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钢
16载心血铺就山村幸福路
——记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唐玉超
文/石 钢
在抚顺县南部,与本溪市接壤的山沟里,有个被乡亲们亲切称为“幸福老唐”的传奇人物。16年来,他带着村民盖鸡舍、搭葡萄架、栽果树、养柞蚕,把过去远近闻名的“穷村”发展成人均收入万余元的“小康村”。他筹资金,找项目,给村里修柏油路,建广场,盖村部,把以前的老大难的“脏乱村”变为“畅、洁、绿、美、安”的抚顺市创建和谐社区(村)模范村、标兵村。他就是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唐玉超。
八家子村是个名副其实的“山中村”,人均不足2亩地的现状远远实现不了村民靠农致富的愿望。老唐总把一句话挂在嘴上:“喊破喉咙,不如干出样子。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就得先带个好头。”他多次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党的富民政策,针对村里山多、林子多的地理优势,号召百姓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为了增强乡亲们的致富信心,1995年,老唐带头参加培训班,找专家,学技术,先后上了油坊、养殖等项目,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经过几年的辛苦创业,他还陆续兴建了5栋鸡房,养殖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养殖能力达2.5万只,年收入达20多万元。
老唐创业成功后,村民们的致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想学养殖蛋鸡的,老唐帮助筹集资金,传授技术;不想从事养殖的,老唐和村班子又出点子、趟路子,带领技术员到黑龙江考察水果新品种,搞起了果树种植业……为解决部分村民缺少资金技术难题,老唐和村班子成员作担保,积极向上争取创业信用贷款,创建了由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种植养殖技术服务队,成立了果树、养殖和葡萄三个专业合作社,常年聘请专家到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辅导村民养殖、种植专业技术。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石文镇蛋鸡养殖协会女经纪人赵桂艳,就是在村里的扶持下创业成功的女强人,从1997年的5000只鸡雏发展到现在的存栏蛋鸡2.5万多只,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楼,日子越过越红火。赵桂艳逢人便说:“要不是当初村里号召发展养殖业增收,我家也许还守着几亩地过穷日子哩。”
在老唐的带动下,现在的八家子村民“学技术、忙致富”蔚然成风,先后涌现出30多个养鸡户、96个葡萄种植户、40多个养羊专业户、10多个果树种植户,村里现有果园近3000亩,果树7.8万余棵,村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2000多元发展到如今的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八家子村以前是县里有名的“上访村”,村务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群众意见大。老唐上任后总说:“以前党务、村务搞得不好,责任在村干部,乡亲们都看着我们,必须把村领导班子建设好,发挥好党员干部的作用,每个党员都必须过得硬!”长期以来,老唐带领班子成员坚持从强化理论学习入手,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模式,让村干部和党员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常新的思想。仅近几年,村党支部就邀请专家到村讲授农业科技知识近20次,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先进典型8次,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播放电教片30多场次……
为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老唐和班子成员们设计开展了“三向培养”、设岗定责、亮牌评星等载体活动,41名党员干部参与到亮牌评星活动中,通过悬挂“共产党员户”标志牌,亮出党员身份,承诺为百姓办实事,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等方式,为百姓办好事实事60余件,并培育出“三向培养”对象16人。为规范村里各项工作,村班子还建立健全了集体领导制度、工作报告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10余项制度,并长期坚持落实。八家子村还率先在全镇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让村民真正有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做到村务党务管理公开、公正,阳光透明,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几年来,村班子和村干部的“双述双评”满意率一直为100%,八家子村的村务政务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乡亲们记得老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村民把我们选上来,信任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老百姓!”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
几年来,在老唐的带领下,村里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资金500余万元,铺油路1500延长米,新修建村内巷道3200米,新砌围墙5000延长米,新砌边沟1000延长米,新上自来水300户,每年植树1000余株,栽植花草2万株,实现了村庄的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和净化目标。
2010年,老唐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村里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如今,新村部已经建成了,新的村级卫生室建设开工了,1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投入使用了,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设施达到了城市标准……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幸福感大大提升。
近年来,为了营造和谐稳定的村容环境,村里还建立了党员、代表联系户制度,要求党员、代表经常深入群众家中,听取民声,征求民意,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村里决议,同时还要担负矛盾调解工作,每年化解各种纠纷50多件。通过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等评选活动和健身操、扭秧歌、棋类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八家子村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氛围异常浓厚,如今成为和谐稳定“无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