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运动训练监控研究

2012-10-25 08:27:00蔡成法
运动 2012年10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生化专项

蔡成法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2)

理论与方法探索

摔跤运动训练监控研究

蔡成法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2)

摔跤运动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被赋予现代的特色之后,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集力量、速度、耐力、技术、战术、意志品质等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的竞技对抗项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运动员的长期机能监测与训练监控经验,对摔跤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生理生化监控、专项运动能力监控、主要训练方法的监控等做了综述,旨在探寻摔跤训练监控的方法和规律,为教练员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摔跤运动;训练监控

1 摔跤项目的特点

在摔跤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攻守双方都在不停地运动,相持用力及快速使用技术在不停地交替变化,这种高强度的运动对运动员机体的供能能力要求非常高。摔跤比赛中能量主要来源于乳酸和有氧功能系统,但要展现出突然的爆发力又需要磷酸原系统的供能。所以,摔跤运动比赛中,3个供能系统的不固定交互混合供能是摔跤运动的显著供能特点。在对摔跤训练进行系统监控时,必须考虑摔跤运动项目的供能特点,这样可使训练监控更加客观有效。

2 摔跤运动训练监控

在对摔跤训练进行监控时,指标的选择要结合摔跤运动项目供能特点,兼顾运动训练负荷、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情况等因素。此外,对摔跤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及主要训练方法等的监控也非常重要,只有进行综合监控才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训练效果与竞技能力的目的。

2.1 摔跤运动训练监控生理生化指标体系

摔跤项目的供能复杂性决定了训练监控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复杂性,监控时生理生化指标的选择要系统化,同时要体现出个性化特征。系统化体现在是目前对摔跤项目的生理生化监控内容广泛,包括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训练负荷监控、训练过度疲劳监控、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监控、训练效果和目的监控;个性化体现在对单个运动员的训练监控上,根据每个运动员自身的身体机能状况和技术特点选择针对性的监测指标,制定针对性的监控方案。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见图1,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摔跤训练负荷的强度或量、训练效果和目的、身体机能状况及训练恢复情况等进行系统监控。

2.2 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

可将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分成不同周期进行,根据不同周期选择机能监控指标。日监测指标主要有心率、体重、尿十项、血乳酸、尿素、闪光融合率等;周检测指标主要有血常规(血红蛋白、RBC、HCT、WBC)、血尿素、血清CK(必要时监测心肌酶系列指标)、五分类白细胞计数等;周月监测指标主要有血清睾酮、皮质醇、铁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SOD、MDA、GSH-PX等;阶段性监测指标主要有VO2max、无氧功、体成分、肝肾功能、血脂、心脏彩超等。身体机能恢复情况的监控主要选用心率、血乳酸、血清CK、血尿素、尿蛋白、尿胆原等指标。

2.3 摔跤运动训练负荷与疲劳监控

对训练负荷和疲劳恢复两个方面进行监控主要采取生理生化方法,训练负荷与机能恢复监控方法的研究过程中,除了对摔跤项目监控共性规律进行探讨外,还要对重点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进行研究,使监控具有针对性。在对运动员训练疲劳和恢复进行监控时,通常根据不同训练阶段,针对主要训练手段、训练节奏、周期安排结合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监控。

图1 摔跤生理生化监控系统

2.3.1 训练负荷监控训练负荷监控可根据时间安排分类实施,主要包括:采用心率和血乳酸等指标对一次或一组动作进行监控;对训练课的负荷进行监控可通过监测训练课后或次日晨血清CK、血尿素、尿蛋白、尿潜血等指标来实现;小训练周期(3~7天)的训练负荷监控主要通过监测血常规(三分类或五分类)、睾酮和皮质醇等指标来进行;更长时间的训练周期生理生化监控主要有血常规、T/C、铁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抗氧化等指标的监测。

2.3.2 训练疲劳监控要想实现训练的可持续性,必须高度重视训练疲劳与恢复问题。选择合理的生理生化指标对过度疲劳进行有效监控是非常必要的,摔跤训练实践中通常选取心率、血红蛋白、RBC、血乳酸、血尿素、血清T/C、血清CK、尿蛋白、尿胆原、尿潜血、免疫球蛋白、闪光融合率等指标对训练疲劳与恢复情况进行监控。

2.3.3 训练负荷与疲劳监控中的特殊问题在对训练负荷和疲劳进行监控时,还要注意出现的特殊情况及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建立个人监测指标的参照系,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可使监控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通过对运动员能力储备期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监测,与个人的参考范围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发现,大负荷训练可导致3项指标下降,大负荷训练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又可升高。因此,可以将各项指标的最低值、平均值和最高值作为3个参照点,通过实际测试值与这3个参照点进行对比,来判断训练后的疲劳和恢复情况。此外,在使用血清CK指标对训练负荷强度进行监控时,要注意区别情况对待,摔跤运动员肌肉较发达,其血清CK的安静水平也高于非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再加上运动中激烈的身体冲撞和挤压,其肌肉的损伤情况也较非力量性项目严重,血清CK可达1000U/L以上,有时可达数千,此时并非是运动员的疲劳程度较高,而是提示运动员有明显的肌肉损伤发生。

控体重是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赛前调整手段,在控体重期间,运动员往往减少饮食量,增加运动量,这必然会导致体能蛋白质分解的增加,赛前监测血尿素水平能够评估体内蛋白质的分解状况,为运动员调控饮食和调整训练提供依据。由于血尿素变化对运动强度敏感性较低,而我国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中主要突出强度。因此,在赛前训练中,不应用血尿素指标来反映训练强度,相比运动强度,血尿素的变化幅度对运动负荷量更为敏感,因此血尿素指标比较适合在冬训期间反映运动员对运动量负荷的适应情况。

2.4 摔跤训练专项运动能力监控

摔跤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主要包括专项力量素质和专项技术素质。力量的发展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其发展过程可分为获得、保持和消退3个阶段,这就决定了力量的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力量训练的安排应该根据比赛的需要,训练安排时要体现周期性和系统性。专项技术素质是专项力量素质的体现,一般通过比赛来对专项技术素质进行训练。力量素质是技术素质的基础,所以摔跤专项训练应遵循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对专项运动能力进行监控时,要根据具体的训练项目来选择测试指标,采取训练学专项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专项运动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对训练的效果进行有效监控。

2.4.1 速度力量的训练监控摔跤运动员发展速度力量的途径,一是通过最大力量的提高使力量-速度曲线发生偏移;二是通过肌肉收缩速度的提高来发展快速力量。最理想的方式则是通过速度与力量的共同提高,使快速力量能力得到改善。理论上讲,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40%~60%进行训练,既可以发展力量,又能兼顾速度训练。速度力量训练的手段主要有卧推、卧拉、深蹲、半蹲、硬拉、高翻、一头杠铃、颈后推等。一般通过专项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其进行综合监控。专项指标如完成训练动作的次数、时间、质量、肌肉收缩输出功率和力量大小等;生理生化指标一般选用心率、血乳酸、血清CK和尿蛋白等指标对训练的强度和量进行监控,此外还可以使用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来监控神经中枢系统的兴奋情况。

2.4.2 力量耐力的训练监控从实践经验上看,一般采用循环力量训练法来发展力量耐力。循环训练是指在训练课中同时安排各种力量训练的练习,采取循环作业的方式进行力量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既能体现专项的特征,又与比赛形式比较接近。循环力量训练法可分为纯力量循环法和综合循环法。一般采用综合循环法,选定4~10项力量练习,定次、定量或定时、定量进行循环训练,把力量、耐力、技术等组合进行训练。

力量耐力的训练手段主要有负重引体向上、负重弯举、壶铃提走、直腿硬举提踵、仰卧起坐、单杠举腿、横拉拉力器、手腕屈伸练习等。对于力量耐力进行监控时,选取的专项指标主要有训练时间长短、力量大小、练习组数的完成情况等;生理生化监控方面,除了可选择心率、血乳酸、血清CK和尿蛋白指标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控外,还可以选择血尿素和尿酮体对运动负荷量进行监控。血尿素是机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的最终代谢产物,通过监测血尿素的变化,可以反映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力量耐力训练负荷量。此外,测定次日恢复值可以评定机能的恢复情况,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控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量的变化;尿酮体是脂肪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作为一个有效的辅助性指标,其变化可以反映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量。

2.4.3 速度耐力的训练监控速度耐力的常用训练方法主要有间歇跑、爬坡跑、负重爬坡跑、垫上对抗组合训练和垫上器械组合训练等。对速度耐力训练的训练学监控指标主要有训练组数、重复次数、跑步成绩或负重情况等;速度耐力是无氧代谢(ATP-CP和糖酵解供能系统)能力的表现,所以对速度耐力的生理生化监控主要通过反映无氧代谢能力的指标,如血乳酸、心率、尿蛋白、血氨等指标进行监控。血乳酸和心率联合监测,可以对摔跤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训练强度进行监控;血乳酸和血氨联合监测,可以对摔跤运动员的一般速度耐力训练强度进行监控。此外,通过监测血乳酸、血氨、尿蛋白的变化情况还可以评价某种训练方法的负荷强度对速度耐力训练是否有效。

2.5 摔跤专项训练方法的监控

2.5.1专项体能训练监控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是运动员各项专项身体素质水平的总体体现,包括力量柔韧因子、专项力量因子、动作速度因子、基础耐力因子、速度耐力因子、灵敏因子等专项因子。不同级别的运动员运动素质的专项作用程度有所差别,因此我们在体能训练中应该有所侧重,区别对待,以提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和效益性。专项体能的训练方法主要有400m跑、1600m跑、高翻、卧推、深蹲、硬拉、引体向上、沙袋组合、爬绳等。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训练学监控指标主要有400m跑与1600m跑的总成绩,高翻、卧推、深蹲、硬拉的总重量,沙袋组合的重量及次数,爬绳的总趟数等。此外,结合这些训练手段的成绩,通过监测训练课后即刻心率、训练课后血乳酸、训练课后及次日晨的血清CK和血尿素可以监控专项体能训练负荷情况及训练后恢复情况。

2.5.2 专项技术训练方法的监控专项技术在训练中应指的是比赛规则所允许使用的动作。对于摔跤技术动作来说,专项技术要具备一定的力量性、柔韧性和协调性,技术动作间也要相互组合,甚至有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产生一些变异的技术动作,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运用自如,自身的力量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专项技术训练方法主要有30秒绝招技术投入、30秒布人过胸、一分钟技术连接等。对专项技术的训练学监控指标主要有30秒布人过胸总个数,一分钟技术连接的连贯性,30秒绝招技术投入的成功率等。通过对训练后即刻心率和训练后血乳酸进行监测,可以监控专项技术完成的质量,是否符合比赛时的要求。

2.5.3柔韧性训练方法的监控摔跤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是指在训练或比赛时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范围。有人将其分为一般柔韧性和专项柔韧性,一般柔韧性是指整体上人体关节各关节韧带的活动弧度,专项柔韧性指的是发展摔跤项目专业技术所需的特殊关节部位的柔韧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还可降其分为静力性摔跤柔韧性和动力摔跤柔韧性。摔跤项目柔韧性的训练方法很多,如“摆腿”和“踢腿”、仆步交替、弓步压腿、桥翻转体、过头翻、绕头跑等训练可以锻炼动力柔韧性;而左右横叉、前后竖叉、前后压腿、坐式搬腿、趴式展腰等拉伸训练方法属于摔跤运动静力柔韧性训练。对摔跤柔韧性训练的主要训练学监控指标是动作达到的角度。对训练后的心率和血乳酸进行监测,可以对柔韧性训练的效果进行初步的评价,还可以通过对训练后次日血乳酸和血清CK进行监测来监控训练后恢复情况,从而为训练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

2.5.4灵活性训练方法的监控虽然摔跤运动以力量为基础,但对灵活性的训练同样不能忽视。通过提高运动员的灵活性为掌握合理技术、躲闪对手、运用合理战术获取生理起到“催化”作用。灵活性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八字爬跳、侧手翻、鱼跃前滚翻、前空翻、手脚并用爬行、兔跳、连续蛙跳等。对灵活性训练方法的训练学监控指标主要是采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次数和质量来评价。对训练后心率与血乳酸进行监测评价,可以达到对灵活性训练方法进行生理生化监控的目的。

在进行专项训练时,比较理想的方式是与模拟比赛相结合,通过模拟比赛训练可以把握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技术动作、比赛强度等是否符合比赛的要求,通过模拟比赛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对教学比赛强度负荷进行监控,可为平时训练的负荷安排提供依据,并且可以了解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为运动员平时训练的区别对待提供依据。对教学比赛强度负荷的监控一般通过心率、血乳酸、血氨和尿蛋白等指标来监控。

3 小 结

我国摔跤运动训练监控研究主要涉及机能状态、训练负荷、专项运动能力和专项训练方法监控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综合系统,特别是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对训练负荷进行监控已经得到成熟应用,为摔跤运动员取得最佳训练效果和最好运动成绩提供了良好保障,积累了大量成功监控经验。作为系统工程,训练监控不仅需要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的支撑,还需要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对运动员心理和技术进行有效监控,以求提高运动效率、激发运动热情。目前摔跤运动训练监控理论与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发新的理论、手段和方法提高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已迫在眉睫,如结合摔跤项目特点与规律,针对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如何进行综合监控还需要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田野,冯连世,王清,等.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J ].体育科技,2008,28(9):3-5.

[ 2 ]何子红,安楠,冯连世,等.中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常用训练手段的生理生化监控与效果评价[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5):569-573.

[ 3 ]庞晓洁,刘善云,等.FILA新规则实施后摔跤运动员竞赛期间血乳酸、心率指标的研究[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1):68-70.

[ 4 ]李侃,李冬英,等.摔跤运动中生化指标与体能的关系[ J ].现代康复,2000,4(7):1079.

[ 5 ]刘艳.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期间生化指标的监控[ J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935-1937.

[ 6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 7 ]张泽田,史俊.试谈摔跤训练的负荷与恢复[ J ].山西体育科技,2003,23(3):10-11.

[ 8 ]何子红,冯连世,等.优秀摔跤运动员训练疲劳与恢复的生理生化监控[L].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2005:47.

[ 9 ]梁月英.对摔跤运动员赛前控重与比赛的分析[ J ].山西体育科技,2007,27(2):37-38.

[ 10 ]张立虎.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点与方法[ J ].山西体育科技,2007,27(3):23-24.

[ 11 ]韩炜,张建国.优秀摔跤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研究[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0):71-73.

[ 12 ]周波.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5):116-118.

G852

A

1674-151X(2012)05-032-03

投稿日期:2012-02-12

蔡成法(1974 ~),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运动生化。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16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生化专项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12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2
谁是半生化人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36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