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
——以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为例

2012-10-19 08:49王征兵
中国科技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生产率陕西省粮食

高 帅,王征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
——以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为例

高 帅,王征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和β收敛分析,实证测算了2003—2010年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收敛性。主要结论是:陕西省产粮大县粮食增产源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年度波动较大。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中,技术效应改善所贡献的“水平效应”大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增长效应”。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发达县与落后县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β收敛

Abstract:This paper measures gra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and Beta convergence for 32 Shaanxi counties from 1965 to 1996.TFP is measured by calculating the Malmquist index.Grain production increases due to factor inputs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enhances,the fluctuations of annu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are large.Withi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the effec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greater than 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 less productive counties are falling further behind,rather than catching up.

Key words:Grain;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Malmquist index;Beta convergence

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粮食持续增产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新形势下分析粮食增产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粮食增产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走向如何等都是亟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粮食生产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投入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提高,粗放式增长模式的弊病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成为粮食增产的不二选择。

张五常对中国经济制度和形式进行分析后,提出县际竞争制度是30年经济成功的基础,在中央统一约束之下,县是土地和人口的实际最大权力者,拥有土地使用及日常经济决策的自主权,县域竞争最终推动整个国家行为的实效[1]。因此,本文选取县域评价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近年来,陕西粮食总产量、单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是小麦和玉米。2000—2009年间,陕西小麦单产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玉米单产年均增长速度基本与全国持平;单产绝对数与全国差距很大。为找出制约粮食生产提高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评价和改革导向,笔者以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为样本,采用Malmquist指数、β收敛方法评价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收敛。

1 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使用不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中国农业TFP进行测定。冯海发使用C-D函数,认为土地短缺使得发展和应用高产技术比机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模式属于土地导向型[2]。樊胜根认为制度革新所产生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已耗尽[3]。江激宇、陈卫平等认为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下滑对农业TFP的增长带来不利影响[4-5];从区域农业TFP来看,东部TFP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李周、于法稳、何新安等对农业生产率的研究结论是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不利影响[6-7],但分析中缺乏畜牧产品投入数据,指标选取有待进一步精确;虽然截面样本很大,但时间序列上时点有限且是不连续的,影响了Malmquist指数的准确性。郭江和朱玉春对陕西省省市农业TFP的分析发现,农业增长主要是靠增加资本投入实现,农业TFP整体呈上升趋势[8],数据多为时序数据或截面数据。

国外学者也对不同国别和地区农业、粮食、畜产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广泛分析,结论也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是国家间农业TFP的综合与比较。Ludena等运用Malmquist指数计算了116个国家农业TFP[9],Nin-Pratt等比较了1961—2006 年中印两国农业TFP[10],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农业产出迅速增加的原因,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发达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一般高于落后地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二是运用Malmquist指数对单个国家农业TFP进行分析。Joaquin A.Millan和 Natalia Aldaz、Nghiem和Coelli分别测算了西班牙、越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11-12],发现农业 TFP年均增长率在2.9%~3.5%之间;不同时期农业增长源泉在增加要素投入与全要素效率提高之间转换;大型农场生产效率会高于家庭农场、中小合作社。

1)要对界线起止点的位置、界线总长度、实地标志、界线转折方向性及界线在各个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进行具体描述。选择界线特征点时,要将方向变化点、地形变化点、线状地物为界的起止点、直线段的端点、与重要地物的联系点等作为界线特征点。

三是对农业行业内部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Tuong等估计出越南1976—1994年稻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13]。Ludena等通过1961—2001年数据对116个国家种植业、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及收敛进行分析发现,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种植业[14]。Armagan等对土耳其粮食区域性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发现,除个别地区外,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原因是最新的农业科技在与传统农业生产部门的整合中遇到困难[15]。

生产率收敛是指落后地区全要素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地区,从而使两者的效率差距减小。收敛的概念始于索罗斯的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可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6]。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存在收敛。Baumol发现发达国家在不同经济体制下都存在显著的收敛,只有少数贫穷落后的不发达国家没有收敛[17]。McCunn和 Huffman(2000)发现美国国家粮食、畜产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但支持β收敛,β收敛速度取决于其他国家研究和发展的溢出效应[18]。Suhariyanto和Thirtle发现18个亚洲国家农业生产率不存在收敛[19]。

上述文献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粮食生产动力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对农业TFP的分析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多数学者以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而在农业TFP分析投入指标基本上都是选自粮食方面,缺少畜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饲料等基本投入指标,指标选取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数据可获得性较差,大多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研究集中于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对行业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较少。

其次,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整体研究,时间范围多为1952—1995年,考察重点是改革开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农村改革的增长效应耗尽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多数是对截面数据进行效率测度。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分析较少,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更少。对认识和把握农业TFP,特别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该领域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展。

2 研究方法

2.1 Malmquist指数

本文采用Fare等两个时期的Malmquist指数的几何均值来计算定向输出的 Malmquist指数[22],即:

当技术效率 (Ech)>1,表示技术效率上升,反之为技术效率衰退;当技术进步指数 (Tch)表示技术进步,生产边界提升,反之为技术衰退。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主要有三个优点:不需要相关的价格信息;适用于多个国家或地区跨时期的样本分析;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指数[24]。

2.2 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收敛分析

3 数据选取与来源

产粮大县的定义是:以县为单位,1998—2002年5年平均粮食产量大于4亿斤,且粮食商品量大于1000万斤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及《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意见〉的通知》有关规定)。本文选取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2003—2010年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没有将样本扩展到2003年之前,一方面是因为2003年部分县 (市)存在并分重设的情况,前后县域管辖范围不同,不便于比较;另一方面是因为陕西省统计年鉴2002年数据收集的是商品粮基地县的情况,2003年后统计的是产粮大县情况,部分县市前后不一致。本文的数据来自于《陕西省统计年鉴》(2004—2011年)、中国县 (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04—2011年)。

本文测算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时,在变量的选取中着重考虑对粮食生产有重要影响,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产出变量拟选取各县 (市)粮食产量 (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县域范围内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粮食产量,品种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对薯类和豆类按一定比例进行折算)。投入数据包括粮食播种面积 (公顷)、乡村劳动力数 (万人)、农用机械总动力 (千瓦)、化肥折纯使用量 (吨)。其中,在衡量劳动投入时,劳动时间和劳动报酬可能是更好的度量,但由于县域数据匮乏,考虑到农村和乡镇企业存在富余劳动力,以就业人员数量代表劳动投入可能会高估劳动的贡献[27]。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年度平均变化规律

利用Malmquist指数对2003—2010年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从年度变化特征来看,陕西省产粮大县粮食TFP平均增长率为1.9%,与已有研究农业TFP的3%左右增长率尚有差距,其中技术效率增长率为1.2%,技术进步率为0.7%,粮食TFP增长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63.2%,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36.8%。在效率变动中,规模效应并不明显,仅为0.1%,表1为2003—2010年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均值的详细结果。

表1 2003—2010年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值结果

总体而言,TFP增长对陕西省产粮大县粮食增长的贡献显著,2004—2010年陕西省产粮大县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0%,TFP对农业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47.5%,粮食生产正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虽然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全要素生产率年际波动较大,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为1.92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最低,仅为0.673。年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曲线基本与技术进步一致。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是巩固全要素生产率已取得的大好局面,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定增长。

4.2 区域性特征

陕西省产粮大县粮食TFP增长差异较大 (见图1),2003—2010年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中有26个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小于1的6个县主要分布集中于陕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总体来看,技术效率增长率高于技术进步增长率。从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的比较来看,关中地区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均明显高于陕南地区,且数值均大于1;陕南地区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样本区间均小于1,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关中地区相对较高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与其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有关。

具体来看,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临潼区、长安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大荔县等主要分布于西安市、宝鸡市附近,一方面地处关中黄淮小麦主产区,自然生产条件优厚;另一方面,城市圈经济发展对产粮大县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来看,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指数均相对较高。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扶风县、韩城市、南郑县、城固县、勉县、汉滨区主要分布于陕南秦巴山区,自然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另外,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跟种植结构有关系,关中地区主要种植小麦,而水稻主要分布于陕南地区,以汉中、安康为主,从2000—2009年数据来看,陕西小麦单产年均增长率为2.3%,而同时期水稻单产年均增长率仅为0.5%,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分解来看,该部分地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基本较低。

4.3 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收敛分析

本文对32个产量大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β收敛估计,经 Hausman检验的卡方值为16.54(prob>chi2=0.0000),判定应该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见表2)。

图1 陕西省产粮大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布图

表2 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收敛性检验

通过表2可以看出,β估计值为正 (0.593)并在1%水平上显著,样本区间内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不存在收敛,表明粮食TFP低的县增长率小于粮食TFP高的县,说明陕西省县域区间技术扩散现象不明显,落后地区未能缩小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差距。独特的区位因素、产粮大县奖励、扶持力度等可能是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高的地区(如关中)明显好于全要素生产效率低的地区 (如陕南)的原因。结合本文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分解,在陕西省产粮大县中,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高的县无论是全要素绝对值还是增长幅度都明显好于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低的地区。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Malmqusit指数及收敛分析,分析了2003—2010年间陕西省产粮大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收敛特征。主要结论是:

第一,陕西省产粮大县粮食增产源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驱动。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逐步提高。但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年度波动较大,如何巩固全要素生产率对粮食生产的积极作用,实现全要素增长到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是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

第二,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中,技术效应改善所贡献的“水平效应”大于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农业科技进步所引起的技术进步潜力需要进一步发掘。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最根本的出路。优良品种、适用增产技术不断研发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到户率、到位率是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三,陕西省产粮大县发达县和落后县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产粮大县与非产粮大县之间全要素生产率绝对数、差距可能会更大。区域优先发展战略可能是陕西省产粮大县粮食TFP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缩小区域差距也是粮食生产长期发展的重点思考。国家在保证宏观粮食安全、加大和促进粮食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系统的解决粮食生产系统的布局和均衡,发挥先进的带头作用,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能力。

[1]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4-28.

[2]冯海发.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及增长模式[J].经济研究,1990,(5):47-54.

[3]樊胜根.中国农业生产与生产率的增长:新的测算方法及结论[J].农业技术经济,1998,(04):28-36.

[4]江激宇,李静,孟令杰.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趋势:1978—2002[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03):113-118.

[5]陈卫平.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 年[J].中国农村观察,2006,(01):18 -23,38,80.

[6]李周,于法稳.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DEA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5,(06):2-10,81.

[7]何新安,熊启泉,刘莹丰.1993—2005年广东农业生产率的变动与分解[J].南方经济,2009,(02):69-80.

[8]郭江,朱玉春.陕西农业技术进步状况的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44-47.

[9]Ludena C.,Hertel T.,Preckel P.,Foster K.,Nin Pratt A..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crop,ruminant,and non-ruminant production:measurement and forecasts[J].Agric,Econ.2007,(37),1 -17.

[10]Nin-Pratt A.,B.Yu,S.Fan.Comparis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 and India[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9,33(3):209 -223.

[11]Millan J.A.,N.Aldaz.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of the Spanish regions[J].Applied Economics,1998,30:875-884.

[12]Nghiem H.S.,T.Coelli.The effect of incentive reforms upon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the Vietnamese rice industr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2,39(1),74 -93.

[13]Tuong N.C.,T.Kompas,N.Vousden.Market reform,incentiv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ietnamese rice production[J].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48(2),2006,277-301.

[14]Ludena C.E.,T.W.Hertel,P.V.Preckel,K.Foster,A.Nin.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crop,ruminant,and nonruminant production:measurement and forecast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37(1):1 -17.

[15]Armagan G.,A.Ozden,S.Bekcioglu.Efficienc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rop production at NUTS1 level in Turkey:Malmquist index approach[J].Quality & Quantity,2008,44(3):573 -581.

[16]Solow R..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12 -320.

[17]Baumol W.J..Productivity growth,convergence,and welfare:what the long-run data show[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1072-1085.

[18]McCunn A.,W.E.Huffman.Convergence in US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agriculture:implications of interstate research spillovers for funding agricultural research[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82(2):370 -388.

[19]Suhariyanto K.,C.Thirtle.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Asian agricultur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52(3):96-110.

[20]Caves D.W.,Christensen L.R.,Diewert W.E..Multilateral compositions of 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 numbers[J].Economic Journal,1982,(92):732 -861

[21]Charnes A.,W.W.Cooper,et al.Management Science Approaches to Manpower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 Design[M].Amsterdam,New York,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1978.

[22]Fare R.,Grosskopf S.,Lovell C.A.K.,Pasurka C..Multilateral Productivity Comparisons When Some Outputs Are Undesirable:A Nonparametric Approach[R].1989,(1).

[23]Fare R.,Grosskopf S.,Norrism,et al.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84):66-83.

[24]沈能,刘凤朝,赵建强.中国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J].科研管理,2007,28(4):16-22.

[25]刘兴凯,张诚.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收敛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03):55-67,95.

[26]Barro R.,Sala-i-Martin X.Converg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223 - 251.

[27]傅勇,白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1978—2006年)[J].金融研究,2009,(7):38-51.

(责任编辑 迟凤玲)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Convergence of Grain Production at County Level in Shaanxi

Gao Shuai,Wang Zhengb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

F326.11

A

陕西省“十二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课题“陕西省粮食安全保障研究”(SXFGW020)。

2010-03-20

高帅 (1984-),男,山东乳山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生产率陕西省粮食
珍惜粮食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跟踪导练(三)4
我的粮食梦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