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梦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深切感受到了政府经费的捉襟见肘。因此,孙中山卸任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业事业上来。
在让位给袁世凯后,孙中山奔走10余省市,宣传他伟大的建设计划。他想以10年之期,修建10万至20万英里铁路。然而,铁路建设的梦想还未及施展,就被政治的旋涡冲得七零八落。
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10月10日,《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付梓。《实业计划》共包括六大计划,主要目标是在10年到20年内,修建相当于纽约港那样具有世界水平的3个大海港和许多商埠,修建长达10万英里的五大铁路系统,把沿海、腹地和边疆联成一片,并修建全国公路网,来促进商业繁荣,开导和整修运河和各地内河航道。孙中山指出,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生产钢铁、石油、机械、水泥等各种“工业之粮”是“当世之急”。对于农业,《实业计划》提出要广泛采用各种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移民垦荒,建设边疆。在此基础上,发展轻工业,使粮、棉、油、纺织、日用品、印刷、蚕丝、茶等的加工制造业,做到在自给有余的基础上外销出口。
孙中山宏伟计划的背后,是巨额的资金需求和庞大的专业人才缺口。孙中山提出:“我无资本,可利用外资;我无人才,可利用外国人才;我无良好办法,可利用外国人办法。”但是,孙中山的雄心壮志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欧美列强非但没有施以援手,还向当时的北京政府示好,而中国内部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人人自危,根本无暇发展工业。此后,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由泛起到迅速膨胀,抗日战争完全打乱了孙中山的部署,建设计划无疾而终。1942年,“国父实业计划研究会”提出了一份计划,从17个方面提出10年至20年内应达到的目标。例如10年内应建铁路2万公里,炼铁900万吨,造机床15万部,造飞机1.2万架,培养人才250万人,等等。此后,由于国共内战,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该计划无从实施。
孙中山念念不忘的大港口、大工业、铁路大动脉,在共和国时代已基本实现,他倡导的安居计划和鼓励民营,也正被坚定实施。
孙中山曾提出,修建相当于纽约港那样具有世界水平的3个大海港。到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创下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港口的世界纪录。2004年,上海港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上港集团上市,成为我国港口业第一家整体上市公司。即便在国外,大型港口上市的也不多。
孙中山或许是最早提出开发浦东的倡导者,他建议在浦东开发房地产。同时,他的实业计划也涉及住房等民生问题,城市每家都要用上煤气、电灯,“无论城乡各家,皆宜有电话”。如今,这些设想已基本实现了。
在实业开发的途径上,孙中山公私并重,即发展个人企业和国家经营,主张为私营企业发展让路。在时下中国,企业结构已从单纯公有制改造为国有、公私共有和纯粹私有的多种经济混合制。
1912年,孙中山在武昌演讲时,提出在长江上游建坝蓄水。他或许没有意识到三峡大坝工程的难度之大,也没有想到下游移民尚需大量的费用。1994年12月14日,三峡大坝动工,并在近12年后的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而主体建筑物工程和导流工程总投资即高达954.6亿元人民币。
在孙中山看来,发展实业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而建设铁路是发展实业的首位。孙中山的10万英里铁路规划为中央铁路、西南铁路、扩张西北铁路、高原铁路等六大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内连全国、外通全球的流通网络。如今,北京至伊犁、喀什已经铺设铁路,长达488.27公里的喀什至和田铁路也于2011年6月28日通车。全长1903公里的兰新铁路,于1952年至1962年建成,是新疆通往内地的唯一铁路运输干线。
孙中山的高原铁路系统设想严重脱离现实。这一系统包括拉萨兰州线、拉萨成都线等16条线路。孙中山在其《实业计划》中承认:“其工程极为繁杂,其费用亦甚巨大。”所以,孙中山建议,当其他部分的铁路建设目标没有完成前,这部分铁路不要修建。如今,孙中山的设想已部分转为现实,经西宁的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8月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建成以后,还将以拉萨火车站为中心向外辐射,兴建3条客货两运的支线。在《实业计划》问世100年后的2020年,这3条铁路将完工,孙中山的高原铁路梦想又将实现一部分。
孙中山规划的铁路多以港口为会合点,以铁路联络海港,并与河运、公路配套,实现商品的南北东西转运和外贸运输,具有战略眼光。时至今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发展轨迹之中。
(文/周海滨 据《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