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拱坝混凝土温度控制浅析

2012-10-23 05:11黄夏秋
水电站设计 2012年1期
关键词:通水坝段拱坝

黄夏秋,刘 刚

(四川二滩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

1 拱坝工程概述

1.1 拱坝概况

溪洛渡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610m,顶拱中心线弧长681.51m,坝顶拱冠厚度14m,坝底拱冠设计厚度60m,坝高285.5m,厚高比为0.216,拱坝河床底部混凝土沿水流方向最长约80m。拱坝设置30条横缝,坝段宽度21~23m。

双曲拱坝坝身设有7个表孔、8个深孔和10个临时导流底孔,布置6层廊道,坝身结构复杂。大坝混凝土施工分层厚度为3m,混凝土横缝灌区高度为9~12m。

1.2 坝区气候条件

溪洛渡坝址位于中亚热带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坝址区河谷断面呈较对称的“U”形,局部风速大,气温骤降频繁。

坝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9.7℃,多年平均地温21.4℃。拱坝施工期间,每年12月~次年2月气温普遍处于低温情况,月平均气温8~15℃,最低气温3.5℃。3~6月平均气温15~25℃。高温季节主要集中在7~9月,月平均气温26~30℃,极端最高气温42.9℃。9月下旬~11月气温下降趋势明显。每年大致有15~20次气温骤降。

1.3 拱坝混凝土特性

溪洛渡拱坝混凝土选用灰岩人工砂、玄武岩人工粗骨料,胶凝材料为I级粉煤灰、中热PMH42.5大坝水泥。混凝土弹模高、极限拉伸值偏低、自生体积变形难以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20×10-6标准,混凝土抗裂富裕度较小。混凝土施工期内部温度如果控制不到位,特别是在结构突变部位、基础或孔口区等强约束区域,混凝土开裂风险大,应力集中还会使裂缝进一步发展形成危害性裂缝,影响大坝整体结构安全。溪洛渡拱坝混凝土温控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1.4 拱坝温控特点和难点

(1)温降过程控制要求严。混凝土后冷降温幅度小,降温速率要求严格,最大降温速率要求不大于0.5℃/d,其中中冷降温速率不大于0.2℃/d,远高于现行拱坝设计规范允许降温速率1.0℃/d要求。混凝土后冷通水需精细化、个性化,动态跟踪纠偏控制。

(2)最高温度控制难。溪洛渡拱坝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能一般,为减少混凝土开裂风险,混凝土最高温度统一按27℃控制。对于等级C18040及其以上混凝土、廊道群、孔口区、钢筋密集区等部位的小级配混凝土用量大,高温季节最高温度控制难。

(3)坝基固结灌浆工程量大,对混凝土温控影响大。河床坝基盖重固结灌浆处理工程量大,利用混凝土浇筑间歇期完成,长间歇混凝土开裂风险大。

(4)二期冷却同冷区高度控制与混凝土自由悬臂高度控制矛盾突出。拱坝混凝土按全年冷却和接缝灌浆施工。据仿真分析,混凝土二冷冷区高度小于0.35L(L为坝块长)时,同冷高度越小拉应力越大,温控技术要求基础强约束区内拟灌区及其以上两个同冷区需同步冷却降温控制。通水冷却温控同冷区要求对混凝土接缝灌浆封拱条件及时形成影响大,混凝土自由悬臂高度与混凝土浇筑上升矛盾突出。

2 拱坝温控技术要求及优化

2.1 混凝土分期冷却要求

溪洛渡拱坝混凝土温度控制按一期冷却、中期冷却、二期冷却三个时期(九个阶段)分期冷却。拱坝分期冷却降温控制过程见表1。

表1 拱坝混凝土分期冷却控制

混凝土最高温度按27℃控制,混凝土一冷结束时,约束区降温幅度控制为△T≤6℃,自由区为△T≤8℃;中冷和二冷降温幅度均控制为不大于4℃。

一期冷却目标温度20℃。根据混凝土分区情况,中冷目标温度为16℃和18℃,对应封拱温度为12℃、13℃和 14℃、16℃。

温控过程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各冷却阶段目标温度、降温开始龄期、降温速率、控温幅度、温度梯度。

2.2 拱坝温控技术优化

为有效实现混凝土温控目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拱坝温控技术标准,经仿真计算分析和专家技术咨询,对有关温控技术措施进行了必要的优化。

2.2.1 大坝混凝土配合比

为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温控防裂的关键是控制混凝土降温量。溪洛渡大坝混凝土采用中热水泥,水化热规定3天不大于241kJ/kg、7天不大于283kJ/kg。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尽量减少水泥用量,粉煤灰掺量为胶材用量的35%。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二级配混凝土用量,结合层采用三级配富浆混凝土。

对于长间歇期的混凝土,采用外掺PVA纤维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2.2.2 最高温度调整

为了从严控制,修订后的溪洛渡大坝Ⅱ版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最高温度全年按27℃控制;脱离约束区后,高温季节难以控制的局部坝段允许按29℃控制最高温度。

2.2.3 坝段高差与悬臂高度控制

整个大坝最高和最低坝块高差控制在30m内,相邻坝段高差原则上不应大于12m。孔口坝段允许自由悬臂最大高度不大于50m,非孔口坝段允许悬臂最大高度不大于60m。

为了解决局部复杂结构部位施工导致坝段不均衡上升严重制约相邻坝段上升和坝体总体施工进度,经仿真计算分析,局部坝段高差适当放宽1~2个浇筑层高,局部非孔口坝段悬臂高度按不大于81m控制,孔口坝段悬臂高度按不大于60m控制。

2.2.4 温度梯度控制

拱坝温度梯度控制,按混凝土拟灌区上部同冷区、过渡区和盖重区至少一个浇筑层形成后,从下部往上依次同步进行二期降温、中期降温和一期降温控制。

河床坝段基础约束区温度梯度控制基本要求:拱坝混凝土第四层灌区至少有一层盖重形成、前三灌区达到中冷降温龄期时,开始前三灌区同步中期冷却降温。当过渡区具备条件开始中冷降温时,下部灌区同步二期冷却降温,盖重区一期冷却降温。依次类推进行上下灌区同步降温、同步控温的温度梯度控制。

岸坡坝段基础强约束区浇筑进度受坝体总体施工进度制约,难以形成27m高度同步中冷或二冷降温温控条件,通过仿真计算分析,至少按18m高度同步降温控制。

自由区温度梯度,按拟灌浆区、一个同冷区、过渡区、盖重区同理同步降温控制。

孔口坝段结构复杂,客观上存在坝体浇筑上升、温控及接缝灌浆封拱条件形成、悬臂高度控制之间的矛盾,导致孔口约束区后冷温控条件难以满足同冷温度梯度控制要求。经温度应力仿真分析,至少按保证孔口底部所在灌区至孔口顶部至少3m高度的孔口约束区范围同步二期冷却降温控制,以缓解滞后浇筑影响封拱条件的形成。

2.2.5 孔口区后冷通水冷却龄期优化

大坝混凝土主要冷却降温龄期基本要求为:中冷降温龄期不少于45d、二冷降温龄期不少于90d、接缝灌浆龄期不少于120d。基于孔口坝段实际形象面貌难以跟进坝段整体上升,导致孔口坝段温控条件与悬臂高度控制冲突。通过温控防裂仿真分析,孔口坝段的过渡区最小龄期达30d可开始中冷,同冷区龄期达75d同步二冷降温,尽早实现接缝灌浆条件,协调混凝土浇筑跟进上升。

3 拱坝温控后冷规划

3.1 混凝土冷却通水参数确定

3.1.1 冷却通水试验

在大坝坝基置换A区混凝土进行了温控试验。参考同类工程经验和温控技术设计要求,针对浇筑层厚、浇筑温度、冷却水管参数及敷设位置、通水水温和流量等工况进行了混凝土通水冷却温控试验及敏感性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拱坝通水冷却预控参数。

根据通水冷却效果反馈和分布式光纤、自动化智能通水控制试验验证,按距两层冷却水管中间高度埋设的温度计的测温值是有代表性的,执行预控通水措施和纠偏控制措施,平均降温速率控制在0.3℃/d内的温控各目标受控。

3.1.2 冷却通水预控参数

拱坝混凝土通水冷却布置两套水温系统,除一期控温和二期冷却水温为8~10℃外,其余一期降温和中期冷却水温均采用14~16℃。为避免混凝土与水温温差过大和降温速率过快,最低水温不应低于8℃。冬季在温控目标受控情况下,水温宜提高2~3℃。通水冷却预控措施参数见表2。

表2 大坝混凝土通水冷却预控参数

通水水温8℃的一期控温主要目的是对混凝土温度的削峰控制,最高温度的出现时间一般在3~6d左右。混凝土温度出现明显下降时,需及时转换通水水温慢速冷却。

高温季节浇筑的混凝土,按“下限水温、上限流量”通水预控;低温季节按“上限水温、下限流量”预控。

大坝混凝土通水冷却参数在浇筑块体型、混凝土级配、异常气温、混凝土间歇期、混凝土临空情况等边界条件变化时,加强过程跟踪,及时优化调整温控措施。

3.2 通水冷却系统设计

3.2.1 制冷系统

参考温控计算及试验成果,根据混凝土浇筑计划和温度梯度控制要求,按各期冷却的通水时间和通水量需求,通过叠加计算最大通水需求量配置冷水机组。

利用坝后左右岸水垫塘边坡马道,大致每50m高差对称布置一层冷水站。一般高峰期月浇筑混凝土量17~20m3,最大通水流量达3 700m3/h左右,最大投入10台B型(单台制冷量2 281kW,冷水量400m3/h)和2台A型160~180m3/h备用冷水机组,有效利用率为85%左右。每层冷却供水系统完成相应灌区高度混凝土通水冷却温控任务后,周转至上部高程循环使用。

3.2.2 冷却主供水系统

3.2.2.1 两套水温系统布置

拱坝混凝土按两套水温分别布置冷水机组和主供水冷却管路形成独立循环系统,左右岸冷水站根据需要独立或联合供水。两套冷水系统之间设置三通,可根据不同水温冷水量需求情况调节制冷机组。

3.2.2.2 冷却通水循环能力改进

结合拱坝接缝灌浆分区高度、坝后桥高程,大致按每2个灌区高度(即18m)布置一层主供水管,主供水管道采用管径400~450mm钢管,左右岸水平贯通,并设置管道加压泵(扬程70m)。每坝段设置供水包,供水头数量根据需要设置,坝外所有外露供水钢管包裹橡塑材料保温。

对于局部坝段初期无法形成坝后栈桥造成水平供水管路贯通滞后的情况,在对应坝段设置φ180mm的竖向主供水管,进行临时通水冷却。

基于制冷机组直接与主供水管路连接形成的闭式循环供水系统,回水阻力大。混凝土后冷系统通过增设开式集水箱,形成开式循环供水系统,减小冷水机组工作压力,提高了坝体通水循环能力。

3.2.2.3 仓面管路系统

(1)坝体混凝土内冷却水管材质。由于固结灌浆盖重区混凝土部位的冷却水管需精确定位,铺设在水平缝面的冷水管采用焊接钢管,其余部位浇筑坯层的冷却水管采用HDPE塑料管以减少水管铺设时间。

焊接钢管规格:主管内径35.8mm,支管内径27mm,壁厚3.25mm。

HDPE塑料管规格:主管内径32.6mm,外径40mm;支管内径28mm,外径32mm。

(2)冷却水管布置。高温季节浇筑或C18040及以上强度等级约束区混凝土冷却水管间距主要为1.0m(水平)×1.5m(垂直)。低温季节浇筑或自由区混凝土冷却水管间距为1.5m×1.5m。每组冷却水管按不超过3个支路、每个支路不超300m控制。

3m浇筑层混凝土的两层冷却水管分别铺设在第一坯层面和第四坯层面,有利于新浇筑混凝土的冷却和减少浇筑设备对冷却水管的破坏。

(3)特殊部位冷却水管布置。在河床坝段基础固结灌浆盖重混凝土范围,一般浇筑层厚按1.5m控制。冷却水管为避开灌浆孔,施工缝面敷设1.5m×1.5m间距的钢管,上下层冷却水管竖向对齐。

局部钢筋密集区混凝土如流道、钢衬附近混凝土采用1.0~0.8m(水平)×1.0m(垂直)间距,主要用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削峰。

(4)坝内竖向引管预埋布置。参照类似工程经验,将3个灌区的冷却水管通过坝后栈桥附近预留槽集中引出,在坝内的竖向进出水引管分两排预埋,外侧排距下游坝面50cm,间、排距不小于30cm。

4 拱坝混凝土温度控制

4.1 混凝土浇筑期间温度控制

混凝土生产及浇筑过程的温度控制要求见表3。

表3 大坝混凝土出机口、入仓及浇筑温度 ℃

4.1.1 出机口温度控制

混凝土生产系统设置有一次、二次风冷及制冰系统。通过粗骨料一、二次风冷和混凝土拌和加片冰、加冷水的综合措施,保证了预冷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4.1.2 浇筑温度控制

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是拱坝混凝土温控的重点和难点。据仿真分析,每降低1℃浇筑温度,可降低最高温度0.5~0.7℃,最高温度对浇筑温度的敏感性指标达30%,远高于最大通水流量的敏感性指标1.1%。如高温季节浇筑温度受控,混凝土最高温度更易控制,利于减小混凝土基础温差和内外温差。

高温季节应重点做好混凝土生产、运输保障、浇筑强度、浇筑坯层保温被覆盖和喷雾等措施,条带法浇筑、浇筑振捣与冷却坯层浇筑时间以4h控制为主。对基础约束区、孔口区C18040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温度加强控制。

拱坝混凝土浇筑温度常年按12℃标准控制。根据实际施工控制情况,低温季节浇筑温度允许适当放宽1~2℃控制,以保证低温季节最高温度以25℃左右受控为主。

4.2 混凝土通水冷却

混凝土通水冷却的重点是做好最高温度、一期冷却目标温度、中期冷却目标温度、二期冷却封拱目标温度控制和降温速率控制。

4.2.1 最高温度

在高温季节全过程跟踪混凝土温升曲线发展趋势,执行混凝土温度25℃预警制度,及时调整通水措施,预防混凝土最高温度超标。特别关注导流底孔流道、深孔等结构复杂、小级配混凝土用量大、浇筑时间长的部位,采取加密检测和及时纠偏。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或使用低级配混凝土的部位采取个性化加密冷却水管间距,落实精细通水冷却。高温季节期间冷却水管布置水平间距调整为1.0m,初期冷却通水水温8℃左右,流量应在35L/min以上。在低温季节,冷却水管水平间距调整为1.5m布置,匹配通水措施,最高温度宜在25℃以内。

4.2.2 一期降温冷却目标温度

按照最高温度27℃控制要求,一期降温冷却目标温度按20℃控制。对于最高温度超标的情况,在峰值出现并开始有明显降温趋势后,转换通水水温按混凝土降温速率不超过0.3℃/d慢速降温至25℃,小流量通水控温7~10d,再进行一期冷却降温,以减小一冷冷却末期混凝土温度应力。从偏安全考虑,一冷降温时间宜控制在30d以上。

为减小拱坝混凝土冬季开裂风险,征求专家咨询意见,混凝土进入冬季前,在一冷结束后采取小流量通水慢速降温至18℃,以减小冬季混凝土内外温差。

4.2.3 中期冷却目标温度

控制中期通水冷却主要是削减坝体内外温差,改善施工期温度状态,一期冷却目标温度达到后,按5~10L/min通水流量进行中期冷却一次控温;待灌区同步中期降温条件具备后,按0.15~0.2℃/d降温速率的预控措施通水25~30d左右,混凝土中期冷却降温至16~18℃;最后按0~5L/min流量间歇性通水观察控温。

4.2.4 二期冷却目标温度

混凝土二期通水冷却至稳定封拱温度,实现接缝灌浆封拱温度条件,尽早进行接缝灌浆。在灌区同步二期降温条件具备后,按8~10℃水温,采取与季节相当的通水流量预控措施,持续通水20~25d左右,降温至封拱目标温度;宜尽量控制降温速率在0.2~0.3℃/d,不得快速降温。进入二期冷却控温后,多数情况下需间歇性停水观察。

4.2.5 拱坝温度梯度控制

为保证上、下灌区基本同步降温、控温,按照“早冷却、慢冷却、小温差”的通水冷却思路,确保上下层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目标温度差值以内,防止温度梯度突变。对于个别坝段的滞后浇筑仓,宜对关联仓保持同步降温趋势控制,小降幅、小梯度个性化通水冷却。

对二冷前未张开或张开程度小的某些局部横缝,为减小因上部灌区二冷降温突变张开导致已灌区二次拉开而具备第二个同冷区温控条件的应尽量提前二期冷却降温控制。

4.3 混凝土养护

根据气温情况,对仓面采用旋喷设备不间断洒水养护或蓄水养护,橫缝面以花管流水养护,养护时间重点在5月至9月底。新浇筑混凝土层面采用喷雾湿养护方法保持湿润,养护到下层混凝土浇筑或保温覆盖为止。执行日常检查、专人负责仓面流水养护制度。

4.4 混凝土保温

坝体混凝土表面对气温骤降或持续气温下降等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敏感,此时坝块表面的降温幅度和温度梯度大,易引起应力集中,特别容易出现表面裂缝。防止表面裂缝主要靠表面保温,应特别重视孔洞部位暴露面大、结构突变部位,以及长间歇暴露的混凝土面的保温防护。

拱坝混凝土上下游表面采取常年保温,横缝面和仓面仅在冬季进行保温。低温季节混凝土的保温是温控重点。根据季节气温情况,在异常及低温条件下,对不同部位采取针对性的保温措施,保证各部位的混凝土保温控制落实到位。

4.4.1 大坝上、下游坝面保温

拱坝混凝土上、下游表面拆模后5d内完成表面消缺处理、检查验收和保温板粘贴。大坝上、下游面分别粘贴厚5cm、3cm挤塑板,在基础强约束区混凝土表面贴5cm厚挤塑板。

4.4.2 仓面保温

气温骤降期间和低温季节,混凝土仓面终凝后及时覆盖4cm厚保温被保温。

对当日最低气温低于10℃、平均气温低于12℃以下、气温骤降时以及间歇期超过5d的仓面实行全仓保温。仓面备仓施工时,采取“局部施工、局部揭开、及时恢复”的保温措施。

4.4.3 横缝面保温

使用5cm厚聚苯乙烯卷材紧贴混凝土面密缝保温。横缝模板支腿范围的保温用支架固定卷材紧贴缝面。严格控制备仓缝面保温拆除时间,一般预留3d,横缝保温拆除后备仓。

4.4.4 流道、廊道及洞口保温

流道及廊道口采用挡风墙封闭孔口保温,在有交通要求的门洞口设置开启方便、关闭紧密的保温门。流道洞身混凝土面采用喷涂2cm厚聚氨酯发泡材料保温。

5 拱坝温控管理

5.1 温控管理制度

设立由参建各方组成的温控工作小组对拱坝温控管理,每周召开温控专题周例会解决温控过程中出现的日常问题,检查温控措施执行落实情况,协调与其它专业干扰问题。大致每季度召开大坝仿真与温控专题咨询会议,解决拱坝有关进度协调和温控的重大技术问题。

执行仓面设计及会签审核制度,混凝土间歇期和坝段高差控制执行技术核签制度,执行温控目标预警控制,建立了混凝土养护和保温联合检查督促整改制度。

建立了完善的温控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每月对拱坝温度目标控制、间歇期、养护与保温、封拱灌浆等温控的质量和进度执行奖罚考核,促进现场温控管理。

5.2 大坝温控与接缝灌浆进度协调

拱坝混凝土各坝段的浇筑上升直接受制于坝体自由悬臂高度,解决自由悬臂高度问题的唯一手段是尽早形成封拱接缝灌浆条件。混凝土封拱灌浆条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拱坝同冷区混凝土龄期、过渡区温度梯度、混凝土温控条件的实现。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重点协调好混凝土均衡浇筑上升,根据月、季度混凝土浇筑计划,督促制定温控冷却计划和混凝土接缝灌浆计划,全面做好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同冷温控、接缝灌浆、大坝自由悬臂高度的协调。

严格控制混凝土开仓条件,实行低块坝段优先开仓、高块坝段限制开仓的管理措施,防止混凝土龄期制约温控及封拱计划的实施。

5.3 浇筑间歇期管理

拱坝混凝土后冷温控龄期、同冷温控条件的形成与浇筑间歇期的控制密切相关,混凝土层间以及相邻坝段浇筑间隔时间过长,混凝土上下层温差、内外温差影响大,新浇筑混凝土受到约束作用高,混凝土开裂风险大。

混凝土浇筑最大层间间歇要求不超过28d。根据实际施工部位的备仓难易程度,针对性地制定了间歇期控制要求。一般普通仓按7~14d控制,孔口坝段、钢筋密集、廊道群、倒缝施工等复杂仓不超过21d,拱坝深孔钢衬安装部位浇筑间歇宜按28d控制。底孔、深孔等孔口封顶仓混凝土结构单薄,受气温影响开裂风险大,要求封顶仓及上部2~3个浇筑升层间歇期宜按7~10d控制。

长间歇期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主要有:掺PVA纤维混凝土、增设限裂钢筋网、加密冷却水管间距、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峰值和降温速率,落实仓面保温及拆除时机,加强结构薄弱部位、应力集中部位混凝土施工匀质性控制等。

5.4 拱坝温控信息化管理

5.4.1 温度监测仪器及布置

每仓混凝土埋设2支混凝土施工期温度计,温度计布置在两层冷却水管的中间高度,上下游区域各布置1支。在钢筋密集区等特殊部位适当增加温度计,对照监测温控效果。

混凝土内施工期监测温度计采用具有自动编码和储存记忆功能的数字芯片式温度计,可减少温度监测读数的人为失真,保证数据准确。在每层灌区典型横缝处埋设横缝测缝计。

另外,科研单位在4个典型坝段埋设分布式光纤,进行温度梯度以及对照性监测混凝土温度。

5.4.2 温控数据采集

施工期混凝土温度与通水水温、流量等数据,采取人工检测、电脑导入或录入方式进入大坝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施工后期,研发并试点部分应用智能通水控制系统,实行无线传输通信接口,以自动监测和通水控制混凝土温度,实行混凝土浇筑以及后冷温控监控数据的实时采集、录入。

5.4.3 数据处理及应用

本工程建立了数字大坝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拱坝温控管理数据库,具备温控数据可查询、温控目标二维及图表直观展示、温控管理自动预警、温控状态全面监控的功能;具有信息反馈动态及时、全面、准确的优越性,消除了传统“纸质化”管理审批流程模式,减少了人工统计分析。

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混凝土原材料、生产与运输、浇筑、温控、接缝灌浆、安全监测等大坝混凝土施工关键工序的综合管理信息,为对温控异常问题的及时分析提供强大的数据信息。

实行了温控标准维护、仓面设计、接缝灌浆封拱条件形成控制等网上快速审批业务流程。通过系统自动统计分析温控数据、温控状态控制情况,利用混凝土温度控制曲线、封拱条件二维图表等分析功能,全过程跟踪监控混凝土施工及温控措施符合性;利用预警和特别提示功能,监督落实纠偏控制,实行精细化温控目标管理,及时制定个性化控制措施。

另外,业主组织研发并试点应用了温度自动监测、通水流量自动调节的智能通水控制系统,在探索温控措施自动智能化集成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 拱坝温控效果与评价

截至2012年5月,拱坝混凝土浇筑已超过500万m3,浇筑过程温度、最高温度、后冷温度控制指标符合率达95% ~97%,间歇期控制21d以内达92%,平均30~40d完成一层灌区接缝灌浆施工,总体上满足混凝土浇筑上升要求。拱坝混凝土温控相关指标符合率较高,混凝土温控目标受控,温控效果良好,拱坝无危害性裂缝产生。

7 结束语

由于溪洛渡拱坝混凝土存在极限拉伸值偏低、自生体积变形收敛龄期长的情况,为避免产生危害性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后冷通水控制采取三期冷却、分九个冷却阶段进行精细后冷通水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技术措施;同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从严控制混凝土温度的管理制度。

针对拱坝混凝土高温季节最高温度控制难、通水冷却温降梯度要求小、孔口坝段混凝土浇筑对坝体均衡上升影响大等特点,吸取了同类型工程的经验和教训,对拱坝温控技术和措施进行了仿真分析、专家论证,提前优化或个性化处理有关技术难题,做到了混凝土温控风险提前预防。

混凝土温控管理充分利用了大坝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对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以及后期冷却、保温、养护、浇筑间歇控制等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跟踪监控和纠偏控制,强化了混凝土温度变化、温控目标、封拱条件形成的及时动态管理,实行了混凝土温度梯度的严格控制,全面落实了精细化通水措施。

在温控管理中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在混凝土温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为混凝土温控的高效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积累了管理经验。

猜你喜欢
通水坝段拱坝
Phytochemicals targeting NF-κB signaling:Potential anti-cancer interventions
2022 年春季永定河全线通水工作正式启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全线通水7 周年等
四川省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投用
白石水库坝体结构稳定性计算评价
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大坝泄流底孔坝段混凝土入仓方式研究
浅议高拱坝坝踵实测与计算应力差异原因
砌石双曲拱坝拱冠梁设计的探讨和实践
乌拉泊水库副坝段除险加固前后渗流监测资料分析
宝汉高速汉中至陕川界项目(石门至喜神坝段)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