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跃霞 郎群秀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状况调查分析
□冯跃霞 郎群秀
围绕高职学院实践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高职实践教学理念、条件、内容、方法、效果等进行专门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调查
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难管理的教学环节之一。有鉴于此,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课题组近日组织有关人员对目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以对高职学生实践教学起指导和借鉴作用。
课题组成员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对象并设计调查问卷。选择了河南科技学院高职学院、河南高等机电专科学校、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等作为调查对象,专业涵盖工科、文科、理科、经济管理、艺术等专业。分别设计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两大类问卷。其中针对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为94%,学生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为86.7%。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被调查的94名教师中,性别结构:男性40名,占42.6%,女性54名占57.4%。年龄结构:50岁以上3人,占3.2%,40—49岁 14人,占 14.9%,30—40岁 42人,占 44.7%,30岁以下35人,占37.2%。专业结构:工科38人,占40.4%,文科16人,占17%,理科24人,占25.5%,经济管理11人,占11.7%,艺术3人,占3.2%,其它2人,占3.1%。学历和职称结构符合当前学校师资实际状况,具有代表性(见图1、图2)。
被调查的260名学生中,性别结构,男生占55%,女生占45%,年级分布,一年级占48.08%,二年级占49.62%,三年级占2.31%(三年级一般都到实习单位实习了),专业分布工科占50.77%,文科17.69%,理科14.62%,经济管理3.08%,艺术11.15%,其它2.7%,基本反映了高职现实状况,具有代表性(见图 3、图 4)。
图1 被调查教师学历结构百分比
图2 被调查教师职称结构百分比
图3 被调查教师专业结构百分比
图4 被调查学生专业结构百分比
调查表明,高职学院教师与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观念是一致的,都认为实践教学是比较重要的。7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很重要”,73.85%的学生认为高职学院的教学应 “以就业为导向”,71.15%的学生认为高职学院应以培养学生的 “实践动手能力为主”,89.62%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于未来就业“关系密切和较密切”(见表1)。
表1 关于实践教学理念学生调查
91.49 %的教师认为高职教育应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关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65.96%的教师认为“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60.64%的教师认为学校应当采用 “教学过程与生产一线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见表2)。
表2 关于实践教学理念教师调查
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等不同类型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看法也有区别。一般认为,基础课教师可能更重视理论,实训课教师注重实践,但调查结果恰恰相反,95%的基础课教师认为高职教育应以实践应用为导向,而实训课教师只有71.43%持此种观点。关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认为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基础课教师(75%)较之实训课教师(71.43%)更多。其中原因值得深思(见图5、图 6)。
图5 不同类别教师关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调查统计
图6 不同类别教师关于高职教育学科导向与实践导向的调查统计
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制约着实践教学效果,教学条件主要可以通过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师资等方面体现出来。根据调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条件渐趋好转,但是,与培养目标和师生的期望尚有一定的差距。
仅有8.0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本专业校内实训设备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5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实训设备比较落后或非常落后,49.62%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实践课程独立操作技能训练的机会太少,对于本专业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的技术水平,仅有19.62%认为整体较高。学生认为学校教学设备和设施利用率最高的还是教室(47.31%),其次才是实训室(22.69%)(见表 3)。
教师对于实践教学基本条件评价更低。仅有5.32%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仪器设备充足,满足教学要求,54.26%的教师认为设备陈旧、落后,难以满足教学要求。80.85%的教师认为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对于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一般”或“不重视”,因此,仅有24.47%教师认为学生校外实习情况及效果“能上岗,实习效果好”(见表 4)。
表3 关于实践教学条件学生调查
表4 关于实践教学条件教师调查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其是否合适及先进程度如何,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根据调查,关于实践教学内容,师生反映相对较好。
认为自己所在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能反映学科前沿”或“部分能反映学科前沿”情况的学生占80%,但被问及现在所学教材、教学内容与本专业的岗位需求的结合状况如何时,只有41.15%的学生认为“很好”或“较好”(见表 5)。
对于实践教学课程实际开设情况,整体较好,但仍然有36%的教师认为“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有较大的差距”(见表6)。
表5 关于实践教学内容学生调查
表6 关于实践教学内容教师调查
实践教学方法是关系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调查表明,师生对于实践教学方法都有很高的期望,但是,现实情况差强人意。
对于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式,学生相对满意,但是,依然有32.31%的学生认为学校“主要是课堂理论授课”,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形式是“边讲授边练习”(83.46%),喜欢的实践教学授课方式是“教师提出实践目的和要求,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52.69%)(见表 7)。
表7 关于实践教学方法学生调查
教师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方式应该是“以 ‘教学工厂’模式开展 ‘理实一体化’教学”(62.77%),但是,教师对学院目前的实践教学工作认可程度则较低,“很满意”或 “满意”的仅占13.83%(见表 8)。
教师曾经应用过的实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较多的是案例教学法(68.09%),演示法(59.57%,讨论法(45.74%),说明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采用更多、更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关键是能否长期坚持。当然,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最新的如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教师应用的尚不多见(见图7)。
学生学习方式对于学习效果有重大影响,不同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被调查学生学习理念先进,但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有待于提升。关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用,79.23%学生认为应当是“引导和指导作用”,但现实情况则相反,52.69%的学生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学习”(见表 9)。
表9 关于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
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认为高职学生并非智力差,而是他们自己不用功(43.62%),或者是教学方法不符合他们的实际(35.11%)。高职学院培养学生应当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一线结合,校企合作”(60.64%)的方式更适应学生现实(见图8)。
图8 教师对于高职学生评价百分比
实践教学效果是衡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影响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基础,89%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于未来就业“关系密切和较密切”(见图 9)。
图9 学生关于实践教学与未来就业关系认识调查
学生对于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是比较好的,71.54%的学生认为 “达到效果”或“基本达到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有26.15%学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这一比例不算很高,但要注意,我们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一二年级,三年级同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大幅度提高,据我们调查的小样本的三年级学生100%获得了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见表 10、图 10)
表10 关于实践教学效果的学生调查
图10 参加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分年级情况
学生认为高职教育对于自己能力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回答关于“通过学习,你认为在学校你的什么能力提高最快”,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实践技能(42.69%)、自我管理能力(41.15%)、理论水平(36.92%),可见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技能是大家共识,而理论水平也进入前三,说明高职实践教学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见图11)
图11 高职教育对于学生能力提高最快的选项百分比
关于影响当前高职学院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有77.6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投入低,仪器设备陈旧”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影响最大,说明高职学院实践教学投入欠账严重,实践教学设备成为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排在第二、三、四的分别是“培养方案不合理,实践教学比例设置偏低”(46.81%)、“缺乏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45.74%)、“企业参与度不高”(45.74%)等,这几种因素比例接近,说明影响高职学院实践教学因素众多,既有内在的培养方案设置问题,师资水平问题,又有外在的社会环境、企业参与问题,是一个多因一果问题,因此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协调,方能解决(见图12)。
图12 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因素教师调查
调查发现,高职实践教学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有待于提高的问题。
理念上,高职实践教学是其立足之本已成共识,但现实中,传统的本科压缩式高职教育依然普遍,重理论轻实践乃必然的选择,很多实训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实质上是传统的观念在作祟,他们骨子里鄙视实践教学,对自己从事实践教学往往也认为低人一等,许多实训教师想方设法转变成理论教师便是明证。
高职实践教学理念上认识与现实的错位的纠正,离不开深入长期的教育宣传和实践教学师资地位的提升。
一方面,教育宣传是纠正认识与现实错位的基础。多年来的职业教育宣传教育已经取得的很大成效,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初,接受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人们一种正常选择,当然新时期我们依然需要继续加大宣传的深入度和广泛度,使职业教育界内外都不再看轻自己。另一方面,提高地位是保证。从根本上说,从事职业教育,特别是从事高职实践教学的教师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低下,是岗位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这需要使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多方面都优于理论课教师,至少二者同样对待,方能改变目前状况。
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师生都有较高期望,希望能用最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完成实践教学,理想状况肯定也应当内容先进,方法恰当,但实际状况差强人意,陈旧过时的内容和被动学习的方法依然盛行。
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应然与实然差异的消除,须借助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以及师资培养培训来实现。
首先,开展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多年来我国高职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某种程度上是受制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大都依附于理论教学,模仿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庸,没有真正按照岗位要求开展实践教学,本质上依然是学科教学体系导向。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轰轰烈烈的新课改,职业教育领域也有必要开展类似的“新课改”。这种改革,应当以行动导向为指导,开发围绕岗位要求的一体化教材,设计符合现实生产的实践课题,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学到岗位知识技能,实现学生毕业“去则能用”。
其次,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代替个别教学和学徒制是教育的进步,对于普及教育功不可没,但高职实践教学也用这样的组织形式却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培养。高职学生并非智力差,而是方法与形式不对路。因此,打破班级教学限制,按照课题让学生分层次、分小组开展实训,教师分类指导,是保证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
再次,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决定了指导学生开展实践的水平,要借助教育部启动的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让更多教师到高职高专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培训,到企业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培训,锻造一批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从根本上解决低水平师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窘境。
实践教学条件上,普遍存在实践仪器设备严重滞后于社会生产实际,真正符合学校实践教学要求,又能承担完成实习任务的实习基地尚显不足,实习基地管理模式亟待健全规范,师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还较欠缺。这样的实践教学条件难以培养出来拥有先进的现代化生产设备的生产岗位要求的学生,滞后的实践教学条件与先进的现实生产之间出现了严重冲突。为什么企业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但众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却无法找到理想工作,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滞后与先进冲突的实践教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乃必然选择。
首先,加大投入是基础。无论先进的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校内外的生产实习基地,还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都离不开资金投入。尤其是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生均实验设备并未随之增加,反而普遍下降。有些学校可能还用着五六十年代实验设备,但却培养着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二者存在矛盾肯定是必然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受惠的公益事业,资金投入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等多种来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予以解决,尤其是各级政府要真正承担起高职投资的应有责任。
其次,校企合作是关键。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生产联系密切的教育类型,校企合作是其最佳选择。众所周知,现代化的生产企业往往掌握着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学校不可能、没能力、也没有必要购买所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便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应当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从法律、政策、税收、人才使用等多方面建立学校和企业愿意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先进设备使用,满足企业聘用来则能干的人才需求。
[1]刘雅绒.基于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4.
冯跃霞(1969-),女,河南新乡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郎群秀(1966-),男,河南辉县人,河南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11]-JKGHAB-0108),主持人:冯跃霞。
G71
A
1001-7518(2012)21-0078-06
责任编辑 吴学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