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新语文学习杯”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参赛选手用纯净的心灵、真挚的情感和激昂的文字书写着自己炽热的青春。你会在这里看到优秀的获奖作品、大赛评委精妙的点评、获奖选手动人的风采……想和选手“PK”作文?想对作品评头论足?想和大家聊语文、侃作文?赶快加入到《中学生与社会》专栏中来吧,来稿如被刊登将有机会获赠一本精美的大赛作文集!
【初中组作文题】?1. 不妨这样?2. 又一年?3. 停靠
【参与方式】?将你的同题作文、评论,通过电子邮件或平邮寄给我们。(通讯方式请见目录页)
作文的中心话题“不妨这样”,是生活中的寻常用语,其内涵容易把握,不易跑题。正因为“不妨这样”这样的话语,常从我们心里跳出,也常在我们耳边响起,能够引发我们联想到每一个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等等,所以这个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自身个体成长的关注意识和思考能力,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显示出自己的思辨力。由此可见,把“不妨这样”作为比赛题目,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不妨这样”,看似寻常,其实不仅要把握其显性要求,更要挖掘其隐性内涵。
在解读时,必须把“不妨”和“这样”融合在一起。简言之,“不妨这样”,意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或者“最好还是这样,无任何害处”。重点要表现的内容是“这样”,要能通过精雕细刻、工笔细描,定格放大出“这样”的过程,描绘出“这样”的具体事情、生动细节、精彩画面。还要通过抒情议论,表现内心活动、切身体会,写出“这样”的种种益处、人生感悟来,将细节与感悟巧妙合一,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鲜活抢眼,分外出彩。此为显性要求。
如无锡市宜兴实验中学潘烨同学这样描述不经意的一瞥:“马路边的蒲公英顶着毛绒绒的小球,在马路一旁的草地上寂寞地开着。……它们坚挺着瘦小的身躯,在飕飕的秋风中无奈地挣扎,仿佛想在这秋风之中生存又播种下希望的种子……狂风中,我隐约看见,蒲公英的种子随风而起,它们随着这阵风,展开了梦想的翅膀,如雪,如絮,如画,如诗,在空中跳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支舞。”小作者浓墨重彩写“一群被夏季遗弃的蒲公英”,在瑟瑟秋风里依然执著信念、坚守梦想,“让无数等待、无数向往都迎风绽放”。这就是紧扣标题中的“这样”,凸显小作者的关注点、感悟点后,再对这一重点内容作细致描绘,由此,后文的感悟就有了依托,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既然提倡、建议或要求 “这样”,那么與之对应的还有“那样”是什么,文章中应该有所体现,前后形成对比或对照,凸显“这样”的不凡或高妙。所以“不妨”有转折的意味,是语气和缓的“轻转”,这在文中必须有所体现。假如“不妨这样”出自他人之口,给你提醒或建议,则是怀着真诚和善意,透着关切和温和,让你无法拒绝和反对,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如此等等,为隐性内涵。在此基础上,立意、选材、构思还是大有可为的。因此这个作文题,可以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处于山穷水尽之时,得到了父母师长、同学伙伴,或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甚至是路边的蒲公英、院中的一株梅的启示,适时地提醒自己“不妨这样”,让我们走出困境、柳暗花明。正是这些充满善意、满怀关爱的话语“不妨这样”,或许无言的启迪“不妨这样”,时时陪伴着我们成长,让我们少走弯路、错路,同时也让我们学会谦虚、学会接纳、学会尝试。与此同时,也可以写自己对社会、人生、历史、自然等等某些固有认识和看法,但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思想上有了提升,认识上有了转变,发现原有的认识不一定是成熟或者正确的,换个角度看世界,恍然觉得,原来也可以这样……因此,“不妨这样”也意味着变通,意味着尝试,意味着改革,意味着创新。写作主题是建议我们不要墨守成规,不要死搬教条,不要抱残守缺,而应触类旁通,转变思维,与时俱进,从而使立意更加深刻。
另外,值得补充的一点是,在行文思路上,写作不应该一条直线发展到底,而应当突出表现“转折”,凸显“不妨”二字;在手法运用上,前后文应有所对比或对照,凸显“这样”二字。如此一来,文章的魅力便在转折与升华中自然拥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