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 曹文平 周留彬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而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学界中越来越被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相关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有不同的研究。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干春辉(2011)利用计量模型得出产业结构合理化应当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之上,继而得出各个地区就根据自己的产业结构政策制定其相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干春辉、郑若谷通过对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孙广生(2006)从产业波动与经济波动
的角度得出在不同的阶段推动我国GDP发展的不同的主导行业,刘伟、张辉从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解放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说明产业结构变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减弱。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立足于综合性的视角和全新的数据,运用数量工具剖析欧盟不同的阶段的产业政策,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政策建议。
下表对其涉及到的经济变量进行解释。
表1
图1
图2
图1表明,欧盟GDP与CO2的排放量的关系为负相关,当CO2的排放量越多,那么GDP的增长越快;图2表明,欧盟的研发费用越多,欧盟近十几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就越快。
上述估计方程可以写成一般形式:
上式表明,CO2与GDP的经济增长呈正比例的关系,而RD与GDP的发展也呈正比例的关系,而15~64岁的就业率与GDP的关系并不像我们预计的那样显著。
欧盟在其经济发展过程序中,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其产业发展的政策,下边分别对其产业政策加以介绍。
欧盟从1991年起开始调整能源政策,强调节约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先后于1993年和1998年出台能源计划,1995年发表了《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1997年公布了《欧盟未来能源:可再生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欧盟在能源结构中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的行动纲领。2001年,欧盟出台“发展可再生能源指令”,提出了到201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欧盟内部总能耗中的份额从1998年的6%提高到12%的目标。特别是生物能源,提出2010年提升到8.5%,比1998年增加2.5倍,将生物燃料中汽车燃料使用率提高到5.75%的目标。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月公布了“新欧洲能源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降低到至少低于1990年的20%,将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减少汽车方面使用一次性能源,而转化为以生物燃料和氢燃料能源为主要动力。上文表明,R&D投入与GDP的快速发展是呈一个高度相关的关系,并且R&D的投入越高,其CO2的排放量越少,对经济的发展是呈一个正相关的关系。欧盟要求各成员国修改有关立法,以税收政策惩罚尾气超标的汽车。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委员会已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欧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最重要做法之一是建设统一的欧盟市场,为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为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欧盟以灵活的市场机制与严格的法律制度相结合,制定了大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计划,保障欧盟节能与环保目标的实现。此外,欧盟还积极建设碳排放交易的市场机制,认为碳排放交易是以最低成本来实现减排的工具。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生产率的发展。1995年以来,信息技术对欧盟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每年推动经济增长约0.2个百分点,相当于美国1990~1995年的水平。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价格下跌使欧盟的通货膨胀率降低,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硬件设备、软件和通讯服务的价格都有所下降。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使欧盟的通货膨胀率自1995年以来每年降低0.2个百分点。2005年6月1日,欧盟委员会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公布了一个新的战略计划——Initiative“i2010,其目的在于促进欧盟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
在生物产业方面,欧洲各国对发展生物经济十分重视,为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转型,欧盟一直倡导基于知识的生物经济,培育生物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和基础作用是其它产业所无法替代的。虽然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双重背景下,欧美等国的制造业在本国GDP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国家放弃了制造业的战略地位,恰恰相反,这些国家对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带动制造业升级,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各种发展计划或战略,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积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的制造业,从而提高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以上欧盟在其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的各项政策,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的一些政策建议:
(1)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角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引入期,所以国家要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规划,明确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和关键技术。欧盟正在实施的环境标准和绿色壁垒包括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的要求。如要求企业在设计新产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功能、性能、材料、结构、外观等常规因素,还要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能源、环境、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如果不符合标准,不准进入欧盟市场,这本质上体现了低消耗的要求。这些出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而制订的市场准入限制不断增强,已经广泛地影响到了中国产品对欧盟的出口,所以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一定要充分重视人才和技术的作用。
(2)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要加大研发投入,非常重视产学研的合作。欧盟在其制定的各项产业政策中,都强调了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中国在其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又一个很好的平台,加强大学跟企业的合作,对大学对企业是个双赢的选择。
(3)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小企业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中小企业的劳动者数量接近私营部门工作人数的三分之二,中小企业的研发活动对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非常重要。
[1]冯春林.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综述[J].经济纵横,2011(1).
[2]冯赫.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0(43).
[3]干春辉等.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
[4]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
[5]孙广生.经济波动与产业波动(1986~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3).
[6]江海波.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
[7]干春辉,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来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8]曾铮.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视角分析”[J].经济学家,2011(6).
[9]孙广生.经济波动与产业波动(1986~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3).
[10]郑若谷.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