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视阈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初探

2012-10-19 10:54天津财经大学彭飞
中国商论 2012年3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技能人才

天津财经大学 彭飞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体育经济开始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尤其借助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东风,我国建设完成了一批专业体育场馆并对社区基础体育设施进行了完善。同时,人们也开始由原来单纯地欣赏体育赛事转变为热衷于亲身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凭借这一良好发展机会,体育经济规模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8至2009年,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20%,截至2010年末已高达281.2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将超过4000亿元。体育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给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能够优化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出能够服务于全面健身活动的体育专业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横亘于各高校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1 体育经济下社会体育专业面临的新挑战

翻阅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体育经济最先产生于英国,随后迅速在西方发达国家内得到普遍发展。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西方发达国家中体育经济规模均已达到百亿美元以上,而美国的体育经济规模更是早已跨越了千亿美元的门槛,对美国的经济贡献率已高达11%,由此可见体育经济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虽起步较晚,但近十几年各体育项目在单项世锦赛、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上争金夺银,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并且接连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的明星运动员。同时,在大众体育推广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社区中心公园随处可见正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人们的健身热情空前高涨。由此带动了我国体育经济随着体育产业的繁荣而呈现蓬勃迅猛发展的势头。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对于体育人才尤其是能够服务于全面健身活动的体育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该主动出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勇于接受挑战,及时调整专业培养人才思路,对现有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包含以下三点:

1.1 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社会体育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满足广大健身市场对体育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而新增设的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教育部对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较为宽泛,仅要求培养出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体育工作的人才,对于进一步的细化要求并未给出。由于没有明晰的培养目标,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目前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仅具理论高度,但具体内容模糊不清,课程设置上只追求广度不追求深度,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通病。由此导致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比不上高校其他传统专业学生,专业技术比不上运动训练等专业体育学科学生,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形势严重脱节,更遑论是否能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当前经济形势紧密联系起来,认清当前经济需求,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既了解体育运动特点与相关技能,又能够兼具组织、经营管理知识的满足当前经济需要的能够服务于全民健身活动的体育专业技能型人才。

1.2 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训练

当前经济形势下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学生具备熟练运用自身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在体育经济环境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比其他相关专业人才更具竞争力的本质所在。但是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所教授的专业课程内容却与体育教育专业所学课程如出一辙且由于社会体育专业还需兼顾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严重的挤占了专项技能课程的授课时数,这就直接导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出现专项技能偏低的情况。

然而现实经济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从事健身技能咨询或进入健身俱乐部从事相关工作,这就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项技能才能够满足现实要求。因此,各高校应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使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与专项技能比翼齐飞,才能顺应现实经济形势,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1.3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随着体育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来说,仅仅掌握书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论型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形势的现实需求,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精通体育知识与发展规律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必然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而要达成这一要求,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积累知识时,不仅要夯实自身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实践反向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达到积累实践经验,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目的。

面对以上新经济形势所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各高校应尽快进行社会体育专业改革,优化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抓住体育经济高速发展机遇,切实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2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2.1 明确培养目标,找准人才定位

在体育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在立足于教育部《专业目录》中规范与要求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形势,以当前现实经济需求为导向,明晰本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将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开来,突出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将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重点转向商业体育服务范畴。

同时,面对当前全民健身意识提高、健身俱乐部等场所迅速发展的现实情况,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以培养既了解体育运动特点与相关技能,又能够兼具组织、经营管理知识的体育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为首要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使社会体育专业做到与社会经济现实接轨,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形势需求,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2.2 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社会体育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安排缺乏本专业特色以及课时分配不当的问题,各高校应加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建设,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定位以及就业方向等因素,合理优化课程设置。首先应重视公共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其次,要保证专业技能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在确保教育部相关课程授课时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专业课授课时数并将专业课内容细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以及专业实践课三个模块,突出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借由各类专业课从不同侧重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素养、强化专业知识以及提高体育专项水平。最后,丰富选修课内容。将选修课划分为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其中对于专业选修课应该定位为对学生专业课中所学技能的再提高,而跨专业选修课则应立足于着力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

2.3 提高实践能力,建立教学基地

当前经济环境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技能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水平的高低离不开学习过程中的日积月累。为此各高校应完善自身硬件条件,着力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如:联系体育场馆,通过工作人员介绍或是直接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赛事或是文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去,培养锻炼学生的组织及实践能力。也可以与中医医院中推拿科或专业医疗康复机构合作,由其提供时间和场地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观摩康复治疗全过程,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学生可以将医院或康复机构作为实践基地,以实习生的形式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带领下进行实践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学校还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自行投资建设一些相应的模拟设施。通过将校外与校内的资源的充分运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1]戴蓬勃.浅析体育产业的发展态势[J].教育研究,2009(01).

[2]林显鹏.体育场馆建设在促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J].城市观察,2010(6).

[3]白光斌.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1).

[4]程鹏.论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J].宵现研究,2008(11).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技能人才
人才云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