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2012-10-17 06:52:36唐峭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教养消极主观

张 月,唐峭石

(辽宁医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张 月,唐峭石

(辽宁医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类型的一致性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目的,采用主观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74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经聚类分析后分别得到4种相同类型,即积极型、矛盾型、放任型、溺爱型;父母教养类型匹配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其主观幸福感从高到低的父母教养匹配类型依次为:积极一致型、积极不一致型、消极不一致型、消极一致型。从而得出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类型一致性有密切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父母教养方式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评价和感受[1]。父母是儿童最先接触到的社会成员,与父母的关系体验也是最早的社会关系的体验,父母对个体不仅承担着养育和照顾的责任,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责任。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各方面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持续性作用。经研究验证,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但对其影响的研究通常只是把父母教养方式作为两个独立个体来探讨,而就大多数家庭而言,父母教养方式是以一定的方式相互组合在一起的。Richman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的不一致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关系[2]。芦咏莉研究发现,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重要的不是父亲或母亲的教养方式如何,而是父母教养方式是否一致。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有研究证实,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据此本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匹配类型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为调整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辽宁的三所大学采取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发放问卷,采取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2%和83%,最终获得有效问卷744份。

1.2 研究工具

(1)主观幸福感量表。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5个项目)、积极情感(6个项目)和消极情感(8个项目)[3]。

(2)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原量表共得到66个题目,包括11个维度[4]。考虑到目前独生子女较多的情况,去掉偏爱被试因子,最终确定父亲教养方式5个维度,母亲4个维度。

2 结果

2.1 父母教养类型的划分

采用快速聚类法,不指定聚类中心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别得到4类父、母教养类型,并且父母教养类型在其教养方式各纬度上的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P<0.001),这说明聚类分析结果是合理的,将4种类型分别命名为积极型、溺爱型、矛盾型、放任型,结果见表1。

表1 父母亲聚类分析中心结果方差分析

不同类型具有如下特点。1)溺爱型:该类型教养方式在惩罚严厉、拒绝上的得分比较低,而在情感上的得分比较高; 2)放任型:该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均比较低,只有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得分稍微有点高;3)积极型:该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余三个维度,并且其余几个维度的得分又比较低;4)矛盾型:该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都比较高,而且各维度得分相当接近,形成一种矛盾状态。

2.2 父母教养类型匹配不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

在聚类的基础上把父母教养类型——进行匹配共得到16种匹配类型,为了使研究结果更清晰,更好地说明问题,进一步把这16种划分为4大类:即积极一致型(积极—积极),消极一致型(溺爱—溺爱、放任—放任、矛盾—矛盾),积极不一致型(积极—溺爱、积极—放任、积极—矛盾、溺爱—积极、放任—积极、矛盾—积极),消极不一致型(溺爱—放任、溺爱—矛盾、放任—溺爱、放任—矛盾、矛盾—溺爱、矛盾—放任)。

表2 匹配类型不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差分析

父母教养类型匹配不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各指标都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果见表2。其各种匹配类型的主观幸福感由高到低依次为:积极一致型、积极不一致型、消极不一致型、消极一致型。经事后(LSD)检验,在生活满意度方面,4种类型中积极一致和不一致型差异不显著,消极一致和不一致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有显著差异。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方面,除消极一致不一致型差异不显著,其他均有显著差异。

因此可以发现父母教养类型一致并完全预示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要依据其匹配类型的不同区别对待。积极一致型有利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而消极一致型最不利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甚至低于消极不一致型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父母中有一个为积极教养类型,可以适当地补偿配偶消极教养类型所造成的损害和不足。

3 讨论

对父母教养方式聚类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均被划分为四种相同的类型,与之前的研究结论相同[5]。本研究与Richman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完全相同,父母教养类型一致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一定高,消极一致型甚至低于消极不一致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这可能与被试的不同年龄阶段相关。在儿童期,个体判断能力较差,如果父母给予不同的教养方式,甚至是在孩子面前因为教育问题发生矛盾冲突,会导致儿童不知所措,形成矛盾的心理,或者当父母不同时在场时,儿童在父母面前表现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不利于儿童的长期健康发展,导致心理问题、行为的出现。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的自我判断力在不断增长,更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不是一味的溺爱或放任不管。当父母双方不能都以积极的方式教育自己时,大学生可以从采取积极教养方式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身上得到适当的补偿,而不再仅仅是矛盾冲突。消极一致型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极其不利的影响。其中溺爱—溺爱型大学生受到父母很多的关爱,被父母过度保护,但在犯错时受到的惩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孩子被爱得太多,反而失去了自由,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必然容易受到挫折。在对劳教人员的研究中发现,父母教养各类型与常模有显著差异,其中溺爱型的比例最大[6]。可见溺爱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主观幸福感的形成,还可能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放任—放任型的父母,似乎比溺爱型的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但是却不管或管得太少,让孩子有被忽视的感觉,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使这种孩子缺乏教育,父母不负责任,使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影响较少,长期来讲会导致孩子社会性发展不成熟。在离开家庭后难以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而导致主观幸福感下降。由此可见,对于孩子应该多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减少消极的教养方式,但减少消极的教养方式并不等同于不管教孩子,父母的惩罚应该是带有情感性,并伴有合理的解释。

[1]Dinner E.Positive psychology:past,present,and future.In C.R.Snyder&Shane J.Lopez(Eds.),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2]姚本先,何军.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2):44-48.

[3]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4]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22-124.

[5]李改,方平.大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认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7,27(3):61-65.

[6]于海琴.劳教人员早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40-44.

B844.2

A

1001-7836(2012)05-0090-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5.037

2012-03-10

辽宁医学院青年科技启动基金项目(Y2011S004)

张月(1982-),女,辽宁锦州人,思政部讲师,教育学硕士,从事心理学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教养消极主观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科学与社会(2023年4期)2024-01-11 08:08:44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教养方程式
妈妈宝宝(2018年9期)2018-12-05 02:19:48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1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27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4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4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