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凯,葛海东,黄之同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江苏宿迁223800)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特别是出现昏迷的患者,不仅有各种并发症,且对于后期恢复影响较大,致死、致残率较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脑外伤所致昏迷,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科所收治的85例颅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发病在5 h之内,且排除有糖尿病、心、肺、肾功能不全病史,如格拉斯哥评分(GCS)7分以下行手术治疗,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外伤类型、发病时间、手术与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每例患者使用脑护剂、脱水剂,部分病人行开颅减压、血肿清除等治疗。同时做好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生命体征监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Bid×14 d,纳洛酮0.8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Bid×14 d。
1.3 疗效评判指标:评价神经功能评定依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90%以上;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46% ~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或增加18%。痊愈、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有效,据此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 例,%
脑外伤后会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加重脑水肿,早期的昏迷多是震荡伤,如不能在早期进行积极的干预,形成的脑血肿压迫脑组织,加重损害的形成,而继发性损害涉及了脑血管痉挛、脑缺氧、兴奋性氨基酸、氧自由基等等,其中自由基形成的神经系统损害较关键,自由基大量产生后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内不饱和的脂肪酸,引起脂质过氧化,使膜通透性增加,膜功能丧失,线粒体功能障碍,溶酶体破裂,细胞溶解和组织水肿等一系列的损害。其次,内源性阿片肽的病理生理变化能导致脑血流和组织代谢障碍或直接杀伤神经细胞[2],如在早期能迅速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所造成的脑水肿,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脑外伤所致昏迷,对神经功能的修复,有较好的疗效。依达拉奉是目前惟一在临床上使用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清除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和能量生成障碍,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形成,明显减轻脑水肿。研究表明,它不仅能减少氧自由基产生,而且能减轻滞后于氧自由基产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两者共同作用减轻细胞损伤从而减轻脑水肿[3]。而纳洛酮是阿片受体完全拮抗剂,能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神经毒性,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调节前列环素和血栓素平衡,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脑水肿。近年来,纳洛酮在早期危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4]。
本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依达拉奉,可使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显著缩短,从而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治疗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说明纳洛酮和依达拉奉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82.
[2]Demerle - Pallardy C,Gillard - Roubert V,Matin JG,etal.In vitro antioxidant neuroprotective activity of BN80933,a dualinhibitor of neuronal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lipid peroxidation[J].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2000,74(5):2079.
[3]刘亮.依达拉奉对脑外伤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6):378 -380.
[4]孟庆林.纳洛酮在危重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0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