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院校教学工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2-10-11 11:57:12陈霜华杨智峰
华东经济管理 2012年12期
关键词:二本毕业生系数

陈霜华,杨智峰

(上海金融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上海 201209)

一、引 言

中国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近两年逐步好转,北京、上海等城市不仅一些“985”、“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达到了很高的就业率,一些招生、就业比较好的“二本”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了95%以上①,这些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逐步将视线从“毕业了找到一份工作”转移至“毕业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上,相应地,高等院校产生了如何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角度来评价大学教学工作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大学四年的教学工作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质量。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对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二本”院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层次、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上海金融学院是一所教学型“二本”院校,本文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于2011年6月以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和经济学三个专业为试点启动了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通过电子问卷调查,考察学校教学工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从而作为先行者在提高和改善“二本”院校的教学工作方面提供建议和参考。

国内教育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文献大多集中于对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因素进行分析。如张晓满和汪贤裕(2010)[1]考察了就业行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王小波(2002)[2]、石莹(2011)[3]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着显著的性别歧视;高日光、孙健敏和王燕(2009)[4]、王大成和张娴初(2010)[5]分析了就业信息渠道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钟云华和应若平(2007)[6]强调大学毕业生在体制内外就业中“社会关系”起着不同作用;黄敬宝(2007)[7]探讨了自身素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还有一些学者如周俊波和岳昌君(2004)[8]、黄敬宝(2009)[9]、陈晓云(2010)[10]分别考察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成本、地区分布和择业偏好。少数学者如姚艳虹和张晶(2010)[11]、柯羽(2010)[12]对情绪智力和非专业素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开展研究:

(1)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机会、工作稳定性、收入、工作的声望、个人发展、工作环境等的概念。就业质量的测评维度包括就业稳定性、工作质量、就业者在劳资关系中的地位和受尊重程度、福利和保障指数、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等。欧洲基金会确定的就业质量有四个关键维度:职业和就业安全、健康和福利、技术发展、工作和非工作生活的和谐。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单纯地只考虑一个维度来评价就业质量会有失偏颇,因而,本文将就业质量的“好”与“坏”,即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的“好”与“坏”,定义为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组合。客观条件包括:工作地点、工作单位性质(工作稳定性)、薪酬福利等;主观条件包括工作环境满意度等,来评价和考察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

(2)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工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专业教学(如专业与工作对口程度、所学适用程度、实践技能适用程度等),教学条件(如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室、宿舍及运动场所、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教学水平(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校园文化氛围等)和教学管理(如教学管理制度、校院管理人员素质、教学秩序、学生自我管理等)四大类,我们将考察这些教学工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影响是否显著;如果显著,则影响的方向如何,大小如何。“二本”院校多为教学型高等院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本文不考察科研工作等因素。

(3)本文在进行计量分析时,为了克服线性概率模型的不足,采用Probit模型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比较。

二、变量、数据与模型

在问卷调查表中,将就业质量即一个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好”工作定义为:工作地点在省会或地级市,对工作环境基本满意以上,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股份制银行工作且工资在3000元以上或工资1000~3000元但经常发奖金,或在行业中介、个体私营企业、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工作且工资在5000元以上。为了考察教学工作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选取专业教学、教学条件、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四大类指标共16个变量,除了教学工作对就业质量会产生影响外,还需要控制一些可能对就业质量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如工作持续时间、找到工作的途径、性别或专业等。本文分别对定性因素进行了量化,选取的变量、代码及其取值见表1所列。

表1 选取的变量、代码及其取值

考察教学工作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时,如果建立线性概率模型,则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进行数据拟合时,找到好工作的概率将会超出[0,1]的概率取值范围;二是由于被解释变量为二元选择变量,线性概率模型必然会产生异方差问题。对于二元选择模型,可以采用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因为Probit模型假定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更为常用,因此本文选择建立Probit模型来进行教学工作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并和线性概率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如下Probit模型:

其中,Ф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计分布函数,i=1,…,24;Xi代表表1中除就业质量变量(jobquality)外其他所有的解释变量。

实际上,在利用(1)式的Probit模型进行估计时,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个体做了如下假定:①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教育工作者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互动也互不相同,这就使得学校教学工作的效果存在差异性;②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入学成绩、性格、家庭背景、学习态度和习惯等。

表1中变量的数据来源于对上海金融学院已毕业(2008—2011届)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和经济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对这三个专业共1030个学生中的328个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可以用作计量分析样本的有效问卷为293份,所有变量的统计特征见表2。

表2 变量的统计特征

三、计量分析

用stata11软件对(1)式的Probit模型进行了极大似然估计,被解释变量为jobquality(就业质量),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估计结果

对于表3,逐步删除不显著的变量,并进行异方差稳健估计,为了便于进行对比分析,加入线性概率模型估计的结果,得到表4。

表4 估计结果

从表4的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线性概率模型和Probit模型各解释变量系数的符号一致,但其数值和显著性均存在差异。在Probit模型中,解释变量jobroute、skill、classroom、faculty、culture、management、order的显著性得到了改善。由于线性概率模型存在超出概率取值范围的拟合值和异方差问题,所以采用Pr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Probit模型的Wald统计量为40.8,说明模型系数整体是显著的。

这里取显著性水平为20%(双侧检验)②,由表4可以看出:

(1)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看,三个指标的系数都显著,并且数值也较大(knowledge的系数为负),skill(实践技能适用程度)的系数最大为0.29,majorjob2(专业与工作对口程度)的系数为0.252,knowledge(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适用程度)的系数为-0.183,即实践技能适用程度、专业与工作对口程度越高,会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可能性,而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适用性不够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负影响。

(2)从教学条件的角度来看,指标book(图书资料)的系数较显著,为-0.091;classroom(教室、宿舍及运动场所)的系数显著,为0.112;equipment(教学仪器设备)、faculty(师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系数不显著(faculty系数的P值为0.233大于显著性水平20%),即教室、宿舍及运动场所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图书资料相对不足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消极影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数量、质量和结构对毕业生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3)从教学水平的角度来看,指标course(课程设置)、content(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education(教师教书育人)、cultivation(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系数均不显著,culture(校园文化氛围)的系数显著,为-0.146,说明课程设置水平高低、教学内容、方法的优劣、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的高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情况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影响很小,校园文化氛围并没有对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产业积极影响。

(4)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指标quality(管理人员素质)、selfmanage(学生自我管理)的系数不显著;order(教学秩序)的系数显著,为0.094;management(教学管理制度)的系数显著,为-0.116,也即管理人员素质、学生自我管理对毕业生就业质量无影响,教学秩序有正向的影响,而教学管理制度为负影响。

(5)从除教学工作以外的其他控制变量来看,sex(性别)、Major(专业)、huji(毕业时户口)、certificate(证书)、jobgoal(择业目的)、positioninuni(在校担任职务)的系数均不显著,jobperiod(工作持续时间)的系数显著为正,而jobroute(找到工作的途径)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存在性别歧视、户籍歧视,也不存在(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商务)专业上的差别,持有证书的个数、大学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意愿以及是否担任班干部和在学生会任职也不会对找到一份“好”工作有明显的帮助,社会关系可能在找工作时会有帮助,但对找到一份“好”工作反而是负影响,工作时间对找到一份“好”工作有正面影响。

四、结 论

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办学方针,在教学实践中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学校的专业设置也基本符合就业市场需要,专业对口程度也能明显提高毕业生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可能性,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适用程度变量的系数为负,说明找到“好”工作的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适用程度评价较低,这一方面由于“好”工作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这三个专业中不少学生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关联度不大。因此,“二本”院校应增加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适当提高辅修第二专业的比例,尽可能提高专业对口程度。

“二本”院校处于快速发展期,图书馆的扩建和图书资料的充实,教室、宿舍和运动场馆数量和质量上的改善等,将给在校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可以预见两者将会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带来积极影响。“二本”院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总体变化不大,师资数量虽在近两年增加较快,师资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但师生比仍然较低,并且新进教师需要一定时间熟悉环境和教学、科研工作,使得这些因素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硬件发展的同时,“二本”院校应注意软件的提升,鼓励新进教师尽快成长,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中。

近些年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虽有所变化,但改善不大,并且在校园里,学生们并没有象一些“985”、“211”重点大学那样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二本”院校如果要推进教学改革,则可以考虑重点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般来讲,教学型“二本”院校对教学秩序一直抓得比较紧,形成了较好的教学秩序,从而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的选课、考试和补考等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教学管理制度对毕业生就业质量为负影响,管理人员素质和学生自我管理与毕业生就业关系不大。

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好”工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性别、户籍、专业、是否持有证书、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社会关系不会对找到一份“好”工作有明显的帮助。工作时间对找到一份“好”工作有正面影响,是因为一般来讲,毕业生的工资和福利会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和对工作的熟悉而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研究是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在地处中心城市,并且招生、就业比较好的“二本”院校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注 释]

① 上海金融学院2010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8.5%。

② 为了方便进行对比分析,在表4中保留了最后一个不显著的变量falculty(师资数量、质量和结构)。

[1]张晓满,汪贤裕.大学生就业行为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5):53-55.

[2]王小波.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J].青年研究,2002,(9):11-17.

[3]石莹.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浙江学刊,2011,(1):169-176.

[4]高日光,孙健敏,王燕.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需求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7):51-54.

[5]王大成,张娴初.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与就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123-125.

[6]钟云华,应若平.强弱社会关系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31-36.

[7]黄敬宝.自身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07,(4):117-120.

[8]周俊波,岳昌君.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04,(8):64-70.

[9]黄敬宝.大学生就业地区分布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4):103-108.

[10]陈晓云.大学生择业偏好的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93-95.

[11]姚艳虹,张晶.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0,(6):99-103.

[12]柯羽.非专业素质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0,(7):98-100.

猜你喜欢
二本毕业生系数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这些待定系数你能确定吗?
打雪仗
过年啦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张图弄懂照明中的“系数”
中国照明(2016年6期)2016-06-15 2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