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齐艳萍,陈雪龙
(1.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萝北县154212;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白翅浮鸥(Chlidonias leucoptera)属鸟纲,鸥形目,鸥科。由于它头和颈的全部以及上背均系绒黑色,肩部和腰转为黑灰色,两翅的复羽与翼缘呈白色,所以又称它为白翅黑海燕。白翅浮鸥为我国常见鸟类,在大庆龙凤湿地内属于优势种群,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我国对于白翅浮鸥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仅见刘胜龙[1]等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白翅浮鸥进行过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动物种群状况是构成群落特点的基本要素、它具有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因此,对巢位分布状态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2]。研究通过对白翅浮鸥巢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密度进行调查,然后将所获数据进行数量化研究,经计算分析,获得白翅浮鸥巢分布状态及种群密度等重要生态学特征。
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庆龙凤区境内东南,是一处位于城区中的湿地,距离市中心仅8 km,属于扎龙湿地边缘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5°07′~125°15′,北纬46°28′~46°32′,总面积5 050.39 hm2,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明显。该地区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4.5℃,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39.2℃。年均4月中下旬解冻开泡,11月上旬结冰,无霜期149 d,结冰期176 d。年平均降水量为435 mm。保护区内地势低洼平坦,泡沼相间,自然坡降小于千分之一。土壤由草甸土和沼泽土组成,其中沼泽土是其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布面积约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0%左右。
此次研究采用样方法,根据Iwao指数,在龙凤湿地保护区内确定样方为30m×50m,共调查194个样方,得到白翅浮鸥巢数为275个,初步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现将数理统计中常用的几个统计量列如下:
表1 白翅浮鸥巢的样方统计Table1 Quadrat statistics of white-winged tern nests
表2 白翅浮鸥巢的方差均值比Table2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white-winged tern nests
表3 白翅浮鸥巢区分布状态的各项指标统计Table3 Various index statistic of the distribution of white-winged tern nest area
同时将描述巢区分布的常用统计变量扩散系数(C)、集群指数(L)、平均拥挤度(M*)等列于表3:
动物种群空间结构的概率分布型可以分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及聚集分布3种类型,而方差与均值比¯可作为确定动物分布类型的指标,如果S2/,则为均匀分布>1,则为聚集分布,S2/,属随机分布[3]。由表2可以看出,S2/x¯的值均大于1,因此白翅浮鸥巢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
现用截线法对白翅浮鸥巢的相对密度确定可用下列公式来进行:
F(x)=-e-λx
F(x)=λe-2λx(x—动物距直线的垂直距离)
λ可用距直线的平均值为估计,而后由分布函数F(x)=-e-λx可以求得距直线(x1—x2)米内的概率分布。同时将样方的有效宽度分成5个小区,每小区均有动物分布。第一小区认为它不受条件的影响,对其求加权平均数,求得M¯,由经过处理的M¯来估计密度。现将样地1白翅浮鸥相对密度估计如下:
表4 白翅浮鸥相对密度估计Table4 Relative density estimation of white-winged tern
由如上方法求得样地2、样地3和样地4白翅浮鸥巢相对密度为21.769巢·hm-2、23.227巢·hm-2和20.124巢·hm-2。
巢址是鸟类繁殖行为的环境载体,是鸟类繁殖期的栖息地。通过巢位选择,鸟类能够找到一个相对适宜的繁殖地点,以保证繁殖活动顺利进行。在这种选择中,许多鸟类都倾向于选择那些能使其繁殖成效最大而存活代价最小的营巢生境。巢址的作用在于为鸟类提供适宜的繁殖地点、躲避天敌和不良气候并能保证其顺利完成繁衍的基本条件。
研究表明,白翅浮鸥倾向于集群型分布,在调查中在同一样方内发现同种巢的比例高达59.8%,而在同一样方内发现异种巢的比例也较高,达到了21.1%,其他物种主要是须浮鸥(Chlidonias hybridus)、银鸥(Larus argentatus),偶见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小䴙䴘(Trachybaptus ruficollis),因此在白翅浮鸥在较小范围内形成一个集体繁殖领域,并进行集体防御。这可能是白翅浮鸥在进化过程权衡种内竞争与共同抵御敌害中,为了降低被捕食率,而选择了后者。这种营巢方式虽然降低了个体的被捕食率,却增加了种内与种间竞争,但由于龙凤湿地内的食物较为丰富,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竞争。
同时白翅浮鸥集中营巢规模较大,经常几十只上百只一起活动,调查中,在一个较小的开放水面内发现白翅浮鸥与其他种类巢共计53个,由此可见白翅浮鸥集体活动的种群较大。认为其可能原因是:龙凤湿地整体面积较小,只有5 050 hm2,周边均有人类活动地区,并设有一定量的捕鱼点,因此龙凤湿地内存在大量人为干扰因素,所以白翅浮鸥在适应龙凤湿地环境过程中,尽可能聚集在一起进行营巢,因为集群营巢的鸟类防御一般都采用集体方式进行,较高的巢密度能保证白翅浮鸥集体防御的群体数量和强度,因此集群越大,其抗干扰能力越强。
[1]刘胜龙,蔡勇军,许青,等.扎龙自然保护区白翅浮鸥繁殖生物学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5):71-73.
[2]程岭.绿头鸭巢区分布格局及种群密度的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7(4):64-65.
[3]陈雪龙,尹有军,张宝文,等.大庆龙凤湿地白翅浮鸥巢址选择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