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旺入淡出,学训交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①

2012-10-19 10:55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闫立媛王珑
中国商论 2012年35期
关键词:交融学期旅游业

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闫立媛 王珑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旅游专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上世纪80年代旅游业就已经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各院校根据旅游业需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并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专家学者也针对旅游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是旅游专业毕竟是一个年轻的专业,旅游业本身的动态性增加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因此目前关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这为旅游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同时也说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进行研究。旅游专业应该具有一个普适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的实践教学与学生顶岗实习,使我们初步探索出“旺入淡出,学训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旺入淡出,学训交融”模式界定

已有文献中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界定的为数不多,其中黄继元(2003)的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他在文中指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旅游专业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所实施的教育组织原则和方式,它包含了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教学管理模式、毕业生就业模式等。”[1]该定义较为详细全面,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黄继元的定义中“教育组织原则和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核心问题,它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核为“教育组织原则”和“教育组织方式”,即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首先要明确确立的依据,其次要明确如何按照这种原则进行教育教学的组织。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的依据之一是旅游业的需要,目前各旅游院校、专业均按照这一原则来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意味着在“教育组织原则”上已无需探讨。我们发现各模式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即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说明各学校、专业旅游企业很重视旅游业的终极需要。但是却忽略了旅游业的过程需要,即旅游业存在一个淡季、旺季流转的过程,因此百花齐放的“教育组织方式”中只有少数学者注意到了这一问题[2]。

针对旅游业淡旺季流转特点,旅游专业可以采取“旺入淡出,学训交融”人才培养模式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使专业与企业逐渐达到无缝对接。该人才培养模式采用长(3个月以上)短(1个月以内)结合的办法,在保证教学总目标完成的条件下,灵活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以三年制高职旅游专业为例,可将原来的三学年六个学期,改为三学年八个学期,利用第一、第二学年暑假到十月份的旅游旺季增加两个顶岗实训的实训学期(各3.5个月),在春季学期的“五·一”安排三周实习,实现旅游旺季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旅游淡季回到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使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交融,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相互嵌入,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契合,详见下图:

图1 “旺入淡出,学训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2 “旺入淡出,学训交融”人才培养模式优势

与以往其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旺入淡出,学训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优势。

2.1 有利于形成旅游企业人才储备库,及时为旅游业输送人才

旅游业淡季旺季流转的特点,使得旅游企业在人才储备上出现困境。按照旺季人员需求的标准来储备人才,势必给企业资金带来沉重的负担,很多企业不愿意或无力承担这样的负担;按照淡季人员需求标准来储备人才,无疑无法满足旺季人员需求。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旅游业员工呈现出较大的流动性。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员工储备窘境及流动性更加明显。旅游专业实行“旺入淡出,学训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旅游企业提供一个人才储备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旅游企业摆脱员工储备进退两难的窘境,同时也降低了员工流动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2.2 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提升

该人才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习逐渐过渡,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旺入淡出,学训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很好地展示了这一过程: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学习,奠定专业基础,同时通过各种实训手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第三学期的实训;实习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回学校学训,在校园内继续提高自己理论知识,同时对实习中业务实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弥补不足;第五学期则实行学训实习交替进行;经过第六学期的实习,第七学期学训之后,第八学期学生进行就业顶岗实习。因此该模式中理论知识学习、实操能力训练循序渐进,从第一学年到第三年逐渐加大学生实习时间,使得学习、实训、实习相互交融,克服了以往学习与实习完全分开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符合学生认知、实操规律,更符合旅游人才培养规律。

2.3 有利于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实习满意度

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对于旅游专业来说毋庸置疑,学生也认为专业实习十分必要,但是实习满意度却不高[3]。以往学者对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如蔡洁[4]、周全霞[5]、朱伟[6]、徐昌贵[7]等研究表明实习内容、实习薪酬等是影响实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SPSS17.0、AMOS17.0软件对回收的18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证实实习内容、实习工资等是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我们将另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因此,实行“旺入淡出,学训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企业效益最好、工作最繁忙的情况下进行实习工作,虽然工作量相对来说较大,但它避免了旅游淡季实习时所遭遇的实习内容无聊和实习薪酬较低的境况,从而使学生实习内容更加充实,实习收入得到相应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实习满意度的提高。

因此可以说“旺入淡出,学训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校企双赢的一个有效保证,它既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又使学训、实习无缝对接,从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旅游专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3 “旺入淡出,学训交融”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虽然“旺入淡出,学训交融”培养模式具有其他培养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它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3.1 专业教师面临着多重挑战

该模式下专业教师首先面临的是实训部分的挑战,虽然迄今为止,各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锻炼,但是各院校受编制所限,教师下企业仍存在较大的难度,致使实战经验相对缺乏,因而教师在面对实习回来后的学生时,实训方面可能面临着挑战。其次,课堂理论教学亦可能存在挑战。由于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理论一般是较为成熟、为行业企业、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由行业企业多次反复实践而证实为有效的理论,所以可能不能解决或解释行业中新出现的现象问题。再次,专业教师一边负责学校的教学,一边承担学生实习指导工作,同时肩负着科研的压力,难免顾此失彼。

院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根据本专业师资情况做好规划,制定相应制度,尽可能地解决专业教师面临的问题,如: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一同下企业,缓解师资不足问题;为教师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教师了解专业与行业前沿信息。教师自身也要积极面对挑战,培养自己终身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行业企业最新资讯,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提升实训教学能力。

3.2 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挑战

“旺入淡出,学训交融”模式虽然能保证教学总体目标完成,但学期较为灵活,以三年制高职院校为例,需要八个学期,而一般院校都是六个学期,其他专业一般不具备旅游业淡旺季特点,因而该模式所需要的学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课程设置也需要根据该模式进行调整,给教学安排与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执行该模式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索,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试行后可制定规章制度,逐渐形成一个常态管理。由于学期特殊性,学生的住宿、学生活动等都是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挑战,需要相关部门灵活应对。

3.3 学生角色转变能力面临着挑战

“旺入淡出,学训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旅游人才培养规律,但是它对学生适应能力提出挑战:学生需要从学校到企业,再从企业到学校,循环往复多次,这要求学生要多次完成从学校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生,企业实习生到学校学生的角色转换,而且有时转换较为频繁,需要学生多次进行心理、行为调整。

面对这一挑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招生简章注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并说明它的特色;入学之初将该模式逐渐渗透给学生;课堂教学适当加大实训比例;实习前做好动员工作,实习后做好总结工作,引导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对适应能力弱的同学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使其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1]黄继元.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探讨[J].旅游学刊,2003(12).

[2]古光甫,巴世光.“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4).

[3]闫立媛.基于情绪理论的旅游专业实习管理策略初探[J].北方经贸,2012(3).

[4]蔡洁.从实习满意度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成人教育,2012(8).

[5]周全霞.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

[6]朱伟.论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及对策新[J].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7]徐昌贵,王丽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交融学期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真美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