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福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肿瘤科,广东 佛山 528200
癌症恶病质是指伴发恶性肿瘤的恶病质,是有食欲不振、消瘦、衰竭及全身代谢改变等表现的综合征,以短期内体重下降,脂肪及肌肉消耗为临床特征。它的本质是宿主与肿瘤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异常代谢状态。约有70%的癌症病人在疾病终末期出现恶病质,是肿瘤病人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也是5%~23%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直接死因[1]。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改善恶病质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抑制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力,具有整体调节、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势[2]。我们应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在广东省南海区中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
纳入标准:所有纳入试验的患者均需符合下列条件:①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晚期恶性肿瘤伴有恶病质状态(即有体重下降、厌食及衰竭三联征);②近期内不具备接受放疗、化疗的条件;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不能接受中医药治疗;②严重深静脉血栓;③严重腹泻和呕吐;④无进食通道;⑤消化道梗阻;⑥精神及神志障碍,失去交流能力。
剔除标准:试验记录不全;有沾染或干扰因素者;未能按计划用药,或不能完成疗程者。
1.2 病例分组
将合格病例共9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1.2.1 中医治疗组 患者在接受营养饮食指导及一般支持、对症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肾健脾中药汤剂(偏阴虚用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偏阳虚用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加减)加减,每日1剂。兼有痰湿者加法半夏、白豆蔻、石菖蒲;兼有痰热者,加瓜蒌、竹茹、黄芩。
1.2.2 西医治疗组 患者在接受营养饮食指导及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地孕酮160mg口服,1次/日。
1.2.3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患者在接受营养饮食指导及一般支持、对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补肾健脾中药汤剂和甲地孕酮。
以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评价各组疗效。
2.1 临床症状积分 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结束后1周从食欲、疲倦、乏力、气促、大便、小便等六方面症状,根据患者自我评价 (1~5分),累积评出总症状积分。
2.2 体重 以治疗前后体重变化进行评价。以治疗前后体重变化±5%为界限,增加5%以上为改善,减少5%以上为下降,变化≤5%为稳定。
2.3 实验室检查 治疗过程中每周查血常规、肝功能,以观察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及血清白蛋白等营养、免疫指标。
2.4 中位生存期 从研究开始,随访并记录生存时间。起点时间为患者第1次入院时间,终点时间为2011年6月30日或死亡/失访时间。起点时间到死亡时间为1完全数据,其余 (包括失访和终点继续存活)为0截尾数据。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 (K-independents samples),方差的齐性检验用 Levene检验(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等级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中位生存期用Kaplan-Meier分析。
4.1 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治疗后,西医组仅对患者的食欲改善起到较好效果,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在食欲、疲倦乏力等方面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西医结合组则在改善食欲、疲倦、乏力、气促及大便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4.2 三组治疗后体重改善情况比较 在体重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与中医组及西医组比较,P值分别为0.044和0.029,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P=0.81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后体重改善情况比较
4.3 三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三组在HGB升高方面,中医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明显,P值分别为0.038和0.008;三组对LYM均有一定提高效果,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在ALB改善方面仅中西医结合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178<0.05)。具体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比较
4.4 中位生存期 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三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别为 (121±5.7)天、(119±6.3) 天、 (126±5.9) 天,经 Kaplan-Meier分析三者无差别。
癌症恶病质为晚期癌症常见并发症,主要特征是食欲不振、消瘦、衰竭及全身代谢改变等,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细胞因子、瘦素、神经肽NPY、癌症特殊治疗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虽然针对癌症恶病质采取了各种治疗方法,但其总体的治疗效果不佳,均不能逆转其进展[3]。近年甲地孕酮成为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恶病质综合征的药物。临床报道其有效率为60%~80%不等,但其使用的剂量、持续时间、开始治疗的最佳时间以及对整个生活质量的影响,仍然是不确定的[4]。而且具有较多副作用。
中医古文献中虽无恶病质的记载,但其以一系列脏腑功能低下、形体消瘦、纳呆、疲倦等为临床症状,其病理过程表现为脏腑元气亏损,精血不足,与“虚劳”相似。而且有人通过对癌症恶病质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与中医辨证论治关系的回顾性调查的研究,认为恶病质临床特征符合中医“虚证”表现,恶病质中医证型的转归符合“虚劳”证型转化的特点[5]。因此,目前普遍认为肿瘤恶病质当归于“虚劳”的范畴。但肿瘤恶病质的“虚劳”与一般的虚劳有较大的区别,其病机表现更为复杂和危重。而且根据癌症恶病质患者表现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脏腑功能低下等一系列先天耗竭,后天失养的临床症状,以及在肿瘤恶病质形成过程中的病理因素兼病理产物—— “痰”,我们认为脾肾亏虚在癌症恶病质的病因病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治疗癌症恶病质时则必须先后二天同补,以先天带动后天,方能起效。对于偏肾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汤益肾养阴;偏肾阳虚者,可用肾气丸温肾培元,再合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若痰邪壅盛,再根据邪之寒热适当加用化痰之品,以杜绝“痰”生发之源,共凑扶正祛邪之功,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我们的临床观察也表明,补肾健脾汤药在改善患者肿瘤恶病质状态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与甲地孕酮效果相当甚至在改善患者疲倦乏力症状及升高血红蛋白等方面优于甲地孕酮。而且两者合用,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均取得更佳的疗效,表明补肾健脾汤药与甲地孕酮具有叠加效应。
[1]Sobotka L,Allison Simon P,FurstPetal.Basics in clinical nutrition [M].蔡威译.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33~241.
[2]白建平,刘伟胜.肿瘤恶病质研究概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3):197~199.
[3]王旭东,梁昱.癌症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735 ~2737.
[4]Maltoni M,Nanni O,Scarpi E,et al.High-dose progesti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norexia-cachexia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Ann Oncol,2001,12(3):289 ~300.
[5]杨宇飞,乌冬华.癌症恶病质患者84例生存期、生活质量与中医辨证论治关系的回顾性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