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婧
胃康汤治疗慢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
安婧
目的观察由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类中药组成的胃康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慢性胃炎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采用自拟胃康汤(党参、炒白术、白芍、黄芩、川朴、陈皮、广木香、香附等)进行治疗,选取同一期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总有效率95.00%。结论本方具有舒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效,在治疗慢性胃炎上有显著疗效。
胃康汤;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医根据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胃痞”、“胃脘痛”范畴,若兼“反酸”和“嘈杂”等症,则可参照相应病证辨证。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较复杂,其病位皆在于胃脘以下,始则与脾胃有关,继而损及肝肾。病因病机,多由于机体的脾胃素虚,加之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主要有饮食所伤、七情失和、痰湿中阻,则蕴湿生热,湿热内聚,致使气机阻滞,又为痰浊之源,脾虚日久,则成脾胃寒湿。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慢性胃炎患者46例,进行中医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慢性胃炎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6~75例,平均年龄45.2例,选取同一期的46例作为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6~75例,平均年龄42.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胃康汤(党参、炒白术、白芍、黄芩、川朴、陈皮、广木香、香附等)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组以两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也以两周为1个疗程,随访至2月时复查胃镜。
1.3 治疗疗效标准 显效:完全或基本解除症状;有效:明显改善症状;一般: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未减轻或症状加重[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3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进行χ2检验。
通过两组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组46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0例,一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46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9例,一般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43%。
慢性胃炎邪有寒热之辨,病机有虚实之分,实痞以邪实为主,虚痞以正虚为主,临床实际所见,以寒热夹杂,虚实兼见者为多。这是由于,一方面,本病之生乃由胃及脾,脾胃一阴一阳,喜恶相反,脾胃同病,易见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另一方面,则因脾胃乃易虚易实之脏腑,每为饮食所伤,或为六淫所感,亦可为情志所累,故气滞、血瘀、热蕴、湿阻、痰凝等邪实之证常与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正虚之证兼见。中医认为多由肝郁气滞、脾胃不调所致。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生冷、长期饮酒或暴饮暴食;或忧思恼怒;或病久入络;或脾胃素虚,皆可产生本病。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病。嗜食辛辣、烟酒,湿热内生,蕴于脾胃,中焦气机不畅而发病。素体脾胃虚弱,或饥饱失常,过食生冷;或劳倦过度;或久病损及脾胃,致中焦虚寒,脉络失于温养而发病。热病伤阴,或胃火素亢,加之过食辛辣炙燥之品,耗伤阴液,或久病不愈,耗伤气阴,或先有气虚,邪热内蕴,日久伤阴,而致气阴两虚,胃失濡养而发病。肝胃不和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证见胃脘胀痛连胁,痛无定处,饱闷不适,食后尤甚,情志不舒则加剧,或见恶心呕吐、吞酸,得嗳气或矢气则稍舒,舌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腻,脉沉弦或弦缓。治当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峨参、三七。脘腹胀甚者,加佛手、陈皮、厚朴、大腹皮;痛甚者,加甜地丁、延胡索、川楝子;恶心嗳气者,加旋覆花、赭石;泛吐酸水者,加煅瓦楞、海螵蛸;胁胀者,加桔梗、郁金、瓜蒌皮;心烦易怒,喜叹息者,加郁金、川楝、绿梅花;夹食积,纳呆,脘胀闷,苔厚腻者,加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脾胃湿热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肥厚性胃炎。胃康汤组成成分:煅瓦楞子、延胡索、乌贼骨、炙甘草、地榆、黄芪、白术、山药,水煎服。一般1月为1疗程,病情严重者,可服2个疗程。本组研究资料显示,通过两组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组46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0例,一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46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9例,一般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43%。本方具有舒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效,在治疗慢性胃炎上有显著疗效。
[1] 石海澄.龙山医悟-常见病中医效验良方.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07.
130401 长春,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