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二女儿刘竞雄、三女儿刘平也在早年即投身革命,成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卓有建树的领导干部。
刘少白在北平工作期间,曾倾囊营救我党被捕同志,他的北平公寓也成为我党的秘密联络地点。1937年,刘少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与王若飞单线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少白积极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仅1937年一年,就有七万多名晋西北青年参加革命。
1928年,刘少白到北平,先在河北建设厅任职,第二年应傅作义之邀,任天津商品检验局局长。他在北平的公寓,成为我党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地点。1931年,因叛徒出卖,河北省委十几位负责同志被捕入狱,为了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他四处奔走,倾囊营救,惜未获成功。后因联络点暴露,他只身逃离。
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争取与东北军有亲密关系的傅作义抗日,便成了我党一项重要的统战工作。刘少白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上,根据地下党指示,利用自己的公开身份,为争取傅作义抗日,建立统一战线,做了许多具体工作。这一时期,到天津开展工作的我党工作人员,差不多都和刘少白有过密切的接触,并得到过他的帮助。1936年,地下党通知刘少白,说北方局拟派刘澜涛来绥远开辟工作,希望他给以帮助。当刘澜涛到达绥远以后,他给予了积极协助,并为刘澜涛找了在一家报馆当编辑的工作做掩护。后来刘澜涛被阎锡山手下的特务发现,将被根据阎锡山密令逮捕时,刘少白马上通知并帮助刘澜涛安全转移。此外,刘少白还参加了对我党领导人王若飞同志的营救工作。王若飞在太原被营救出狱之后,与刘少白保持着密切的工作联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刘少白郑重地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要求。北方局经过研究,一致认为刘少白已经具备了入党条件,经王若飞、安子文介绍,当年8月,刘少白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经刘少奇同志批准,刘少白将作为秘密党员不公开身份,组织关系与王若飞联系。这一年他54岁。在经历了大半生的艰苦求索以后,他终于找到了真理与光明,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即派周恩来同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谈判,于1937年9月,在绥远、察哈尔、晋西北、晋北等地成立了第二战区革命战争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这是与阎锡山共同成立的一个战略区域性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实际上起着战时政权的作用。它的成立,有利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它与牺盟会密切合作,组织力量协助八路军一二○师工作团分赴各地开展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建立了各种群众性的抗日救亡团体,并在晋西北、晋北和绥远等地积极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一年内晋西北就有七万多名青年人参加了抗日队伍,这其中刘少白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1937年,刘少白受命返回兴县,主要为我党创办农民银行。他带头把自己家里的全部积蓄和粮食拿出来,还积极做地方士绅的工作,为抗战筹集了不少资金和粮食。他还在银行内部办起书社,经销从延安运回的进步书籍。
1937年9月,刘少白受命回到兴县,奉党组织指示,担任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兴县分会经济部部长,主要任务是筹备粮草,协助八路军一二○师,为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而斗争。
晋西北党委为了使八路军驻地物价稳定,保障供应,调动社会各方面抗日救亡的积极性,决定创办一个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银行,并任命刘少白为该银行的经理。为了筹措资金,刘少白巧妙地利用当时阎锡山提出的“国难当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假戏真做,广泛动员社会集资。与此同时,他带头把自己家里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投入银行。
在此期间,他还积极做地方士绅如牛友兰、杨邦训、刘训三等的工作,要他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为抗战出力。牛友兰就一次拿出3万元,150石粮食。在刘少白、牛友兰的带动下,人口不足10万的兴县,就凑起了股金6万元,粮食700多石,从而保证了建立银行所需要的基金。10月,刘少白创办兴县农民银行,他担任经理,银行发放农贷,发行钞票,业务迅速开展起来。兴县农民银行纸币稳定,信誉良好,不仅流通市场,还吸收了可观的外地资本。后来阎锡山扬言要在晋西北“困死八路军,饿死八路军,赶走八路军”,而兴县农民银行却积极工作,为驻扎在兴县、岚县一带的八路军一二○师筹措了不少经费与粮食,为抗战筹集了大笔资金。
与此同时,刘少白按照刘少奇同志的指示,以开明绅士的身份,积极工作。1938年,他从延安回到兴县以后,又在农民银行内部办起了新运书社,经销从延安运回的书籍,主要包括《论持久战》、《联共(布)党史》、《八路军军政杂志》等进步书刊,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主张。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发生以后,阎锡山派人到兴县农民银行搜捕刘少白,好在此前刘少白已经将农民银行所有贵重东西连同全家都搬到了陕甘宁边区的盘塘,才免遭一难。
1940年1月,兴县和周围数县都成了解放区,党领导下的晋西北行政公署成立,兴县银行改名为西北农民银行。一二○师政委关向应同志委托牛荫冠同志找刘少白谈话,要他出任西北农民银行的行长,他欣然受命。为了进一步把银行办好,刘少白决定到延安,学习延安陕甘宁边区光华银行的创办经验。
刘少白非常向往延安,多次赴延安见到毛泽东和我党其他主要领导同志,聆听他们对时局的认识和看法。刘少白还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晋西北绅士参观团到延安访问,并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延安学习和参加革命。
刘少白非常向往延安。1938年他从兴县赴延安,见到王若飞、陈赓、徐冰、成仿吾,并由王若飞介绍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和陈云等同志,聆听了毛泽东对时局的科学分析。1942年,他再度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受到毛泽东主席与北方局领导人刘少奇同志的亲切接见。毛泽东主席详细询问了山西的情况,并认真地听取了他的工作汇报,对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还当即要求北方局尽量解决刘少白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这次延安之行使刘少白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他工作更加吃苦卖力,受到很多群众的拥护,在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成立大会上,他光荣地当选为副议长。
1942年,刘少白发起倡议,组织晋西北绅士参观团到延安参观访问,以学习延安精神。中共中央当即表示欢迎晋西北士绅到延安参观。于是,以牛友兰为团长、刘少白和武润生为副团长的晋西北士绅参观团便组成了。参观团到达延安以后,受到延安各界的热烈欢迎,并受到毛泽东、朱德、林伯渠、谢觉哉、吴玉章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泽东主席向全体团员讲了国内、国际形势,以及“三三制”、“减租减息”等方面的政策,号召大家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刘少白还将儿子易成、乃成及外孙纪原带到延安,送进学校学习。参观结束时刘少白代表大家亲笔起草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留别延安各界书》,表达了他们对于延安军民的无限热爱与景仰。
晋绥抗日根据地与党中央所在的陕北抗日根据地相邻,刘少白根据这一特点,积极参与晋绥根据地的创建,为使晋绥根据地成为保卫延安的一道坚固屏障做出重要贡献。
1942年春,刘少白建议边区政府种植棉花,兴办纺织厂,当年兴县全县就种植棉花35000亩,生产皮棉六七十万斤。后又办起了供销合作社,配合银行发行钞票收购棉花,对于克服解放区的经济困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刘少白主动提出不要马夫、警卫员,让他们都去搞生产。
晋绥抗日根据地与党中央所在的陕北根据地相邻,这种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各抗日根据地与延安进行联络的枢纽,成为保卫延安的屏障。党中央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主要通过晋西南与晋西北。十二月事变后,阎锡山占据了晋西南,党中央与各根据地的联系便主要通过晋西北地区来维系。在此情况下,晋绥边区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了3条交通线。第一条是由兴县经岚县、静乐、忻州、崞县到晋察冀边区的北岳二分区;第二条是由兴县经临县、方山、交城、清源、太原、徐沟、太谷、祁县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二分区;第三条是由兴县经临县、方山、交城、汾阳、文水、平遥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太岳二分区。这样,晋绥边区首脑机关所在地兴县就成为交通线上的枢纽,由此经过黑峪口过黄河经葭县、吴堡、绥德、清涧到延安。秘密交通线建立以后,还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了秘密交通队。刘少白利用银行工作之便,自己掌握着一批渡船与可靠的船工,保证陕甘宁边区、党中央与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畅通无阻,安全地护送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及中共七大代表经晋绥到达延安,为争取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同时,他还在经济、财政方面大力支援陕甘宁根据地,在晋绥边区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组织晋绥边区军民节衣缩食,给延安提供了许多物资。
晋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做出了积极的、巨大的贡献,是我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成功实践的光辉一页,这其中浸渗着刘少白同志的不少心血与大量艰苦的工作。
1945年,刘少白到延安参加解放区大会筹备会,任常务委员和纲领起草委员会委员。
刘少白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并动员弟弟将自己家多余的土地捐献给边区政府处理,却被极“左”路线污蔑为假积极,受到批斗。后经过毛泽东干预,刘少白得到平反,官复原职。1949年10月1日,刘少白参加了开国大典。刘少白建国后先后担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减息及土地问题》的“五四”指示。不久,党中央召集延安各界人士座谈讨论。会后,毛泽东邀请刘少白到王家坪吃便饭,就餐时毛泽东对刘少白说:“中央决定实行土地改革,你是共产党员,回去以后,可以将你家的多余的土地献给农民,给大家带个头。”刘少白欣然应允。返回兴县以后,他马上动员弟弟刘象坤,将自己家的4500亩土地、一处四合院和百余株树木全部献了出来,交给政府处理。1946年《晋绥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刘副议长及其胞弟向农民献出土地房屋”为题作了报道,予以表扬。
1946年9月,晋绥边区在进行土地改革过程中,由于康生等人违背中央指示,推行极“左”路线,刘少白率先献出土地搞土改的模范行为被诬蔑为假开明,收买群众,刘少白本人还受到了错误批斗。毛泽东主席看到《晋绥日报》报道以后,大为恼火,对晋绥分局的领导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说:像刘少白这人都被你们批斗了,以后还有谁敢跟我们合作呢?你们犯了错误,回去赶快向刘少白先生道歉。1948年初,晋绥分局为刘少白平反,恢复了他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的职务。
1948年8月,刘少白代表晋绥边区到河北平山县参加成立华北政府的华北区各界代表大会。9月15日,刘少白在平山县南庄致信毛泽东主席,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对晋绥土改的意见,二是关于他的党籍如何处理。10月30日,毛主席复函刘少白,回答了他在信中提到的两个问题,又托彭真同志与刘少白谈话。与彭真同志谈话以后,刘少白重新焕发了革命斗志。
1949年,刘少白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0月1日,刘少白参加了开国大典。此后,刘少白先后担任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副主席,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委员,抗美援朝华北委员会常委,保卫和平委员会山西分会理事,中苏友好协会山西分会副主席,山西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山西省第一次党代会代表等职。
1958年后,刘少白定居北京,任全国政协委员,并继续担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他虽然远离山西,但仍念念不忘家乡的建设,曾经为兴县捐款3000元,以资助家乡人民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搞好山区经济建设。
1968年12月10日,因“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刘少白本人及家属子女都受到了冲击,这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的革命老人在心情抑郁中去世,终年86岁。
1975年邓小平同志复出,拨乱反正,为刘少白同志恢复了名誉,将其骨灰移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1987年又归葬于故里兴县的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全国政协、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政协山西省委员会,以及山西省委统战部、组织部,为刘少白等同志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高度评价了刘少白光辉的一生。
■孟红
嘉康杰(1889—1939),又名寄尘,夏县胡张乡其毋村人,晋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人。1937年12月,刘少奇到临汾参加会议时称赞嘉康杰是“群众领袖”。嘉康杰牺牲后,毛泽东在《革命军人牺牲家属纪念证》上题词:嘉康杰同志在革命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嘉康杰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他惜贫怜弱,嫉恶如仇。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同于富家子弟的特殊性格。
嘉康杰1890年10月12日生于夏县胡张乡其毋村一嘉姓富户人家。几天后,在西安做生意的父亲归来,为孩子取字“寄尘”,寓意儿子能不染尘埃,好好做人。
嘉康杰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私塾里,先生《三字经》刚讲到一半,他就能通读全书,背诵如流。在母亲的影响下,他开始表现出了不同于富家子弟的惜贫怜弱、嫉恶如仇的真性情。
1925年,嘉康杰遵奉父命,来到韩家岭村收租。在亲自耳闻目睹了百姓的困苦生活后,善良的嘉康杰不免心生同情与怜悯,不仅免去了租子,还烧毁了契约。在父亲看来:这样下去,再大的家业也难免被他“败光”,真是个大逆不道的儿子。
为此,父亲提出了分家的想法,想借此吓唬嘉康杰。谁知嘉康杰对老人的封建家长作风早有看法,爽快表示同意分家。
父亲见此计并不奏效,无奈话已说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得照办。
分家时,嘉康杰也不计较分多分少,分好分坏。而且最终把自己分得的土地,一一查点清楚,弄明白是从谁手里买来的,把原主逐个叫到跟前,当面归还原主,并把契约烧掉了。
嘉康杰这一叛逆的举动感动了乡邻,十里八村都知道嘉家出了个好心的“二少爷”。这也为嘉康杰后来能够那么容易而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嘉康杰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亲手将卖国贼从墙头拖下。他追求真理,兴办学校。阎锡山曾想委任他当县长,被他严词拒绝。他为革命培养了大批有生力量,被誉为晋南著名的教育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刚20岁出头的嘉康杰满怀激情,剪掉发辫,投笔从戎,随革命党人李歧山的部队开赴临汾前线。清帝退位后,他解甲归乡,重返高小读书。1914年,他在太原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因闹学潮,遭阎锡山通缉,被迫东渡日本求学。1915年回国参加了反袁斗争,后又入北京大学学习。
在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嘉康杰走在北大游行队伍最前列,并亲笔书写了“早知曹瞒碑无字,不期章忄享死有头”的标语。在赵家楼,他亲手将卖国贼章宗祥从墙头拖下,愤怒的游行学生在痛打卖国贼后,放火焚烧了赵家楼。
1919年底,从北大毕业后,为了研究西方社会革命,寻求革命真理,嘉康杰再度赴东京明治大学求学。
1920年,阎锡山向日本出卖山西煤矿权益,嘉康杰作为留日学生代表回到北京,号召山西学界起来斗争,使阎锡山的阴谋破产。
阎锡山曾想委任嘉康杰当县长,被他严词拒绝。他认为“中国之落后,在于不兴教育,不懂科学”,他决心兴办学校,振兴中华。他在本村嘉家祠堂办起了“以太小学”,吸收以嘉家为主的邻里子弟读书,自己编写课本,并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荷锄耕耘。
在夏县城西25公里稷王山下,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道观,叫做“堆云洞”。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堆云洞依山而建,房上建房,院中套院,洞里藏洞。
1922年,立志教育救国的嘉康杰于此创办了“平民中学”,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有生力量,也为后来河东特委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平民中学”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招收北方9省学生达1200余人,大部分成为革命活动的中坚力量。1925年嘉康杰又和吴仲六等在运城创办了“河东中学”,除讲文化课外,还讲一些专题课,如鸦片战争、帝国主义侵华史等。嘉康杰从1922年至1933年间,先后创办了“中山中学”、“临汾中学”、“康衢中学”等7所学校,培养进步青年近千名,虽然先后被阎锡山查封了,但培养出的学生大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嘉康杰也因此被誉为晋南著名的教育家。
1928年,中共河东特委在这里成立,此后,堆云洞便成为河东革命活动的秘密据点。
嘉康杰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智勇兼备,屡建奇功,他在晋南地区的革命活动,使敌人闻风丧胆,敌人曾悬赏对他通缉。在晋冀豫区党委第一次代表会上,嘉康杰当选为出席中共“七大”的候补代表。
1927年冬,经王鸿钧等介绍,嘉康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夏县韩家岭,嘉康杰筹建了党的红色武装,为群众办学校,宣传革命,开启了河东红色革命史上武装斗争的第一幕。嘉康杰家在韩家岭村有一个很大的庄园。河东特委、河东中心县委、晋豫特委等中共河东地方党组织的领导机关先后驻扎在此。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晋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面对白色恐怖,嘉康杰临危受命,不畏艰险、殚精竭虑地致力于重建和恢复党组织的工作。
1928年,嘉康杰赴天津参加了顺直省委会议。1929年3月5日,嘉康杰、金长庚、南玉山、张霈之等,化装成阎锡山的军官,带着盖有河东卫戍司令部印章的公文,到平陆县冯卓、枣园、罗鼓沟等村检查武器弹药,对拥有武器的几户恶霸地主的武器进行收缴,没收步枪6支,银元220元,当场击毙恶霸分子任麟角。这件事震动很大,是河东开展武装斗争的首举。
1930年,中共山西省特委派员到河东,在堆云洞召开了河东特委会议,建立起以嘉康杰为书记的中共河东中心县委。时隔不久,嘉康杰又任河东特委组织部长。他不分昼夜,废寝忘食,深入基层,奔走于各地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的组织。先后筹划建立了新绛、虞乡、永济、临晋县党支部,同时成立了虞临永中心支部。到1933年底,晋南36个县就有32个县建起了党组织,在农民中发展党员400多人。
1931年,河东党的领导机构改组为河东县委,由嘉康杰担任领导人。农历腊月初八,嘉康杰在夏县县城召集万人大会,历数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秦中兴的罪状,县长被迫将秦逮捕,并免去与秦勾结的财政局副局长宋汉卿、张世杰的职务,任命共产党员嘉红元为财政局长。
1936年,红军东渡来到山西。嘉康杰积极响应和配合红军东征的行动,在夏县策划了农民武装暴动,组织创立了“河东红军游击队”,担任总指挥。4月12日晚,他率领游击队员到尉郭村捣毁了五区区公所,并将绣有斧头镰刀的红旗插上了尉郭村玉帝庙,后又将队伍拉上中条山,镇压了恶霸地主高广仁的儿子高三印。4月16日,游击队进入王家河,捣毁了二区区公所,提出“烧契约,分粮食”的行动口号,斗争三天后,闻喜、平陆、垣曲的群众前来分粮助战。这之后闻(喜)夏(县)之敌胆战心惊,昼夜紧闭城门。
嘉康杰的革命活动,使敌人闻风丧胆,遂出赏银1000元,县政府另加500元予以通缉。嘉康杰此时的处境十分恶劣。但他机智勇敢,巧妙周旋,躲过了敌人一次次追捕。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入晋抗日。同年11月,嘉康杰根据山西省委和河东特委的指示扩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在晋南各县宣传发动,组织了1200人的“侯马团”,送到八路军一二○师,同时还给一一五师补充了一批新战士,使河东党组织圆满完成了扩军任务。
同年12月,中共北方局在临汾刘村召开山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刘少奇称赞嘉康杰是河东“群众领袖”。
1938年1月,嘉康杰和金长庚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同年5月,组织上决定让嘉康杰提前回山西工作,临行前刘少奇针对晋南特点就如何建党如何坚持游击战争等问题对嘉康杰作了指示。同年6月,他重返河东地区工作后,担任了中共晋豫特(地)委、中条地委委员、军事部部长、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供给部长兼第六大队政治主任、第七大队大队长等职,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率领游击队战斗在中条山区,配合主力部队多次挫败日军的进犯。
1939年9月10日至28日,在晋冀豫区党委第一次代表会上,嘉康杰当选为出席中共“七大”的候补代表。
嘉康杰遭暗杀,1939年在去延安开会的路上以身殉国。为纪念嘉康杰,195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将运城中学命名为“山西省康杰中学”。几十年来,这里已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数万名,成为运城市十大名片之一。
1939年11月18日,嘉康杰动身去延安。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的暗探到处都是。有人主张护送他,嘉康杰执意不要。
为了避开特务,他决定翻过山到平陆,再沿黄河西上。刚出韩家岭20余公里,在一块岩石的拐弯处,突然,背后传来一声枪响,他的警卫员被打死了,接着又是一枪,将嘉康杰打昏过去。人们前去抢救时,他已不省人事,最终因失血过多光荣牺牲。
在嘉康杰牺牲后的三天内,武家坪附近一条沟里的水都是红色的。从嘉康杰殉难这天开始,满山遍野的树叶都成了红色。
嘉康杰殉难后,晋豫边区游击队在阳城召开追悼大会。1940年1月17日,《新华日报》(太岳版)发表了题为“悼念嘉康杰同志”的文章,高度赞扬了嘉康杰为革命奋斗的精神和做出的贡献。
为了纪念嘉康杰烈士这名晋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人,1952年5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将运城中学命名为“山西省康杰中学”。时任运城地委书记的嘉康杰的战友柴泽民(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兼任学校党委书记。几十年来,这座晋南名校已经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栋梁之才。如今的康杰中学已成为运城市十大名片之一。在康杰中学校内的康杰纪念堂入口处书写着康杰校歌:“高高举起毛泽东的旗帜,踏着康杰同志的血迹前进!”康杰精神不仅激励着康杰人,同时也感召着所有的后来人。
康杰烈士陵园坐落在他的老家——其毋村头。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有上千名国家公职人员和青少年学生到康杰烈士墓前缅怀先烈。2008年,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建,嘉康杰当年的战友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了落成仪式。嘉康杰惟一的孩子嘉镜儿在1939年康杰殉难后被组织安排到延安读书,后在延安参加工作。解放后一直在国家物资部工作。1983年春节前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
瞻仰嘉康杰烈士的另一个好去处——堆云洞“平民中学”遗址,记载与见证了烈士的革命足迹。这里至今遗留有“秘密印刷厂、地道、井中通道和藏身暗洞”等革命遗迹,嘉康杰、柴泽民、孙雨亭、贾蒿、金长庚等革命前辈都曾在此生活战斗过。1985年,堆云洞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又被确定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