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 沈祖轩
成绩只是起点
——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丛强
文 图 沈祖轩
每取得一项成绩,都是我科研工作中一个新的起点,意味着将来更多的责任,更高的目标,并更加努力的拼搏。
——刘丛强
刘丛强在野外工作。
翻阅刘丛强获得的科研奖励,让人肃然起敬: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负责)、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候德封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等。2011年,因在科研上的突出贡献,刘丛强获得贵州省科学研究最高成就奖——“黔灵科技贡献奖”,并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每一项成绩,都凝聚了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1996年10月,刘丛强婉言谢绝了导师、世界著名地球化学家增田彰正先生的执意挽留,辞去了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化学系副教授职位,和妻子一道回国。在他看来,科学研究虽然没有国界,但祖国更需要他,家乡更需要他。
一年后,刘丛强按照组织安排,告别妻女,只身一人来到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由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转变为一个需要兼顾和权衡各方面利益的研究所所长。
如何让这个享誉国内外的老所再创辉煌,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地化所的管理和地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瞄准国际地学研究前沿,明确研究所战略定位,大力着手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学科方向,整合研究力量……一系列新举措、新动作带来了地化所的新气象。
2009年,全所人才队伍,从他就任时的8位博士发展到100多位,同时,科研仪器平台建设、争取和完成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水平、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提升,为地化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丛强一心扑在事业上,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在科研方面笔耕不辍。至今,他发表国际SCI收录论文16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二作者论文100余篇;发表CSCD论文300篇,第一、二作者论文250余篇;合著、专著5部,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
作为主要负责人,他组织申请和实施了我国第一个有关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基础研究的国家重要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成为中国科学院单位与地方科研院校合作针对区域生态问题开展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的成功范例。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也为促进喀斯特生态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管理和科研工作繁忙,刘丛强一直坚持带领学生到野外工作、坚持修改学生的每篇论文,重视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们也被他以身作则、科学严谨、奉献科研事业的品质感动。至今,他已经指导和培养了15名博士后、50余名博士、10名硕士。这些学生目前正活跃在全国相关科研和教育单位,在中国地球化学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有3名成为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和省特聘教授、3名获得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19人获教授职称、多人成为相关单位学术带头人和重点培养对象、多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如今,刘丛强及其团队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突出贡献,并获得了中科院、贵州省的多次表彰。面对各类表彰、荣誉称号,刘丛强坦言:“每取得一项成绩,都是我科研工作中一个新的起点,意味着将来更多的责任,更高的目标,并更加努力的拼搏。?”
(责任编辑/孟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