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琨琨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
由于肠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常引起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和心血管反应,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生理性应激改变,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加不易耐受。为了减轻老年患者肠镜检查时的痛苦,提高镜检成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40例老年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我院行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共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干预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2~80岁,平均71岁。两组患者均为小学以下文化或文盲,第一次行肠镜检查,均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肺部感染等疾病。其中经反复便血30例,腹痛伴腹泻、便秘24例,下腹部疼痛2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内科基础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在肠镜检查前准备、用物、检查方式、操作人员均相同,但干预组在检查前4天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
1.2.1 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的干预 首先让患者认识什么是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的目的、意义、必要性、检查步骤、肠道清洁准备、用药注意事项及配合,使患者从多个方面了解肠镜检查的相关知识。在干预过程中,护士要用肯定性的言语鼓励患者的正确行为,用指导、安慰、疏导的方式纠正患者不利检查的应对方式。通过护理干预,有效改变患者对检查的不正确认识和质疑态度,增加对检查的信心,顺利完成检查。
1.2.2 心理干预 检查前的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1]。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收集患者各方面的资料,主动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对疾病和检查的看法,观察心理状态,鼓励患者陈述和倾诉,诚恳、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对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情绪要及时疏导、排解或消除,使患者相信护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像亲人一样给予最贴心最优质的服务,要求家属做好检查前配合,检查时到位陪护,使患者增强顺利完成检查的信心。
1.2.3 行为干预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就是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可调整不良应激而导致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2],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进行的,是进行心理调节的专门手段或方法[3],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节律控制、深呼吸训练和沉思疗法,让患者通过控制呼吸和情绪来放松全身肌肉,减轻检查时的心理应激和机体功能紊乱状况,缓解紧张、焦虑、恐惧和心血管反应,轻松度过检查。
1.2.4 检查后干预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及表情,嘱咐患者如无腹痛、腹胀、便血等情况,2 h后可以进食流质饮食,避免剧烈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满意度。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详细记录以下内容:患者对肠镜全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镜检及护理的完全依从性;镜检的成功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对肠镜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肠镜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例)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对检查护理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检查护理的依从性比较(例)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干预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对照组36例完成检查,有4例因难以耐受肠镜检查的侵入性操作,无法配合检查而失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镜检查是消化内镜日常最常见的一项诊疗操作,其具有侵入性特点,大多数人难以接受,对其理解比较陌生,许多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诸多不适,甚至产生并发症[4]。老年患者肠道肿瘤发生率高,肠道镜检查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诊断工具,也是一项最常见的诊疗操作。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在检查前存在多种心态,对检查环境、过程、顺序、方法、必要性的认知不足导致恐惧、紧张、心慌,然后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活动增强影响到机体,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5]。
检查前的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心交流过程[6]。护士首先要正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和肠镜检查知识的需求。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个体心理状态,用亲切的态度、自信的言语、通俗易懂地介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及配合的各种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对检查的陌生感,缓解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有利的应对方式,增加对检查成功的信心,提高检查成功率。由表1可以看出干预组对检查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检查的成功率就高,对照组有4例患者对检查相关知识欠缺,在检查中没有心理准备,出现严重的紧张、恐惧等应激反应,不能顺利完成检查。由表2可以看出,检查前的心理干预很重要,患者因为对疾病知识和检查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对检查的环境不熟悉,对检查过程、顺序、方法不清楚,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影响患者检查时的依从性和成功率。护士通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使用支持、疏导、安慰、鼓励和放松练习等方法来环境患者的负面情绪[7]。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好,检查就顺利,成功率就高。
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交流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容易忽视与患者的交流,肠镜检查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多方面的干预,主动向患者讲解有关肠镜检查的知识和问题,增加了护患之间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护患沟通,增强了护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不仅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紧张和恐惧,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9]。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护理干预,护士能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满足患者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的渴求;对有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因人施护,给予耐心疏导和鼓励,缓解负面心理,积极配合,主动接受检查;在行为上给予正确指导和训练,掌握要领,在检查中减轻应激反应;检查完毕后给予关心和安慰。总之,在老年患者肠镜检查中,只要做好细致,全面的护理干预,就能使患者轻松接受肠镜检查,依从检查及护理,提高检查的成功率高,明显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1]黄萱,胡景民.论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学杂志,2005,20(17):64-65.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生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卫生杂志社,1994:124.
[3]马燕兰,秦力君,韩忠福,等.放松训练对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7):377-380.
[4]李悦虹,黄建美,陈惜逐,等.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19):149-151.
[5]陈瑶,邓光辉,刘晓虹,等.手术患者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297-300.
[6]李萍,栾琰,金茜,等.内镜下高频电切结肠息肉患者应用丙泊酚的护理措施[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168-169.
[7]王立昆.人性化护理在传染科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583.
[8]周向葵,成沛玉.心理干预对胃镜检查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12-14.
[9]关静,金茜,栾琰,等.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术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