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疗法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2-10-10 10:06李伦红范建萍范海英
护理与康复 2012年3期
关键词:不合理信念颅脑

李伦红,范建萍,范海英

(长兴县人民医院,浙江长兴 313100)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存在身体其他部位复合伤,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1]。患者发生颅脑损伤时,对受伤是否发生后遗症产生恐惧,对损伤后引起的头痛焦虑及预后估计不足,甚至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而引发不信任感,不能很好配合治疗而影响预后。理性情绪疗法(ratiomal emotive therapy,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神经外科在对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辅以RET,以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康复信心。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20例,均经颅脑断层摄影(CT)确诊,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GCS评分>12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评定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除外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及意识障碍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成2组。观察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82岁,平均(41.97±13.98)岁;车祸28例,坠落伤12例,跌打伤20例;平均住院时间(25.23±2.66)d。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20~84岁,平均(38.91±14.72)岁;车祸26例,坠落伤16例,跌打伤18例;平均住院时间(23.13±3.21)d。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常规心理护理支持。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受过专业心理学培训并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称的责任护士为患者辅以RET,1次/2~3d,30min/次。

1.2.2.1 心理诊断阶段 护理患者过程中,护士通过自己的言行、仪表、态度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真诚友善地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提高依从性,保证沟通真实性[4]。利用深入访谈法,了解患者引起焦虑的原因,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找出产生焦虑的诱发事件,如担心预后致残及智力受影响、担心受伤住院影响工作学习、担心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负担等。

1.2.2.2 领悟阶段 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特征和能力,分析患者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即患者的信念,帮助患者从理性角度审视这些信念,发现自身的错误认知,并和患者一起探讨这些信念与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

1.2.2.3 修通阶段 通过与患者之间成功经验的交流或实际验证的方法辅助患者转变思维模式[5]。首先对患者不合理信念提出质疑,然后采用不断提问的方法,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如直接向患者提出问题,你根据什么认为头部受伤就一定治疗不好?你不觉得你能感到头痛比躺在床上什么都不知道的患者幸运多了吗。

1.2.2.4 再教育阶段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与疾病无关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使患者学会并逐渐养成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告知患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时,引导其改变角度思考,看到事物较为积极的一面,如感到头痛就证明有感觉,生命没问题,虽然头部受伤但康复有希望,医疗费用虽是一个严重的负担,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以消除不合理信念,缓解或消除焦虑情绪,产生出更合理、更积极的行为方式,积极配合治疗。

1.3 效果评价

1.3.1 评价工具 采用SAS评定患者的焦虑程度。SAS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条目,每条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评分,其中15条为正向评分、5条为反向评分,原始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3]。该量表信度为0.696,复测信度为0.777[6]。

1.3.2 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2~5d后,由受过专业心理学培训的护士负责调查,向患者讲解SAS测评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同意,采取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评定。常规心理护理、RET干预后2周再次对患者进行SAS测评。SAS标准分由≥50分转为<50分为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法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程度 见表1。观察组好转率75%,对照组好转率26.7%,两组好转率比较,x2=23.36,P<0.0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程度(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 60 67.43±2.44 52.68±4.47 22.4335 0.0001观察组 60 67.65±3.17 47.48±2.70 37.5186 0.0001 t值 0.4260 7.7128 P值 0.6753 0.0001

3 讨 论

3.1 RET的基本原理 RET也称ABC理论[7],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外部诱发事件直接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反应结果,但RET理论指出A并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继A之后,个体会对A产生某种看法,做出某种解释和评价,从而产生关于A的某些观念即B,换句话说,焦虑、抑郁、沮丧等情绪结果C并不是由所发生事件的A直接引起,而是由想法B产生的。因此,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8],干预关键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认知,即不合理信念,以改善患者情绪障碍。

3.2 RET对颅脑损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现代心理健康理论是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9]。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时应用RET,对存在非理性认知的患者,依据其自身的逻辑和认知进行推导,使其认识到以前认知的非理性,从而用客观、合理的信念面对现实,消除错误认知导致的焦虑、恐惧、怀疑、夸大等不良情绪,改变看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对身体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资料显示,运用RET理论和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其中焦虑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RET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4.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95-398.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4-198.

[4]Fallowfield LJ.Treatment decision-making in breast cancer:the patient-doctor elationship[J].Breast Cancer ResTreat,2008,112(1):5-13.

[5]辛红菊,葛永梅,张蓉,等.合理情绪疗法提高偏瘫康复护理效果[J].河北医药,2009,31(7):1691.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7-108.

[7]吕琪芬.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的评估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6):487-488.

[8]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6.

[9]孙兴玲.浅谈心理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15(5):250.

猜你喜欢
不合理信念颅脑
为了信念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发光的信念
信念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