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宝龙,冯 高,郭新文,张旭丽,刘支平,郑敏娜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8)
绿豆(Vignaradiata L.)是豆科草本植物,属豆科中蝶花亚科中的豇豆属,原产于我国,种植历史悠久[1]。绿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对调剂人民饮食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生物固氮改良土壤、实现农业持续增产具有重要作用[2]。绿豆也是山西省主要的食用豆类,年播种面积在6.7万hm2左右。但在生产中,长期以来的病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常年连作、抗病性品种缺乏和种子带菌等原因,病害发生已经成为影响山西省食用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严重制约着食用豆产业发展和出口创汇[3-4]。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是绿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以开花结荚期受害最重,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叶片很快干枯,轻者减产20%~50%,严重的可减产90%以上[5-7]。目前,生产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等防治措施外,化学防治仍然是减轻该病的关键措施。
本研究通过对3种药剂10种处理的田间小区进行药效试验,以筛选出防治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最佳药剂及方案,为绿豆尾孢菌叶斑病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供试作物为绿豆,品种为同绿1号。
供试药剂有:25%戊唑醇EC(江苏盐城利民化工厂生产)、25%多·霉威SC(山西运城绿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25%嘧菌酯SC(天津市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如表1所示。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3 m×5 m,共3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四周设保护行。
表1 供试药剂用量与处理
试验在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试验地内进行,海拔1 050 m,活动积温为3 500℃。试验地土壤、肥力、水分条件一致,前茬作物为马铃薯,公顷施复合肥450 kg作基肥,追尿素225 kg/hm2。在绿豆播种后42 d开始施第1次药,以后每间隔7 d施药1次,共施药3次。采用背负式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对茎、叶进行均匀喷雾。
1.4.1 调查方法 采用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调查4株,调查全部叶片数,每小区共调查20株。第1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1次施药后7 d、第2次施药后7 d和第3次施药后7,14,21 d调查病级。整个试验期共调查6次,并计算防效,方差分析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性。
1.4.2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分级标准 0级.无可见侵染;1级.叶片上仅有小点状病斑,占叶面积比例小于5%;3级.病斑较小,占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较大,占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大,占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多,互相连成片,占叶面积的76%~100%,大部分叶片枯萎脱落。
1.4.3 药效计算 病情指数(PT)=(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数×9))×100%;防效=(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由表 2可知,播后 42 d后,处理 8,9,10出苗率较好,分别达到93.5%,90.8%和94.3%。处理1和7,2和8,3和9分别采用25%戊唑醇乳油500倍液浸种2 h、25%多·霉威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病情指数较低,但各药剂间差异不显著。
表2 播后42 d出苗率、发病率、病情指数调查结果
由表3可知,参试的10种药剂处理(对照除外)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多·霉威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多·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乳油500倍液浸种2 h+25%戊唑醇乳油600倍液喷雾,相对防效分别达到87.23%,84.85%,82.29%,防治效果较好。用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乳油600倍液喷雾、25%多·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喷雾,相对防效分别为80.34%,78.26%,78.14%。用25%多·霉威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戊唑醇乳油500倍液浸种2 h,相对防效分别为75.34%,74.42%,74.12%。对各药剂处理间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α=0.05上达到了显著水平,在α=0.01上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4)。
表3 不同处理对绿豆病害的防治效果
表4 不同处理对绿豆病害防治效果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由表5可知,在绿豆尾孢菌叶斑病发病初期喷施不同的药剂,对绿豆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处理和用25%多·霉威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多·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喷雾处理分别较对照增产9.0%和8.4%,但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表5 10种药剂处理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证明,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药害,对绿豆生长安全,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多·霉威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多·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乳油500倍液浸种2 h+25%戊唑醇乳油600倍液喷雾和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而且在药剂的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绿豆生长安全。总体而言,防治效果的顺序为:浸种+喷雾>喷雾>浸种。但药剂以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8]。
同朔地区7—9月份气温较高,降水充沛,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绿豆尾孢菌叶斑病侵染扩散。在防治上,首先要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即发现中心病株时,开始第1次喷施药剂,以后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但是,为了避免病菌对上述药剂产生抗性,建议生产上配合其他药剂在田间轮换使用。
[1]段志龙,赵大雷,刘小进,等.绿豆常见病害的症状及主要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9(6):151-152.
[2]程须珍.绿豆抗豆象遗传特性初步分析 [M]//中国绿豆产业发展与科技应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程须珍,杨又迪.RAPD标记在绿豆植物种间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利用[M]//中国绿豆产业发展与科技应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王丽侠,程须珍,王素华,等.绿豆种质资源、育种及遗传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519-1527.
[5]盖钧镒,金文林.我国食用豆类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J].作物杂志,1994(4):3-5.
[6]王桂清,姬兰柱,张弘,等.中国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3):510-517.
[7]Humphry M E,Lambrides C J,Chapman S C,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hard-seededness and seed weight in mungbean(Vigna radiata)assessed by QTL analysis[J].Plant Breeding,2005,124:292-298.
[8]杨殿贤,苑风瑞.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