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黄荣芳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发展战略的早日实现。
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要实现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指对产品生产所涉及的全部费用都要加以控制,不仅要加强对变动费用的控制,也要对固定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有效降低成本费用。全员控制是要发动单位所有人员如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真正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成本意识,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形成“人人熟知成本管理,个个参加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全过程控制,是指对原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切实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以及时发现缺点和问题,并想方设法加以改进,使成本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所谓例外管理原则是指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以防止成本费用的反弹。因为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如预算编制规范合理,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存在一定的出入,但如发生的差异不大,在允许的范围内,也就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但追求经济效益不能单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即以较少的消耗和投入,取得更多的成果和产出,从而为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相对比较广泛,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着自己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
这部分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部分成本的影响最大,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该阶段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因此应重点关注。这属于事前控制,决定了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的发生情况生,它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在这阶段形成,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事中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因此要不断优化流程,加大控制力度,切实降低成本费用!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目前部分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很容易不顾实际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发生大量的销售费用,因此采取合理的销售措施。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往往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因此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的因素有采购成本、库存仓储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控制活动要着重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
人员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单位应健全考勤记录,采取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制造费用控制
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其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浪费现象十分普遍,需要引起重视。
4、管理费控制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也非常多,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加强管理费用控制,既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倡导节约,减少浪费现象的需要。
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的高低。企业成本核算人员业务不够,很难找到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准确、及时地把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中去,造成企业成本核算结果的不实,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扭曲,使企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根据成本信息进行各种决策。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只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力求在生产过程中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但忽视了材料供应、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发生的流通性费用节约。这种重视生产性费用节约、忽视流通性费用节约的成本管理方法将无法有效地控制成本。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应依据市场形势和信息进行科学地预测、分析和决策,成本管理要着眼于优化企业价值链,充分利用成本会计提供的企业经营信息进行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目前我国企业重账面而忽略存货管理,重事后账算而缺乏内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忽略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和决策,这样的成本管理控制只能是粗线条的,根本做不到精细化控制和管理,因此这样的控制体系是片面、不完整的,成本管理流于形式等现象。
我国不少企业的成本核算存在不规范,如成本核算项目不细致,核算准确性不高,同时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而且成本信息准确性不够,成本浪费严重,不能发挥成本管理控制的应有职能。同时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短期行为,这一点表现在管理者对短期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如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存货的盘盈、盘亏、待摊、计提等方面,出现在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的调整成本。
尽管大部分企业都有自已的成本管理框架,但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缺失,因而会影响到企业能否准确地核算成本信息,给企业的成本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同时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忽略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管理决策,不能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如果没有赖以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成本管理就无法控制。
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会计核算质量的优劣,因此,建立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非常重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从提高道德水平,促进业务知识,实现能力认可等方面采取措施,培养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知识,增强参与预测与决策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
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成本控制应该做到常态化、系统化,有效地衔接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从而构建完整高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与此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成本控制的宣传教育,强化成本意识,树立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理念,使成本效益的观念得以推广,应该致力于让所有员工认识到,各层级、各部门以及所有员工都是成本控制的执行者,因此应该同心协力,既要重视专业控制,也要结合群众控制,使员工理解掌握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技巧,力争使成本效益达到最大化。
从成本控制的过程来看,它应该贯穿于产品设计一直到产品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
成本核算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正确合理地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划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划清本期产品成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划分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减少目标不明确的项目和任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成本核算也要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企业的产品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中所采用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也会相应的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及时、全面、正确提供企业成本信息,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算化,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成管理信息系统,使经营管理者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只有实现电算化,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才能实现成本现代化管理。
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控制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责任成本制度。成本管理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正确计算成本,各项基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基础工作做不好,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成本管理控制过程中应当强化以下内部风险控制:如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合理,成本费用的审核程序应当明确;成本费用预测、预算、控制、核算、分析等控制流程制度应当清晰。降低成本由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着力于全员参与,成本指标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促使公司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所采用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着诸多缺陷,难以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加强成本控制是改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只有把现代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使会计和管理科学作出适应环境的经济化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1]李滔.论企业成本控制[J].会计师,2010(12):42-43
[2]宋献中,熊楚熊.公司理财[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别萍.浅谈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1(12):13-14.
[4]王如燕,李东梅,王金凤.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5]杨蓉.公司成本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