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2012-10-17 03:29:34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3期
关键词:病程组间综合征

余 进 陈 曦

1.广州军区广州疗养院一科,广东广州 510510;2.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一五七医院特诊科,广东广州 510510

肠道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又称为痉挛性结肠或结肠激惹综合征,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黏液等消化道异常症状。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进展有重要影响作用。2010年9月~2011年9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9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搜集的182例患者均为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92例。观察组男43例,女48例;年龄18~51 岁,平均(27.2±3.7)岁,病程 1~6 年,平均(1.6±0.7)年。对照组男 41 例,女 50 例;年龄 17~54 岁,平均(26.7±4.2)岁,病程 1~6 年,平均(1.9±0.8)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SAS评分>53分的患者予以帕罗西汀治疗,剂量20 mg,每日1次顿服;以腹胀便秘为主的患者,SDS评分>50分的患者予氟西汀治疗,剂量20 mg,每日1次顿服。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结合

通过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应激源和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患者讲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特点、诱发原因、病程转归、治疗要点等,争取患者的配合,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期间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治疗的重要性,教会患者简单的心理放松方法,在压力大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深呼吸、自我暗示、调整工作和学习节奏、进行适当体育运动等适当形式的心理放松办法进行自我干预,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心理应激严重,而且一般治疗无效的请心理科会诊,制订完备的心理治疗方案,并配合药物治疗。

1.4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80%以上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发作时间缩短80%以上;有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作时间减少50%以上;无效:治疗效果未达到上述两种标准或加重[1]。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结果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SDS评分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91 91 58.8±11.7 59.1±12.4 0.974>0.05 36.4±8.2 45.2±7.9 3.690<0.05 57.9±11.6 58.4±10.4 0.829>0.05 33.9±7.1 49.2±8.3 6.730<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肠易激综合征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往往给患者造成较大影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心理情志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转归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2-4],而且由于长期的不适症状刺激以及疾病救治不愈等问题的存在,患者常合并明显的心理应激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5-7]。由于受传统医学思想的束缚,以往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只注重药物治疗,而没有对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所以导致治疗效果差,病情易反复等问题。笔者在总结以往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在传统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观察组91例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进过2个月的心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与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两种指标的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综合评价观察组有效率为91.21%,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1]杜凌,王承辉,周敏,等.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10):836-837.

[2]段丽萍.心理应激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潜在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6):361-363.

[3]张芳,师晋华.情志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关系探讨[J].光明中医,2011,26(7):1452-1453.

[4]崔婷婷,卢艳如,陈玉龙.肠易激综合征伴抑郁的治疗机制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4):26-28.

[5]王运东,张俊秀,韩真.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2011,32(4):68-69.

[6]莫焱,邓嘉,王小红,等.循证护理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1,33(8):1055-1056.

[7]戴淑香.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101-102.

猜你喜欢
病程组间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32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China Geology(2018年3期)2018-01-13 03:07: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