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强 萦绕黔中
——回眸“多彩贵州”8年品牌构建之路

2012-10-21 04:42
当代贵州 2012年27期
关键词:贵州大赛民族

文 图 本刊记者 肖 露 文 媛

文化自强 萦绕黔中
——回眸“多彩贵州”8年品牌构建之路

文 图 本刊记者 肖 露 文 媛

编者按:藏在深闺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方。从2005年起步,“多彩贵州”走出大山走出国门,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8年的生动实践表明,谁改革谁主动,谁改革谁发展。8年的品牌之路昭示,独特的、创新的才是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2005年初春,在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媒体搭台、旅游文化唱戏的运营思路和机制下,一台文化符号鲜明,地域轮廓清晰的主题大赛呱呱坠地,初试啼声。历时8年的“多彩贵州”之路,叩响了贵州沉睡的山门,向世界大综合、大情景、大意象地展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神奇多彩、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姿、民族工艺的精湛绝伦,以及底蕴深厚的多元文化。

初试啼声:探寻文化身份与经济发展大交集

文化建设是一条很长的路。

“黔处天末,崇山复岭,地狭民贫。”这是前人对贵州勾勒的悲情轮廓。地理位置封闭、自然生态多样、民族构成复杂、以及文化历史形成的多元独特,长久以来给外界传递着支离破碎、模糊不清的整体观感。

8月12日,《太阳山》以99.75的高分荣获2012“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新作赛民族舞金黔奖。

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服务业,坚持党政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宜人居住的气候等组合优势,推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决策者用超前的眼光找到了贵州文化的出路。

这是一个次文化元素的梳理、文化品牌的建构过程。贵州由于特殊的地域条件和历史原因,文化身份曾一度模糊而尴尬,而贵州人自身也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主体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塑造过程,同样是梳理贵州精神具象化的重要过程。在贵州,随着地区和族际间的交往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界限正在不断融合并消失。

这是一次文化与经济携手探索的双赢“联姻”。以政府的意图与企业、群众的需求市场为推手寻找到了契合点,活动摒弃了以往惯用的事无巨细皆为行政命令的模式:广告权益拍卖、指定礼品赞助商、现场方阵位置售卖、现场展板、相关歌曲CD出版乃至颁奖晚会门票等,无不运用市场化手段,无不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这是一场异彩纷呈、声势浩大的外宣浪潮。“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下进行,从时间规划到项目流程,从媒体联动到各项招商,每一节点都

是一环紧扣一环。政府借此提升贵州形象,企业获得了广告效应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小试牛刀:刻有“贵州创造”的金字招牌

8月12日,在“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民族民间舞决赛现场,苗族男子群舞《斗牛场上》的演员们,形象的表现了贵州苗族同胞的美好生活。

一个地区如何富了口袋又富脑袋?艺术家如何才能“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如何引导文艺产品“既叫好又叫座”?这些命题,或许一台“贵州创造”的本土文化品牌能够作答。

自中国首个省级文化品牌商标“多彩贵州”注册成功至今,已在特色产业、服务平台、演艺活动和基地项目四大类别十多家企业中使用,直接推动了贵州演艺、传媒、金融、白酒、茶叶、房产等产业的发展,拉动投资4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以文化品牌统合多方产业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多彩贵州风》自2005年公演以来,这个本土原创精品已代表贵州先后赴28个国内大中城市巡演并出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2000余场,观众逾180万人次,创造了贵州演出市场前所未有的业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05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举办期间,其官方域名网站点击率多达3500多万次,大赛进入决赛阶段,贵州电视台直播时段的收视到达率曾飚升到39%,创下该台历年来收视到达率之最,如此人气,在建国以来的贵州确属罕见。

2006年,“国酒茅台杯”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突出“民族风情”、“走进原生态”主题,大赛足迹遍布上海、广州、香港、北京。同年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展开全国巡演,并赴俄、英等国演出,把贵州风、贵州魂、贵州民族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于海内外。这一年,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51.8%和54.1%。

2007年,“黄果树杯”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首创“贵州原生态舞蹈”类别,参赛各类舞种皆以贵州元素展示艺术魅力和文化张力,充满了浓郁的“贵州味”。10万民众参与,创造了中国舞蹈史上的‘吉尼斯之最’,10万群众舞动“多彩贵州”,树起了一座舞蹈艺术群众化的丰碑。

2008年,“中天城投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延续创新思路,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深刻剖析“多彩贵州”品牌的文化内涵。

民族民间舞《穿新鞋》演绎了贵州少数民族姑娘们多情的风姿。

200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参与“中天城投杯”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主办,依托大赛推陈出新,我省代表队在“荷花奖”比赛中收获了2金2银3铜、第五届央视舞蹈大赛上收获1金l银的好成绩,实现了贵州舞蹈节目的历史性突破。

2010年,“中天城投杯”多彩贵州小品大赛充分展示了贵州样式的地方戏曲。业界称,多彩贵州小品大赛为整个西部戏剧艺术带来发展繁荣的生动体现。

2011年,“中天城投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在黔中大地如火如荼进行时,“多彩贵州”获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文化贡献奖和中国最佳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奖两项大奖。

2012年,“中天城投杯”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首次在全国设立5个海选点,并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发出的唯一省级卫视全国舞蹈选秀类节目通行证,使这一地方性赛事“升格”为全国赛事。

“回首8届大赛,侧重点各有不同。对贵州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开挖的深度广度有别,参与者与观众的心理状态也有变化。但有一点始终如一,那就是对创造贵州高原文明的历史主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崇敬。让祖祖辈辈深居山沟、田野、穷乡僻壤的贵州各族人民的文化珍品、绝品,昂首阔步地进入现代文明的大雅殿堂,这些瑰宝今天都已成为我们打造贵州名片的重要元素。大赛让贵州人产生从未曾有过的扬眉吐气,重新唤醒民族文化复兴的意识。这是千金难买的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事。”贵州日报社原社长刘学洙如是说。

激扬志气:唤醒民族文化记忆的视听盛宴

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15年,文化产业要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多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布局,形成多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结构,重点实施好“六个一批”文化产业工程,推动文化与旅游、与科技、与创意、与金融、与贸易的融合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在追求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艰难历程中,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立足发展、源于实践、契合时代,既是贵州建省600年来悠久历史的积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贵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8年来,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让贵州之美走出深闺:热情奔放的苗族飞歌、神秘的傩面舞、天籁般的侗族大歌以及独特的布依族山羊舞,岜沙苗族生一个孩子就种下一棵树的生命故事,无不震撼观者心灵。这台取材于贵州本土的《多彩贵州风》正是因为坚持打“民族牌”走自己的路,才成为外地游客乃至本省人了解贵州风情的一道文化大餐。独有的地域艺术形式、风俗习惯、绚丽服饰随着这个文艺品牌羽翼的日渐丰满,成为全国民族歌舞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实实在在发挥着文化产业“转方式、优结构、壮总量、扩消费、增就业”的作用。

随着“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声誉日隆,“多彩贵州”品牌成为具有地标意味的重要软实力。如果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世界性”也应该独具“地方性”,而“地方性”就在我们身边。8年来,“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作为一个文化现象,一种文化符号,已日渐定格为贵州大地上的文化记忆。

贵州文化不再孤立“独舞”,不再纯粹“自娱”,而是朝着更宽广的领域,寻求可开发的源泉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在贵州推出《多彩贵州风》之前,邻省有着《云南映象》、《印象刘三姐》的耀眼品牌,贵州人不由得发出“我们有什么?”“我们是谁?”的感叹和疑问。时至今日,“多彩贵州”品牌以其坚韧扎实的群众基础和清晰敞亮的文化符号给出了结论:我们有《多彩贵州风》!

一个较成熟的区域性文化产品,在转化为最具发展前景和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现实产业后,必将成为特定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更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强劲载体。

借船出海:精心策划“注意力经济”营销

阿玛蒂亚森经济学奖得主陈云对当今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未来30年,谁把握了注意力,谁将掌控未来的财富”。

从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开始,贵州的多民族文化频繁亮相于海内外观众视野,截止2011年,共有35万余人次报名参加各级赛事,各类比赛达8500余场,近3000万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各级电视台录播、直播2000余场,电视观众累计达数亿人次。

事实证明,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文化发展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先导力量、带动力量,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也完全能够在文化建设方面大有作为。《人民日报》刊文评论道:“‘多彩贵州’仅仅是贵州为打响文化旅游发展品牌倾智谋、出举措的一个缩影。”2011年,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考察贵州时指出:“要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中实现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这块金字招牌的背后,贵州散发出来的魅力、显示出来的潜力,已大大超出了舞台本身。比如具有民族情结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彝族“阿朵”、“奢香夫人”,比如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乌蒙魂”、“王若飞在狱中”、“遵义会议”、“扩红贵州”,这些飞翔于黔中大地上的野与媚、精与魂,都是成功文化产品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精心策划的“注意力营销”。

回溯“多彩贵州”走过的8年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场文化盛事开启了贵州的“文化盛宴之风”、“形象展示之风”、“文化自觉之风”。

贵州人已经可以骄傲又自信地说:我们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独特自然景观,被称为“千瀑之省、漂流之省”;我们多民族的原生态文化魅力无穷。苗、布、侗等17个世居民族,形成多彩贵州独特的文化大观园,被誉为“文化千岛”;贵州是当年红军长征经历时间最久、路线最长、故事最多的省份,我们的红色文化举世无双;我们这里是天然的大氧吧,凉爽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扬帆远航:从单纯载体到形成气象的文化嬗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

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贵州旅游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旅游业是一把手工程”的发展切入点已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识,加快推动了“多彩贵州”系列衍生品辐射到各个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给贵州带来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塑造了一个个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2012年4月23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贵州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说:“‘十一五’以来,贵州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达34.3%,这么快的增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很少有的。”

有经济学家判断,社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美国文化的输出仅凭好莱坞电影就能风行世界,而我国享誉全球的拳头文化商品则寥寥无几。文化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谁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拥有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动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2008年1月,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系统化的商标注册申请,商标申请工作已于2012年内全部完成。这似乎意味着,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将得到更好的维护和提升,发挥出更好的品牌效应。

在文化多元、传播渠道多样的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文化,如果不掌握市场、不赢得受众,是没有力量的。贵州文化的勃兴,大大提振贵州人谱写“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新篇章的信心和决心。

“多彩贵州”不再仅仅是一枚文化符号。时代的脚步始终提醒着我们,成功的变革,往往是从人本身开始。站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贵州人以“自觉认清使命谋发展”、“自信找准优势促发展”、“自强立足本身求发展”的志气和信心,重新审视身边绚烂的民族文化,多彩的民族资源“富矿”这些核心文化机体,从建立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自信,进而上升到立志要以文化自强,促进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形气转续,变化而嬗。”从文化“新载体”到文化“新气象”,只要谋思路、想办法、肯坚持,贵州就完全可能走出一条体现自身特色的文化振兴之路。

8月29日,2012“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舞艺超群》第二季全国12强选手正在进行12进8淘汰赛的紧张彩排。 图为双人舞《马背上的爱情》。

(责任编辑/付 松)

猜你喜欢
贵州大赛民族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贵州,有多美
MINORITY REPORT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说谎大赛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