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郑乐怡
空港经济,是指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从而对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产生直接、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航空运量的第二大国,因此我国已面临空港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正如荷兰史基浦机场不动产公司资深空间发展规划师沙福玛(Mauritis Schaafsma)认为:“今天的机场,就像 50 年前的火车站,100 年前的海港,成为全球化的新核心。”紧抓空港经济这个机遇,能够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更快地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杭州市于2008年设立杭州空港经济区,于2010年下发《杭州空港经济圈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系浙江省省级区域规划)。杭州空港经济区包括三个空间层次:核心区、集聚区和辐射区。核心区,即空港新城,包括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浙江省最大的空港,以下简称杭州机场)及其周边地区,规划面积73平方千米,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制造、空港服务等核心产业。集聚区,指杭州机场半小时交通圈范围内具备空港经济发展条件的区块,引导高端商务、会议会展、休闲旅游、高科技产业、现代农业等临空型产业聚集发展。辐射区,指集聚区范围以外,距杭州机场一个半小时车程以内,处于机场强辐射范围内的省内大型开发区、专业市场、休闲旅游区或相关经济体内具有临空经济产业特征的功能区块。
世界级转运中心或大型航空枢纽是空港经济发展的一个先决优势条件,无论是荷兰的史基浦,还是美国的达拉斯沃斯堡,都明显地具备这一特点。十多年来,杭州机场业务量增长势头迅猛,为杭州空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1年共有43家航空公司在杭州机场投入航班运营,其中国内22家、地区8家,国际13家。通航点达104个,其中国内68个、地区7个、国际29个。2011年,杭州机场共起降航班14.9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为1751.2万人次,居全国第十名;货运量为30.6万吨,居全国第七,已跻身世界大型繁忙机场行列。
2001~2011年杭州机场三大生产指标
杭州机场已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目前机场内有各类企业 60 多家,直接雇员超过 7000 人,场内企业 2007 年上缴税收达 2.28 亿元。根据盖安德咨询公司为杭州机场做的《机场经济影响分析》显示:每新增一个国际航班(200 座飞机、每天一班),客座率 70%(航班上国际旅客占 60%,国内旅客 40%),这样一个航班可创造 30 个工作机会,能为 GDP贡献 1.12 亿元(考虑直接和间接影响)。而杭州机场到 2015 年,预计能够为当地经济年贡献700亿元(考虑直接和间接影响),预计占浙江GDP 的 2%。
杭州空港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综合性物流枢纽中心,现代铁路网建设和区域高速公路网完善,已形成到长三角各主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机场周边已建成的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杭徽高速以及红十五线、青六线等高等级公路,可以方便地与江浙皖沪广大地区及杭州各城区和机场周边城镇联系。
空港经济区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投资力度,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亿元,同比增长14.7%。同时,根据研究,杭州机场呈现出产业集群度上升趋势,上升趋势在全国空港经济区中排第7名。总投资12.36亿元、总长12.81公里的“三纵三横”6条道路,总投资4.24亿元、宽35米、总长5.2公里的机场二期河道改线工程已经启动;总投资1.35亿元、长1.38公里、双向六车道的保税大道项目已建成通车;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南车城市轨道基地项目、总投资2.4亿元人民币的龙腾物流项目、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的南车电气设备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的杭州春天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顺利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保税物流中心于2012年初全面竣工,顺利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已经投入运营。
我国这几年的实践证明,空港经济能够使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带动高新技术企业在机场周边地区的聚集,有力地增强城市的区域竞争力。如广州白云机场己经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带动了花都的第二、三产业的更快发展,也促进花都基础设施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花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优化。
目前,浙江省及杭州市已经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着力培育杭州空港经济不仅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因素,空港经济对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影响了运行效率。杭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设立,属于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但由于空港经济圈建设涉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三级政府及机场公司,尚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实际工作中的协调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在机场辐射能力上,存在缺乏洲际航线的问题,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2011年,杭州机场国际进出境旅客达到217.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四。但短板在于国际航线范围偏窄,绝大多数是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的中短程航线,洲际航线仅2条,无法满足浙江省企业进出口需求和旅客出行需求。上海浦东机场在2009年时已有51家国际(地区)航空公司通航,航线覆盖48个国家(地区)的111个国际(地区)城市,分流了大量浙江货物和旅客。上海浦东机场的规模优势,又反过来导致杭州机场开辟欧美等洲际航线时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劣势,在开辟洲际航线方面步履艰难。如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芝公司,2007年进出口货物5300吨,价值12.88亿美元,企业到杭州机场的车程仅为半小时,到上海浦东机场则需三小时左右,但由于杭州没有相应的洲际航线,东芝公司88%的货物只能舍近求远从上海浦东机场进出,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在配套保障上,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削弱了发展动力。居住生活配套设施欠缺,尚无集中的居住生活配套设施,造成企业职工生活工作不便;工业企业布局分散,各街道、乡镇均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对现有企业的扩建以及新建项目的选址均缺乏统筹科学的布局规划;路网尚未形成系统,支路严重缺乏,尚未形成完善的主次干路网;环境优势不明显,沿河沿路分布的农居和部分工业厂房,生活、生产污水直排河道。
要有效加强省、市、区、机场公司、大型开发区之间相互沟通,定期沟通、统筹解决空港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机场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土地、产业、服务和管理等资源。建议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划归省政府或市政府直属,统一管理规划发展。
机场作为空港经济的核心和发展起点,在空港经济形成、发展、成熟的各个过程都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要高度重视洲际航线缺乏问题,制定和培育开辟欧美航线的扶持政策,争取洲际航线审批管理单位的支持,密切联系中外航空公司,必要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争取在欧美洲际航线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利用和香港机场合资优势,以香港为中转站,扩大客货运“经港飞”模式。全力推进机场二期建设,解决机场保障能力不足矛盾;大力引进和发展基地航空公司,进一步发挥驻场国际货运巨头的作用;借鉴其他机场先进经验,提高运营效率,增加航空客运量和货运量。
杭州机场与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距离过近,应立足现有优势条件,开展差别化竞争。顺丰速运作为国内第二大快递企业,已与杭州机场签约建设中国航空快件运输枢纽基地,建成后将有利于促进杭州空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将进一步巩固杭州机场作为长三角南翼航空货运中心的地位和优势。要利用这一优势,做大做强顺丰项目,并引进申通、圆通等其他快递龙头企业,规划建设“浙江省快递产业总部基地”,打造“快递产业华东管理总部”,建设面向全国的集快递分拨、物流、商务办公、酒店餐饮、配套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航空快件转运枢纽。
依托空港物流综合体,积极做好8.69平方公里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申报工作;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引进为保税物流配套的货代、报关报检、简单加工、检测维修、转口贸易、金融保险等产业,拉长保税产业链;依托南车轨道制造和电气设备项目的建设,引进轨道制造上下游产业,打造轨道车辆产业园,拉长临空制造产业链;依托奥特莱斯项目区块建设,引进商贸酒店、商住办公、餐饮娱乐等产业,打造购物公园,拉长临空商贸产业链。
为了充分利用空港的优势,各国成功的空港经济区纷纷设立自由贸易区,让全球的企业享受“境内关外”的快速、便捷的通关服务和贸易政策。杭州空港要发挥好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运营商入驻,让辐射范围内的企业享受保税政策,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促使空港经济区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更好地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是招商引资、集聚产业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公路网络、河道、电力设施、给排水、公共交通、停车场等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医疗、教育、大型居住区等生活设施建设,开展湿地保护、水环境整治、大气环境整治、噪声环境整治工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空港经济区所处的位置大多是城乡结合部,距离城市中心较远,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农业人口相对较多。机场、航空公司等航空企业,以及临空产业的相关企业,将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有利于将农业人口转化为工业、服务业人口,从而带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包云海.论空港经济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的影响——以杭州萧山机场为例[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3).
[2]张瑜.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吴涛,王运泉.广州新白云机场对花都区经济发展影响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4]朱前鸿.国际空港经济的演进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