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和地方戏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2-10-15 03:37张永全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风格特点声乐教学

张永全

摘要:中国声乐艺术与中国的民歌和地方戏曲有着重要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完全可将民歌和地方戏曲引入高师声乐教学,以解决学生在演唱中国作品时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更好地发挥民歌和戏曲优势,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民歌和戏曲;声乐教学;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89-02

在悠悠漫长的岁月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国民族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和戏曲音乐,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都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声乐教学中,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更要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突出民族音乐的艺术地位和价值,使民族音乐文化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音乐教师必须把弘扬民族民间音乐这一课题融于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欣赏水准和鉴赏力,最终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戏曲音乐,激发情趣

戏曲音乐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艺术瑰宝,音乐教师绝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由于现代新型音乐的冲击,现在人们接触这类艺术形式的机会少了,尤其是学生对其更是感到陌生。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因为自己对这些艺术形式认识不足,或者因受个人兴趣爱好的局限性,而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些内容,实际上就使学生失去了认识和学习的机会。所以,重要的是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民族戏曲音乐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并在教学中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戏曲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祖国悠久传统民族文化的意义。例如,在课堂上讲述戏曲音乐《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笔者首先演唱一遍。由于这首曲目短小生动,又兼有京剧和歌曲的风格特征,加上风趣的模仿,所以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这一时机,利用这首短小的曲目,给学生介绍京剧的有关知识,使他们对京剧的风格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又播放京剧《智斗》给学生欣赏,启发他们在欣赏和哼唱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曲目中蕴含的内容、情感和浓郁的风格特征。同时,还让学生懂得民歌戏曲音乐都是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更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通过以上这些手段,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随着录音机摇晃着脑袋,一边跟唱,一边品味着其中的韵味,表现出他们对戏曲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欣赏民族器乐、陶冶情操

中国民族器乐绚丽多彩、种类繁多,大批优秀的民族器乐曲旋律优美,风格独特,长期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在给学生上欣赏课时,或利用音像图片,或启发他们思考和感受,加深他们对民族乐器中各种音色和风格的认识,并通过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启发他们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以丰富精神境界,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心理素质,热爱民族音乐文化,从而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和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融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音乐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民族音乐,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学生,用美去陶冶学生,才能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与色彩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地区之间的音乐风格也独具特色,因而各地民歌和地方戏曲都有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地方色彩,各不相同。在中国声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民歌和地方戏曲风格的作品。如在民歌风格方面,蒙古族的《草原之夜》、《赞歌》、《草原夜色美》;新疆維吾尔民歌的《打起手鼓唱起歌》、《曲蔓地》、《塔里木河》、《思恋》;傣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金风吹来的时候》;彝族民歌的《火把节的火把》;朝鲜族民歌的《长鼓敲起来》,等等。在戏曲风格方面,如具有京剧风格的《千古绝唱》、《故乡是北京》;具有越剧风格的《采茶舞曲》,等等。还有许多艺术歌曲采用西方音乐的创作表现手法,却仍保留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些特点,如《我住长江头》、《风萧瑟》、《黄河怨》,等等。

民歌和地方戏曲的风格特点与其产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环境、文化传统、历史变革等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其演唱风格也随之有极大的不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也是民族声乐训练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想要演唱好这样的作品,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特有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只有“追根溯源”才是最好的办法。平时,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多听、多练一些民歌和地方戏曲唱段,打好“听觉”和“感觉”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在演唱这类具有民歌地方戏曲风格的作品时,才不至于“心里没底”或者“张冠李戴”了。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一定曲目量的积累,增强了学生准确把握作品风格与色彩的能力,以较能体现作品风格的润腔和板式为例:

1.润腔

所谓润腔处理,主要是指在民歌及地方戏曲中的装饰性部分,比如滑音、颤音、依音、衬词等的演唱和处理。润腔就是对声腔进行修饰和润色。润腔丰富而又复杂多变,任何一种记谱法都不能将其准确地记录下来。并且,不同地区的民歌及不同的地方剧种之间,同样的润腔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而这些只能靠“口传心授”来熟悉和掌握。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民歌和地方戏曲唱段演唱的基础,在唱一些具有民歌或戏曲风格的作品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例如滑音。在民歌演唱中,滑音使用最为频繁,并且极具变化。可以分为上滑、下滑,前滑、后滑,大滑、小滑,等等。在不同地区的民歌中,滑音的使用规律也大不相同。如在陕北民歌中,多在句末出现下滑音,东北民歌则上滑音居多。如在演唱具有上述民族风格的作品时没有注意到这些,唱陕北民歌风的作品时用上滑音多,就失去了陕北风特有的苍凉感;反之在东北风格的作品中多用下滑音也失去了东北民歌爽朗的气息,即便声音再好,听起来也是“不伦不类”的了。

所以,在演唱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之前,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先练习此民族的一些民歌作品,就可以让他们首先在头脑中对这一民族民歌的润腔特点有一个大致的概念,随后演唱作品时也就可以相对准确地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演唱民族歌曲的水平。

2.板式

这里说的板式,广义地说是指民歌和地方戏曲中一定的节拍、节奏和速度、句法特点。如民歌中常见的慢板、快板、流水板、散板;戏曲中特有的垛板、摇板(快打慢唱),等等。在中国创作歌曲中,很多作品都借鉴采用了民歌和地方戏曲的板式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一点也正是中国声乐作品与西方艺术歌曲在节奏、节拍特点上最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对此很难很好地把握。

例如,在徐锦新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中,如何把握散板的引子表现出箫声的悠扬,中间段运用“摇板”(快打慢唱)的《百舸争流》中,如何在听似杂乱的快速伴奏下唱出上方连贯舒展的旋律,针对这些问题,如在平时训练中加强民歌或戏曲唱段的训练,也就能自然地解决了。

正是由于中国歌唱艺术与中国的民歌及地方戏曲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进行中国声乐作品教学时,把练习演唱民歌和地方戏曲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在解决技法、舞台形体表演、把握作品风格等问题方面都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民族音乐,用热情去感化学生;其次,必须吃透教材,努力掌握民族音乐中各种艺术形式的风格特征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更好地发挥民歌和戏曲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民族音乐文化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2]周育德.中国戏曲文化[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3]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5]朱峰玉.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J].艺术教育,2006,(1).

猜你喜欢
风格特点声乐教学
试论加强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培养途径
电视剧中的音乐叙事作用浅析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浅析东北秧歌的风格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