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处方应付的变化与建议

2012-10-20 11:59卫生部北京医院100730肖耀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4期
关键词:药名旧版处方药

卫生部北京医院 (100730)肖耀军

2011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已于2011年10月颁布实施[1]。这部在1983版《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基础上,经过数年的调研、讨论,多方征求意见与修改才完成的。它的颁布实施,使北京市的中药饮片调剂有了适应新时期中药调剂实际情况的全新的规则与程序,使其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新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对中药饮片调剂的相关程序和法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旧版《规范》做了大量的查遗补缺,尤其对中药饮片的不规范名称做了大量的删减。中药饮片处方应付常规更是饮片调配工作的依据。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观念,对饮片调配工作的影响很深,因此学习好新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任务就显得十分紧迫。本文按新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处方应付常规的分类方法,与旧版《调剂规程》逐项进行了对比分析,将有变化的地方单独列出,以利于调剂人员尽快掌握。

1 处方直写药名,应付炮制的品种

1.1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即付清炒的品种增加1种(见附表1)。

1.1.1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 增:北山楂。删:山查、东山查、麦蓝子、焙杏仁、家苏子、净槐花、蔓荆子炭、京子炭、京子。

1.1.2 其他变化 旧版《调剂规程》中的黑牵牛子、白牵牛子在此次修订中统一归入牵牛子项下。

1.2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即付麸炒的品种增加2种(见附表2)。

1.2.1 删减1种 三棱。

1.2.2 处方名称(正名)的变化 “神曲”改为“六神曲”。

1.2.3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 增:薏苡米、苡仁、苡米、炒薏苡仁、炒苡米。删:瓜犀子、结瓜子、枳壳、炒椿樗。

1.2.4 其他变化 苍术在旧版《调剂规程》中原为炙的品种。

1.3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或制)即付烫制的品种增加3种(见附表3)。

1.3.1 删减2种 茅苍术、肉豆蔻。

1.3.2 处方名称(正名)的变化 在旧版《调剂规程》中,处方名称“阿胶”付“蛤粉烫阿胶” 此次修订改为处方名称“阿胶珠”付“蛤粉烫阿胶”。

1.3.3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 增:玄武版。删:烫狗脊、烫骨碎补、烫鹅枳实、阿胶、贡胶、烫龟板、玄武板、川山甲。

1.3.4 其他变化 在旧版中炮姜原为付炭的品种;干蟾原为付炙的品种。

1.4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即付蜜炙的品种删减2种:黄芪、瓜蒌皮。

1.5 处方直写药名(或炙)即付酒炙(制)的品种增加1种(见附表4)。

1.5.1 删减3种 何首乌、蕲蛇肉、清宁片。

1.5.2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 增:炙苁蓉、苁蓉、炙山萸、炙乌蛇、炙蛇蜕、炙蕲蛇、炙胆星。删:淡大云、寸云、冬青子、山萸、枣皮、蛇蜕、祁蛇、酒炙蕲蛇肉。

1.6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即付醋炙(制)的品种增加4种(见附表5)。

1.6.1 删减1种 大戟。

1.6.2 处方名称(正名)的变化 元胡改为延胡索。

1.6.3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 增:炒三棱、醋炙三棱、炙元胡、小青皮、四花皮、四花青皮、炙五灵脂。删:肥甘遂、文术、温术、净芫花、炙五味、西五味、糖灵脂、炒鸡金、鸡皮、鸡膍胵、熏陆香。

1.6.4 其他变化 大戟分为红大戟和京大戟;五味子分为五味子(北五味)和南五味子;旧版中三棱原为付麸炒的品种。

1.7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即付盐炙的品种增加1种(见附表6)。

1.7.1 处方名称(正名)的变化 葫芦巴改为胡芦巴;益智仁改为益智;桔核改为橘核。

1.7.2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 增:炙茴香、炙车前子、盐蒺藜、盐杜仲、盐炙杜仲。删:破故子、怀故子、益智、吉力、吉莉、吉苈、盐炙白蒺藜。

1.7.3 其他变化 在旧版《调剂规程》中杜仲原为付炭的品种。

1.8 处方直写药名(或煅)即付煅制的品种增加4种(见附表7)。

1.8.1 删减1种 寒水石。

1.8.2 处方名称(正名)的变化 煅白矾改为枯矾;禹粮石改为禹余粮。

1.8.3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 增:煅禹余粮、慈石。删:牡力、粉龙骨、青龙骨、海石、灵磁石、活磁石、炙磁石、钉头赭石。

1.8.4 其他变化 本栏目中的白石英、自然铜、赤石脂、紫石英、磁石、赭石在处方药味应付中首次注明了“醋淬”;阳起石首次注明了“酒淬”。

1.9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炭)即付炭制的品种删减2种:炮姜(入烫制)、杜仲(入盐制)。

1.9.1 处方名称(正名)的变化 血余改为血余炭。

1.9.2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 增:蕲艾炭、南楂炭。删:祁艾炭、祁艾、棕板、椶炭、乾漆、煅干七。

1.9.3 其他变化 本栏目中的艾叶在处方药味应付中首次注明了应付“醋艾炭(外用付生)”。

1.10 处方直写药名(炙或制)即付制(炙或炒)的品种增加4种(见附表8)。

1.10.1 删减3种 苍术(入麸炒)、干蟾(入烫制,改处方名称为“制干蟾”)、虎骨。

1.10.2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 增:制川乌、制草乌、制巴戟天、制半夏、炙清夏、炙羊藿、煨肉豆蔻、吴萸。删:赤首乌、酒制何首乌、桶远志、烫肉豆蔻、肉豆蔻、玉果、肉蔻、吴芋珠、吴芋、枝子温朴、如意朴、靴角朴、老朴根。

1.10.3 其他变化 旧版《调剂规程》中处方药味应付中的炙天南星、炙川乌、炙草乌、炙白附子、炙巴戟天、炙天南星、炙远志、炙吴茱萸、炙硫黄在此次修订中将“炙”改为“制”;炙半夏、炙清半夏改为法半夏、清半夏;炙栀子、炙厚朴改为姜厚朴、姜栀子;肉豆蔻原为付烫的品种;何首乌原在酒炙项下。

1.11 处方直写药名,付净选或加工品(注:此系新增条目,内容除大豆黄卷、淡豆豉、铜绿为首次收录外,其他品种均从旧版《调剂规程》“(三)调剂处方、需切制、修治的品种”中分离而来。)增加3种(见附表9)。

1.11.1 处方名称(正名)的变化 银朱改为银珠。

1.11.2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 删:贡硃砂、镜面砂、赤丹、焰硝、彰丹、黄丹、腻粉、靛粉、水粉、银朱、金炉底靛花、童秋石、洋冰、续随子、肥鼠子、肥江子。

附表1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即付清炒的增加品种

附表2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即付麸炒的增加品种

附表3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或制)即付烫制的增加品种

附表4 处方直写药名(或炙)即付酒炙(制)的增加品种

附表5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即付醋炙(制)的增加品种

附表6 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即付盐炙的增加品种

附表7 处方直写药名(或煅)即付煅制的增加品种

附表8 处方直写药名(炙或制)即付制(炙或炒)的增加品种

2 处方药名已注明炮制的要求,应按要求调配的品种

2.1 处方药名注炙,应付蜜炙的品种增加2种(见附表10)。处方常用名(别名)删:炙皮草、炙粉草、炙国老、炙南白前、炙七爪、炙贡桔红。

2.2 处方药名注酒,应付酒炙的品种删:炒黄芩、酒栢。

2.3 处方药名注醋,应付醋炙品种同旧版《调剂规程》无变化。

2.4 处方药名注盐,应付盐炙的品种删:盐砂仁。

2.5 处方药名注姜,应付姜炙的品种增加2种(见附表11)。

2.6 处方药名注土,应付土炒的品种增加1种(见附表12)。处方常用名(别名)增:土川芍、土芍药。

2.7 处方药名注煅,应付煅制的品种增加1种(见附表13)。删减煅白矾(改正名为“枯矾”,转入“直写药名即付煅制”项下)。

2.8 处方药名注炭,应付炒炭的品种增加5种(见附表14)。

2.8.1 处方名称(正名)将贯众炭改为绵马贯众炭;大小蓟炭改为“大蓟炭”和“小蓟炭”。

2.8.2 处方常用名(别名)删:生地炭、均青皮炭、广皮炭、管仲炭、二蓟炭、大小蓟炭。

2.9 处方药名注焦,付炒焦的品种将焦枣仁改为焦酸枣仁、焦薏米改为焦薏苡仁。

2.10 处方药名注炒,付清炒的品种(系新增条目,见附表15)。

2.11 处方药名注炒,付麸炒的品种(系新增条目,见附表16)。

2.12 处方药名注煨,付煨的品种增加2种(见附表17)。

2.13 处方药名注霜,付霜的品种增加1种(见附表18)。删减4种即千金子霜(入“直写药名付净选或加工品”项下)、巴豆霜(入“直写药名付净选或加工品”项下)、苏子霜、柏子仁霜。

2.14 处方药名注胶,付胶类品种(系新增条目,见附表19)。

2.15 处方注明生,付加工品(系新增条目,见附表20)。

3 处方直写药名(或生)应付净选加工的生品的品种

3.1 更改1种 旧版《调剂规程》中为写人参付红参(见附表21)。

3.2 增加129种[括号内为处方常用名(别名)] 川木香、山药(生山药、薯蓣、淮山药、怀山药)、木香(云木香、广木香)、白蔹、白药子、生地榆、生何首乌(生首乌)、生白术、当归身、红景天、金荞麦、苦参、细生地、穿山龙、虎杖、高良姜、黄芪(生黄芪、生芪、黄耆、绵黄芪、口芪、北芪)、红芪、麻黄根、徐长卿、川木通、木通、天仙藤、石楠藤、青风藤、海风藤、锁阳、广金钱草、广藿香、广藿香叶、透骨草、马鞭草、车前草、铁皮石斛、马齿苋、垂盆草、肿节风、委陵菜、老鹳草、细辛、墓头回、倒扣草、鸭跖草、零陵香、紫花地丁(紫地丁、犁头草、如意草)、石楠叶、广陈皮(新会皮、广皮)、瓜蒌皮(栝蒌皮)、生枳壳、生南楂、生杜仲、白鲜皮(白鲜皮片、北鲜皮、鲜皮)、合欢皮、苦楝皮、关黄柏、马鹿茸(青毛鹿茸)、灵芝、茯神、没食子、红参(红人参、红参片)、高丽红参(高丽参、别直参)、生姜(鲜姜)、猫爪草、生枇杷叶(生杷叶)、生艾叶、蓼大青叶、生槐花、生槐米、松花粉、鸡冠花、金莲花、扁豆花、荷花、葛花、川椒目(椒目)、大风子、木鳖子、白扁豆衣(扁豆衣)、白果仁、生芡实、生酸枣仁(生枣仁)、生南山楂(生南楂)、生蔓荆子、生王不留行(生王不留)、生菜子(莴苣子、莴苣菜子)、生薏苡仁(生薏苡、生苡仁)、石莲子、石莲肉、石榴皮、母丁香(鸡舌香)、乌枣(焦枣)、红豆蔻、西瓜翠、皂角子、苦楝子、使君子、使君子仁(使君子肉)、急性子(凤仙花子)、茺蔚子(益母草子、三角胡麻)、韭菜子、蛇床子、雄黑豆、粳米、南鹤虱、蕤仁、马宝、九香虫、体外培育牛黄、生瓦楞子(生瓦楞)、壁虎(守宫)、珍珠、海龙、蜈蚣、人工麝香、大青盐、生禹余粮(生禹粮石)、生白石英、生龙齿、生硫磺、生紫石英、生磁石、生赭石、生阳起石、石燕、玛瑙、胆矾(蓝矾)、滑石粉(滑石)、百草霜、紫河车。

附表9 处方直写药名,付净选或加工品增加品种

附表10 处方药名注炙,应付蜜炙的增加品种

附表11 方药名注姜,应付姜炙的增加品种

附表12 处方药名注土,应付土炒的增加品种

附表13 处方药名注煅,应付煅制的增加品种

附表14 处方药名注炭,应付炒炭的增加品种

附表15 处方药名注炒,付清炒新增条目

附表16 处方药名注炒,付麸炒新增条目

附表17 处方药名注煨,付煨增加品种

附表18 处方药名注霜,付霜增加品种

附表19 处方药名注胶,付胶类品种新增条目

附表20 处方注明生,付加工品新增条目

附表21 新版与旧版比较更改品种

3.3 处方名称(正名)更改23处[括号内为原处方名称(正名)] 巨胜子(南苣蕂子)、山豆根(广豆根)、土木香(青木香)、绵马贯众(贯众)、重楼(七叶一枝花)、萆薢(粉萆薢)、柴胡(北柴胡)、大血藤(红藤)、忍冬藤(金银藤)、油松节(松节)、檀香(枟香)、白英(白毛藤)、北败酱(败酱草)、北刘寄奴(刘寄奴)、枸骨叶(功劳叶)、西洋参(洋参)、两头尖(竹节香附)、珠子参(珠儿参)、鬼箭羽(卫矛)、代代花(玳玳花)、西青果(藏青果)、黑豆(黑料豆)、鱼脑石(鱼枕骨)、金钱白花蛇(白花蛇)、马蛇子(马舌子)。

3.4 处方常用名(别名)的变化[括号内为处方名(正名)] 增:白胶香(枫香脂);黄菊花、黄菊、滁菊、杭菊、贡菊(菊花);二花(金银花);松贝、尖贝、青贝(川贝母);狗鞭(狗肾);南巨胜子、南巨胜(巨胜子)、紫参(拳参)。删:刁芎、玉金、白芨、白芨片、紫贝天葵、紫背天葵、干薑、牛夕、一包针、蒌根、赤箭、定风草、皮草、皮甘草、国老、万草根、毛根、龙膽草、乾地黄、西防风、木防己、广防己、管仲、毛知母、大活、肉独活、薑黄片、泡参、血见愁、红茜根、铁丝根、铁杆灵仙、欎金、荠苨、草河车、西大艽、左秦艽、大艽、乌扇、元宝贝、大贝、西银柴、子苑、香藁本、钩丁、钩藤勾、钩屯、鸡血屯、密花豆、薛荔、络石藤、络石丁、首乌丁、首乌屯、真寄生、枟香、驴扎嘴、刺蓟、刺结子、刺儿菜、火香、急性子秧、木则草、蛇舌草、山黄连、细米草、并头草、牙刷草、半枝莲、紫参、石打穿、止血药、龙芽草、雀儿卧蛋、石松、旋复花秧、黄食草、醒头草、香茹、一见喜、榄核莲、川心莲、萝卜英、猪牙草、斑种草、石胡荽、黄花地丁、龙脑薄荷、巨麦、细黄草、火石斛、番白草、山葱、谷精珠、荷鼻、七爪红、生东山楂、生查片、香元、金钱松皮、刺五加、杠柳皮、黄蘗、苦枥白蜡树皮、刺桐、水牛角片、羚羊、羚羊片、羚羊镑、裙带菜、真云苓、海蒿子、羊栖菜、粉光参、原皮参、假贝母、香三奈、三奈、肥仙茅、仙毛、光茨菇、老鸦瓣、朱砂七、仙人掌、沿阶草、黄独、西紫草、南紫草、稻草须、伽楠沉、落水沉香、大盔沉、小盔沉、海楠沉、鬼箭、祁艾绒、天蓬草、参叶、蓝靛叶、靛青叶、木芙蓉叶、万年青、还魂草、丁茶、双叶、泄叶、大花丁香、紫丁香、月月红、染指甲草花、红兰花、二宝花、芥穗米、夏枯头、白莲须、北野菊、紫霄花、大料、黄炉贝、练实、槟榔毛、大夫毛、南枣、马蔺、核桃墙、臭椿角、臭椿实、线麻子仁、红蓼子、榼藤子、南苣蕂子、南苣蕂、炒扁豆、冬葵子、桂元、桂元肉、元肉、罗勒、矮糠子、金豆须、正乌梅、酸梅、地膚子、赤豆、赤包、连壳、青召、云台子、沙吉力、亚腰葫芦、老松塔、橄榄、必菝、山鸡椒、必澄茄、广砂仁、正壳砂 、古月、柿子把、倭瓜子、力枝核、香铃子、香椿花、小李仁、拐枣、金钩梨、高粱米、婆罗子、天师栗、婆娑子、瘪小麦、八月瓜、玉知子、鸭蛋子、苦参子、黑料豆、大麻子、必麻子、挂金灯、红姑娘、酸浆、潞陆通、九孔子、枫球子、六通、橘子络、广橘络、凤尾桔络、粟奴、土元、苏土元、土别、肚倍、角倍、蚯蚓、淡全虫、蝙蝠粪、牛虻、茧壳、蚕矢、真珠母、对海马、袜那、乌贼、墨斗鱼骨、螳螂子、桑蛸、鹿鞭子、野兔粪、虫蛟、紫蛟、赤蛟、贝尺、绶贝、麻舌子、丽斑、麻蜥、蝉退、仙人衣、铁胆、吊胆、墨胆、铜胆、菜花胆、寸香、麝香肉、当门子、射香、千层纸、石螃蟹、生石羔、血琥珀、苏琥珀、云珀、滑石渣、马屁勃、竺黄精、竹黄、雪竭花、老芦荟、洋芦荟、枫树脂、广雷丸。

4 处方注明“鲜”,应付鲜品的品种(系新增条目)

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鲜芦根、鲜茅根、鲜石斛、鲜石菖蒲、鲜生地。

5 小结与建议

新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较之旧版《规范》有了很大提升,同《中国药典》[2]、《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3],尽量保持一致是其显著特点。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特提出以下建议:①处方药味应付中有的处方名称仍未使用《中国药典》、《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4]规范名称等。②对于《中国药典》[5]和《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未收载或已取消的品种是否不宜再收载。③有的名称印刷有误。④索引存在有遗漏和字头笔画不对。应设汉语拼音索引,以便于查找。

猜你喜欢
药名旧版处方药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国家药监局关于蒲地蓝消炎片、红花逍遥片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2年第8号)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药名
买药
网购处方药 分情况区别推开
网购处方药与现行法规冲突吗?
药名戏与《牡丹亭》
散议中药药名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